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執念莫相惜,放下是一種境界。

(2015-03-15 00:22:11) 下一個
放下了,便擁有了。
小時候不懂,為何放下卻是擁有,不願放下心中的所想,固執的守著自己的一片天空。
而今,長大了,雖然懂了放下,但很難做到放下。讓我們一起感悟生命,因為時光總是來的匆忙,總有一些來不及訴說的情愫,遺落在那盞細雨春茶中,而我們已經慢慢老去。佛曰:放下是一種境界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曰: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佛曰:笑著麵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隻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若人生了悟如佛,無悲無喜無夢無幻,無愛無恨四大皆空,生與死又有何區別。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棄,參不透,舍不得。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很多事情的混沌與開竅,往往就在一瞬間:或者一句說錯的話、或者一件做錯的事、或者一份用錯的情。“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當一切如白駒過隙,如過眼煙雲,夜風吹來,你總會在一刹那,思想如電光石火般醍醐灌頂,身上的每個毛孔都流淌著一種和清澈有關的東西。

於是,放下,就成了一種境界。放下悲哀。悲哀是什麽?不過是快樂到極致之後的情緒,或者也稱樂極生悲,反之,還有否極泰來。悲哀什麽?悲哀隻是一劑斷腸的毒藥,沒有解藥。

永遠都在陰暗的角落裏生存,物種舉例譬如蘑菇,譬如苔蘚。放下自憐。自憐是什麽?不過是自卑到極致之後的情緒。有一成語叫“顧影自憐”,顧名思義,就是看著自己的影子黯然神傷,自怨自艾。如果一個人看著自己的影子都能哀傷,那他可能也沒有什麽事情可以快樂了。放下恐懼。恐懼是什麽?不過是不自信到極致之後的情緒。為什麽恐懼?怕得不到?怕失去?原來,歸根到底還是怕得到。

如果是好的東西,還是怕得到,那就隻能用“傻”來解釋。愚蠢的人,把所有聰明的話說盡,卻不辦一件聰明的事;聰明的人,從來不耍小聰明,隻有大智慧。期望自己有那麽一天,也能任它風吹浪打,我自閑庭信步;也能寵辱不驚,坐看花開花落,那必將是能放下的一天。

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
佛語禪韻,心燈就在你心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悟心依舊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博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