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寧的故事-1

(2017-09-28 12:31:12) 下一個

第一篇:

要寫寧, 就得從頭說起, 寧呱呱落地時, 正趕上上海哄哄烈烈搞支內建設, 名為支援內地建設(以下簡稱支內), 實際上是害怕台灣蔣匪反攻大陸, 政府決定大規模地把兵工廠從沿海遷到內陸地帶, 屬於備戰備荒中的備戰之術。寧的父母所在的兵工廠也在支內之列, 當名單出來後, 外婆就哭了, 她很擔心自己最心愛的女兒到了偏遠地方要吃苦, 可是特別小資的寧媽媽卻很單純, 她一向充滿了革命浪漫主義精神, 勸導外婆說, 這支內不可怕, 早在古代就有了, 沒見那故詩寫的, 我住長江頭, 君住長江尾嗎? 這我怎麽去了長江頭? 就是支內去的。

就這樣, 在寧一歲零兩天時, 全家和全廠一起, 坐上東方紅37號, 從黃埔江開出, 向長江上遊開去, 外灘16鋪碼頭上, 留下獨自落淚的老外婆。 在船上的幾天, 大家都很興奮, 尤其開到三峽時, 每過一座峰都要引來一群歡呼聲, 寧媽媽說, 這是她一生中唯一一次覺得三峽是美麗的, 以後就怨多愛少, 正是這可恨的三峽, 狠狠地把寧一家和故鄉隔斷。東方紅37號在船尾看了七次日出後,抵達重慶朝天門碼頭了,這朝天門碼頭,顧名思義,就是有象天一樣高的階梯,一廠人爬上碼頭以後,已經隻有喘氣的份, 接下來, 一百來人就坐上了幾輛大卡車, 開了三小時, 然後換船擺渡, 再換卡車, 等到廠長高呼一聲到了時, 竟然沒有一人呼應, 隻有寧哇的一聲哭起來, 一天沒好好吃奶了, 寧不幹了。

新廠建在重慶邊遠一個叫道角的小鎮, 鎮上除了有個叫扒壁館的小餐館,什麽都沒有, 隻有每周趕集時, 邊上有個叫魚洞的小鎮會顯的熱鬧些。 一廠人下車後, 才發現所謂的廠房隻有幾棟茅屋。 職工宿舍更別提了, 就在幾個小坡頂上畫了幾個大圈, 還沒破土呢。 好在那時候, 大家的革命幹勁還沒徹底揮發點, 很快的, 男人蓋房, 女人做飯, 拿出開墾南泥灣的幹勁, 沒多久, 四大棟四樓高的職工宿舍就建起來, 同時完工的, 還有食堂和一棟辦公樓。等大家把一切都建起時, 革命幹勁正好也用完了, 接下來, 鄉思病象流感一樣, 迅速地在全廠蔓延起來, 每天飯後茶餘的唯一八掛就是:上海, 因為那時候, 腦子機靈的人已經很快往回撤了, 所有大家討論的就是誰誰誰要回去了, 用多少錢買回的上海戶口, 或是和上海哪位殘廢青年結合後就以照顧名義調回上海了。  那時候腦子裏唯一的念頭就是何時回上海, 何時再看到24層的國際飯店, 何時再吃一口南翔的小籠包。 為了捍衛上海人的自戀情結,全廠一至普及上海話, 別說從上海遷來的, 就是來後又在當地招進的重慶人, 也一定要先進廠部辦的SSL班, 突擊上海話。

天涯海角的物質生活是艱苦的,精神生活更加貧乏, 每年唯一一次的全廠踏青, 就是到離廠最近的渣滓洞白公館掃墓(就是國民黨關江姐華子良的地方),即使是那裏, 也要開兩小時的車再到。 在革命烈士故事的熏陶下,寧從三歲開始就以小蘿卜頭為偶像, 每年去一次, 都要去小蘿卜頭的獄室看一看, 把小頭去那鐵欄裏伸一伸, 似乎想和蘿卜頭比一比誰的頭大。 當然等寧長到七歲時, 發現再當小蘿卜頭就超齡了, 於是決定給自己換個偶像, 寧很快就定了江姐, 但三思以後, 發現這用竹簽刺手指實在太痛苦了, 寧用牙簽朝自己小手指裏試了一下, 疼的哇哇叫, 覺得這偶像不好當,真要碰到敵人拷打, 寧一定當叛徒, 於是江姐這偶像就放棄了, 最後寧選中了華子良, 不就是裝瘋賣傻嗎, 這還不容易,於是從七歲開始, 華子良代替小蘿卜頭當了寧的偶像, 從此沒再變過。

寧從小學開始, 讀書就很用功, 用功的動力不是來自偶像華子良, 而是寧本身的原因: 寧兩歲以前, 長的很可愛, 有一頭卷發,眼睛也很明亮, 可惜好景不長, 兩歲以後, 寧的容貌就漸漸衰退, 等到寧懂事時, 再遇到幾年不見的熟人, 直爽的就會說, 啊呀,這個小囡小時候多可愛呀, 現在怎麽不好看了? 可憐的寧, 小時候的讚美話一句沒聽懂, 聽到全是大家惋惜的評論。 後來聽媽媽講醜小鴨的故事, 寧就覺得自己的命運和醜小鴨正好相反, 屬於小鴨子長在天鵝家, 先可愛, 後可憐那種。

 

故事一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