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相聚在悉尼南區Hurstville

(2015-07-27 20:15:10) 下一個
初春早上的一個周六,我和老公驅車前往南區的Hurstville,雖然和朋友早茶時間定在11:30,但好友提醒說,Hurstville 近幾年發展很快更加繁華熱鬧了,10點之後很可能會找不到停車車位。一路上坐在車裏細想,搬離Hurstville 已有12個年頭,期間曾經有去南區經過Hurstville的機會,但也是心情複雜的快速多看一眼而已。在一個地方生活久了離開了總會有一種情感難以割舍,無論是彷徨苦悶悲傷憤怒還是喜悅,伴隨著我們最初移民來澳州時的一段經曆,如影相隨深刻在了記憶裏。車開了50分鍾後,拐頭進入Hurstville的路上時車速明顯緩慢下來,排隊等待前方紅綠燈的快速切換,向車外望去眼前是似曾相識的景物,彎曲的路兩旁記憶中的矮房不見了,代之的是正在完工的黑黢黢的高樓大廈,雖然是周末的早上,街頭卻已是人影攢動,川流不息,熟悉的街道,電話亭,理發館盡是親切的感覺,光影下一派欣欣向榮繁忙不息的景象,在Westfield停車場好不容易跑到頂層才找到一個3小時的停車位,時間才剛剛10點。
 
在通向火車站的一個叫做Archard 的走廊,光潔的地麵擁擠的人群,走廊兩邊開著各式店鋪,似乎一切沒有改變,而我就在這條走廊上學放學逛街購物來回穿梭匆匆走過了三年的時光。走廊門口印象中的花店還是那家花店,一束束帶著晨露的鮮花擺滿了店門前,走過去辨認但已不記得花店的主人模樣了。在一家華人大超市裏,我們開始了一星期的生活品購物,還買到了2袋在北區難看到的愛吃的海蜇頭。店內商品琳琅滿目,種類繁多,目不暇接,人群講著滬語粵語京片兒東北話還有家鄉的蘇儂軟語,Hurstville真不愧是一個華人聚居的重鎮,據統計現在華人居民數量超過50%。

早茶在偉洋海鮮酒家,偉洋也早已不是印象中那個賣海產品的店麵,酒樓擴建成3層樓麵,寬大的玻璃窗,室內采光明亮,底層和一樓早已座無虛席,幾個服務生推著點心車穿梭其中,使空間看起來更加擁擠。踩著軟軟的地毯上2樓,誘人的茶點香氣撲麵而來,早茶和Bushwalking是我日常比較喜歡的和朋友聚會的方式。幾家朋友已陸續趕來,其中一家還是從臥龍崗趕來,圍坐在一張大圓桌前,大家熱烈打著招呼紛紛點要自己喜歡的各式點心,蝦餃帶子餃韭菜餃菠菜餃腸粉小排羅漢齋鮮竹卷炒麵等很快就熱氣騰騰的鋪滿了一桌。男人們照例談論著時勢財經工作跳槽的話題,女人們的話題永遠是孩子學校和時尚烹調。有一家朋友男女主人和老公是同鄉彼此一直很熟,可以用家鄉方言交談,我在其中有時倒像個外鄉人話語不多,但平時一直默默關注女主人在騰訊網站的廚藝大帖,是其中的粉絲一枚。我試探著問她,文學城網站上有“私房小菜”和“流行時尚”壇子,為何不去那裏?她回答說,經常去玩的,喜歡看博客,有時也會在“私房”發帖常被置頂。。。。然後,她悠悠的說:“我默默關注你的博客有兩年了,我猜出來肯定是你。”我就如一直躲在神秘麵紗背後被揭了蓋頭一般,一時有點發窘,不過很快就被她的真誠豪爽感染,再聊天時反而不像以前那麽拘束了。
走出酒樓,初春的陽光下,暖風輕拂,好不容易聚集一起的又到了彼此告別的時刻,在揮手說再見時,我想大家很快會回到各自世俗的生活中,真實原本就是生活的本色,不是麽?

在回家的路上還特地到我們曾經住過的那條街Orange St 轉了一下,曾經的那座住過的百年老宅,已推倒重建成2座簇新的聯體別墅,街道還是那般整潔寂靜,偶爾會聽到臨街人家悅耳的鋼琴聲飄出窗外,陽光裏微風拂過,平凡祥和的生活一如既往。在這條街上我們度過了移民初期3年的最艱難生活,昔日那個穿著藍色小學生校服喜歡咧嘴傻笑的小男孩,現在已長大成長有胡子的大人模樣,我們也已邁向成熟穩重的中年,移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是那樣令人留戀懷念。



                                                                          Hurstville 街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走到哪裏,把繁榮帶到哪裏,這話不假。
宅人 回複 悄悄話 又看到了熟悉的街景了!好親切!曾經在 hurstville 住了兩年。
五原路 回複 悄悄話 很欣賞這淡淡的筆觸。“好不容易聚集一起的又到了彼此告別的時刻,在揮手說再見時,我想大家很快會回到各自世俗的生活中,真實原本就是生活的本色“ 頗有共鳴。 盡管離好事圍還不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