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艾米:有獎征答題之我的答案(1)

(2008-05-03 12:30:43) 下一個
喀嚓!有獎征答截止了!
叮呤咣啷!我開始給出我的答案.

如果有現成的答案,我就照抄
如果沒現成的,我就現編
如果有半現成的,我就添油加醋.

第一題我最後來答,先答已經有現成(或半現成)答案的.

2. 

紫伊答: 改的不好。失去斷句後,無法感覺原意。靜秋的理解裏,‘足’是當足以理解的。省略了‘一時’之後的內容,可能因為當時的人思想比較保守,所以覺得有些東西隻可意會,不好意思說出來。所以‘一時’後應該有隱含的‘失足’,或‘放縱’等意思。(我猜的:))。 
------

我的評論: 

紫伊的理解跟靜秋的原意一模一樣.

"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正確斷句應該是"一失足---(便)成千古恨",但靜秋當時的理解是"一時(的什麽什麽),足以造成千古的悔恨".

靜秋的斷句,實際上是受中國舊體詩影響的,那時毛主席寫的舊體詩很流行,七言的如"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等.

大家如果注意一下,就會發現七言的詩句,把前三個字斷在一起的是很少的,因為不符合吟誦的特點,寫詩詞的人會注意這一點.

上麵列舉的毛主席詩詞讀起來至少會有這樣幾種斷句:
1.紅軍,不怕,遠征難 (有點象快板書)
2.紅軍不怕---遠征難 (有點象吟詩)
3.紅軍不怕---遠---征---難 (有點誇張的吟誦)

但無論如何,不會斷成"紅軍不---怕遠征難" (除非TA想被抓"現行")

所以靜秋在遇到"一失足成千古恨"這個七言句的時候,就想當然地斷成"一時--足成千古恨"(如果當詩詞讀,"足成"後還應該有個小停頓,但因為這裏不是誦讀,隻是理解上受了舊體詩斷句法的影響,所以她沒在這裏停頓).

靜秋撞對了這句話的意思,因為她以為"一時"後是省略了什麽東西的,她不明白的隻是那個"什麽什麽"到底是什麽:).有了這個破折號(或者說橫線),就表明了她是怎樣斷句的,也迫使讀者這樣斷句,而刪掉這個破折號,靜秋原來的斷句法就不一定能傳達給讀者了.

我讀這本(出版了的)書時,是沒有對照我自己貼在網上的原文看的,隻是憑感覺去發現哪裏有問題.我自己讀到"一時足成千古恨"時,都有點搞不懂了,我怎麽會這樣寫?這到底是什麽意思?我敢肯定我不是這樣寫的,所以我找出原文來看,發現我果然不是這樣寫的:)

對於那些隻讀故事梗概的人來說,這種小修改不會造成什麽區別,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隻讀故事梗概:).

一個人的"文筆"常常就是這些細微末節的東西構成的.

3

WORLDLING的答案跟原意最接近.

worldling 評論於:2008-04-29 19:40:30 
關於3,靜秋的“幸災樂禍。。。興你有未婚妻,就不興我有 --- 人幫個忙?”,我覺得是JQ想看他吃醋,也有點“恨”他有“前科”,想跟他“扯平”的意思,但是她既舍不得那樣“報複”他,又舍不得把自己隨便“許”給別人,哪怕隻是虛擬的。

這讓我想起忽悠中的小艾米,兩次(?)賭氣要與艾倫扯平卻終究不能夠背叛自己的心。我個人覺得,這種心態是戀愛中小女孩普遍的心態,跟“小城市小戶人家”沒有什麽關係。BTW,我覺得靜秋那時候除了物質上貧窮,她的大氣才氣還真是少見,倒讓我覺得這家人遠不是小學老師家庭那麽簡單:)

編輯改的讀起來硬邦邦的,有點斤斤計較吵架的感覺,把浪漫細膩調皮和猶豫的味道改沒了,就剩一個俗字!:P

----
我的評論:

"扯平"是這裏的關鍵,文中已經用了"興你有...就不興我有...",這是標準的"扯平"式思維,所以靜秋原本是想說"興你有未婚妻,就不興我有未婚夫?",但她的思維走到這裏,馬上想起長林不是她的未婚夫,她也不想讓長林當她的未婚夫,哪怕是賭氣她也不願意,哪怕是在心裏"扯平"她也不願意,所以她的思維一拐,變成"就不興我有個---人幫忙?".

去掉這裏的破折號,靜秋思維上的拐彎就不見了,"扯平"的念頭也不見了,她心底裏那種對老三又愛又恨的情愫就不見了,而老三是不可替代的--哪怕是在內心獨白裏替代一下都不行---這種因素也不見了.

我想不通的是:即便編輯不理解這裏表現的小女孩心思,TA也沒必要斧正這一句,因為字麵上也沒什麽問題,何必要多此一舉呢?

隻能說TA有點自以為是了:)

4.

答對的很多,我就不一一抄襲了:)

原文是以誇張的方式表現一個窮女孩對"發財"的憧憬,等於是在說"狠話",可能連靜秋自己都意識到那是不可能的,隻是一個夢想.在那種時候,她以為自己會窮一輩子,永遠不可能有錢買一大筐梨子,筐子大到可以讓妹妹躺裏麵的地步,所以相當於共產主義理想,很誘人,但不可能實現.

靜秋的"發財夢"在現在看來都是很容易達到的,買一大筐梨,我們誰都有這個能力,我們甚至可以買一車梨.但在她那個年代,對她來說,卻是望塵莫及的事.所以她的那些"發財夢",都讓人辛酸落淚,那麽一個簡單的事情,對她來說都隻能是一個夢想.

她跟老三上餐館,想的是"等我發了財,要把全家人都帶到餐館來,讓他們想吃什麽點什麽",她去做零工,那麽苦,那麽累,但她渾然不覺,想的是"隻希望有挑不完的沙,放不完的暑假,做不完的零工..."

我寫這個故事,淚眼婆娑的往往是這樣的場景,還有靜秋非常冷靜地安排後事的場景,以及老三和靜秋在對方麵前回避談論白血病的場景.

也就是說,是人物對感情的"抑"使我(作為寫者和讀者)的感情"揚".如果人物自憐自悲,我反而不能產生共鳴了.

這不是一個富家小姐吃飽了飯無事幹,為感情發愁的故事,這甚至不是一個衣食無憂的女孩情竇初開的小情緒小故事,這是一個女孩為生存掙紮奮鬥的故事,靜秋生活上的苦難,更襯托出她愛情格調的高潔,她寧願受苦受累,受傷累病,也不願意降低自己對純潔愛情的追求,不然她可以輕而易舉地用愛情換來金錢和地位.

這是那些想嫁老三的人難以理解的,她們更不理解的是老三欣賞靜秋而不欣賞她們.她們很自以為是地說"靜秋不懂愛",其實十六歲的靜秋對愛情的理解,是很多人一輩子都不可能達到的.

靜秋這句"發狠"的話---"睡裏麵吃",被編輯改成"隨便吃",靜秋的個性特征就從這句話裏消失了.


5.

很多人都答對了,我就不一一抄襲了:)

"乖覺"就是很多人理解的"心有靈犀","善解人意","悟性高"的意思.

有人說現代作者不怎麽用這個詞,這個我不知道,因為我沒怎麽認真看現代作者的作品,我看小說,就是小時候比較注意吸收,因為那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吸收年代.長大了,看小說就僅僅是為了"知道",知道一本小說是講什麽的,就滿足了,不再象小時候那樣,貪婪地吸收書裏的字句和觀點.

我長大後看的一些書,有一大半是被老師逼著看的,所以都有抵觸情緒,看起來是能省就省,隻要能糊弄過老師就行.還有一些就是為了"知道"才看的,根本沒費心去"吸收"什麽,也可能是因為腦子空間有限,想吸收也吸收不進去了.

"乖覺"這個詞,我是從哪裏學來的,就不記得了,反正我知道它的意思就行:)

我覺得老三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乖覺",也就是跟靜秋心有靈犀,不點自通.我也覺得可愛的男人都有這個特點,他就象鑽到你心裏看過了一樣,說的做的都正合你的心意.很多不愉快的愛情故事(婚姻故事?),女主角都是被男主角的不乖覺給弄煩的,小到情人節不知道送花呀,生日忘了買禮物啊,大到不明白女朋友究竟喜歡怎麽樣的愛法呀,等等,都說明一點:沒悟性,不乖覺.

老三是個乖覺的人,他對靜秋的那點小心思,可以說是了如指掌,雖然由於他深陷在愛情裏,難免會疑神疑鬼,自己嚇自己,但他至少知道靜秋可能怎樣想,怎樣感受,他隻是沒把握,或者不敢太有把握而已.

日常生活當中的事,老三對靜秋可以說沒有哪次猜得不準的,兩人第一次見麵,說了沒幾句話,他就猜出靜秋會拉手風琴;靜秋雨天洗床單,他就猜到原因,並主動幫她洗,因為他知道"女孩子走了冷水不好的";他去二隊,就能猜出靜秋會到處找他,所以他叫大哥帶信回來;靜秋在店子門前折進折出幾次,他就知道她是要買衛生紙...

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猜出這些也並不難,尤其考慮到老三比靜秋大六七歲,而且談過女朋友,這實在隻是些小CASE.但因為世界上就有那麽一些男人,大大咧咧到看不見女友這些需求,於是老三們就顯得難能可貴了.

在愛情上,老三也是能看出靜秋的心思的,隻不過他愛得太深,就不那麽自信了,所以他老想讓靜秋表達出來.他也不難看出,靜秋並不是不愛他,隻是不敢表達,而靜秋不敢表達的原因,他也能看得出來,那就是對他還不那麽有信心,所以他要做的,就是用實際行動向靜秋證明:世界上是有永恒的愛的,而我就是那個永恒愛你的人.

有人說老三教會了靜秋怎麽愛,這是不正確的,愛情是不可能被教會的,教會的愛情也沒意思.靜秋本來就愛老三,她對他是一見鍾情,不用人教的.老三所做的,不是教靜秋怎麽愛他,而是讓她打消顧慮,把她的愛表達出來.

編輯把"乖覺"改成"乖",就跟那些綠豆湯一個級別了.這裏靜秋什麽都沒說,根本沒叫老三來買票,隻是尷尬地發現自己沒帶錢,所以等在那裏.而老三馬上就悟到了這一點,跟上來買了票,但沒跟靜秋同時走上船去,而是繼續裝做不認識,一前一後地上船,所以最合適的形容詞是"乖覺"而不是"乖".

他後來說的話也說明他對此非常心領神會:"象演跟蹤追擊一樣".

不僅乖覺,而且幽默,回想靜秋裝做係鞋帶,弓下腰看後麵的老三跟上來沒有,那可不是象演"跟蹤追擊"一樣?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4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