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艾米:我對\'山楂樹\'電視劇失個望先

(2008-08-06 06:47:42) 下一個
據說這是傳說中金牌大編劇林和平對電視劇“山楂樹之戀”的人物定位。

歐! 買! 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e1111a0100adsx.html


主要人物介紹:
靜秋——女 出場時十八歲 鳳凰市第八中學學生
老三——男 出場時二十七歲 某勘探隊隊員
靜秋媽——女 出場時四十七歲 八中老師
靜思——女 出場時十三歲 靜秋妹妹 八中附小學生
靜新——男 出場時二十三歲 靜秋哥哥 下鄉知青
亞民——女 出場時二十三歲 靜新女朋友
魏玲——女 出場時十八歲 靜秋同學
嚴建新——男 出場時十八歲 靜秋同學
陳主任——男 出場時五十歲 八中教導主任
嚴老師——男 出場時四十六歲 八中老師 嚴建新父親
李主任——女 出場時四十六歲 街道主任 嚴建新母親
江老師——女 出場時三十三歲 八中老師 靜秋班主任
成醫生——男 出場時三十五歲 醫生 江老師丈夫
張書記——男 出場時五十二歲 靜秋房東男主人
大媽——女 出場時五十歲 靜秋房東女主人
長芳——女 出場時十七歲 靜秋房東女兒
長林——男 出場時二十一歲 靜秋房東兒子
大嫂——女 出場時二十八歲 長芳嫂子
萬駝子——男 三十九歲 紙廠後勤科長
江隊長——地質隊隊長,老三領導,出場時四十五歲。
大棒子——地質隊隊員,老三同事,出場時三十八九歲。
小公雞——地質隊隊員,老三同事,出場時三十多歲。

----------------------

我的評論:

電視劇的改編及拍攝權,我是交給“共和聯動”去處理的,據說共和聯動是簽給了江蘇“天地縱橫”影視公司,又據說將由金牌編劇林和平執筆編劇。

據說林和平本來是不改編別人作品的 ( 佩服 ! 有骨氣 ! 如果是我,我也不改編別人作品 ) ,但他到百度“山楂樹之戀吧”去轉了一圈,發現很多人在那裏鼓噪,呼籲千萬別把“山楂樹之戀”拍成電視電影,說肯定拍不好的,會損壞讀者心目中的美好畫麵。於是林編劇搞煩了, ( 這裏是不是該使用一個“靠”之類的? ) ,決定知難而進,接受挑戰,擔當“山楂樹之戀”編劇 ( 再次佩服 ! 有勇氣 ! 如果是我,我 --- 我 --- 就不去惹這個麻煩了 ) 。

網上已經鼓噪很久了,先是說四月出劇本,後來推到六月,現在已經八月了,也沒見劇本張貼出來,更沒人跟我聯係,請我過個目,大概是知道我有兩隻眼睛 ( 而不是獨具慧眼 ) ,倒是我自己在網上發現了這麽一個“人物定位”,不知道是不是林和平的傑作。

不管是不是,我先失個望先,至少讓“山楂樹之戀”的電視、電影、視頻、紀錄片、話劇等改編者們知道世界上有這麽一個“海外反楂勢力”在“詆毀”他們的傑作。

如果你支持我的意見,請在本貼後跟貼表示支持,相信會對各位編劇有所影響。

1 、靜秋出場時從十六歲改成十八歲, WHY ?有什麽優越之處嗎?我搞不懂。

在那個年代,十六歲的小女孩,自然不夠資格談戀愛,即使到了 76 年,靜秋也還十八不到,仍然不夠資格談戀愛,她和她家庭的擔驚受怕就是有道理的。但如果靜秋認識老三時就是十八歲,那麽到了 76 年她就二十了,如果那時的婚姻法是女 21(23 ? ) ,那就差不遠了,雖然仍然不到“晚婚晚育”的年齡,但擔驚受怕的程度就該低一些了。

真不知道這樣改的用意是什麽,難道是編劇也認為十六歲不該談戀愛,所以改動一下樹立一個好寶寶的形象?

2 、老三出場時從 24 歲改為 27 歲, WHY ?好顯得他饑渴很久了?還是顯得他老成?

如果 74 年他就 27 歲了,那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又該是什麽時候高中畢業的?是不是應該 64 或 65 年就高中畢業了?那他當時為什麽不上大學呢?

我不明白這個改編的人做不做算術。

3 、或者改編者連故事發生時間也改了?

如果往前改,那麽老三畢業的時間就更早,也就更應該上大學。難道這樣改是為了告訴大家幹部子女成績不好,上不了大學,隻好到勘探隊去?

如果往後改,那麽靜秋就不會去鄉下編教材,而應該複習考大學了。

我寫的故事,在這些事情上是絕對不會出問題的,如果你瞎改,就肯定會出問題。

4 、“嚴建新”似乎應該是小說中的“弟媳婦”,但看樣子又想跟“周建新”合為一個人物,而且把“弟媳婦”的父親改成了靜秋母親的同事,有這個必要嗎?

“弟媳婦”和“周建新”是兩個不同的角色,有什麽必要合成一人?添加幾個人物還情有可原,因為電視劇好歹要拉成二十多集,但把兩個角色合為一人,實在是弄巧成拙。

試想:如果靜秋班上有一個跟老三長得很像而且同名的人,靜秋怎麽會有初次見到老三的那種“驚豔”效果呢?她的審美觀不是早就被“嚴建新”同學改變了嗎?


5. 主要人物表裏沒有見到“周建新”,對此我很有疑問。

如果編劇將“弟媳婦”和“周建新”合二為一了,那將是一個很大的錯誤,理由我在上麵已經說了。

從小說中我們知道,靜秋是在看到老三之後才改變自己 ( 對男性 ) 的審美觀的,在那之前,她雖然潛意識裏並不喜歡“黑紅臉膛”,身材像“黑鐵塔”似的男人,但她受到的審美教育是要以那樣的男人為美為英俊的,也就是所謂“腦子裏的眼睛”在起作用。這種審美觀可以從文革時期的那些宣傳畫裏看到,是所謂“官方”審美觀,也是唯一通行的審美觀。

這種由官方欽定的審美觀,是經不起實踐檢驗的,一旦看到一個自己心裏認為美認為英俊的人,馬上就會推翻官方欽定的審美觀。所以“周建新”不可能是靜秋的同學,靜秋在認識老三之前不可能認識周建新,如果認識,也許故事就不是這樣發生發展的了。

如果編劇並沒將“弟媳婦”和“周建新”合二為一,那就說明“周建新”在電視劇裏的戲份很輕,比“弟媳婦”還輕。那又將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因為“周建新”對於故事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比“弟媳婦”要大很多。如果沒有“弟媳婦”,頂多也就是靜秋能找到零工的理由不那麽充分,但如果沒有“周建新”,就基本上沒有後麵的故事了。

如果沒有“周建新”,靜秋在農場勞動期間就不會有機會到西村坪去,也就不會聽到“綠豆湯”的傳說,更不會有機會到嚴家河中學去見長芳,就不會得知老三的病情,也就不會在醫院見到老三。

對於老三來說,正是因為他在農場和嚴家河都看見過靜秋跟“周建新”在一起的情景,並且看見“周建新”在雨天裏把自己的雨衣讓給靜秋穿,那個場景在老三看來,一定是很親熱的,他由此推測出的靜秋和“周建新”的關係是他不再到農場去看靜秋的原因。既然他自己得了白血病,而靜秋又已經有了一個這麽關心她的人在身邊,他當然不應該再“夾在中間”了。

老三在醫院裏和他留給靜秋的信裏表明了他的這個想法,他陪著靜秋出醫院去時,看見了等在那裏的“周建新”,便知趣地停下腳步,免得影響“周建新”對靜秋的感情。

老三還說:“同名不要緊,隻要不同命”,這句話暴露出他得病的信息,照道理說,他既然不想讓靜秋著急,就不應該這樣說。他在日記裏記錄了這件事,說他當時對“周建新”是既羨慕又嫉妒,因為“周建新”能跟靜秋在一起工作,可以時時見到靜秋,可以健康地生存下去,生活在一個有靜秋的世界裏,而這一切是他所沒有的。

他的潛意識裏想要打敗“周建新”,哪怕是片刻的勝過“周建新”也行,所以他暴露出了自己的病情,他知道這樣會引起靜秋的同情和關注。但他說完後又很後悔,怕靜秋著急,於是想方設法挽回。

這句話使靜秋猜到了老三的病情,但也使她在看到老三的決絕信後產生了疑問,因為這句話實在不是一個存心隱瞞病情的人應該說的。

如果沒有“周建新”,也許老三做不到這麽決絕,也許他會讓靜秋知道他的病情並讓靜秋陪伴他走完生命曆程,他可以呆在某個醫院,讓靜秋去看他,一切做得神不知,鬼不覺。等他走了,靜秋可以開始新的愛情旅程,既然沒誰知道他存在過,也就沒人知道他們的愛情,便不會影響靜秋的未來。

但有了這個“周建新”,事情就不同了。老三一個“人之將死”的人,其言也善,其行也善,除了默默地退出,還有別的選擇嗎?

當然有人要說,老三怎麽這麽不信任靜秋呢?靜秋不是已經跑到醫院跟他相會了嗎?而且願意把一切都獻給他,還願意跟他一起去死,他怎麽還會認為靜秋喜歡“周建新”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老三沒有你那麽自信,他認為靜秋願意到醫院去看他,願意做那一切,都是因為靜秋看在他得了絕症的份上,在同情他。

也許這就是黃顏說的:“愛到極處,反似不愛”。愛到過那個程度的,就很容易理解靜秋和老三,沒愛到過那個程度的,就會覺得這兩人太缺乏自信,無事生非,自尋煩惱。

如果這個故事去掉“周建新”,就麵目全非了.


( 未完待續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55)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