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黃顏:同類知多少

(2007-07-16 07:07:56) 下一個

艾米還沒把 << 同林鳥 >> 的後記寫完,估計要到後天才能貼出,現在先讓我來說說點擊的事。

曾經有人說過,在博克發貼是為了“尋找同類”,用艾米的說法,就是“碼字為知傻”。這兩種說法,著眼點不同,但意思是一樣的。艾米寫的大多是別人的故事,所以在她是“碼字為知傻”,但在故事人物原型就成了“尋找同類”了。

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經常光顧某個博克的人,往往是跟博主誌趣相投的人。不愛做飯也不在乎吃什麽的人,就不會經常跑到以烹飪為主題的博克裏去;從來不投資不買股票的人,也不會跑到以股市行情為主題的博克裏去。

偶爾去去某個博克,或者被一個題目吸引看了某個貼子,不能算作同類,隻能算個“遊客”。艾園發的多半是長篇連載,即便不是連載的,也多是某幾位網友的文章,所以到艾園來的人,是衝這些貼子的內容來的,而不是衝貼子的題目來的。艾園發的,又多半是網友的真實故事,所以我們可以說:一個故事的點擊越多,說明愛看那個故事的人越多,也就是知傻越多,同類越多了。

我在碼 << 幾個人的平凡事 >> 時,曾在 << 黃顏的女人心 >> 裏這樣說過:“點擊多,是人物原型的光彩;點擊少,是人物原型的失落。”

我這樣說的意思,是希望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上,而不要去評價我的寫作手法,因為我碼的字不是文學作品,值不得大家當成文學作品來評論。

我一向讚成“把小說當生活來看”,而不要當某個作者的“作品”來看。當成作品來看,我們滿眼看到的都是作者“塑造”出來的人物,作者“創作”出來的故事。不論人物的命運多麽坎坷,也無論故事多麽動人,我們感到的很可能是:“哇,這個作者真了不起,這樣動人 ( 離奇 ) 的故事都編得出來”。

把故事當作者的作品看的另一個壞處,就是心思不在故事上,而在作者的“文筆”“構思”“用詞”“修飾”上。這樣看故事,再深刻的見解也是有關某個作者的,是有關他 / 她的寫作方法的,而不是故事本身,更不是生活本身。我們關心一個作者的寫作方法幹什麽?我們又不是文學評論家,也不是作者的寫作老師,我們看故事是想看看這個世界上別的人在怎樣生活,借此豐富我們的生活。

但我說的“點擊少,是人物原型的失落”可能無形中給人物原型造成了一些壓力,搞得他們一見自己的故事點擊少了,心裏就很慌,以為是自己的故事不好,吸引不了讀者,引不起共鳴,有的還怕影響了艾米的“名聲”,搞得她晚節不保。

我想在這裏分析一下點擊數在技術上的成因,借此澄清一些可能有的誤會和擔心。

文學城計算點擊的方式一直在改變,艾園發貼的地點和方式也有改變,所以橫向地比較幾個故事的點擊數不能說明問題。

比如艾米貼 << 十年忽悠 >> 的時候,大多數是早貼“海外原創”和“七十年代”,晚貼艾園,所以絕大多數人都在那兩個公眾壇子裏看過了,到艾園來看的人就比較少。 << 十年忽悠 >> 連載的時候,艾園這邊每集才幾十個點擊。

<< 山楂樹 >> 是每天下午先貼艾園,第二天上午才在“海外原創”貼出,所以艾園這邊每集的點擊要多一些。但那時是直接貼在“水麵”的,大家一來艾園就可以看見,用不著點擊貼子本身,除非是想跟貼或者看跟貼。但那時文學城有 BUG ,跟貼一超過 60 就開始亂飛,我不得不每天另種一棵“歪脖樹”供大家跟貼用,這等於是把 << 山楂樹 >> 每集的點擊分到兩個貼子下去了,所以 << 山楂樹 >> 連載的時候,每集的點擊都不算多,一般在三千左右。

剛開始貼 << 不懂說將來 >> 的時候,采取的仍然是同樣的辦法,但貼到一半時,文學城建立了“博克”專欄,每天排出前 100 名。為了讓艾園的帖子進入排名,也為了讓貼子的點擊真實反映出看貼的人數,我改變了發貼的方式,把所有的正貼都埋到水下去了,隻留一個“今日新貼鏈接”在水麵,所以讀者要看一個貼,就必須點擊那個貼,這樣每集的點擊就相應增加了,基本能反映客觀情況。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文學城博克跟貼的排版也改動了,以前所有的跟貼都在一頁上,看跟貼不用翻頁,後來改成分頁排版,最初每頁隻展示五個跟貼,於是乎, 60 個跟貼就要排 12 頁,而每翻一次頁,點擊就增加一次,於是跟貼越多的貼子點擊就越多。這樣, << 不懂說將來 >> 的點擊大大超過了 << 山楂樹 >> 。

又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在博克翻頁時,翻一頁會增加兩個點擊 ( 但從“日記”處點進來的又隻增加一個點擊 ) 。不知道這究竟是文學城的 BUG ,還是有意這樣安排的。總而言之,這等於是把點擊翻了一倍,所以那段時間發的貼點擊都很高。

大約是在貼 << 三人行 >> 期間,文學城再次改動了跟貼的展示方式,每頁由原來的五個跟貼增加到二十個跟貼,以前要翻十二次才能看全的 60 個跟貼,現在隻需翻三次就能看全了,這方便了讀者,但點擊自然就掉下去了。

以上這些改變一直持續到最近幾天,可能文學城終於發現了計算點擊上的問題,於是將翻一頁增加兩個點擊變成了翻一頁增加一個點擊。這兩天 << 同林鳥 >> 雖然討論得熱火朝天,跟貼密密麻麻,但點擊數卻不見多麽驚人,就是這個原因。如果這兩天 << 同林鳥 >> 的某集有四千個點擊,在從前那個翻一頁獲得兩個點擊的年代就是八千了,而在那個更遙遠的每頁展示五個跟貼的年代,老早就上了萬了。

點擊數的多少,除了文學城計數方麵的變化引起波動以外,我和艾米的每次反砸,也可能氣走嚇走了一些讀者。有的人抱怨說:“我以前不光自己到艾園來看你們的貼子,還把艾園介紹給我的朋友,哪裏知道你們是這樣的人 --- ”

我們是哪樣的人,一直是明明白白地擺在這裏的,我們從來沒有隱晦過,也不屑偽裝。本來就是為了結識同類,又有什麽必要偽裝呢?用偽裝結識來的“同類”,隻能是“同累”。所以我們並不為這些人的離去惋惜,既然這些人是以為兩艾人品好、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罵不還口、打不還手、海納百川、百花齊放才來艾園的,那他們分明不是知傻,而是“裝傻”,可以統統劃入“昨日之日不可留”之類,早日氣走早日安寧,免得“今日之日多煩憂”。

有人曾經鑽空子說:“艾米不是說不在乎點擊的嗎?怎麽還在數貼子的點擊?”

艾米不在乎點擊,並不等於她不能關心貼子的點擊。不在乎點擊,就是說她不為點擊碼字,她不會為了提高點擊就去碼她不喜歡碼的東西,也不會因為點擊少就不碼她想碼的東西。但她肯定會關心她貼子的點擊,因為她寫的故事都是有原型的,這些原型一般都會跟讀的,他們把自己的故事貢獻出來,讓艾米寫了在艾園貼出,當然是希望在這裏找到一些同類的,同類越多,理解他們的人越多,他們就越開心。這既不是錢,也不是名,而是認同,是理解,是共鳴,當然值得艾米關心。

所以艾米無論多忙,都會上來回大家的貼,或者叫我上來回大家的貼,一方麵是借此機會跟大家交流,充實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麵也是對人物原型的支持和鼓勵。

艾米的“嚼功”,是早已定型了的,不存在這篇文字功底深,那篇文字功底淺的問題。既然艾米寫的東西不是創作,所以也不存在這篇構思精巧,那篇構思毛糙的問題。

我不否認,即便同為知傻,即便喜歡艾米寫的所有的故事,每個人還是有自己的偏愛的。這既不是因為艾米在寫某篇時,用了更好的風格或者構思,也不是因為某個原型比另一個原型更了不起,這主要跟讀者個人的經曆和愛好有關。有的可能更為 << 山楂樹 >> 所感動,而有的更能從 << 同林鳥 >> 中找到共鳴,但這種差別不是很大,因為艾米寫的幾個故事基本都是一個類型,喜歡某一篇的,大多也喜歡另一篇。

在這裏感謝各位提供故事的網友,也希望有更多的網友把自己的故事拿出來分享。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0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