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小既: 成功的職業

(2006-05-17 06:32:23) 下一個

最近閑,看了一些亂七八糟的書籍和文章,有一些是關於職業(或者事業)的選擇和成功,讀來很有啟發。

人說成功的職業(a successful career)定義其實非常簡單,不是掙錢多少,出名多少,做的事情大小。而是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做自己擅長的事。像一位網友說過的,“窮盡自己的熱愛”,發揮自己的長處,就是成功。

從生理角度上講,人的大腦裏有數以億計的神經細胞,細胞之間並不是孤立的,而是有選擇性的由神經鍵(類似於神經細胞凸起)相互連接。這種看似RANDOM的連接通道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與生俱來的思維的PATTERN,或者說是天賦。簡單地說,如果某一類的思維活動恰好利用了這些順暢的通道,就會相對輕鬆,反之則相對困難。

這樣看來,神經細胞之間的CONNECTION即使不是生來就有,也是在嬰幼兒時期就DEFINE好了,後天很難改變。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乃至從小到大對各種活動的不斷嚐試,就在於發現自己的天分和興趣,從而更好地開發所具有的潛藏的能力。當然天分和興趣經常是捆綁在一起,如果發現自己做一件事情能夠恒久不累,達到的效果又經常叫人驚歎“how did he/she do that”,八成天分和興趣都在起作用。

對天分,一個經常認識的誤區就是,混淆了天分(TALENT)和技藝(SKILLS)的概念。很多人通過一定的訓練都可以在某一方麵有著很好的近乎完美的表現,但並不一定意味著天分如此。原因就是僅僅掌握技藝的人,雖然達到了一定水平,但是不能夠維持恒久的動力和不斷進步的表現,這樣的“成功”很難持久,或者前提環境稍微變換,表現就不盡如人意了。

幾個簡單的例子可以區別天分和技藝。

第一個把GRE單詞編成紅寶書,形成了各種聯想和“歪招”記憶單詞方法的,有天分。第一個總結出GRE邏輯題套路的人,天分。

上了GRE班,按紅寶書也能把GRE單詞背得溜溜的,技藝。

第一個聽見粵語“早上好”,能說出把嘴巴一撮一撇就能準確發音的人,天分。(嗬嗬嗬)

知道把嘴巴一撮一撇,從而準確發出“走神”倆字兒的,技藝。

後天的習得,能夠改善技藝,讓天分有所依托,但是後天的習得,很難改變與生俱來的才能,正因如此,所謂“因材施教”才有重要的意義。不能改變的天賦就好像靈感,無法通過學習來找到固定的套數,它像一個出廠就已經燒好的電路板,某局部之內兩點之間電阻的高低是固定的,如果想從總體上獲得電阻小容量大的通路,需要進行不斷嚐試和研究,來尋找相對較佳的路徑。

意識到天分的重要和寶貴,於我是一個飛躍。因為從小到大的所受的教育,好像都離不開“一刀切”和“追逐熱門”的風氣。中學不用說,偏科對總分總是影響深遠的,老師經常強調的,也是所謂“查漏補缺”,事實上,所謂的“補短”隻是一種“DAMAGE CONTROL”,而通向“SUCCESS”的,正是自己的優點,優勢,是真正的擅長。

當然我說得比較絕對,中學課程的本身,大概通通可以通過SKILLS的不斷提高,就足以應付,但是應付課程和均衡發展不應該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因為SKILLS在一定階段的“無所不能”可能恰恰掩蓋了個體生來的差異和長處,這才是真正值得悲哀的。

想來很滑稽,當初的高考,我填的五六七八個誌願中,幾乎個個都風馬牛不相及,完全是當年熱門專業排名的翻版(:DDD ),現在的我,才明白這真是個誤區,以為少年的我,還未“定型”,通過學習和培養,學什麽專業都不太緊要,隻要跟著求職的指揮棒。

包括後來到美國,職業的選擇,很大程度上也是承載了JOB MARKET的壓力,而很少去想什麽什麽“以人為本”這種不切實際的命題。那時候聽見吆喝最多的,好像就是“你看人家某某,原來學曆史,哲學。。。等等七七八八專業的人都轉了專業,你又如何不能?!

”一句“別人怎樣,你如何不能也棄暗投明”的STATEMENT就足以將你噎個半死,不能這麽就歸入“放著康莊大道不走,偏守著獨木橋認死理”的呆子一族呀。這種提法,我是直到現在,才看出漏洞,看出一個最最簡單的道理,道路和“成功”之所以不能“重複”正是來源於個體的差異。

值得欣喜的是,做自己擅長的事,所謂“擅長”,是由天賦(TALENT),知識(KNOWLEDGE),和技藝(SKILLS)三個方麵組成。所以即使發現自己的天賦和興趣與正在從事的職業並不很MATCH,未必就需要把過去通通推倒重來,因為這些年來所積累的知識和技藝可能已經變成了一筆可觀的,可以利用的財富,或許能夠在探索自己天性的過程中,對從事的職業進行FINE TUNE一下。

因為天賦這個東西,比較抽象,很大程度上與個性,喜好,和思維規律(思維定式)息息相關。它並不是與職業一一對應的,甚至連一個對應的歸類都沒有固定的說法。這說明,很大程度上,發現自己,發揮天分可以在很多層麵上進行,在現有工作的種種TASK當中找到自己感興趣和能夠相對輕鬆做好的那些TASKS,是第一個層次。

觀察TEAM裏的人,雖然都從事著一個職業,但也形形色色,各有所長。比如我們那個終日喜歡縮在角落裏的ARCHITECT,完全就是個追逐技術的人,不喜說話,最好最優美的語言都寫在CODE裏和DESIGN DOCUMENT裏了,堪稱漂亮幹淨,細節完善的典範。他的談話風格,是在你問出第一個問題的時候,就已經推測出其後你可能企圖要幹的事情,“用最簡潔的語言,直指問題關鍵”。

而另一個TEAM LEAD寫CODE還湊合,當然比前麵一位差不少,但是喜歡與人打交道,是個GREAT NEGOTIATOR,隻要是他知道的CONCEPT,能用很具體形象,很簡單易懂的生活語言表述出來,聽話的對象可以完全不是技術人員。所以他當之無愧成了TEAM和UPPER MANAGEMENT,CUSTOMER SERVICE,BUSINESS ANALYSIS幾個方麵之間的橋梁。

我覺得他們這兩種完全不同的人都在工作中發揮出了特長,從而都PURSUE了一份成功的職業。

尋找自己的愛好和天分,或者能將它充分利用的職業,有時候是個漫長的過程,甚至是LIFETIME PROJECT。不過既然上帝把我們生成現有的樣子,而利用我們長處來工作就成為最自然,最輕鬆,最POWERFUL的事情,還是很值得一試的。聽說,齊白石先生從二十七歲才開始學畫,走上最適合自己職業的“道路”,終成畫家,看來TALENT的發現,無論早晚,都是能量驚人的。

正巧,最近看到一篇統計數據,說職場中讓員工留在現有職位的最有力因素,依次是,工作本身,工資,BENEFIT,公司的文化和TEAM ATMOSPHERE。我覺得很有趣,似乎暗合了近來剛剛吸收的理論。看來能讓人一早有動力從被窩裏爬出去,而不罵罵咧咧的最重要因素,還是工作本身帶給人的快樂感。其它的,甚至跳槽,也都隻能是前者相當的時候一種人往高處走的傾向而已。

我甚至忽然覺得成功的職業從某種意義上講,簡直和婚姻差不多,最終能長久吸引彼此,獲得快樂的已經不是金錢,年齡,外表這些外在的東西,而隻能是人本身,性格本身,生活的態度方式這些最最核心的本性。

成功的職業和婚姻,能夠EASILY,HAPPILY,REPEATEDLY保持AMAZINGLY WONDERFUL PERFORMANCE,恐怕都順應了一個叫“天分”和本性的東西,就是你的長處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APPRECIATION,而短處那些需要DAMAGE CONTROL的東西被忽略,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IGNORANCE。

當然,說到婚姻,就跑題加進雷區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