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院的故事

一群天真,善良,正義,樸實,博學,性格各異,夢想不同的大學生考入了國內第一流的法學院,麵對友誼,競爭,愛情,機遇,內心,學業,擇業,他們的選擇和收獲,如童話一般美好,作者用優美的文字,浪漫的風格,傳奇的故事,講述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正文

法學院的故事-----靈犀

(2014-04-16 09:02:57) 下一個
梅敬馨
“桑柔你呢?”劉心靈問。
“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知識產權方麵的工作人員。為了這個我需要更專心的學習,更謹慎的提出問題。”桑柔說。
劉心靈說:”世界上哪個地方你最想光顧?“
桑柔說:”貝克街221號B的福爾摩斯博物館。“
劉心靈說:”我們一起結伴去好不好。到他生活的地方。架子上有他的禮帽,壁爐邊是他的小提琴,長桌上擺滿了他的化學試劑瓶。“
桑柔說:”說不定,他會為我們這批東方來客即興地演奏一曲呢。“
劉心靈說:”桑柔,我想象華生一定會高興見到你的。“
桑柔問:'為什麽呢?”
劉心靈說:“他愛所有愛福爾摩斯的人。”
兩個人相視一笑,多麽快樂的事情,就是找到一個可以和自己分享讀書感受的人。
兩個人坐下,開始自習。
桑柔回想了一下課表。本學期開設了憲法,民法,刑事訴訟法,法理,語文課,資料檢索。《法理課》這段時間正在講西方法律的類別,簡直就是在講西方法律的曆史。那麽,讀一下《法律的故事》讓自己的心情放鬆一下。她最喜歡曆史,所以這本書讓她讀的津津有味,從漢謨拉比法典,到聖經十誡,她仿佛是在時間的長河裏自由地暢翔。
上法理課的時候,老師在課堂上口若懸河,同學們有的在書上記筆記,有的忙著邊聽邊記,還有的同學聽的入了迷,完全忘了記筆記。
“桑柔,你說一說法律的分類?”老師洪亮的聲音像響雷一樣讓桑柔緊張。
她麵色通紅,讓自己心情平靜一下,在紙上寫上了幾個要點,讓自己的心情鎮定一下。然後站起身來,有條不紊地說:“龐德認為法是一種社會工程,一種社會控製的工具。法的目的和任務在於最大限度地滿足、調和相互衝突的利益。利益是法律保護的基本因素,權利是法律上被保護的利益。為了實現這些任務,就必須正確地對各種利益進行分類:①個人利益,其中又包括人格、家庭關係和物質三方麵的利益。②公共利益,包括國家作為法人在維護其人格和物質方麵以及作為社會利益捍衛者的利益。③社會利益,其中包括一般安全、社會組織安全、一般道德、社會資源、一般進步以及個人生活等各方麵的社會利益。 ”
法理老師繼續問:“為什麽有人說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如果一個法律不符合道德,它是不會長久存在的?”
桑柔想到自己剛剛讀過的《法律的故事》中的《聖經十誡》。
她脫口而出:“法律是國家意誌的體現,有確定性和統一性。 17、18世紀的衡平法和自然法,其目的在於以道德觀念改正上一階段法律形式的嚴格性 ,所以很多法官根據事實情況來解釋法律的內涵,根據當地的民風民俗,社會習慣,這樣法官的法律解釋也成為法律的一部分。這就是案例法。這種法更多的融合了法官的道德,也稱之為良知法。成熟的法,其目的不僅在於確定性,而且在於謀求一切人的平等和安全;而道德上也有人和人之間應該相互平等和尊重的社會道德規範。19世紀後期開始的西方各國的法,目的在於使社會化觀念進入法的領域。 ”
教室裏靜極了,就是掉一根針,大家也聽得到。同學們都用佩服地眼光看著這個衣著樸素的女同學。
“道德是什麽呢?”法理老師眼睛一亮,繼續提問。
“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法律屬於製度的範疇。”桑柔一語中的。
“他們分別依據什麽來保證實施呢?”老師頓了頓說。
“法律是行為模式和處理後果。靠國家強製力來確保實施。道德靠的是社會輿論,宣傳教育和公共譴責。”桑柔的思路清晰地就像一張網。每個脈絡都無比地清楚。
老師微微點點頭。
桑柔的心立刻感到一陣微風習習,看來自己學有所得。
”那法律和道德相互關係是什麽呢?”老師步步為營。
“這?”桑柔剛剛讀過龐德的《法律和道德》,她認為解答這個問題就像解答數學界的哥達巴赫猜想一樣。這個問題她無法回避,卻也不能三言兩語說明白。
桑柔感到腦子裏有點缺氧,她用眼睛看著周圍,看看別的同學能不能回答。
“道德和法律之間的關係,在我們的課本上有簡要的概述,哪一位同學有補充?”老師說完話。
桑柔急忙問旁邊的同學:"敬馨,講到第幾頁了?”
敬馨小聲的說:“215頁。”
桑柔趕緊拿出書本,快速地翻閱起來。
“梅敬馨,你在說什麽?”老師問。
“法律講究的是權力和義務對等。而道德卻是強調義務,忽視權力。法律調整的是人的行為,沒有思想犯,而道德不僅調整人的行為,還有人的思想,要求人為了善而追求善。道德狀況製約立法的實施,道德有助於立法的真空狀況,法律以道德作為價值基礎,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社會的管理僅僅依靠道德是不行的,必須借助法律來實施。”梅敬馨不慌不忙地站起來,如數家珍地敘述著答案。她的眼睛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大家不禁心悅誠服。老師也為這個樸實睿智的女生感到欣慰。
下了課,桑柔對敬馨一本正經地說:“你發現沒有,法理課特別的抽象,全是大道理,仿佛是佛寺裏的經書。沒有案例分析,完全是理論。我們就像苦讀經書的小沙尼。每天都要背南無阿彌陀佛。”
敬馨笑著說:“桑柔,你可真逗。我們可不是和尚。”
桑柔問:“那我們怎麽活?每天都紙上談兵,看不到一點實用效果。難道在法庭上,你會問法官,你說,法律和道德的關係是什麽?”桑柔學著法理老師的樣子,讓敬馨樂不可支。
她不完全同意的桑柔的觀點,但是可以理解她的感受。
敬馨想了想,就說:“公序良俗就是民法的一個原則。”
桑柔明白了敬馨的意思,就是讀懂文字的含義,理解它代表的社會現象,知道它的適用範圍,讓學習本身產生興趣。
敬馨和桑柔都是刻苦學習的學生,她們很快就進入了狀態,記筆記,讀參考書。很快期中考試到了,考試完畢以後,她們依然覺得忐忑不安。
她們又在圖書館見麵了。
“早上好,敬馨。”桑柔說。
“你早,桑柔。”敬馨說。
“敬馨,你整天都在上自習,究竟在忙些什麽?”桑柔問。
“我參加了英文辯論比賽,正在收集資料。”敬馨說:我已經準備了三個月了,這是最後一個星期。你呢?”
“我在準備知識產權小組的報告,我負責關於互聯網絡侵權的案件,我還要用到很多媒體的知識。”桑柔說。
過了一會兒,桑柔問:“敬馨,你學習吃力嗎?”
敬馨說:“還行,你哪?”
桑柔說:“非常。我覺得大學的學習和高中不一樣,教授總是跳著講,他象蜻蜓點水一樣,將大量的章節一點而過,課下把整本書都讀了一遍,可是還是記不住所有的概念,考試的時候覺得千頭萬緒,不知從何做起,隻好把相關的內容都寫上去,考完試,不少人還擔心考試不及格。高中的時候每個細節,每道習題都要會做,題海戰術才能打贏一場大的競賽。但是大學很多同學幾乎沒上過課,可是考試成績還很好,難道大學不該踏踏實實學習嗎?”
敬馨說:"我是中學英文老師,也是教導學生要精讀課文,記住重點,熟能生巧。所以死記硬背的多,研究的少。但是大學的很多考試題,都是論述性的題目,老師課堂上一帶而過,我們的筆記上也沒有,所以考的好的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把老師的觀點和書本的觀點做了比較。老師是以點帶麵,我們是以麵帶點,當然有不識廬山麵目的感覺了。”
桑柔說:“有的老師上課總是旁征博引,連記筆記都很難。”
敬馨說:“你就知己知彼。對於喜歡照本宣科的老師,上課聽懂就行。對旁征博引的老師,做好課前預習。比較老師和書本的異同。讓人驚訝的地方,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推理的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出的結論,不懂的地方。我們的課本都非常通俗,應該做好邊思考邊學習的習慣,而不是打疲勞戰。”
桑柔說:"發現每個老師講課的方式,根據他們的風格去掌握知識,上課的效率就會提高。”
敬馨說:“我們試著做一周,上課專心聽講,看哪些老師和課本一樣,哪些老師喜歡用案例,哪些老師的觀點和我們的經驗不同,老師的推理邏輯,同學們的回答是什麽。看一看效果。“
桑柔很欣慰地點一點頭。
桑柔問敬馨:“你最近在看什麽課外書?”
敬馨說:“《法律和文學》。”
桑柔問:“卡多佐法官的著作?”
敬馨說:“我看書和你不同,你是在看熱鬧。而我,卻是帶著問題去看。和課本相關的知識,我會提問,分析,思考,比較,做筆記。和課本無關的內容,我會跳過去。”
桑柔說:“我能看看你的筆記嗎?”
敬馨說:“好吧,我們一起學習,一起討論。今天晚上在圖書館24小時閱覽室見。”
吃過晚飯,桑柔來到圖書館,看見敬馨在那裏看書。她穿著一件帶白花的衣服,仿佛就是一朵默默綻放的荷花。
敬馨拿出一個讀書筆記本,筆記本是深綠色的,上麵畫著一朵玫瑰花。上麵用繩子記著一隻筆,封麵上寫著本傑明,富蘭克林的一句名言:最珍貴的是今天,不要把今天該做的事拖到明天,一個今天抵得上兩個明天:
1. 每天讀美國大法官卡多佐的的《法律的成長》二十頁
2. 《民法案例》三個案例
3. 《刑法》一章
她拿出書和筆記本,想了幾個問題,就開始讀起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