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網友:對黃貼的反思

(2007-02-08 05:03:21) 下一個

(篇幅所限,不能囊括所有跟貼, 隻為拋玉引玉)


阿貝
評論於:2007-02-07 01:18:25

關於“忠言逆耳,良藥苦口”的亂扯

偶自幼體弱多病,所以,對“良藥口苦”有著切身的體會。那個時候的藥真叫苦啊!偶死活都不吃藥,於是偶被大人捏著鼻子往嘴裏灌。後來大了些,可以哄騙了,就讓偶吃一口白糖,吞一口良藥。再大了些,偶發現偶的牙齒壞得七七八八的了。現在小孩子的藥,那樣式,那口味,真是讓人羨慕。偶就想,早些時候,製造“良藥”的人想沒想過,無論多麽能治病的藥,總得讓病人乖乖地吃了,才算達到治病的目的?!把藥弄得那麽苦,是成心讓病人難以下咽而把病耽誤了,還是“治病救人”的心根本就不誠呢?這還真得要反思一下了。

小時候,大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小孩子不準頂嘴”。其實,偶隻是想講出自己的想法而已。俺都打定主意了,隻要你能說服俺,俺保證接受。可惜,每次都是在偶躍躍欲試想要爭取一次講理的機會的時候,就被無情打壓,並扣上多諸如“不虛心,愛狡辯,驕傲自滿……”的大帽子,年複一年,直到中學。那對俺幼小的心靈是多麽大的打擊啊!(摸去鼻涕眼淚若幹……)。即使受了很大的委屈,也總被那句“這都是為你好”而帶過去,仿佛隻要有了“這都是為你好”墊底,教訓的對與錯,適當不適當都不重要了,被訓的,是不是受了委屈,是不是覺得被冤枉了也都不重要了。重要的就是,他說他的出發點是“為了你好。”這點,被訓的人是不能辯駁的,因為你不是他,你怎麽就知道他不是好意呢?!小時候的偶,似乎還是有點兒靈性的,後來完了。因為想在別人眼裏顯得順溜一些,虛心一些,於是開始假裝沒想法,時間長了,也就真的越來越沒想法了。別人說俺,有道理沒道理,一律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人家說俺“謙虛”了,可偶怎麽都覺得自己變得“陽奉陰違”了。


非外星人 評論於:2007-02-07 07:10:15

阿貝, 看了你的帖子, 一歎, 二歎, 再三歎..(歎氣的歎)...

說得大一點, 我們的孩子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被教育過來了, 被'改造'過來了, 反過來也不可避免地這樣去'教育'和改造孩子的孩子... 在這個文化傳統裏成長的人, 個性被壓抑, 被扭曲...

說得小一點, Dr. A的10大LIST, 也是給人同樣的感慨, 想笑又想哭.

說得輕一點, 我在艾園見過的很多引起議論的帖子, 可以說有'壞心'的基本是很少的, 出於'好心'的多, 可是多多少少也是有這種傳統的影子.

所以很喜歡這種有批評又有反評的方式, 很多模糊的東西, 越辯越明了. 如果不說出來, 捂在那裏, 並不會解決問題.

不過, 說真的, 如果沒有艾和黃這樣的心明眼亮和高水平, 能夠始終把握議題, 不會節外生枝, 恐怕也是越辯越糾纏不清的. :)

Allay 評論於:2007-02-06 19:33:28
Top Ten Reasons for Not Living in China
By Elaine
10. Always have to wait in linesand always see people cutting in lines.
9. Hard to find parking place.
8. People are easy to get angry and fight each other.
7. Too many people smoking and almost everywhere.
6. Chinese characters are too difficult to learn.
5. Tops and bottoms hang outside the balcony.
4. People are boring.
3. Too easy to put on weight.
2. Boys look like girls.
1. People are mean.


東臨滄海 評論於:2007-02-07 20:07:44
美如娜塔莎——我看艾園

艾園是我在文學城上最喜歡去的地方,也是第一個讓我有衝動注冊筆名,發表跟貼的地方。她的美,就象《戰爭與和平》裏的娜塔莎一樣,是無可比擬的。

“娜塔莎唱出了第一個音,拉開了嗓門,挺起了胸脯,眼睛裏露出嚴肅的表情。這個時分她既不想到任何人,也不想到任何事,一個一個的音從嘴中滔滔不絕地吐出來,嘴角上流露微笑,任何人在同樣的時間距離和同樣的音程中都能發出這些音來,聲音千次地使您無動於衷,但到一千零一次時它卻使您顫栗,使您涕淚橫流。
“∙∙∙∙∙∙現在她不像兒童那樣唱歌了,在她的歌唱中已經沒有從前那種滑稽可笑的、兒童般賣力的感覺,但是,那些聽過她唱歌的內行的裁判員都說,她還唱得不太好。“雖然還沒有訓練,但是嗓子倒很好,應當訓練一番。”人人都這麽說。但是平常大家卻是在她的歌聲停止後過了很久才說出這番話的。在這個送氣不正確、換氣費力、沒有訓練好的歌喉正在唱歌的時候,就連這些內行的裁判員也不開腔說話,而隻是欣賞這個沒有訓練好的歌喉,隻是希望再聽她唱一遍。在她的歌喉中含有少女的純真、對歌聲迷力的無自知之明以及尚未訓練的歌喉的柔和悅耳,這一切與歌詠技巧的缺乏聯係起來看,使人感到,如果你不去毀壞這個歌喉,那末,這一切絲毫也不能改變她的歌喉。”(引自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第二卷第一部)

在我來看,這就是艾園的美,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之美。兩位版主的作品我都讀過,個人更喜歡艾米的文風,無心為文而自成一家。透過艾米的文字看她眼中的世界,清新,晴朗,親切。兩艾的寬容是有目共睹的,但真正打動我的,是他們的真誠。或者說,正是因為有真誠的觀察,不帶先入之見的思考,才有發自內心的寬容。以生活的本來麵目去看待生活,體驗生活,這有多棒!

我很讚同羅素的意見:評價一個社會,不能隻看她沒做到什麽,而要看她做到了什麽。我看《三人行》,就是看一個女孩子尋夢的故事。艾米把這個故事講出來了,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女孩子,善良,堅強,為了愛無怨無悔,百折不回,就是好的。(雖然有人覺得這樣很賤(Cheap),嗬嗬,賤也是好的。)至於主人公是不是個道德模範,能不能我們的行為楷模,甚至故事本身有沒有“教育意義”,完全不是作者認為應該考慮的事。同理,我看《水滸傳》,就會對著魯智深一挑大拇哥,道一聲,真乃活佛轉世!而不會皺著眉頭罵道,這廝鳥好生不解風情。客官,您要找解風情的,兩條街外三進門四間大瓦房那一位西門大官人可是人中龍鳳,世間極品嗬。

平心而論,我並不喜歡板磚橫飛的氣氛,看到論戰的場子自動繞開八裏路。論戰雙方雖然常有咳珠唾玉之談,但怎麽看怎麽象唾沫星子。尤其是不著邊的評論,就好像撓了半天癢沒撓對地方,反而越來越癢。我看過的最不著邊的評論,是我深深尊重的傅雷先生寫給我不太喜歡的張愛玲作品的。他讚揚玲的才氣,認為她大有可為,尤其推崇玲的作品《金鎖記》,認為是“我們這個時代文壇最美的收獲”(記不太清了,大概是這個意思)。嗬嗬,他還不如勸黛玉小姐去考取個功名呢。相比之下,胡蘭成的評價“民國時代的臨水照花人”,“大道無親”倒是貼切的多。

這樣看來,參與評論的另外一個危險就是,我評論了別人,別人就有權來評論我。這個“別人”不一定是同一個人,但是我如果逞一時口舌之快,將別人的話語做了菜端出來,我就得做好準備成為下一波食客盤子裏的好料,或者是廚房裏的下腳料。所以我隻是想說,艾園很美。能看到這些美,是我的幸福。

如果要我說,我讀《三人行》得到了什麽,我就要說,在看這個故事之前,如果我有一個妹妹,她因為一個男人忍受了懷孕,終止妊娠,和無緣無故的疏遠,我的反應一定是把他狠狠揍一頓,不但當不成人中之人,還要把他打成外星人。看了這個故事之後,我的第一反應還是要揍他一頓,但是我會對自己說,先等等,換個做法,也許我的妹妹能真正得到她的幸福。


荌旎 評論於:2007-02-07 23:06:10
說起這個情節取舍啊, 我覺得也不一定要緊扣中心線, 像黃顏說的, 正經這中心線還難以定義呢. 隻要艾米寫的故事能緊扣讀者眼線就行了, 這點還用說嘛. 艾米的特點之一我覺得是寫故事像寫電視劇劇本,每個人物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還是路人甲都是麵目清楚, 談吐有個性,栩栩如生,這樣寫來, 就算塑造人物比較多,看起來也很有意思.而且人物並沒有簡單堆架在一起,而是層次清楚, 人物之間的關係清晰.


lydiaDai 評論於:2007-02-08 01:06:29
關於評《三人行》此事的最後一張回貼

昨天本以為是自己的最後一張回帖,不成想,今天黃堡主又扔出一塊磚。想我區區不足千字的文章,卻得到連續三天的堡主垂愛,---按孤草的原話:真是羨慕死我了。

我覺得,自己挑釁在先,不謝個場就閃人,是對主人不尊敬,所以決定把這張貼作為最後的謝場。

本來這篇評述一出,就已經被堡主罵過無聊了,想想我這裏正是夏天,家裏還沒安空調,自己一身汗的看文章,寫評述,招人罵,確實是無聊。所以連續幾天就隻想自己哪涼快呆哪兒去。這是不回貼的原因之一。

其次,自己是個怯場之人,被台下看客吆喝著(大多數是想看我怎麽個慘死法),又被台上堡主威嚴震著,自己感覺就是個武功盡廢之人,除了想保個命,別的想法啥都沒了。所以堡主說讓我說個所以然來,細細拆解招數,我是無論如何不敢造次了。這是不回帖原因之二。

再次,想想當初自己幹這個無聊事情的初衷,也不過是發泄一下自己大熱天沒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東西而已,如果有空調估計就好多了,不會那麽抓狂了。所以,自己惹了禍,挨磚頭是罪有應當;黃堡主不幸被騷擾,卻也因禍得了很多福。所以覺得事情也公平,也就沒有回帖戀戰的必要了。

如果大家因為我的評論看了《三人行》,那就當我給黃堡主的謝禮;
如果大家因為愛黃堡主而看了我的評論,那就當我在這裏欠黃堡主一個人情,以後有機會一定湧泉相報。

雖然擔心黃堡主會覺得我是個來路不明,目的不純,水平不高的人而不加我為“艾園寫手”,但是總覺得凡事都講個緣字,強求不得。

在這個文學城裏,總會有機會再碰麵,希望下次見麵天氣會涼爽些。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6)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