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艾米: 閨密媽媽(1)

(2006-05-14 07:35:38) 下一個

(最後一部分"黃顏知己"還沒寫完, 這部分也沒校對,因為要出去一下, 先貼出來,呆會再來寫完.)

今天是母親節,艾米也來湊個熱鬧,寫寫自己的母親。

不知道“閨密”究竟是十馬意思,按艾米的理解,就是“閨中密友”,再按艾米亂扣字眼的習慣一理解,就成了能講“閨中秘密”的朋友,最後按艾米往“歪處”想的習慣一理解,就成了能講“黃色”秘密的朋友了。

這裏的“閨密媽媽”不是“閨密的媽媽”,而是艾米的媽媽,也是艾米的“閨密”。

兩麵三刀

艾米很少用“母親”這樣的大詞來稱呼自己的母親,多半是亂叫一通,好在母親沒“牌氣”,隨艾米怎麽叫。

艾米在網上泡了這一段時間,學了不少網絡切口,最近一直是以“素芳同學”稱呼母親大人。素芳同學也 PLAY ALONG ,叫女兒“艾米同學”。

艾米很小的時候就偷看了父母的情書,所以不時地拿出來打趣他們兩個,不知道艾米那麽小的年紀,怎麽就那樣愛開與情情愛愛有關的玩笑。可能那時隻是覺得他倆被打趣時的表情怪好玩的,有種被艾米拿捏住了的尷尬,所以艾米很愛打趣他們兩個。

那時艾米如果要找媽媽,就問老爸:“爸爸,你的‘芳,親愛的芳’到哪裏去了?”

爸爸通常是有點尷尬地說:“你媽到菜場去了 --- ”

而艾米對老媽就更隨便,動輒就是:“這是不是‘你的民’說的?” “媽媽,‘你的民’在找你。”

不管是芳還是親愛的芳,在這一點上對艾米沒有別的要求,隻求艾米能做到“兩麵三刀”:在家裏你叫我們什麽都行,但在外麵不能亂叫,更不能亂叫別人。

艾米對這一點是心領神會的,好像天生就懂得如何做“兩麵派”一樣,在家裏時就信口雌黃地亂叫,但到了外麵,就規矩了,好像還從來沒有在外麵失過口,外人從來不知道英文係的秦大教授是“芳,親愛的芳”,更不知道比較文學係的艾大教授是“你的民”。

舍生取“黃”

艾米長大一點了,認了幾個字,用奶奶的話說,就是“識得幾個狗腳跡”了,就萌發了對知識的渴求,翻箱倒櫃地找那個印象中曾看過的父母的情書,但卻找不到了,後來發現父母把一些書和信放到書架的最高一層去了。

艾米踮著腳,站老遠的看見書架頂層上有些書,還有裝鞋的盒子,無師自通地認為那些書一定是有“看頭”的,而鞋盒子裏一定裝著“芳,親愛的芳”之類的信件。艾米小時候做事,大半是被好奇心驅動,所以一天不看頂層上那些書信,就一天不得安生。

於是艾米就搬了桌子凳子的去拿那些書信,結果摔了一跤,摔得不重,因為還沒爬到桌子上放的那個凳子上麵的小凳子上去,就摔下來了。

艾米在這些事上是很誠實的,大概是因為知道自己不會挨揍,所以馬上老老實實告訴了父母,詳細描述自己是怎樣摔下來的,是為何摔下來的,細節翔實,脈絡清晰,估計抗美援朝英雄作報告也不可能比艾米講得更生動了。

父母大概是被艾米“舍生取黃”的大無畏英雄氣概打動了,怕女兒為了看那些東西摔死了,就把那些東西從頂層拿下來,放到下麵幾層櫃子裏。

父母的信的確是裝在一個鞋盒子裏的,“你的民”很狡猾地對艾米說:“你想看這個盒子裏的東西,沒問題,你拿去看,看一篇,寫一份心得體會交給我。”

艾米大呼冤枉,什麽破玩意,看了還要寫體會?凡是要艾米寫體會的東西,艾米就恨之入骨,打死也不願看。好像後來就沒怎麽仔細看過那些信件,也可能看了,但沒印象了,因為象“你的民”這樣的人,肯定是“做得說不得”的那種,他寫的信,能有什麽“看頭”?

艾米很早就看過 << 十日談 >> 之類的東西,可以大言不慚地說,靜秋十八歲才從老三那裏聽來的故事,艾米可能八歲時就讀過了,當然領會得沒有老三那樣深刻。

值得素芳同學慶幸的是,到目前為止,艾米既沒因為看黃色書刊而導致性犯罪,也沒從桌子上的凳子上的凳子上摔下來成殘廢。

一句話,艾米取了黃,但沒舍生,好賺啊 !

孝順媽媽

素芳同學在居住的那一片和親戚朋友當中,“弱愛”孩子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說艾米長大了肯定不孝順。幸好他們隻說了“不孝順”,對這個預言,艾米可以輕而易舉地就打翻掉。如果他們說的是艾米肯定當不了美國總統,那艾米就被他們量死了,永遠翻不了案了。

其實按素芳同學的“兩麵三刀”做法,她在外人麵前並沒有怎麽嬌慣艾米,聽說那時對素芳嬌慣孩子最看不慣的,就是艾米的舅媽,而最典型的嬌慣例子就是每次在舅媽家玩了要回家的時候,艾米的父母就會問:“艾米,時間不早了,我們現在回去好嗎?”

如果艾米不願走,父母就會分析走的好處,不走的壞處, 企圖說服艾米。這時舅媽就很看不下去,說:“你們做父母的,覺得該走就走,怎麽什麽都聽個孩子的呢?她叫你們幹什麽你們就幹什麽?”

據說“你的民”那個書呆子總是“文妥妥”地說:“孩子也應該參與意見嘛 --- ”

舅媽就說:“這哪是參與?明明是把她當個祖宗供著,什麽都要按她的意願辦。我看你們這樣嬌慣她,遲早把她慣壞,她長大了,肯定不孝順你們。”

照說艾米的父母把艾米當祖宗還是當孩子,應該不損害舅媽的任何利益,但人就是這樣,對那些跟自己活法不一樣的人,忍不住就要批評幾句。信奉“不幹涉別人活法”的父母遇到了“好為人師”的舅媽,除了訕訕地對舅媽唯唯諾諾,也沒有什麽別的招了。

那時艾米看到這一幕,就總是躲在一邊翻白眼,心裏恨恨地想:“你說我長大不孝順,我偏要孝順。氣死你。”

到目前為止,艾米還沒找到多少機會展現自己的孝順,古人曰:“父母在,不遠遊”,但艾米沒做到,遊到西半球來了。有時艾米心血來潮,假仁假義地對父母慚愧一番,說不該跑這麽遠的。

素芳同學說:“古人說的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隻要你隻做到後麵一部分就行了。”。

按艾米的理解,這就是說隻要艾米同學沒把自己搞失蹤,隨時報告一下自己遊到哪裏去了, 素芳同學大概都是不會責怪女兒不孝的。她並不要求女兒一定要呆在她身邊,隻要女兒過得開心,跟她在不在一起都行。

所以素芳同學送艾米出國就沒流淚,跟艾米打電話也從來不說那些“想你想到我心痛”的話,總是樂嗬嗬地說:“這有什麽?又不是以前那種交通和通訊不方便的時候,現在隨時可以打電話,發電郵,傳照片,飛到美國來看你,這不就跟你在我身邊一樣嗎?”

有時艾米打電話訴說在國外生活 BORING ,素芳同學總是說,那個誰誰誰,辦簽證辦了不知多少次,老簽不到,如何如何羨慕那些出了國的人。聽素芳同學講這些事,艾米又有了“生在福中”的感覺,美國生活也就不那麽 BORING 了。

當然,當艾米決定回國的時候,素芳同學的理論又變了,說國內現在生活好得很,像你這樣在外麵拿了英美文學博士的人,在國內可以做出很多成績來。你回來了,住的地方也有,我們專門給你留了一間房,裏麵的布置跟以前一模一樣。

過幾天,艾米又決定不回國了,素芳同學還是有 SUPPORTING FACTS ,說你現在的年薪比你在國內能掙的多多了,而且又能“想生多少生多少”,那多好啊。素芳同學馬上就 OFFER 以後到美國來幫忙帶孩子,並且摩拳擦掌地要從現在起就開始學開車,免得來了美國幫不上忙。

艾米開玩笑說:“素芳同學,怎麽你的理論一天一變?”

素芳同學振振有辭:“世界上的事情嘛,都是可以一分為二地看待的,都是有利有弊的,這就看你站在什麽角度看問題了。”

“那你究竟是站在什麽角度看問題呢?到底是呆在中國好,還是呆在美國好?”

“那還不都是看你的嗎?你願意呆在哪裏,我就認為呆在哪裏好,我充分相信我女兒的判斷能力。”

用香港那邊的話說,素芳同學真是一個“二十四孝媽媽”。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5)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