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艾米:愛情的平等與對等

(2007-10-28 08:24:06) 下一個
(這是艾米在百度那邊回複"LINDA0703"的貼子)

“千年一歎一回眸”於十月十九日在“山楂樹之戀吧”貼出了她的“老三愛得無私,靜秋愛得保留”,以替老三打抱不平的口氣,指責靜秋虛假,自私,從精神上折磨老三,性格上有致命弱點,會毀壞她跟老三的婚姻,而靜秋的顧慮和性格,都是她自己和家庭拉到自己身上的等等。有關這個貼以及我和網友的回複,請參見該貼及跟貼,我這裏想評的,是一位網名為LINDA0703的網友在該貼下的跟貼:

“寫得太好了!我希望這樣的愛成為絕版,永遠不要再發生了。老三太癡,靜秋不懂愛。真正的愛不是誰欠誰,不需要犧牲一個人來成全另一個人。真正的愛是平等的,相互的,是共同的付出,是人生風雨路上的同甘共苦。”

這段話如果不涉及到老三靜秋,我是不會說什麽的,這種貌似格言的東西,如果沒有實際例子來說明,很難說出個對錯來,格言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但到了實際運用當中卻沒有具體實行步驟的大道理。

比如說這句話裏的“真正的愛是平等的,相互的,是共同的付出,是人生風雨路上的同甘共苦。”,說得鏗鏘有力,氣勢恢宏,聽上去也挺正確的。但是具體到實際生活當中,怎麽樣才算“平等”,才算“相互”,才算“共同的付出”?光從這句話裏我們是找不到答案的。所以這樣的格言,最容易被人拿來當棍子打人,隻要給“平等”下些不同的定義,就可以拿來打任何人。

LINDA0703沒有告訴我們究竟什麽樣的愛才叫“平等”,但她用老三靜秋的愛來做反證,說明在她心目中,靜秋老三的愛是不平等的,是老三在為靜秋犧牲,而靜秋欠了老三的,所以應該成為“絕版”。

在我看來,LINDA0703雖然字麵上說的是“平等”,但實際意義上更像“對等”,我想把這兩個詞區別起來用,這樣比較容易說明問題。我讚成愛情要平等,我這裏說的“平等”,是指愛情的基礎,即產生愛情的原因。如果你愛的是他的人品才華,而他“愛”的卻是你的家產和地位,那就不叫平等的愛情,因為出發點就不平等。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認為靜秋和老三的愛是非常平等的,他們愛情的基礎是相知,也就是彼此欣賞對方的活法愛法,包括外貌談吐,為人處世,審美觀,人生觀,一切的一切,兩人都是互相欣賞的。

靜秋從看到老三起,就連審美觀都改變了,隻喜歡他那樣的長相,隻喜歡他那樣的為人,我們通過她的眼睛,看到了一個近乎完美的老三。如果靜秋不欣賞老三,我們就不可能看到一個令人欣賞的老三。

老三也是從看到靜秋起,就愛上了這個聰明漂亮自尊自立的女孩,所以他總是相信靜秋是個“聰明智慧”的女子,不管她做什麽,他都相信自有她的道理,他是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

<<山楂樹之戀>>從第一章起,就開始描述靜秋對老三的愛,一見鍾情,兩廂情願,三十年不悔。這樣的兩個人,這樣的一份愛,在LINDA0703眼裏居然是不平等的,那麽她說的平等到底是指什麽呢?

她這個貼是跟在“千年一歎一回眸”的帖子下麵的,她喝彩的觀點是“老三愛得無私,靜秋愛得保留”,也就是說,她所說的平等,並不是指愛情產生的基礎,甚至也不是指精神上的感受,而是實際的付出和得到。所以我更願意用“對等”這個詞,因為這是把兩個人為愛情做的事拿出來過磅,看看誰做的多,誰做的少。做得多的,失去的多;做得少的,失去的少。

我們說真正的愛情應該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並不是說我們在愛情中應該要求雙方為對方做同樣多的事。在愛情的具體做法上講究“對等”,就會使愛情變味。如果我們認為老三跑去看靜秋,所以靜秋也應該回訪老三,不然就是不“平等”;或者老三為靜秋流淚了,而靜秋沒為老三流淚,所以他們的愛情不“平等”,這實際上是在談“對等”,而不是“平等”。而且是談實際利益的對等,不是精神享受上的對等。

真正的愛情往往是不計較對等不對等的,母愛是我們熱情謳歌的愛情,母愛的偉大正在於它的不講對等。有哪個母親在關心照顧自己孩子的時候,也在計算孩子的回報跟自己的付出成不成正比?有哪個母親在為孩子犧牲的時候,會計較孩子沒有沒有為母親做同樣的犧牲?如果有這樣的母親,那隻能說她並不懂母愛.

男女之間的愛情也一樣,真愛了,就隻想讓這個人幸福,隻希望能為這個人做點什麽,如果能為這個人派上用場就十分開心。如果相愛的人開始計較我為你流了淚,而你沒為我流淚,我照顧了你的家人,而你沒照顧我的家人,那他們的愛情就變味了。

我們有些人認為老三跟靜秋的愛不對等,覺得老三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把“愛”等同於“失去”,而把“被愛”等同於“得到”。帶著這樣的觀點,是很難體會到愛情的幸福的。如果靜秋是這樣的一個人,她就不可能得到老三的愛;如果老三是這樣一個人,他也不可能得到靜秋的愛,因為這兩個人,都是把“為愛付出”當做一種幸福的。

靜秋愛她的家人,心甘情願為她的家人付出,她出去打零工幫助媽媽度過經濟困難,為了不讓媽媽擔心,她連睡覺都不敢睡太沉;她照顧她的妹妹,寧願自己的腳被石灰水燒傷,也要為妹妹買長統膠鞋;她知道自己下了鄉就很難招回來,但她堅持要把頂職的名額讓給哥哥;她做零工的時候,照顧因年老而偷懶的“銅婆婆”;她在農場勞動的時候,總是搶著幹重活,趙老師不挑水她去挑。她做這一切,都使她從中得到幸福,因為她能幫上忙,因為她能給人帶來幸福。

這就是她的活法和愛法,老三欣賞的也正是她的活法和愛法,而不在於她為他做了多少,有句俗話說,"不看朋友對我,隻看朋友對人",老三非常清楚,靜秋還沒為他做什麽,是因為時候還沒到,時候到了,靜秋一定會為了他什麽都願意做。所以當靜秋說她沒象亞民那樣救過他的時候,他說:
“你會的,如果需要,你會的,隻不過現在還沒遇到需要那樣做的場合罷了。”

事實證明老三有一雙慧眼,看人看到了本質,他知道如果他跟靜秋的情況掉個頭,如果靜秋是革命幹部子女,家境富有,而他是地主出身,家境貧窮,他的靜秋一定會無微不至地關心他,幫助他。當靜秋的媽媽發現了老三跟靜秋的關係時,靜秋決定象亞民那樣洗刷老三。當靜秋得知老三得了絕症的時候,她義無反顧地願意跟他去死。老三去世三十多年了,靜秋從來沒有停止過愛他。

有人說:“誰說老三沒得手?他是最大的得手,得到的是一顆心。”

此話不假,說明“得”與“不得”,全看你從什麽角度來看。那麽LINDA0703認為不平等的,到底是幾件什麽事呢?很簡單,就是“千年一歎一回眸”的貼子裏列舉的幾點:

1、靜秋在追悼會上沒哭
2、因怕“高攀”,靜秋沒有履行照顧老三家人的義務
3、精神上折磨老三
4、靜秋的顧慮擔心不是社會造成的,而是她和家人自己拉上身的

關於第一條,我已經解釋過了,那時文革還沒結束,青年人仍然必須晚婚晚戀。一九七六年老三去世的時候,靜秋還不到十九歲,如果讓人知道她跟老三的關係,不僅是她要受處分,老三也不能幸免,因為他是個成年人,而他追求的靜秋才十六歲多,組織上要給他戴個“勾引少女”的帽子,易如反掌。那個年代,人死了還要繼續批判,還要追加一個處分的事並不少見。

關於第二條,靜秋的父親一直戴著“地主分子”的帽子在鄉下勞動改造,直到八十年代才取掉“地主”的帽子,回到城裏跟靜秋一家住在一起,靜秋七七年的高考就是因為父親的原因未能被錄取。她那些年不跟老三的家人過從甚密,既是不願高攀,也是不願連累老三一家。

第三條完全是空穴來風,老三跟靜秋在一起,“過得很愉快,很充實”,靜秋給他帶來很多他從未體驗過的快樂。即便是使小性子,也隻是在誤以為老三有“未婚妻”的時候,一旦澄清,靜秋有使過小性子嗎?

關於第四條,我隻能說“千年一歎一回眸”可以充當政府的打手,專替那個年代開脫,把罪責都推倒無辜的個人身上。這是不是她的主觀願望我不知道,但實際效果就是如此。

說了這麽多,歸根結底就一條:那些認為老三跟靜秋的愛情不“平等”的人,實際上說的是不“對等”,而且僅僅是實際利益上的不“對等”,因為從精神上來說,老三因為愛靜秋得到的幸福絕對是不可估量的。

愛情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東西,是一種心理享受,你認為愛一個人就是“失去”,被人愛才是“得到”,那你就失去了很多愛情的享受,你就會斤斤計較誰愛得多,誰愛得少,誰愛得投入,誰愛得保留 (順便說一句,“自私”跟“保留”不是一組反義詞,“投入”跟“保留”才是)。帶著這樣的定義去評價別人的愛情,就免不了指責這個,批評那個。帶著這樣的定義去對待自己的愛情,就難免患得患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愛情。

我對<<山楂樹之戀>>的理解,可以用黃顏媽媽的一句話來概括:被人愛,是一種幸福;愛人,也是一種幸福,或許是更大的幸福。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7)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