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MOONLIGHT

(2009-11-16 23:30:45) 下一個

 

 

                            MOONLIGHT

                                蓮心禪意

                                                                                           ------------   九暉

 

 

 

1    空觀

 

2    佛性

 

3    相法

 

4    妙用

 

5    心外 

 

6    旁道

 

7    同歸

 

8    神跡

 

9    靈修

 

 

 

 

 

 

 

 

 

1   空觀

雖然我們都會隨口說“緣生性空”, 但並非很多人能理解“空”在佛教中的真正的含義。

“落花流水春去也、是非成敗轉頭空、死去原知萬事空、成住壞空萬般空”,那都並不是佛教 “空”的含義,那都隻是“無常觀”,是很多玄機中的一種,類似的還有“白骨觀”(不淨觀)、“因果觀”、“慈悲觀”。

地、水、火、風,四大皆空,隻是說宇宙的組成是地、水、火、風,最終將:分而裂解,歸於寂空。這也是“無常觀”的另一種表示。而真正佛教理解的“空”卻是地、水、火、風,原本就是空。

 

相對於世間所能理解的空,佛教的空是:本體即空、當體即空、諸法無自性故空。(至少從現在的科技水平,尤其在量子學層麵,萬物的“本體即空、當體即空”是符合量子學的最基本的二個概念:波粒兩相性、不確定性。)

 

一切色相,因緣現相,

本無自性,本無自體、本不可得。

 

五蘊皆空,萬相尤如“夢幻泡影、電光石火”。

一切皆為虛幻,即雲“空”。

 

“地、水、火、風”,並非因為“成住壞空”最終依此分解而成“空”,而是“地、水、火、風”,本是虛幻,故四大皆空。

 

從更深入的廣義的佛性的概念上來說,佛教的空觀概括來說包括三個層次:

真空:因緣假合、五蘊皆空、本無實體。

清靜空:假相幻化、至純至真、清靜無染。

智慧空:有空一致、不即不離、不一不異。

 

智慧空是對“空”的更高更深層次的描述。

緣起法說明了一切存在都是在相依相待之中呈現,其中沒有一絲一毫的實體或絕對性,所以緣起的極致就是寂滅,而這寂滅不是灰身滅智、沉空滯寂,而是一切執取、邊見的息滅,就是“空寂無住”,由此能進一步覺悟到“佛性”的本體。

所以佛教的“空”在“佛性”麵前是絕對的空、萬相為幻、本無自體,而到了“佛性”層麵是覺悟的“智慧空”,反而沒有了“空”、“有”的區別,甚至沒有了“空”這個概念。

 

“空”的三個層次:

平和淡然的人生,空是:"四大皆空萬般空、是非成敗轉頭空。"

平和淡然、理性禪定的人生,空是“絕對的空、萬相皆幻、本無自體。”

平和淡然、理性禪定、覺悟解脫的人生,空是“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是無非,無住無往”,甚至沒有“空”這個概念。

 

 

2   佛性

萬物本無自性、當體即空,是因為一切的一切都隻是佛性的投影印象。

佛性就是本性、本源、本體、本初、真如、如來藏、心性、萬有、阿賴耶識心、天性、大道,即類似於各宗教都有的那至高無上、超然萬能的力量、宇宙萬有的本體,終極真理。

 

讓我們用水來描述佛性的“萬有性”和“本體性”.

 

佛性就像“萬有性”的水,無處不在:

 

湖河川、江海洋,

霜冰雪、雲霧雨,

在酷熱沙漠、在稀薄高空,

手中握過的每一個東西、身上流轉的每一個細胞,

我們有沒有想過,在我們的身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水的身影。

 

 

佛性又像水一樣,有一種最準確、最通用的反映其本質的唯一“本體性”.表述:

 

 

無論香水酸汁還是甜漿苦湯,

無論驚濤拍岸還是浮雲掠過,

無論淵深湍急還是溪流潺潺,

無論玉潔冰晶還是看花霧裏。

 

我們有沒有想過,H2O分子式卻是這一切水相的唯一共同的表述、唯一的本體。

 

佛性就象水的“本性本源H2O的表達式”,是對一切宇宙真相本質的最深刻、最通用、最準確的“本體本性本初本源的唯一表達方式”。

 

 

既然佛性是“萬有性”的本體,人人本自俱足佛性,凡心即佛心、惡鬼即如來。佛、眾生,本無差別、本具清靜、圓融無礙。

宇宙萬物、日月星辰、山河風雲、六道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本同。

 

 

既然佛性是“唯一性”的本體,其他任何表現方式都是外相表述、都是幻化,那麽不僅萬相是空,萬法也是空,我執是空,法執是空,涅盤亦幻。甚至空這個概念也是妄想、執著。

 

識神如波,涅盤如波平如鏡的水麵。但如果你還能看見波浪、或看見波平如鏡,說明你還沒有沉浸在純淨的海洋深處。

 

但在浩瀚無垠的深海,對於討論水的本體,滔天波浪、波平如鏡都是沒有意義的。

隻緣身在中、無需真麵目。故“佛性”本身並不存在“空”和“有”、“好”與“壞”、“增”和“減”等等的概念和區別。

對於佛性來說,仿佛是汪洋大海深處的水分子“本性本源H2O的表達式”,任何“江川湖河、雨雪冰霜”的表述,任何“好壞淨髒、生滅有無”的討論,都是沒有意義的。H2O是其唯一的表述,真實不虛、清靜無邊。

 

般若心經:“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最高層次的“智慧空”,揭示了在“佛性本體”層麵,“空”和“有”的中道,“有空一致、不即不離、不一不異”。

 

九暉與六祖:

六祖:不是幟動、風動,是心動。

九暉:無論心動、不動,本佛性。

“風動、幟動”,“心動、不動”在佛性麵前本質上沒有任何差別。

對於“萬有、唯一”的佛性,討論“差別”就是一種“分別”障礙。

 

當你沉浸在寂靜的深處,真實而又強烈地感受到自身佛性“本性俱足,圓融無礙”的奇妙,“無從說起、無言以對” 、“不可思議、不可名狀”。覺悟到佛性本 “無邊無際、無善無惡、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偏不倚、不折不扣、不生不滅”

 

你可以感覺到自心清靜、自性清靜的佛性存在,但無論你做什麽、無論你怎麽做,都不會對佛性有任何影響和改變。華嚴經雲:

水清月現,月本非來,雲遮月隱,月亦非去。

心清見佛,非是佛來,心垢不見 ,亦非佛去。

 

風來疏竹,風停而竹不留聲;

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 .

 

我們是否對“本來無一無,何處惹塵埃”這句揭語有更深的理解。

 

 

大道無言、大道至簡。

用“佛性”兩個字就可以充分概括詮釋了佛教的全部意義。

佛:覺悟

性:本性

“佛性:對本性的覺悟”就是佛教的全部意義。

 

 

 

3   相法

對於佛性來說,“相”和“法”都是因緣、應緣,隨性幻化。

相空 法亦空。

執著於相,即執著於“我執”,貪嗔癡之源。

執著於法,即執著於“法執”,“漏盡通”之礙。

 

相、法都是佛性、心性的波動、都是身心刹那間的生滅緣起。

心性是不存在層次的,是一種無結構、非結構,僅是一種“感知”或“知道”,象一種無體透明的水晶之鏡一樣,隻具有“感知”或“反射”的能力。但是存積“心性” 無體透明的水晶之鏡之上的塵埃或髒垢卻具備結構與層次(對於心性來講,頭腦是一層厚大的塵埃),塵埃或髒垢對水晶之鏡的真實的圖象進行了不同的折射彎曲,不同的波動、不同的因緣業感、不同的影相。

 

        佛性,隨緣起相、無窮無盡。既然所有宇宙萬物萬事都是幻現、幻有, 相、法在本質上都是眾生惑心業感。“應心而化,六道顯生”。

 

不僅我們周圍宇宙萬物、我們周圍六道眾生都是因緣業感、幻化心生,佛教講“十界唯心”,連佛陀本尊、所有的菩薩、所有的法門、所有的極樂淨土,都不過是佛性刹那的流轉波動而幻化的心相。

 

        我們沒有真正覺悟到宇宙真締、本體,是因為我們還有貪嗔癡、還有我執、法執,因為還不能用戒定慧去識破心相。。(煩惱本空,罪業無體,識心寂滅,無妄想處,是即正覺,會心當下,佛道開顯。

 

佛經中不但指出了人的心識和外境的虛幻性假立存在,同時還描述了心識與外境之間的內在關 係。進一步觀察時,心識由自己的功能變出了種種我們固執認為是實有的(physically exist),但其實則並不能獨立存在的屬於外境的萬事萬物,如身體、房子、山河大地等等。(宇宙中的山河大地皆是你自性中的顯現,都是你自性的投影。我們共同所見到的宇宙中的萬物眾生,是我們共同因緣業感在無盡的刹那間的交集。) “月稱論師”的《入中論》中說:“世界外物都是自己心識的變現”。佛教中的唯識就是直接研究心識與外境的流派,並進一步認為不同的生命所見的外境不同,如人所見的水,地獄見到是滾燙的鐵汁,餓鬼見的是膿血,天人見到的是 甘露,菩薩見到的是具無邊功德的佛母,而在已徹證宇宙與人生實相的佛陀看來,水又成了遠離形相言思的智慧。由此可見,從淺層觀察,外境和心識獨立存在,而從深層次觀察,外境的存在完全取決於心識的認識水平。(例如一根細細的電話線,對某些人是勒死人的繩子,對一些人僅是聯係門鈴對講機的線,對很多人是用於通訊的電話線,對某些人是ADSL高速上網馳騁遨遊,對極少數人更可以用來欣賞互動式高清晰電視。

 

 

境由心造,本質上說,沒有一種獨立於眾生之意識與心智之外的物質實相。

整個宇宙是我們共同的幻覺的合集和交集。

一切法相如夢幻泡影。

 

 

心生即種種法生,心滅即種種法滅,法生也即心生,法滅也即心滅,心不離法,法不離心,心若離法,心即無體,法若離心,法自無生,心不自心,因境而顯其相,境不自境,由心生境,境外無心,心外無境,即境是心,即心是境,心境是一不是二,處處是境,境境皆是心。

 

悟“我執”易,破“法執”難。

這也是釋迦師尊為何在最後的歲月說,四十九年說教,未曾傳法一字。

 

佛性是靠心性的禪定而覺悟。佛性的覺悟並不能靠任何法門,而隻能是心性的寂靜禪定,靜定生慧,慧而明覺。

佛性俱足,本自清靜,圓融無礙,覺悟完全本質上是靠自己的自心自性覺醒。八萬四千法門本質上都不過是不同程度地用各種方法協助心性進入禪定,如同渡海捷徑的舟筏。

 

破“法執”,如棄舟筏。

小乘、大乘,“乘”即船筏。

諸法如“乘”,波羅密多:

波羅:彼岸,

密:到,

多:上岸。

萬法如筏,登上彼岸,船筏亦棄。

諸法度人、如筏求渡、波羅密多、隨棄亦空。 

 

 

 

4   妙用

佛性、法相、妙用,佛教的性、相、用,三位一體,讓我們知道了佛教是如何“展現和對待”客觀真實存在(即:相用),進一步通過“相的妙用”來引導教化眾生。

 

其實整個宇宙也是心相的妙用。

佛教常說“真空妙有”,宇宙大爆炸的奇點之前,我們可以認為空間時間都是不存在或不可知的,而今天的燈火璀璨的大千奇妙世界,完全是“無中生有、真空妙有”。

例如對於宇宙我們隻能感知到5%物質,另外的25%的暗物質、70%暗能量超出了我們的感知,就象佛教中的六道,我們隻能感知到人道、畜生道。這神奇的相似是否是妙用的暗示。

再例如看一個原子結構和太陽係結構的相似,就象佛教中的“其小無內、其大無外”,難道這種震撼性的相似神奇沒有向我們暗示什麽嗎?(建議讀一下“Fractal cosmology微塵中的無限宇宙”

“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妙諦”。

宇宙的妙用暗示比比皆是。從物理學量子到生物學DNA,如果我們認真思考和深入研究,我們就可以感知到妙用無處不在。(限於篇幅,不再展開,詳見我的另一篇隨筆“SUNSET 九暉”。

在整個宇宙中,人是妙用的集大成者。(人類本質上是一種智慧 和諧的“光和波的影像妙用”,我們在這個“偉大的靈性光波的國度”所能學到、覺悟到的最重要的事件乃是所有的分別性都是假象妙用,萬物終究是一體相連的。所謂的現實世界似乎隻不過是一個大家共有的如夢的妙用。 

 

人是大自然隨機進化,還是佛性妙用幻化(或上帝的奇妙設計),這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

     其實並不是很多人真正去研究過、理解過進化論,隻是想當然地接受長期以來的教育和心證,所以他們並不能真正全身心的在理解的基礎上徹底摒棄進化論,進而接受佛性妙用(或上帝妙設

     研究進化論,不僅需要冷靜的分析計算能力,更需要非凡的概括洞察能力。通過仔細深入地探討,我們就可以歸納概括一些進化論最基本的誤區。

1.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物競天擇幾萬字,其實看透看穿,隻寫了二個字:“相似”。概括而論,達爾文的進化論依靠的就是“相似”。但父子可以相似,相似不一定必須是父子。(新的window7係統與過去的vista,xp,NT,2000,98,95,32 window係統都不同程度地相似,window7甚至特別加有了完整的window xp mode。 但新的window7係統是三千多個工程師用五年時間設計的獨立內核,並不是以前任何window係統亂碼突變引起的。)

 

2.. 達爾文不知道基因DNA代碼是萬物的基礎,都是有一張設計的藍圖。(所以才不得不拚湊了個“現代進化論”,與達爾文時代毫無關係,盲人瞎馬、走哪算哪。

 

3  DNA代碼是精妙絕倫的超級複雜邏輯功能塊。(遠比window 係統的5億個源代碼還要複雜億萬倍,是一種結構性、協調性、關聯性的邏輯複雜。比如你不僅要亂打字隨機無序地偶然寫出類似我這篇較有思考層次的文章,同時你需要隨機無序地偶然拚出一台電腦和網絡,進而隨機無序地偶然地建一個網站、博客而發表了你的文章。

 

4 . 現代進化論試圖用基因的隨機突變來解釋進化,而隨機、自然、無序的突變是不能產生邏輯功能塊的。(window 係統的代碼突變隻會讓係統逐漸變慢、死機、直至最後係統崩潰,而絕不會產生新的功能,因為新邏輯功能不僅自身要涉及億萬代碼的改變,而且還要與其他邏輯功能相匹配.隨機、自然、無序的含義就是小孩蒙著眼睛亂敲鍵盤來改代碼,並且係統將通過變慢、死機、重啟、直至最後係統崩潰來糾正這個代碼突變,這就是DNA 的隨機突變後的自我糾正功能。)

 

5.  突變並不是人的願望、意誌可以控製的。以後地球表麵被水淹沒,我想生活在水裏,我並不能控製我下一代的基因能突變出新的呼吸係統來(如:腮),而沒有完成突變的係統是無法生存的。(而一個係統要涉及多少億代碼的突變累積,更不要考慮與其他係統的配合)。連一個係統都不可能完成突變累積,物競天擇,根本是無知的夢話。

 

6.  天文物理和概率數學模型的失敗。宇宙大爆炸揭示了時間的有限性,光一個眼睛的上億個技術節點的突變的累積完善,數學概率模型大約就需要億億億個宇宙時間。(這就是我為何要在SUNSET 一書中先寫“宇宙”的奇妙,再寫“進化”奇妙的原因。

 

7.  中間環節缺失。 如果人從猴子變來,那麽介於人和猴子之間的上億個“類人”的漸進物種都比猴子要先進,所以應該大部分還存活與地球,而且即使小部分滅絕的也應該有大量的化石。(根據基因漸進累積,中間環節應該是億萬個不同的“類人”漸進物種,而且都是可以正常生活的才能夠繼續進化。既然連低等的猴子都沒有滅絕,那麽物競天擇,先進於猴子的億萬個“類人”物種應該普遍大量存在。其實現實情況是不僅人和猴子之間,其他任何物種之間都沒有任何中間環節,如果我們不考慮那些支離破碎、似是而非的證據。)

 

8 . 思維靈性的產生?人們可以從一個活的copy克隆一個活的,至今人們無法創造出一個生命,哪怕是最簡單的病毒。即使知道了所有脫氧核糖核酸(DNA)密碼A-T C-G 的排列,就是缺乏了“畫龍點睛”,缺乏了那最重要的關於靈性的“神來之筆”。中醫的經絡氣脈無影無痕但有實實在在,完全可以看做是一種妙用,經絡氣脈大概是“靈性的血管肌肉”,中醫治病的基礎是和治療的效果是“信、善、靜”則靈,醫不扣門、心誠則靈。中醫治好了很多西醫束手無策的疑難雜症,包括癌症。癌症細胞本是普通健康的細胞,都是一個完整的物質和靈性生命,因貪嗔癡而失控,想變成類似生殖細胞那樣萬能永恒。佛教中很多法門在治病時,觀想身體是億億個生命的合成妙體,要觀想每個完整的細胞生命命平靜祥和,無藥而愈真妙用。很多人認為中醫是偽科學而要否定,九暉認為中醫不僅是偽科學,中醫根本就不屬於包括進化論在內的所有科學範疇,而是超然於物質世界的靈學妙用。隻要中醫治好過一例病,就已證妙用,就應該去好好探求研究,根本不存在要去否定的問題。

 

 

 

其實我可以完全理解為什麽這麽多人一直堅信進化論。

在所有的心性波動幻化中,人具有最強的自我意識、抽象概括、邏輯推理、計算分析、情感理性。但同時一切又都是平衡的,人也具有了最強的“我執、法執”,貪嗔癡慢疑,毒毒俱全。不相信進化論也是“我執”因緣,許多人早有心證、接受進化論、拒絕妙用論,可以理解、諒解。

        寧靜清澈Moonlight“蓮心禪意”真的是需要用“波平如鏡的心去映照”。他應該是一個全身心用寧靜禪定去探求終極未知、思考真理信仰的人。對於相信進化論的無神論者,本質上他就不需要再去思考探求任何真理信仰了。 

        進化論是“唯心”和“唯物”的分界線。(“唯心”和“唯物”水火不容,唯物者固然可以研究“唯心”領域的信仰問題,如同一個從內心完全不相信“有愛存在”的人去寫長篇萬卷“關於人類各種愛的思考、感受、探求、比較”。)

    當人們最終顛覆了舊的思維、擺脫了進化論的束縛,才可以用一顆謙卑柔軟的心真正平靜地去重新審視、思考宇宙、人生的真相和意義。既然我們那“都有一張DNA設計的藍圖”的肉體,來源於另一種萬能超然的力量,(無論是佛性的妙用還是上帝的神設,)我們不由地去思考:我們的靈魂是否也有一張藍圖,我們的命運是否也有一張藍圖.........

     在超然的力量麵前,我們會覺得自己的渺小謙卑。謙卑使人真正平靜,波平如鏡的水麵才能讓人更能看清“水下那隱藏的真相”。

      謙卑寧靜禪定,使我們能真正放下現實生活中的所有障礙,真正全身心地把對探求終極未知、思考真理信仰作為人生中最積極最重要的部分。否則真理信仰不過是:無奈失落的避難所,甚至淪為茶前飯後的談資。

 

          進化論對我們的毒害是深遠的。在擺脫了進化論的奴役後,任何還沒有歸依某一信仰的人,都可以以客觀、中立、自由、理性地去思考、探討那終極真相、哲理信仰。

          Even after the free of evolution slavery, I’d rather be a seeker then a believer.

 

 

中土難生今已生、人生難得今已得。人有這個機緣,乘種種妙用,由邏輯清晰的文字表達、意境悠遠的比喻暗示,引導啟發、揭示真相,助人明悟、因緣業感,自心自省、放下仇恨,斷去執著、釋懷平靜,由戒入定、因定生慧、慧而覺悟。

 

妙用通過大自然、物理學、生物學、文字、藝術、音樂、情感,啟發感悟。

當然妙用也不能當做“無記空”頑空,如同一個沉湎於麻將、毒品的人,對外界的感知和對人生的思考已完全喪失,如同一個植物人,幾近喪失感知感悟,再好的妙用也無濟於事。所以佛家是嚴禁“磕睡禪” ,禪定實修,身心兼備、由心至性。

 

特別要注意的是我們決不能沉湎於相用。

法相通過妙用來啟示揭示佛性,佛性才是法相妙用的本源動力。

妙用本無自體自性,不是我們要追尋的,妙用既不是神通,也不是法術。

 

我們對於妙用,隨緣而顯,隨緣而化,無體無根、不粘不滯。

 

沉湎於“相用”,即是妄作。

對於法相:

妙用:應緣無住

妄作:著相粘滯。

 

 

 

5  心外

“妙用”僅是引導覺悟的奇妙的啟示,而一旦沉湎於外在的種種奇異相用,即為妄作。

“妄作”,這是現在佛教麵臨的一個巨大的問題。

 

你會用什麽詞來形容佛教?愚昧、迷信、神秘、清苦、淡定、超脫……但很少人會用人文、理性、智慧來形容佛教。

為什麽佛教會引起很多人誤解、甚至長期被歸於迷信一類。如果本著因果的態度,這一切誤解的確怨不得別人。通常在缺乏正規係統的宗教“常識性”教育,人們對於宗教的認識和感受多半得之於各種書籍的介紹、影視劇和口耳相傳,以訛傳訛。隨著佛教的式微, 功利主義橫行,修佛有時成了一種避難求福、健身祈財的手段,由此出現不少直接對應功利目標的經文和門派。 佛教本來是 為了引渡眾生放棄貪欲求得超越的,很多地方倒是反了過來,竟然出於貪欲而拜佛。(而與此同時,許多佛學大師鑽研和講解的經文,或枝梢末節,究於某年某天,或天書甲文,晦澀難懂,一般人難以理解,更別說接受。這兩種極端,也共同構成了佛教的頹勢。)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思考、追求信仰的人,不管是信佛教還是不信佛教的人,你都應該去仔細深入地去研究佛教的基本理念。

如果你想貶低、反對、否定佛教,那你必須要知道佛教的最本質的道理,也就是必須完全明白“佛性”二字是對佛教最根本最完整的詮釋:即佛教是“佛性:本性覺悟”的教育,否則你就根本沒有能力、沒有資格來評判它的觀點。隻有真正參透明了“佛性”二字闡述的宇宙真相,你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思考和比較。但現在有很多人會盲目地從不懂佛教到誤解佛教,進而輕易地從歧視佛教到誹謗佛教。

其實我們隻要真正地去研究佛經,那佛法的真理就會“潤物細無聲”地自然融入到我們的心裏,佛法平實但又玄妙,蘊涵著深奧的哲理。更主要的是:你越了解佛教,你越能有機緣“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佛教本質上不應該稱為宗教,而隻是一種對“人生哲理”的覺悟教育:“佛學”。故佛教修行互稱“師傅、弟子”。佛教沒有神的概念。佛和凡人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佛陀釋迦也隻稱“師尊”。

 

佛教不應該流於宗教形式,也不能以寺院道場的大小、信眾門徒的多寡,來決定判斷“真理”的定義。更不能因“沒有皈依”本教本門而人微言輕。

六祖盧居士,覺悟在先,剃度在後。

         佛教就是“對佛性:本性覺悟”的教育。(佛學,其實就是為這次覺悟做的輔設。佛經裏故事不是重點,而是一切全都指我們內心、我們本性,啟示我們去直接接引天地本源。聖嚴法師一生不建造任何“傳統意義上的寺廟”,隻辦佛理學校。寺院道場原本就是“學校”的意思,“主持”就是“校長”之職,“和尚”就是“教授”之意。

佛教即便不能讓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也應該教化眾人“萬事的本相、做事的根本、處事的原則”。

不僅提高入世修為,循棄惡揚善,

更要學習出世佛理,悟宇宙真相。

 

宣講闡述博大精深的佛學,精進修為、斷執去惑、證體悟道,這是佛教的正事。

 

很多佛教寺院香火繚繞,人聲鼎沸,固然提高人氣、幫助弘揚佛法,以大眾對法的渴望,即便不當生“成就解脫”,至少可以知見清淨,增上善緣。

但以客觀的角度看,這些寺院所做的事99%的確都不是在幹佛教的正事。

 

驅魔治病、加持開光、灌頂祈福、息災渡亡、添財送子、轉運通靈都僅是為了推廣、結緣,凝聚人氣。

周易八卦、風水麵相,都僅是啟示一種神秘超然力量,讓人謙卑。

咒語手勢幫助攝心安神,放生善舉勸導仁慈、寬容、平靜

 

佛教是啟發式教育。

例如對於:上香、淨水、神燈

燃香受戒、波平如靜、一燈能破千年暗。

佛教稱:戒香、定水、智慧燈。

看看現在寺院煙霧繚繞、香火明燭、雲遮霧障,深覺遺憾。

 

 

佛主張破一切相。佛舍利,僅是助緣,並非開慧根本。有時佛塑金身,也僅是為了讓人恭敬,進而“見賢思齊、仰慕效法”。

師尊釋袈是在菩提樹下開悟,而不是輾轉在廟宇香火中。

 

護符、咒語、開光、供品,都隻不過叫人:心生恭敬,點到為止。

現在大師太多,高人神功、目不暇接。

 

 

對於佛、菩薩、觀音、上師,我們的確應該恭敬,他們不是神,他們是人,他們是老師,因為他們是覺悟的人。

但佛教有說:外在歸依“佛、法、僧”,但更主要是歸依內在自性的“覺、正、淨”。

佛、菩薩、觀音、上師都不過是來點化有緣人。

所謂的“菩薩保佑、觀音救苦”並不符合佛教的基本理念。

 

       隻隨“妙用”而覺、不粘滯於“妄作”。佛教的重點也不是古寺禪房、香火明燭,佛教的重點不在於討論外在的事物,而是著重於自己內心的認識、了解,反省、淨化,以達到回歸明覺的目的。這是佛法最動人、最理性、最具可操作性和最讓人信服的地方。當一個修行者,斷盡貪,就會煩惱不生,斷無明,就親證涅槃,就這麽簡單。(所有的宗教、法門都隻是幫助人們靜心清心定心的方便捷徑。戒定慧,由戒入定、定心生慧,慧而明覺。)

 

 

修戒定慧、斷貪嗔癡,

修心是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的根基。

 

正本清源、明心見性

證體悟道、斷執去惑

了脫生死、超越輪回

 

 

偏離修心,即為“心外”。

心外求法,終不可得。

 

 

         南梁武帝,篤信佛法、三次舍身、造橋建廟、布施僧眾。達摩西來,武帝問師:“凡此種種,有何功德?”。 祖師回帝,“並無功德”。武帝黯然、達摩北渡。

添財送子、香火法會、驅魔治病、加持開光、轉運通靈、息災祈福,渡亡超生、添財送子、轉運通靈、周易八卦、風水相麵、咒語法器,功法健身等等“滿足普通大眾的需求”的事情我個人相信都是有一定功效的,但對於佛教來說,那些都僅是為了“推廣、結緣”,所有以上這些“修心、明心”以外的活動,與“佛教的本初、本質、本體、本源、本意”完全無關。細考那些活動,分屬於 “存款式”(行善為來生福報)、“賄賂式”(許願後還要還原)、“避難式”(久病喪親空虛失意)、“健身保鏢式”(治病後還要金牌護體),甚至這些“推廣、結緣”的“大眾需求”會反客為主,占據了佛教寺院道場的活動中心,迷失了佛教最重要的“佛性”二字:“佛性:佛教的全部意義就是引導對本性的覺悟”。

 

那些主持搞“推廣、結緣”的“大德高僧”最重要的是首先自己要明了佛教的“佛性”,守住本位,不能粘滯於“相用”,不能“妄作”,不能“為推廣而推廣、為結緣而結緣”,不能任由“大眾需求”而偏離修心,走向 “心外” 

醫生有時會按“大眾需求”、按病人強烈要求注射嗎啡,但這個醫生自己要完全清楚明:病人強烈的“大眾需求”的嗎啡隻能是暫時麻醉鎮痛,與“治病康複”無關。這個“醫生”不能永遠當急診室的麻醉師,除非他不是一個真正的醫生或高僧。

 

有些“大眾需求”的看似好的東西,其實從真正佛理的角度,可能是另一回事。

例如“健康”:

健康一定是福報?殺人越貨皆壯漢、病痛方悟生死苦。

法會福報固然可以廣聚人氣,但福報的概念本質上是一種對清靜明心、覺悟見性的障礙。“外修福、內修慧”。既然對於慧來說,福可能就是覺悟的障,怎麽能放在一起,更別說“福彗雙修”。

修福就是求福,求“六道輪回中的福”,完全背離了佛教“超脫輪回”的基本理念。學佛不應有求,“學佛”不是“求佛”。

 

又例如“愛”:

就象我們可以好好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但我們必須清楚愛本身就是障礙執著。(對於悟道人而 言,愛和恨的心都已消失,他不愛某人,更不恨某人。然而你若來到他跟前卻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愛散發著,那是一種單純的“本性本質本源”在散發,你想他是什麽,他就是什 麽,依你的根基而感受、而起反應,悟道者的心中始終是種單純的存在,恨不值得,愛不值得,但是你若想要愛,那麽他就是全部的愛的化身)

 

 

“心外”也就是放棄了“修自心”。

記得在“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觀音廟前的對聯:

          若不回頭 誰替汝救苦救難 
                   倘能轉意 何須我大慈大悲

 

心外 求法,終不可得。

 

 

6  旁道

心外難悟難證、旁道無救無赦。

 

“旁道”本身並不是個貶義詞。每一種信仰、宗教、門派相對於別的信仰、宗教、門派都是“旁道”,每一種信仰、宗教、門派都有的其好的一麵,都是不同程度地對宇宙真理、本性本體的探求。我這裏的“旁道”僅是特指那些又打著佛教旗幟、又參與政治暴力,而且其基本理念與佛教完全南轅北轍的門派。我不知道那些門派的“大師高僧”,一邊扛著佛教的大旗,一邊倒行逆施,究竟是出於無知而胡為,還是故意與佛學本意背道而馳。

我並不想來指責某些人。一切的存在都是合理的,都是因緣業感。

我也並沒有資格去“正本清源”,我隻是想從我個人角度、用我膚淺的認識,從純技術純理論的層麵去探討一些“對佛教本質問題”的旁道偏離。

 

有些教派的出發點甚至超出了心外求法的“普及、引導、結緣”,而是完全以一些世俗、極端的事作為主要功能和目的。

有專斂財的,窮修禪富修密,金銀法器、秘訣神通、烏煙瘴氣。

有專抗爭的,漫罵詛咒、示威暴動把個別密教、功派已經真的搞得麵目全非。

 

一音轉法、妙不可言、博大精深、無以言狀,謂之以密。

相對與顯教注重的義理研究、淡泊明心,密教則更偏重儀規遵行、咒文法器、神力加持。顯密之分,大是大非。

 

密教繁禮、禪宗無字。

禪雖顯而密,密雖密而顯

 

但現在的個別的密教從根本概念上已與佛教背道而馳。

 

儒家修身、道家煉命、佛家明性。

佛教本是去除我執法執、了脫生死輪回。個別密教不僅注重此生此身的氣脈功法研究,竟然還著重“中陰身”的輪回過程細節。更有甚者,有別於佛教的“三皈依、依法不依人”,密教獨有的“四皈依”,把上師擺在佛、法、僧之前,讓教徒無限聽從上師擺布,可能是便於所謂“男女雙修”。(我不是在批評“四皈依”,法執都破,何況上師我也不是在批評“男女雙修”,如果真是一門有效的陰陽調和的修煉方法,就應該堂堂正正,不應偷偷摸摸、鬼鬼祟祟。

所以長期以來,很多人認為個別密教(主要是喇嘛教)根本不屬於佛教,完全與佛教基本理念背道而馳、南轅北轍。

 

個別密教的“即身成佛”和道教的“當即真人”,又有什麽本質不同?

個別密教宣稱的“法器咒符”,與道教的“寶鼎煉丹”又有什麽本質不同?

 

佛教認為最高真理,所說道理,不墮極端,脫離二邊,即為中道、大中至正。

其實佛教根本不存在偷偷摸摸的密訣咒語。

佛教三正: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大中至正。

密教原本也是堂堂正正的,現在極個別密教把“密”字字搞得神神密密、鬼鬼祟祟,偷偷摸摸,變成地下反抗起義軍。

 

某“真、善、忍”的功派,其原本教意是非常好的。(釋佛以法輪作 為佛教的象征是有深刻的超然的含義。輪子是圍繞中軸在轉動,整個輪子都在轉動,惟有中間的核心是如如不動的,外圍是無常的,因果是輪回的,器世間的一切都 是無常在變動,流轉而成萬相,這個無常是在圍繞著那個恒常不動的核心在變,也既是在由那個核心中的如如不動者在控製。動者離不開不動者。不動製動,不變應萬變。眾生最內在的佛性本質仿佛就是那個如如不動的核心,外圍的生死輪回從未進入,也不能夠進入內在的核心——無常中的核心——如如不 動,清靜佛性。法輪長轉:曆史流轉,人類流轉,因果流轉,重複在重複,惟有法輪的那個中心點沒有流轉重複)。從我本性,我相信“業力因緣karma”、“真、善、忍”等完全是正確的,是宇宙本性的一部分。所以一切苦難、折磨都是karma業感,佛教更把逆境看作是一種修煉,即“逆增上緣”,要感謝那些帶給我們苦難的人,培養了耐性、點化了的悟性。既然“忍”是本源本體的本性,我們不能自己以世間的想法去裁定“忍”的程度界限,“真如本性”原本就“如如不動、不增不減、不多不少” ,“忍”既然是宇宙本性就應是無條件的“如如不動、不增不減、不多不少”,根本不存在“忍無可忍”。 所以我覺得可能是極少部分人曲解了大法的原基本教意概念,把此“大法功派”的“真、善、忍”偷換概念成“忍無可忍”,進而變成專職圍攻謾罵政府的政治團體,其中的部分人還辦一份弘揚大法的宗教日報,篇篇“粗口成髒”、處處“血肉模糊”,“三十萬苦主器官移植被割腎”、“六千萬勇士偷偷摸摸表退心”,極端的類似穆斯林Jihad的仇恨恐怖、陰暗暴力把整個這份“大法佛教日報”變成了“少兒不宜”。

 

這裏我並不想貶低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安拉,是無形無相,是最符合我對“超然力量、天道大法、本性本體”的描述,穆斯林的清真寺,無畫無像,潔白清靜,是我的向往。但伊斯蘭教聖戰的部分,可能是曲解了古蘭經。 其實伊斯蘭教Jihad 原意是“自我鬥爭”,相當於佛教自我反省,自斷貪嗔癡。 後來極少部分穆斯林教徒莫名其妙就把“自我鬥爭”變成“對外鬥爭”,把Jihad變成Holy War,進一步變成恐怖襲擊的同意詞。 

 

同樣還有那位“政教合一”的某“世界屋脊”的密教喇嘛頭目、“轉世的活佛”,不羞於自己是現代佛教中絕無僅有的政教合一的荒唐怪物,還頂著諾貝爾桂冠的光環,每年竄訪幾十個國家,(醫不扣門、佛度有緣。請不要以“為災民祈福超度” 為借口、請不要以“為世人傳播佛法”為理由,進入是非之地、調起紛爭。佛家不入是非之地,更不應成為是非之中心。)。“喇嘛活佛領袖”在頻頻對外人控訴受迫害外,總“偶爾無意地”提及“地理上的封疆列土”,在要求重劃地界、重立政體、散布仇恨、煽動暴動的同時,至少我沒有聽到他“強烈譴責”自己一派的紅衣喇嘛們的“衝鋒陷陣在前、打砸燒殺在後”的恐怖暴力。(既然喇嘛密教也承認因果業報,那麽即使真的有所謂迫害,難道不是業力感招、因果報應嗎?)我真想請教這位“轉世的活佛”,何為佛教的“逆增上緣”。佛家講“不妄語、不誑語”,比較一下他的官方網站的中英文不同的版本裏不同的用詞、不同的側重,我們真的可以看穿他內心深處的那個“密”。

 

 我不想去指責這些旁道,也不想去辯論,因為他們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偏向性。(對於所有已信仰宗教的人,我認為信仰可以分享,但不能討論,既有心證,則無從真正去辯論探討。)其實這些大法修煉、活佛喇嘛也都有其很好的地方,甚至他們有些激烈的做法也都必然是有其各自因緣因果、緣生業感,可以理解、諒解。隻是他們真的不需要打著佛教的旗幟。

一個真正堅信因緣因果、緣生業感的佛教正道,會讓人平靜地接受所有的結果。因此, 煽動聖戰、散布仇恨、圍攻政府、…….更甚至於個別密教門派極其荒唐地把世俗的政治獨立暴力起義做為主要活動方向,與“清靜明性“相比,這種傾向暴力、政治的活動方向必將使其自己門派走向死胡同。

 

旁道無救無赦。

 

 

 

7   同歸

異途同歸

萬法歸一

 

我沒有皈依佛教,但是我對它有著高度的評價和巨大的尊重。

佛教具有特殊魅力。道家大道自然;墨家兼愛非攻;儒家治國平天下;諸子百家唯獨就沒有專門研究“生老病死的”,更沒有探求“宇宙真理、終極問題、本源本體”的。在這一點上,源於印度的佛教大幅度地補充了中國文化的因素。

 

愛因斯坦在最後的歲月一直在致力研究大統一場,並同時思考其哲學意義。

同樣很多宗教人士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佛教分大乘小乘,

其實我們最好稱小乘佛教為:佛教上部座、南傳佛教等等。

南傳佛教的斯裏然卡捐獻的眼角膜占世界的70%

相對於我們大乘佛教中國的入土為安,南傳佛教對“破除我執”的教育就更普及深入。(當然南傳佛教因為缺乏漢語這樣意境深遠、博大精深的文化表述體係,且個別門派有與東南亞本土的怪力亂神混合,使南傳佛教對佛理的整體深入研究略微欠缺。)

 

區別與小乘的“自省覺悟”,大乘佛教的初始發願是“普度眾生”。其實這個大乘的初始發願的確值得商榷。

婆娑世界,既是五惡濁世。

我們六道眾生,同在六道流轉沉斃,同墜於一個萬丈深淵,何以自居大乘,何能:自覺覺他?自度度他?

 

隻有自己脫離下墜、爬上萬丈深淵、立於安穩岸邊,你才可能、才有意義去伸出你的手去幫助別人,否則還陷於深淵濁潭的你 “初始發願” 先去說 “自度度他”是根本毫無意義的。

本質上小乘的“自我覺悟”與大乘的“普度眾生”區分與我們普通修行人毫無關係。佛度有緣人,不需要我們普通人在初始時發願“普度眾生。(“普度眾生”,那隻是已覺悟者的發願角度,對未開悟之人本質上毫無意義 

 

佛經說:四果以後,小乘變大乘。覺悟和慈悲,會使分享和救助成為自然而然的事,就象平常社會中心懷慈悲的人會自然而然去關懷幫助受苦的人。

異途同歸

 

在上章“旁道”已討論了“顯密之分”。即使不考慮大乘的“顯密之分”,大乘顯教內部裏也是各派紛醞,尤其長期以來淨土宗等對“參禪止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禪宗頗有微詞,視為異類。

對機施教,根據不同根基的修行人,佛的教化眾生乃“方便說、應機說”。

淨土的“利鈍全收、念佛攝心”,經“果上說、世上說”,巧用“定”,幫助“普通大眾”紮下“善慧之種”,屬“漸修”。

禪宗的“參禪問道、惑業淨靜”,從“因上說、理上說”,偏與“慧”,提升“佛緣大器”精進“了脫之悟”,行“頓悟”。

固然禪宗的不立文字,確實讓很多欠缺慧根的修行人荒蕪了佛學基本原理,甚至有近千年的相當長的時間使禪宗變成了半文盲之地。但深刻明了的禪宗,直指內心、明心見性,是真正的佛教精髓。

其實淨土的“花開見佛悟無生”與禪宗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完全相同。

異途同歸

 

 

再來討論一下世界性的宗教。

基督教和佛教都有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經典。(伊斯蘭教亦源於基督教誕生的中東,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這三大宗教都屬亞伯拉罕係、同是一神論,而佛教則是“無神”的唯心論。)

相對於基督教注重的“信根”,佛教注重“善根”、“慧根”。

 

天主教裏嬰兒就可受洗,基督教也絕對禁止去懷疑聖經。“信”為根本。

佛教“眾生佛性相同”、更有“六道眾生”,曾互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慈悲“善”根。

佛教,由靜入定、定而生慧,慧而悟。參禪悟道,慧悟,究一個“慧”根。

 

 

基督教的上帝有著絕對權威,完全不需要對基本理論去懷疑。佛學思想家研探實相的究竟意義時,不將佛陀所言視為絕對權威,而是當做鑰匙用來開啟他們自身的洞察力;因為絕對權威永遠需要靠每個人自己的思考與批判性的分析才能建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在佛教典籍中發現對實相有各種觀念,每種觀念都是根據對其究竟性質不同層次的瞭解。佛教本質上超越了宗教,成為了一種對宇宙人生真相的學習和教育。

 

有容乃大。相對於基督教絕對權威的排他性,佛教“眾生皆佛”的基本教義本身就是包容全部。一個宗教過多地強調其排他性,反而會降低自己的層次。

無欲則剛。相對基督教的有求, 人們求上天堂,求神的恩寵,佛教則是自性對宇宙人生真相的終極探求。

 

 

盡管兩較有很大區別,基督教仍然與佛教還是有太多的相似的地方,例如:

 

基督教:人皆原罪深重。

佛教:    人乃本性障迷。

 

耶穌代人受罪而背十字路架讓我們感受到上帝的仁慈。

同樣佛看我們婆挲堪忍、五濁惡世如我們看蛆在糞坑裏蠕動。你能想象佛發願化身為蛆跳進糞坑裏引導眾生脫離苦海的那種慈悲嗎?

 

基督教重“信”,同時也彰顯“善慧”,我們也會脫口而出“仁慈智慧的上帝”。

佛教重“慈、慧”,同時也講“信”。 在慈的定義中,有“性不服不慈”,謙卑臣服的信為慈。故佛度有緣人,你自己真的有從內心覺悟而“信”,自然而度。

 

除了兩教有相似的地方,基督教、佛教都對社會有很多積極的作用,例如:

 

因為有至高無上的上帝神靈, 基督教 讓人更謙卑

同時基督教讓人更感恩。我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一生中,我們最需要感激的對象。父母養育了我們給了我們溫暖的小家,但上帝卻為人類安排好了整個宇宙。

 

因為一切都是因果,佛教則讓人更平和。

同時佛教讓人更慈悲。我們要善待一切眾生,也許在億萬的輪回中都曾經互為父母兄弟姐妹。

 

我沒有皈依佛教,也沒有基督洗禮。當我們用中立的眼光去審視,除了看到兩教的區別和相似,我們也可以發現基督教、佛教都有本質上“缺陷”,值得深思。

 

基督教過多的人格化排他性的東西,與浩瀚無垠的宇宙時空,從邏輯角度不太兼容。億億萬的星係有著無窮無盡的組合概率,為什麽“地球是全宇宙關懷的中心”?既然上帝是至高無上的力量,就應該有一種超越“銀河太陽係行星地球上靈長類動物中人類的男性形狀的崇拜神”的更理性、更精妙、更廣泛、更超越的表述。

除宇宙時空外,還有靈性。眾生的靈性是上帝靈性中的一部分嗎?如果不是,靈性之間的高低又是如何能界定呢?

 

佛教也有很大的“基因缺陷”,佛教沒有能解釋如何會有“佛性真如本體”,隻是說“無始無終,無量劫前、先天地而有”。更進一步,佛學也沒有解釋如何會從佛性中出現有感知的、有我執的心相。why and how。師尊隻說“法爾如此”。

既然佛教沒有宇宙的創造設計者,如何解釋五蘊隨意隨緣所合,就能自然形成人類DNA的複雜有序、精妙絕倫的代碼。(更不要說除了物質的DNA,還有精神的DNA:佛教中儲藏無盡無量意識記憶的第八識,“阿賴耶識”。)佛教的基本教理,完全擯棄了進化論,但又無法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佛教無法用因源匯聚、五蘊所合”,來簡單地解釋生命形成及目的,“法而如是”,用“妙用”輕輕帶過。

 

 

允許我從旁觀者的角度,從基本教義去分析比較基督教和佛教。

佛教沒有神(上帝)的概念,佛性在每個人的心裏。基督教上帝是個至高無上的神,神有上帝之名稱、有天父之形體。(上帝)和神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佛性是一個“空”的無,而神(上帝)則是一個“空”的有。佛性是一個空性的無我,而神則是一個空性的自我。因為佛是一個空性的無我,所以佛性無好無壞、無大無小、無邊無際、無垢無淨;而神則是一個“空性”的自我,因為它就有好有壞、有大有小、有黑有白、有仁慈、有憤怒、有寬容、有懲罰………它有形象和邊界。(佛是沒有形象或邊界的。當然你可以給佛一個形象或給它劃分一個邊界,但那是你的事,和佛本身無關。 

神有分別的,但佛無分別。神也是非平等的,但佛性都是平等智性、圓融無礙。佛性是粒種子,但是神隻是一朵花。相對於種子,花朵不是究竟,而種子才是究竟。因此,佛性比神更究竟化、更是終極存在。

 神一直在裁判你的行為,獎賞或懲罰。神至高無上、高高在上,嚴厲而又虛無。而佛性則是在你心裏自然覺醒,佛性卻很實在,在萬物的心中,覺悟而感知。神充滿了虛無的流動感,而佛性則是實實在在的河流。雖然都是流動的存在能量,但是佛性更象一條河的流動,流淌在心裏,而神更象空氣的流動,給你外在的嗬護恩寵。佛充滿了人的味道的優美,而神則具更大的虛無感和遠離“人”感。佛性比神更靠近“人”。

基督是一種對普通人思維方式的引領教學,

而佛教則是整個對生命的引領,是一種對生命根本的追尋引導。

基督的教導是對人類的催眠治療,而佛教則是引領你的生命自我蛻變。

神給了你引導的方向,基督對人類靈魂的治療是從外部到裏部的。人本自有圓融無礙的佛性,佛教的方法則是讓由種子從你的裏麵自然開花乍出。基督是外科的治療方法,而佛教則是一種根本性的對生命的內在治療。基督教是外科醫生,而佛教則是真正的內科醫生。

基督是往你的外麵戴鮮花,而佛是到你裏麵去種種子。佛更是內在性的,基督基本是外在性的。所以,神猶如雲朵一樣高高飄懸在萬物與萬物之間;而佛則一直盤坐在每一樣存在的裏麵。而在萬物之裏的“本性”在招引或吸引著佛或神,但佛更容易進入那個“本性”裏麵並與它融合在一起,如同水滴歸海。相對於基督,佛更安分,更穩定、更寧靜和永恒。

 

神和神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神(上帝)和人都有一樣的外形,都會憤怒、懲罰、殺戮。而佛性和神性則是“如如不動、不增不減”。佛性和神是有差別的,但是佛性和神性無二致。萬物“相”有不同,但“性”各自相同。“佛性”和“神性”沒有什麽不同。佛承載著“佛性”,上帝承載著“神性”。如同容器的大小、顏色、質地、邊界的不同---但它們裏麵裝的內容物都一樣。萬物的不同也都是它們外在“容器”的不同---它們裏麵所裝的最為本質核心的東西是一樣的---它就是“本性”,萬有之性、上帝神性、天道大法、本源本體。

 

“佛教” 側重於“本性”在個體上的奇妙和覺悟。

千江有水千江月

 

“基督教”側重於“本性”總體精神的偉大和唯一。

萬裏無雲萬裏天

 

佛教、基督教,在“本性本體”層次是完全相通、相安、相容、相融的。

異途同歸

 

其實所有宗教都是或多或少對“本體”的探求。

匯萬法以歸一,更破一以歸空,終破空以歸性:那就是歸依“無有、無空、萬能的本源本性”。

 

 

8  神跡

基督教有神跡,佛教中有神通

如同聖經中的人格化的東西和過多的無從考證的神跡,佛教中也同樣有類似的畫蛇添足的 “天界三十三天”的詳細描述。我並不是否定、我甚至部分相信“天界三十三天”,但這種無從考證的東西,節外生枝、畫蛇添足,甚至極大阻礙了智慧、自由思想的獨立、理性的思考。

如同南傳佛教同當地的眾多神怪偶像結合,大乘佛教中也神化了的諸佛和護法,強調“神力”, 形成了一種“神道辦教”的荒唐行為, 隻會讓眾生更加依賴“所謂的神佛”等,而那卻正是與佛教的基本理念相反。

我並不是要否定那些神跡,相反我絕對相信很多神跡,而且我們每時每刻都可以看見、感知、感悟到神跡。我隻是認為完全不必要去化精力去宣傳、強調、研考、論證那些不可知的東西,有時甚至畫蛇添足、弄巧成拙。神跡就是妙用,隻不過是我們覺悟的啟示。

佛教的重點不在於討論外在的事物(包括神跡、神相、神通、神事、神力),而是著重於自己內心的認識、了解和反省,進而通過淨化禪定、回歸明覺,以達到斷執去惑、明心見性的目的。

 

基督教的神跡與佛教的神跡區別在於:

神跡是支持基督教權威性、教義的重要部分,而佛教從本質上是完全摒棄任何神跡的

 

聖經中的無數神跡,本質上都是不可“直接”論證的,隻能“間接”感悟,所以也就經常會成為無神論者攻擊的目標。

 

 

對於無神論者,金字塔是其唯一不能否認的工程上的神跡。

要分析4000年前金字塔的建造,首先不僅要有工程勘探、設計、測量、運輸、施工的具體專業經驗,同時更還有過高級管理經驗,考慮當時“史前”的整體的科技狀況、人文條件、經濟國力,到具體的管理組織、“史前”的通訊方式、行政安排等。(並不是很多人有機緣在短暫的人生中涉及到全部這些領域並再完全跳出來,再用旁觀者的冷靜去全麵分析。)至今為止我所見到的二十幾種的金字塔建造的假設性的解釋可能,都無一例外地會忽略了其中的好幾項要點。(即使找到所有金字塔的施工人員的宿舍,也不能去解釋所有的神奇、困惑。

 

 

神跡太奇妙,無法解釋,神跡可能僅僅隻是起一個啟示的作用,萬相幻化。

絕大部分聖經裏的神跡都是需要用感悟來應證的。

其實對於開悟,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神跡,而人是神跡之集大成者(詳見我的另一篇隨筆“SUNSET 九暉)

 

 

神跡很多次幫助了我的思考。我有很多最重要的關鍵性的想法靈感來源於我的夢中,我必須經常在我枕邊放好紙筆,我自己也被夢中的那些賦予邏輯、哲理和靈感的詞句詩句所震撼,我都不知道為什麽我會在夢中不僅思考出這些,而且意識到這些是不尋常的邏輯哲理靈感,而且還進一步讓我掙紮地從夢裏脫身醒來,在黑暗中拿起筆草草地寫下要點。我覺得那肯定不是我的思維,那是神來之筆、神授之筆。如同聖經雖然出之人手,但幾十人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方,用近乎同一種風格來寫作,神授、神來之筆來形容,如同金字塔雖可能出之奴隸之手,並不能否認它是上帝之手的傑作。Sleeping Thinking,思考的主體是獨立於我的自我意識,我不知道是什麽東西在我大腦裏進行思考並適時喚醒我的自我意識,難道是“神思”?如此神奇,妙處難於君說。盡管如此,我經曆的神跡不過是用來開啟我的覺悟,僅此而已,不值一提。我並不需要用“我的神跡”來佐證我的理念、來支持我的權威性。任何人盡可以完全不去相信“我的神跡”,其實連我自己都不會去在意這種“神跡”,一笑而過。

 

神跡就是讓我們更好覺悟的東西,但如果悟性好,神跡也許就是我們身邊最普通的東西。絕大部分人隻感覺到六道中的人道、畜生道。一根普通電線,可以同時傳遞電話、ADSL、高清晰電視 ,如果沒有適當的設備、匹配match適當的頻率,其實這根電線就僅是一個普通的破繩子,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今天我們討論十法界、六道眾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果沒有適當的一定程度的覺悟,我們就隻能感覺到人道、畜生道。

 

 

9   靈修

佛性(靈性)是清靜自在的。但靈性在濁世蒙塵,因緣應緣、幻化萬相。靈修是破相、覺悟的必經之道。

靈修的過程就是“見性明心”的過程。見性是明心的自然,心明則性自見;明心是見性的前提,隻有明心才能見性。明心主修“靜”與“淨”。不靜則易迷,不淨則不見。靈修也是戒定慧的過程,戒入定、定生慧、慧而覺。靈修本身就是在向未知挑戰,敢於探求宇宙人生未知真理需要一種非常勇敢的行動,隻有這個勇敢的行動才能進入未知。

 

靈修就是清靜。心清淨故,世界清淨;心雜穢故,世界雜穢。若善若惡,皆由心起。這就是境由心生。善業惡業,都是執著,一切愛、有、取都是執著。唯有靈修清靜,才能生慧而覺悟,明性而斷執。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一個修行人平時若能盡力做到不把好與壞、空和有、是與非、成與敗、苦與樂、解脫與束縛看得那麽重、分得那麽清的話,就不會給自己設置一道無形的枷鎖、製造額外的痛苦。(一切都是因果、一切都講緣份、一切都歸空寂,緣生性空、因緣業感,讓人能真正平靜地放下一切、自省一切、寬容一切、接受一切。)  

一切本皆佛性而心幻,故天堂地獄,皆為佛性淨土。靈修之人,不待生死,不待涅盤,不待死後解脫,而是在活著的時候就靈修至明了解脫,不是修於死後,而是修於生前。我的淨土就是我的平靜的內心,最純淨最寂靜的心性就能映出最美麗的淨土世界,就在此生當下,而不在死後。

 

死亡是一場永別。它不是那種慈母送遊子遠行的感覺可以相比的,甚至連那種被形容作“生死別離般”的送親人上戰場的感受也不能比擬,因為真正的“死別”是絕對絕望的。可能真的要到死的時候,人才會親自的體會到它。你一定會有機會體驗得到的,至少一次。之所以說它是一種絕對的絕望,是因為這場永別是那樣的肯定,讓人不得不麵對和不得不承認,讓人毫無再假設的希望。而這場永別又是對一切而言的,它清算了你所有的愛,所有的恨,或甚至是所有存在的感覺,那時甚至連一件早已被你遺忘了的小玩具都可能變得清晰和難以割舍。臨別靈別前的回光反照時腦海中閃電般地翻騰著一切你曾經曆的,一切忽然有如重生一般的清晰和親切,然而,你已經明確地知道,一切正在不容置疑地絕對遠去,如箭消逝,最後是我們最為喜愛的身體和那些曾因為這個身體而有的自由自在的“我執”感覺。

談到生死,從佛教的理解:害怕死亡那是因為你不了解生命的根源:人生有兩個命(即二種波幻形式),一個命就是物質身體的生命,本質上也就是“佛性的刹那流轉波動,形成我執,由我執生出識別心而成肉身”,死了命就沒了,還於寂靜。還有一個命不是物質的幻影波動,是靈性的幻影波動、是智慧靈性的慧命,本質上也就是如如不動的佛性,十界唯心,佛性的刹那流轉波動,慧靜的幻影謂之靈性慧命,時刻與“寂靜涅盤”相聯無礙,佛性本“無生無滅”,生命靈性慧命是不滅的,生命是循環的,靈性慧命從未死亡過,當你深入禪定裏麵就能認識到你自己早已生過無數次、死過無數次,肉體、時間、宇宙都不過是本性的變幻,“刹那見終古、微塵顯大千”。那些已經發生的死亡和出生,都是你的“我執”肉體幻覺,百年一換,在這個換的中間有一個始終不生不滅不換的東西存在,它是永恒的,肉體會死、會生,曆經了無數次的生生死死,然而你的真我,即與 “本初本意本體本源本性” 相融無礙的靈性慧命始終活著,“本體本性”從未生過,又怎麽會死呢?“本體本性”是先天固有的,沒有宇宙萬相幻覺以前它就存在 了,宇宙有壞,佛性,不生不滅、不動不靜、不增不減。

死亡之所以對人類是那麽恐懼,是因為你現在“尚未覺悟的靈性”對幻覺的感知將從一個已知的世界,馬上要進入另一個未知的世界。 “物質世界生活” 的幻覺是靈性生命的一部分,未知的死亡後未知的世界是靈性生命的另外一部分,未知的世界惟有通過靜心可以享受到,靜心就是死亡幻相的感受,就是一種特別的涅盤寂靜。靜心當中拋棄了功名利祿,拋棄了身體和思想,世界所有的一切你都拋棄了。死亡也是靜心涅盤寂靜。靜心與死亡,有一點不同的是,靜心當中是你自願拋棄,因此走得很輕鬆,死亡是你不得不拋棄這個世界幻相的一切,尤其當你還沒有覺悟這一切本是夢幻泡影,更促使你留戀。

    不僅是死亡,靈修也讓我們明了如何對待現在的每時每刻的當下。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沒有來到,每一個現在轉瞬就是過去,這中間並沒有真實存在?存在的就是執著的自我意識,這個執著的自我,就是驅動生命的動力,當真正明白和體悟到一切隻是因和緣的相續,中間並不存在,此時就沒有一個“我”再去生生死死了,這就是我生已盡的含義,斷了“我執”。修禪的人是一個對來世是沒有執著的人,在禪者的眼裏隻有當下,隻有此時此刻,從不把希望寄托於來世。(因為如果超脫輪回、如果再有來世,那也不過是六道的無奈輪回,對於佛性覺悟來說,天界、人、惡鬼沒有任何差別.)。當下的那一頓悟就是終極,是沒有次第的,此岸就是彼岸,就是 一切,刹那間就是永恒。修禪是最平淡寧靜的,禪修的狀態中,覺受到身心的柔軟和安寧,暖樂、無念與清明的狀態,進而進入了一種極純然的、無條件的法喜的狀態,充滿著一種無以言喻的、與一切萬有本源本體相聯合一的終極狀態。

          惟有透過平淡寧靜才能達成終極,平淡寧靜可以滅掉一切妄想,迸發出一切智慧,平淡寧靜具有無比強大的滲透力,看透人生,明悟本性。

平淡寧靜、息心靜寂就是一種至真、至純、至善、至極的快樂。每個人對於快樂的定義是不同的:炮火的凱旋、毒品的亢奮、激情的勃發、纏湎的銷魂、嘻戲的無憂、撫慰的真誠、憐憫的溫柔、奮筆的泉湧、揮毫的淋漓、靈光的乍現、藝術的震撼、吟唱的餘音、大漠的孤煙、漁舟的唱晚、水麵的漣漪,小溪的怡然,湖邊的徜徉、林間的邂逅、自然的融入、行雲的飄逸、思索的沉浸、會意的回眸、靈犀的相通、無為的空白、天國的憧憬……而對於靈修來說,佛性的“法喜”是一種很特別的快樂。“法喜”快樂就是絕對平淡寧靜的“寂靜涅盤”:喜悅和悲傷、震撼與平靜、悠閑和激烈、怡然和緊張、愛和恨、美和醜、對與錯、正與非都是不存在的。“寂靜涅盤”就是無限地去接近、感知、聯接、覺悟、融入絕對平淡寧靜的佛性本體本源。(這種“去接近、感知、覺悟、融入”的過程就是靈修。)

靈修會讓我們在接近“寂靜涅盤”的同時,豁然而悟,有了新的觀念理解。佛性沒有分別、大小、內外,我們每個人的靈性與宇宙萬物佛性波動息息相聯、相關、相處、相融。我們所需要的,就是以開放寬容的心態、從更高更闊更新的視角,用我們覺悟的靈性,重新審視那些我們熟視無睹的現象,我們將由此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一年春盡一年春, 野草山花幾度新。天曉不因鍾鼓動,月明非為夜行人。當你閱讀此詩時,你感受到了積極還是消極?

因為靈修就是用人生最寶貴的時間通過去感悟最根本的宇宙人生哲理,所以禪定靈修就是最積極的人生。

 

禪既靜慮,梵文禪那,寂靜審慮,靜入定,慮及慧,息心靜寂,慧而明悟。

生命存在的當下就是息心靜寂、淡然隨意、寧靜慧發,勿需再立下什麽目標,或達成什麽目的,一切隨緣。有目標就有痛苦,錯過了寧靜,也就錯過了生命的意義。生命不應有目的,更不應該有目標,生命猶如河流水永不停息地一直流淌,縱然是大海也在流淌,大海並非是水的歸宿點,水所流經的地方就是它的歸宿。生命也是如此,無始也無終,生命存在的當下就是清心寂靜(涅盤),你所到之處就是天堂,天堂不是一個目標,天堂是一種生活的方式,當你沒有目標的時候,也就進入了天堂,當你生活在此時此地,天堂就有了你。當你把生命寄托在未來輪回,把生命指向一個目標,那你也就抹殺了生命,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有什麽就接受什麽。接受二字果真能理解它的“因果、隨緣”的含義,那麽你也就是一位解脫的人,一個解脫的人生也是最有意義最積極的人生。

 

慵懶隨波

淡定隨緣

 

蓮:不垢不淨、心果同覺、因果同時

心:本性本體、不增不減、自在清靜

畫:萬相繽紛、應緣因緣、空無自性

船:筏渡法度、波羅密多、隨棄亦空

 

蓮心隨禪意

畫船聽雨眠

 

 

 

 

多年前九暉也寫過另一篇隨筆SUNSET,試圖用物理、天文、生物、邏輯的角度來分析探討進化論和宇宙真相,並進一步思考人生的終極問題:精神信仰、宗教哲理、本源本體、寧靜禪定……

日落而息,平湖映月。

Only after pass the SUNSET, can you really enjoy the MOONLIGHT

 

 

 

鏡花水月。

明明水中月,空空常寂照。

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水清月現,月本非來,雲遮月隱,月亦非去。

Moonlight

月光隻是一種反射,月亮本身並沒有光芒,(僅是一種“感知”、“知道”、“反射”,象一種無體透明的水晶之鏡一樣,)我們感受到的月光的明暗是與我們自己的視力、空氣的灰塵、雲層的厚薄有關。(如同塵埃或髒垢對水晶之鏡的真實的圖象進行了不同的折射彎曲,不同的波動、不同的因緣業感、不同的投影萬相。)

 

 Moonlight,如同佛性的中道:

既沒有太陽般的耀眼、也沒有地獄似的黑暗。

 

萬籟寂靜的深夜,如水般姣潔清澈的月光地投進了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

而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也都有著一輪聖潔的明月:千江有水千江月。

 

MOONLIGHT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