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靜靜地躺在泥土之中......
正文

加拿大洛磯山七日遊 (四)

(2014-08-18 20:08:00) 下一個
對於今天的行程,“風景在路上”是大家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按計劃,我們將長途跋涉近一千公裏奔赴冰川國家公園(Glacier National Park)附近的黃金鎮(Golden)下榻,為以後幾天的落磯山之旅作中繼。所以,今天的行程, 除了物理學上的目的地,似乎沒有直接的旅遊目標。

天剛亮,我們就離開溫哥華, 沿著一號公路向東挺進。很多團友太注重結果,或者昨天太累,或者要為明天的“正式旅行”養精蓄銳,一上車就睡著了。其實人在旅途,留心身邊,風景都在過程中,而且無處不在。羅素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人生旅途何嚐又不是如此?過程中的風景比短暫的結果更精彩。

今生夢寐以求的夙願就是象三毛一樣穿越撒哈拉沙漠去流浪, 流浪遠方; 或象阿甘一樣橫穿美國, 在回家的過程中, 享受孤獨。不知這一夢想何時能夠實現.

我們在曾經的冰河或冰川運動開辟的山縫間奔馳。山頂的冰雪大多已經消融,不時有涓涓的溪流從山腳湧出。由於全球變暖,很多冰原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哥倫比亞河(Columbia River) 就是哥倫比亞冰原(Columbia Icefield) 融化匯集而成,流經華盛頓州,最後在俄勒岡州的阿斯托裏要塞入太平洋。大自然是神奇的,冰川的自然運動經曆漫長的地質年代造就了落磯山係獨特的形貌。每一個山頭,每一片森林,都記錄著這一獨特的造山過程。 
 
我們在希望鎮(Hope) 稍作停留休息。希望鎮很小,雕刻藝術很有特色,大街上到處都是活靈活現的木雕。該小鎮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Chevron加油站。26年前,史泰龍《第一滴血》最後的爆炸場景就是在這個加油站拍攝的。

另一個途中的休息地是最後一顆釘子(The last spike). 這是個很有曆史意義的地方。1885年,加拿大鐵路公司把鐵路從東部的多倫多修到了溫哥華,最後的一顆鉚釘就曆史性地停留在這裏。聽說原來的最後一顆釘是黃金做的,後來順理成章地失蹤了。現在的最後一顆釘被換成兩顆很不顯眼的銅釘。
 
晚上七點半終於抵達目的地黃金鎮。小鎮的海拔約一千多米,不算太高,但賓館提供的wifi太不給力,惹得孩子們睡覺如同缺少了催眠曲。

















附: 新加坡電視劇<<人在旅途>>主題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欣鼔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樓主欣賞。小人認為財富的多少,智慧的高低,事業的厚薄有時並不能主宰整個人生旅途的風采和悲哀。山珍海味與清茶淡飯通過腸胃後出來的結果沒多大的不同。So what,相機好壞,技術高低又怎樣?適當時間地點與合適的人做痛快的事才是值得回味和留戀的。
tashanzhish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unchenxx' 的評論 : 有些照片是手機車上拍的, 再加上技術拙劣. 準備升級裝備和技術.
tashanzhishi 回複 悄悄話 好詩! 欣鼓兄好境界! 下次再遊落基山請你導遊.
munchenxx 回複 悄悄話 手機拍的? 用個好點的相機嘛。
欣鼔 回複 悄悄話 人生幾何,共同分享。


加美落基山遊(2014夏)

閑散的軀幹墮落明媚的大地,
懶惰的胸肺掠奪清馨的氣體;
亢奮的腳步迷戀山湖的起伏,
驚訝的眼球困惑景色的高低;
貪婪的腸胃沉醉美食的風采,
忙碌的手指忽視快門的壓力;
鬆弛的腦袋漫遊短暫的時空,
綻放的笑臉占領長久的回憶。

*注:作為東道主,上兩個月接待兩對遠道從澳洲,中國而來幾十年的老同學。驅車去了banff,lake louise,jasper, glacier park,等地。參觀了Calgary牛仔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感而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