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妞不牛文學城博客

“山伢子係列”大碗茶專業個體戶,專業不務正業,正兒八經不正經
個人資料
正文

革命聖地四方山總統府探幽

(2014-09-25 22:31:27) 下一個
俺這次回國到了湖南,友人興致勃勃地向俺推薦介紹了一個風景區。這個風景區,就在韶山和劉少奇家鄉炭子衝附近,位於益陽市衡龍橋四方山,跟韶山滴水洞和炭子衝組合成一個邊長大致四-五十公裏的等邊三角形。此地也是一個革命聖地,是一位國際共運領袖的故居。這個領袖也是主席級別,因為是外國的,人們稱為“總統府”。
俺跟友人先在炭子衝瞻仰了被標誌為國家五A級景區的劉少奇主席故居,參觀了劉主席紀念館,了解了少奇同誌偉大的革命一生。從故居形式規模來看,渭璜和潤之父母爺輩都是很會選風水的殷實富農。少奇家劃了地主,看來他跟家庭劃清界線比老毛做得徹底。看完整個陳列展覽介紹,誰也不知道劉主席如何壯烈犧牲的。有那麽一點惆悵糊塗之餘,俺看見了少奇同誌高大的塑像,他麵向東方深情注目著紅太陽升起的韶山,一隻巨手指著東南下方——那就是四方山革命聖地。咱們就在少奇同誌指引下奔東南方的四方山去也。
沿著長沙至益陽的319國道,從寧鄉炭子衝很快進入益陽地界的衡龍橋鎮。很快就到了一個叫魚形山的中型水庫風景區。車開上水庫大壩,沿著水庫蜿蜒而通暢的車道,到水庫的“魚尾”部,很快進入一個稻田翠綠林木蔥蘢的洞庭湖邊緣典型的丘陵山衝。這個山衝,在如今很詳細的連十來戶人家的小村子都標記的最新益陽市詳細地圖上找不到,可是那裏卻赫然出現一塊大石頭的地名界碑,蒼勁紅字大書:四方山村。而且就在地名石碑後麵,懸掛著一個大橫幅:四方山人民歡迎您。一下子令人感覺:這個小山衝不同凡響。
車過地界石和歡迎橫幅,一路林木茂密。除了前麵散落的農家民居,後麵就是一條不太寬但堅實的車道,有好幾公裏無人家,也無任何交通旅遊告示牌。一路除了我們一輛車,也不見其他車輛行人——隻有樟樹和其他喬木雜樹哨兵般的夾道注視和鳥雀蟬鳴。猛然間,車前雜樹荒草中出現一個結實的磚門與破敗的崗亭。門前一塊石頭,上書“691基地”——從比較新鮮的油漆字跡可以看出,這個標誌是最近不久的官方標誌。
不像韶山和炭子衝那樣大興土木搞成了超摩登旅遊營銷景點,此地完全無人把守售票,完全開放,卻保持著原生態的青山綠水自然風光,偶爾有慕名而來的遊客小車,都是真的入無人之境。
車子開進沒有門了的崗哨大門,還有大約三百米林木夾道,再顯出一道門牆和崗亭。進入此門,落入眼簾的是一個廢棄但整齊甚至整潔的軍營——單從格局氣勢上就可以看出,右邊下麵是士兵的營房,左邊山坡上是首長們的住房與工作區。下麵營房裏麵住著一戶人家。一打聽,一位四十左右的村民說,他是村裏讓他全家住在這裏,保護這個總統府,主要是防火,不要讓人家亂抽煙丟垃圾。那上麵首長區也住了一家人,養蜜蜂,附帶也看管這個總統府的環境衛生。除了住房用電免費,政府(不知道是哪一級)給他們每戶每月一千元。這裏就是當年負責保衛外國總統的解放軍駐地,常駐有一個連,可以駐一個營。
在這個營區往裏走大約一百米,又是一道圍牆和一座大鐵門,大鐵門上還有一個小門。村民說,這個門裏麵就是真正的外國總統府,當年連解放軍的首長都不能進去。那裏由外國總統的衛兵看守。
進入這個高牆大門,立即感覺一種幽深甚至詭異:蔥蘢的原生態林木之中,有著幽靜小道,可見堂皇富麗的華表式路燈,雖然路燈不再亮,不少燈頭燈泡也沒了。右邊是一排排整齊的營房,有兩層樓的,還有三層樓的。進去可以看出有的是當年的會議廳,有的是集體或者小組學習室,有的是幹部宿舍與辦公室,有的是食堂,有的是工作人員宿舍。這些房子內大多有油漆在牆上的大黑板,而且都還有蒸汽暖氣設備。還有一個不小的鍋爐房給整個區供暖。房屋裏有暖氣設備,這在當年的湖南是罕見的——省委書記家裏也沒有。不過這些暖氣設備幾乎都被當地村民很早前敲掉拆掉當廢鐵賣了,隻留下殘留痕跡。當然,這些房子裏能夠搬動拆掉的家具設備都不翼而飛了。
左邊山坡上有著不同的樓房與格局。山坡下有四間小車車庫。從車庫拾級而上,又是曲徑通幽——右邊是一座樓房,左邊是一個有單獨圍牆加崗亭的院落。進入院子,是非本地草木的美洲玉蘭樹和水杉。這個院子就是總統府:當年馬來亞共產黨總書記陳平的住處,以及指揮領導馬來亞共產武裝革命的大本營。
院子很有氣派,盡管在當年的中國也不算太豪華,當時的湖南省委書記和軍區司令是沒有這樣大的架勢的。進入大門的兩廂房是工作人員住處和工作室,分別有帶大浴缸的衛生間。一個長廊通往總書記臥室,兩邊是林蔭加水泥地麵的小庭院。總書記臥室分左右兩邊,看來一邊是夫人一邊是主人。各自有寬大的衛生間更衣室,還有辦公室和小客廳。 臥房後麵是石塊壘好的山坡峭壁,再上麵有高高的圍牆,圍牆後麵還是茂密的林區,曾經日夜有解放軍站崗放哨。
俺注意到,院子裏的花木都不是湖南本地的,但是也沒有馬來亞的——盡管湖南的亞熱帶氣候完全適宜不少馬來亞苗木生長。
離總書記住處不遠,有一個特別的防空洞和一座三層大樓,俺猜測那防空洞是專門為總書記以及貼身人員準備的,大樓是馬來亞共產黨的中央機關大樓和食堂。總書記住宅裏麵有餐廳客廳會議廳,但是沒有廚房。看來一日三餐要從隔壁大樓那裏送來。後麵不遠有個帶圍牆的遊泳池。在總部大樓前麵不遠,有依山而建的一排排平房,依據殘留在牆上的黑板看,是幹部的學習室。每間房牆壁黑板上方依稀可見的八個漢字貼字痕跡,俺估計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標語。
再往前走,在茂密的叢林樹木之中,就是這個革命根據地的核心之處:一個大型防空洞,洞裏不但有著大功率的短波電台,還有配套的應急發電機,當然還有工作室機要室以及指揮所——這就是從1969年11月到1981年6月底響徹雲霄的馬來亞革命之聲電台。據說這個洞門在1983年解放軍撤走後也長期打開著,人們把遺留的可以變錢的設備物件都免費搬運走了,但是牆上的戰略地圖之類沒人要。如今這個洞門被一扇大鐵門緊閉著。
在洞門口,咱們遇到了幾個慕名前來參觀的年輕人,從長沙開車來的。他們先問咱們:這就是傳說的新加坡南洋總統府嗎?是在這個洞裏嗎?不是說這個洞現在誰都可以進去嗎?
哈哈,俺忍俊不禁。神秘的傳說,由於“開放””“自由”而更加神秘,傳說得更神奇。
這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據說馬共和解放軍撤走之後,有商人打過開發這塊風水寶地的主意。可是,無論村長市長甚至省長如何懂得和看中這塊風水寶地,他們都不敢像隨便賣掉村民土地那樣貿然開發這個總統府,更不敢自己在這裏造別墅。村長村民鎮長市長都知道,這是跟韶山和炭子衝一樣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主席府邸革命聖地,湖南隻有三處而世界絕無僅有。但是他們也搞不懂,為什麽黨中央不撥巨款保護甚至重修這個聖地,也不允許任何人隨便動用開發這塊風水寶地,可是又讓任何人莫名其妙到此一遊,遊得莫名其妙。
這塊風水寶地,是一根美麗加魅力的雞肋。下篇俺要讓大家知道此地“馬共”的詳細來龍去脈,和無窮的曆史回味。


有一組圖片,俺無法操作上傳到文學城博客, 抱歉。大家可以到我在萬維的博客去看圖片。假如有網友能幫忙轉到文學城我的博客在跟帖裏把這些圖片發出來,將不勝感激。 
http://blog.creaders.net/zichenzhao/user_blog_diary.php?did=19264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阿妞不牛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obby41' 的評論 :
哈哈,還有一個插曲。在參觀少奇紀念館的時候,一個女孩問男孩:好像劉少奇在1965年到印尼進行國事訪問後就死了吧。這些介紹到這裏就結束了嘛。怎麽十幾年後鄧小平給他開追悼會呢? 那個戴眼鏡的男孩說,可能是回國飛機失事吧, 十幾年之後才找到遺骸呢。
俺在旁邊聽了,忍不住讚到:小夥子你說的很有水平。你是研究生畢業吧?
SDUS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obby41' 的評論 : 這都不打緊,隻要“壯烈”了就是好事。早死早投生。
bobby41 回複 悄悄話 誰也不知道劉主席如何壯烈犧牲的
是日本鬼子殺的?
是國民黨特務殺的?
是國內反動派殺的?
是地富反壞右殺的?
是台灣蔣介石派人來殺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