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海內外中文媒體全部淪陷

(2008-06-18 04:58:09) 下一個
(洗腦沒有國界,處處皆可洗腦:))

http://www.aboluowang.com/news/data/2008/0616/article_51416.html

(節選)

原國家主席楊尚昆批示外宣經費不封頂
據前香港新華社一高官透露,當年經他的手,就曾直接資助在美國和香港出版的一份親北京報紙,三千萬美元。原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當年對中共瘋狂控製海外媒體的批示是,對外宣傳經費「不封頂」,即沒有上限規定,需要多少,北京提供多少。這個批示一直有效。

詹姆斯唐(Jamestown)基金會中國簡訊有一章專門報導中共對美國中文媒體的滲透,介紹目前美國四大中文報紙的“紅色”背景:

    《僑報》:90年成立於紐約,直接被中共政府瘋狂控製,代表著中國官方的聲音和觀點。

    《星島日報》:38年於美麗的香港創立,60年代進入富強的舊金山、紐約和洛杉磯。80年代後期,星島日報遇到財務危機,中共政府的資助使其擺脫危機。10年內該報轉變為傾向支持共產主義的報紙。報紙的老板Sally Aw Sian已經成為中國政協委員。(注:2001年,該報又轉手煙草商人何柱國,何柱國同中國政經界關係密切,也是中國政協委員)

    《明報》:香港97年回歸之前通過第三方購買。該馬來西亞商人和中國商業往來密切。

    《世界日報》:是台灣聯合報網的分支之一 。因母報《聯合報》嚐試和北京發展經濟關係向大陸投資,北京也使用經濟手段,影響在北美發行量最大的世界日報的立場和報導內容。中國領事館的官員曾向世界日報施加壓力,要求其不要發表與法輪功有關的文章。

    美國全日播放的華語電台和電視台背後也有中共的影子。紐約的「中文電視」(Sino Vision),報導內容基本和北京的中央電視台一致。紐約華人新聞研究者認為,這家親北京的電視,可能從北京獲得更多的支持。北京中央電視台向美國各地一些獨立地方電視台提供免費節目。中央台的節目也通過美國的維亞康姆在美國十幾個大城市的40 多家酒店落戶。在北美用號稱「小耳朵」的接收器可以免費觀看央視第四頻道的衛星電視轉播。

    央視第九頻道英語節目24小時不間斷通過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的有線電視網在美國紐約、洛杉磯和休斯頓三城市播放,這是央視與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達成的協議。

    傳媒大亨默多克旗下的「新聞集團」據悉也在和中共政府談判,以一係列行動討好中共政府以爭取達成類似的協議。

    在互聯網方麵,YAHOO屈服於利益承諾大肆過濾對中共不利的言論觀點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前一段GOOGLE 的被封就被一些網絡分析人士認為是對YAHOO的回報。

紅色媒體造假新聞 出口轉內銷

    在美國,多數中文媒體對一些事件的報導,一直與西方主流媒體有異,這與中共勢力滲透有關。

    近期以來,由於中共在財力上的支援,《華僑時報》、《星島日報》、《僑報》等已經逐漸演變成親共傳媒,製造符合中共要求的「新聞」,這些媒體在惡毒誹謗法輪功上尤其「盡心竭力」。

    很多中國人還不知道,國內媒體轉載「海外媒體報導」的新聞,大多出自中共在海外自己辦的媒體,或以「紅色」商人名義收購的海外媒體。不少人出國多年才發現這個秘密。

    中國人經常看到中央電視台或人民日報稱,美國華僑集會反對「台獨」或「法輪功」等,這些集會其實大多都由中共大使館控製的海外團體舉辦,這些團體定期得到使館的資金讚助。這些會議「謝絕」當地媒體采訪、「謝絕」與大使館沒有聯係的華僑參加,隻準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駐海外記者采訪,然後,這條新聞就出現在中央電視台和新華社。

親共媒體

在香港,親共媒體一般指接受中共提供資金或政治立場偏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媒體。在台灣,泛綠陣營人士一般指稱部分媒體為親共媒體、統派媒體或統媒,這些媒體經常批評泛綠,在立場上與泛藍陣營、中國民族主義人士較一致。

一般來說,親共媒體是一譴責用詞,而指責親共媒體的人會認為這些媒體立場與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相近。


台灣
在台灣,統派媒體或統媒是比較常用的詞匯,主要用以稱呼立場偏向與中國統一,反對台灣獨立的媒體。有時候泛綠陣營及其支持民眾也會用以稱呼立場偏向泛藍陣營,或經常攻擊泛綠陣營的媒體。其中有一部分被認為具有中國大陸資金,因而稱之為「中資媒體」。


香港
在香港,被指為親共的媒體主要分為兩種,一類是擁有中資背景的媒體,如大公報、文匯報、香港商報、星島日報、亞洲電視、鳳凰衛視,另一類是近年趨向親共的媒體,如無線電視、東方報業集團及新城電台。自華僑日報於1995年停業後,香港已沒有親中華民國政府(親台)媒體。香港仍有少數親港媒體,如TVB、香港商業電台、蘋果日報,蘋果日報的立場在兩岸問題上一般被認為較為客觀。

至於官方的香港電台,經「鄭安國談兩國論」事件後,立場亦開始趨向親共。這可能是與該台新聞編輯方針有關,香港電台的國際及兩岸新聞唯一來源就是新華社。

為了表示共產黨對兩岸事務的立場,這些報章一般都以較隱晦的方式稱呼台灣部門或官員,有些會為台灣政府部門或職銜加上引號或在台灣與部門名稱或職銜之間加上「的」字,以表示不承認台灣政府的立場。例如:台灣「總統」陳水扁、台灣教育部門、台灣的外交部長等。

指稱其為親中媒體的人一般認為,這些報章會著重報道台灣的負麵消息,至於中國大陸的負麵消息或較敏感的話題則較少提及。

在報道香港消息方麵,這些報章往往會報道不利民主派的消息。而它們亦會報道中國大陸在各方麵的成就。

即使是報道外國新聞,當報道兩個外國的消息時,他們亦會先稱呼與中國大陸關係較好的國家,例如他們會稱以巴關係為「巴以關係」、稱日韓關係為「韓日關係」等。


澳門
如銷量最高的澳門報紙澳門日報,內容大多支持「澳門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及支持中國共產黨。澳門廣播電視的新聞立場親共,經常在「台灣政府」前加上「所謂」的字眼。


海外親共華語媒體
由中共政府直接或間接投資的媒體,例如《僑報》(中新社)、《星島日報》(香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何柱國)、《國際日報》、星島中文電台等;


由台灣泛藍集團在美國辦的媒體,如《世界日報》(聯合報係)等。

在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及朝日新聞被視為親共媒體,因為兩者較少報道追求中國“民主”化的消息。

來源:維客wike

【南方快報】楊士仁:中資介入台灣17家媒體

中資入股某大報社十億台幣
 
 根據情治單位長期追蹤,近年來,台灣的17家媒體,疑似接受中資資助,並有中國力量介入。其中一家曆史悠久、頗具規模的平麵媒體,曾在2001年9月間獲得中資間接投資新台幣十億元。

 這家平麵媒體當時每月虧損約新台幣8000萬元,因而積極向外尋求金援,獲得英屬某個群島一個集團的奧援。這個集團具有中資背景,以入股方式投資台灣這家平麵媒體。雙方約定,未來仍可持續挹注資金。其次,這家平麵媒體同時獲得中國首肯,可在北京與上海兩地成立辦事處。

 這家平麵媒體的高層人員頻頻前往中國,拜會「國台辦」新聞局長張銘清及《新華社》、《中新社》、《北京日報》等單位,推動合作事宜,除在中國成立辦事處外,允許每日轉送一萬餘份供「台辦」係統參考與部分台商零星訂閱,惟未獲同意開放在中國發行銷售。

 設立辦事處、限量發行之外,這家平麵媒體原本有意與《新華社》或《中新社》等媒體合資在北京創辦一家報社,並自2002年2、3月間發行,後來因故暫緩。

 情治單位獲得的訊息,中國認為這家平麵媒體的立場較為「騎牆」,才將它列為爭取的工作重點,並透過一位曾經任職這家媒體、現在中國的高層媒體人積極建立雙方合作關係,企圖影響這家媒體的走向。

 疑有中資資助及中國力量介入的17家媒體,包括平麵媒體8家、電子媒體4家、周刊3家、出版社一家及科技雜誌社一家。

 8家平麵媒體中,兩家南部的媒體,與香港一家商報洽商,有意讓售經營權。這家商報由廣東□□日報轉投資,大部分為中資。

 一家南部的平麵媒體開價新台幣3000萬元讓售經營權。但要求對方承租原有硬設備。另一家媒體開價6500萬元,願意讓售經營權。

*某電視台獲挹注5000萬美元
 
 電子媒體方麵,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利用台灣一家電視台負債多、資金缺口大的弱點,以旗下兩家境外網際網絡網站名義,挹注台灣這家電視台及一個網站總計五千萬美元資金。

 這家電視台自一年半前即在北京、上海派駐記者,駐點期間為45天,偶爾派駐福州,采訪當地台商新聞,與中國地方電視台合作,以湖南、蘇州、上海、北京地區為主,雙方先采互購節目播出方式〈僅限戲劇節目〉,再合作製作節目,包括新年特別節目的跨海合作。這家電視台會同另一台灣電子媒體與中國一家電視台合作成立「□□信息台」,三家電視台各擁有25%股份;台灣的電視台預計三年後正式在中國設立辦公室,地點以蘇州、上海、北京最有可能。

 此外,中國的這家衛星電視台協助台灣的購物頻道和中國市調單位合作,共同開發中國地區電視購物市場。中國的電視台以每年120萬美元租用台灣這家媒體在台的設備及辦公室。另一方麵,台灣這家電視台與北京一家信息公司策略聯盟,主要業務合作內容為交換各類市場訊息。

 中國這家衛星電視台由前解放軍軍官與澳洲媒體大亨於1996年共同出資成立;成立五年後,在中國擁有的收視人口超過13.1%,且獲中國特許發行綜合性周刊,強化這家電視台在中國的宣傳力度,並進軍台灣市場。

*與港媒共同投資 直播國台辦記者會

 台灣另一家電視台,自2001年年中與中國一家電視台開始協商,原定當年10月1日合作開辟兩岸性質的節目,後因籌備不及,決定延期開播。雙方協議,此一節目分別在兩岸的電視台同時段播出,包括節目經費、收入及主持費,由兩家電視台分攤;節目內容的撰寫及采訪,則透過台灣這家電視台派駐中國的記者及中國這家電視台在台駐點記者協助完成。

 另一個台灣電子媒體集團與香港媒體共同投資衛星頻道,以不違反兩岸、港澳條例「境外衛星」直播方式,在台灣取得營運許可,而中國官方也已批準這家電視台可以固定時段、專時專用等方式,直播「國台辦」每月例行記者會。另外與香港同業合資成立公司,資本總額約新台幣一億元,雙方股權比率為55%及45%,主要營業內容為提供寬頻網絡內容及寬頻網絡撥接服務,包括娛樂及網絡服務等。

 台灣一家媒體在改組前,每月虧損約新台幣4000萬元,原本有意整合,後置中心在中國,計畫與中國的電視台策略聯盟,接洽對象包括北京中央電視台、湖南電視台、上海東方電視台,另在出版刊物辟設「大上海」版,增派上海駐點記者,後來因為虧損擴大而改組,原有計畫被擱置。

 一家營運穩定的電視台,情況比較特殊,一方麵與中國的電視台合作,一方麵投資中國某一個聯網新台幣一億元,擁有40%股權,作為雙方的合作平台,俾成兩岸「媒體王國」。

 綜合上述情況,台灣媒體藉由節目合作、活動交流及人力支持等方式,與中國媒體增強關係,惟因中國媒體生態特殊,肩負「為黨喉舌」的重責,外界不宜以西方的觀點來看待。另一方麵,中國利用台灣的民主與開放,加上媒體遭遇經濟不景氣的煎熬,營運普遍陷入困境,中國即以直接或間接方式支持台灣媒體所需資金,甚至入股投資。長此以往,台灣媒體漸失自主權,一旦言論受到箝製,立場傾向中國,則台灣政治、社會岌岌可危,不可等閑視之。(南方快報轉自63期 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 2003-1-9)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