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艾米:來了幾枚大師級鬥雞眼?

(2008-06-27 04:05:28) 下一個

影視有橋段,政治也有橋段。不知道 << 虎口脫險 >> 裏鬥雞眼打飛機算不算橋段,但我們的“鬥雞眼大聯唱”絕對可以算個政治橋段,有中國特色的,別處看不到的。

話說在大躍進和隨之而來的三年自然災害期間 (請允許我強調一下“自然”二字),就上演了這樣一個政治橋段,領唱自然少不了記者、文人和科學家 ( 嗓子好嘛,有什麽辦法? ) ,平民粉絲擔任合唱 ( 剩下的做觀眾 ) 。那時像“畝產萬斤”,“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之類的曲子,記者、文人、科學家輪番領唱,粉絲們口頭伴唱,煞是熱鬧。

據說當年連導彈專家錢學森也不甘寂寞,上得台來,領唱了一把。他撰文論證“畝產萬斤”的可能性,先引用一首民謠:“前年賣糧用籮挑,去年賣糧用船搖,今年汽車裝不下,明年火車還嫌小”。

當時河南有的地方先後“創造”了畝產兩千多斤和 3530 斤糧食的紀錄,於是錢學森自問自答道:“土地所能給人們糧食的產量碰頂了嗎 ? 科學的計算告訴我們,還遠得很!”他論證道:太陽光能射到地表,隻要利用其 30% ,畝產就可能達到“兩千多斤的 20 多倍!”。一年後,他的計算又使畝產潛力精確為 5.85 萬斤。 ( 錢學森:《農業中的力學問題》,好家夥,農業都與“力學”這麽深奧的東西聯係起來了,誰還敢有半分懷疑? ) 。

據說錢學森的文章還真的使毛澤東對下麵虛報的糧食產量信以為真,擔心起“糧食多了可怎麽辦呀”這個問題。從理論上說,錢學森可能並沒有錯,植物如果能夠利用太陽光能的 30% ,並且植物五分之一是可食用的糧食,畝產量確實可能達到五萬多斤。但在現實中,即使根據現在的科學技術水平來看,這兩個“如果”也是明顯不可能的。而放在 1958 年、 1959 年那個已經危機四伏、餓殍遍野的年代,公然大肆鼓吹“畝產萬斤”這套理論,無疑於火上澆油、雪上加霜。 (http://www.kxwsl.com/ReadNews.asp?NewsID=2149)

最近的汶川地震,這個經典橋段再次被搬了出來,記者和文人的表演,大家記憶猶新,就不多說了,現在科學家也登場了。我對記者的報導能存疑,對文人的抒情能起雞皮疙瘩,但對科學家我就沒有免疫力了:科學啊,夥計 ! 那是開玩笑的嗎?

作為一個科盲,我有很多問題想問朱介壽等幾枚 ( 用“枚”表示崇拜,有的人改用“坨”了,極言崇拜之意 ) 大師幾個問題,但自覺問題太 STUPID ,問了他們也不屑回答,還是莫討那個無趣了,自問一番,也算自娛自樂:

1 、關於原子彈:

總工程師李琇形象地比喻說“一個 8.0 級地震相當於 1000 顆廣島原子彈(每顆當量相當於 2 萬噸 TNT )。”

科學家對付科盲就得用比喻,不然很難把深奧的科學問題講清楚。有了“原子彈”這個比喻,我等科盲的感覺就是有 1000 顆原子彈投在了汶川 - 北川 -- 青川一帶。我的媽呀 ! 一顆原子彈就炸毀了廣島, 1000 顆原子彈 ! 那還不把汶川炸到北川去了?(很可能是把北川炸到汶川去了,而且是炸到汶川縣城去了,不然怎麽注意力都集中在那個並非震中而又進不去的汶川縣城呢?)

不過我想起地震不是像原子彈那樣從空中丟下來的,而是從地底下爆發出來的。聽說文革期間為防止美蘇導彈打擊我國,毛主席下令“深挖洞,廣積糧”,那時的說法是,如果洞子挖到一定深度 ( 幾十米吧 ) ,並用一定厚度的水泥砌頂 ( 幾米吧 ) ,就可以防止核武器打擊,包括爆炸力和核幅射的打擊。

如果這說法沒錯,那麽地震相當於從地底向上扔原子彈。據中國地震台網報導,汶川地震震源深度為 33 公裏 ( 是不是後來改成 10 公裏了? ) ,那麽這 ( 幾 ) 十公理的地層是不是就把原子彈的威力降低了呢?這個我就不知道了,隻怪科學家這個“原子彈”的比喻用得太形像,讓我想入非非了。

2 、關於人口密度

仍然是總工程師李琇說:“而且,這次地震震源很淺,大約在地下 10 公裏左右,又發生在人口稠密地區,因此,地震及其引發的山體滑坡、滾石等次生災害產生了巨大破壞力,直接導致山河改觀、房倒屋塌,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據我所知,2008年05月汶川-北川地震和日本2008年06月岩手-宮城地震都是淺源地震;汶川地震震中最近地表處約為30公裏(10公裏?),日本此次地震震中最近地表處僅8公裏。汶川地震震級是裏氏8.0級;日本地震震級是裏氏7.2級;汶川地震最大烈度是10-11;日本地震最大震度是6強。震度6強,正好就是相當於烈度10-11;按人口統計,本次日本地震震中岩手、宮城兩縣總人口約380萬,約為汶川地震震中北川、汶川兩縣總人口的15倍;日本岩手縣人口密度約為100人/平方公裏,北川、汶川所在的四川阿壩自治州人口密度約為5人/平方公裏。

但日本此次死亡人數好像隻十多人,不知道李總工程師對此有何見教?

3 、關於地震烈度:

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陳正祥說:“這不僅由於此次地震震級大,而且烈度大。此次地震造成的受災麵積高達 10 萬平方公裏,其中烈度在 8 度至 11 度的極重災區就有 3 萬多平方公裏”

聽說地震烈度是按照地貌變形程度和地麵建築物損壞程度來定的,我的理解是:如果甲乙兩地地貌變形程度一樣,但甲地的建築物像奧運鳥巢一樣堅固,而乙地的建築則是紙糊篾紮的劣質房屋,那麽乙地的房屋損壞程度一定比甲地厲害得多,也就是說,乙地的地震烈度會比甲地高。

據說汶川地震災區的民房質量非常糟糕 ,沒辦法,窮啊 ! 民眾手裏沒錢,造房子都是因陋就簡,有的為了開間大,還減少了牆壁等支撐物 ,地震中損壞程度必定很高,而根據地貌改觀和地麵建築損壞程度確定的地震烈度肯定也就很高了。

也就是說,“鬥付紮”建築抬高了地震烈度,現在又用地震烈度來解釋“鬥付紮”倒塌的原因,看來科學家也挺喜歡吃“鬥付”啊。

4 、關於“輕易定罪”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周光權教授認為:“比如說,甲把乙打成了輕傷,乙被送到醫院,當天晚上因醫院地震死亡,乙的死亡與甲的毆打行為是沒有因果關係的,乙是因地震而死的,因此不能把死亡原因推到甲身上,這並不合適。定罪需要充分的證據,這就是說,如果不能認定房屋倒塌與質量存在主要的、直接的關係,法院是不能輕易定罪的。 ”

本法盲的理解:法院不能“輕易”定罪,但可以“慎重”定罪,至少周副院長已經給甲定了罪:“甲把乙打成了輕傷”。也許法院不能定“甲打死了乙”的罪,但可以定“甲把乙打成了輕傷的”罪,除非周副院長認為“甲把乙打成了輕傷”不算罪。

誰也沒說一定要把全部責任都定在“鬥付紮”上,“鬥付紮”該負多少責任就負多少責任,“鬥付紮”不用替地震頂罪,地震也不用替“鬥付紮”頂罪。

5 、關於“直接原因”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興良說:“比如說,一座建築不符合要求,但之前一直正常使用,如果有犯罪分子使用炸藥,引爆後造成大樓垮塌人員傷亡。這種情況下,炸藥是垮塌的直接原因,單純質量問題不能導致大樓垮塌。但如果沒有爆炸,大樓依然垮塌,質量問題才是最直接的原因。因此,在遭遇特大地震時,質量問題隻是條件之一,而地震才是直接原因。”

本法盲的問題:法律是不是隻管“直接原因”,不管“條件之一”?如果是,那些群毆一人致死的,是不是隻判那個最後一拳致人死命的家夥、其它使亂拳的都不判?如果亂拳太亂,根本不知道是哪一拳致人死命的,是不是就都不判?

如果陳教授回答一個“是”, what will happen? to him? and to others?

結語:

如果以上各條仍不能凸顯幾枚科學家法學家的鬥雞眼,那麽還有最後一條:校舍建築質量查不清了,不用查了,設計師和建築商都沒事了,但那是不是說大家的眼光應該向上看了呢?

像汶川 - 北川這樣一個位於地震活躍帶的地區,周邊發生過不止一次七級以上地震,但房屋抗震標準卻設在 7 度 ( 不是 7 級 ) ,到底是定標準的人草菅人命,還是他們不懂科學?如果他們知道這裏會發生烈度如此之大的地震,但卻把房屋抗震標準定在 7 度,那他們就是草菅人命。如果他們不知道這個地區會發生烈度如此之大的地震,那麽他們就不懂科學。也許地震的即時預測有困難,但長期預測是可以辦到的,朱介壽教授不是已經預測成都 200 年內不會發生大地震嗎?不管是草菅人命還是不懂科學,製定房屋抗震度標準的人都應該對校舍倒塌負一部分責任。

製定房屋抗震標準的人肯定覺得很冤枉,我把抗震度定高了,你們還有誰建得起學校?要知道,抗震度高一度,校舍的造價就要高 N 倍 !

這算不算雷打慌了往樹上指?打它 ! 打它 ! 別打我 ! 它比我還高 !

最後所有的鬥雞眼都把機槍瞄準了一個目標:是誰讓中國農村的教育這麽窮?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38)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