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徐英才新作《中國三行詩理論與技巧》技巧篇 ——— 十五、化物為人

(2024-06-21 06:28:06) 下一個
十五、化物為人
 
化物為人,就是在具化三行詩的敘述對象時,把某個物件轉化成人或者人體的某個部分,然後用人或者人體這個部分的某個屬性進行升華,以此揭示並深化作品的主題思想。
 
我們知道,人是作品的靈魂。古人說,詩後要有人;現代人說,一切文藝作品都是為人服務的。西歐的文藝複興,複的就是人的興。文藝複興後,西歐的繪畫藝術中,人便替代了中世紀拜占庭式的古板建築。這一切告訴我們,詩歌創作中詩後有人的重要性。化物為人用得好,就可以做到詩後有人。詩後有了人,就可以深化主題。
 
采用化物為人的創作手法,要注意物與人之間必須具備合理的共性。沒有這種共性,就不能采用化物為人的創作手法。所謂共性,就是物與人之間必須具有同樣的屬性。你在升華時使用的詞語搭配,必須同時既適用於這個物也適用於這個人。
 
例1.
 
熨鬥
 
好漢一出腳
專踏
不平事
(唐淑婷)
 
這首三行詩,采用了化物為人的創作手法,開篇就把“熨鬥”這個物件比作好漢出腳,為在後兩行對它進行升華創造條件。因為好漢出了腳,才能夠“專踏/不平事”。如果作品沒有把這個物件(熨鬥)轉換成人物(好漢),那麽,它就不能“出腳”。那麽,這個寫物件的作品也就不會如此形象生動,含義深刻。這個作品裏,熨鬥這個物件與好漢這個人,都具有出腳的共性,熨鬥熨燙衣服,就好像伸出一隻腳去抹平衣服;好漢打抱不平,也常常是伸出腳去踢人。沒有這個共性,這個化物為人的創作手法就不能采用。
 
例2.
 
 
父親的背
哪一朵泥花
不是弓著身開出
(徐英才)
 
這首三行詩,也采用了化物為人的創作手法,開篇就把“犁”這個物體比作了“父親的背”這個人的一部分身體,如此,“父親的背”這個人物的身體就具備了“犁”這個物體“弓身”、“犁地”的屬性。接著,作品就著這些屬性升華主題,說“哪一朵泥花/不是弓著身開出”,以此揭示了父親一輩子辛苦耕作的硬漢形象,從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思想。請注意,作品中的“弓身”與“犁地”是“犁”這個物品與“父親的背”這個人體所具有的共性,所以作品在升華階段使用的“哪一朵泥花/不是弓著身開出”既適用於“犁”也適用於人。
 
例3.
 
海螺
 
不淨身
怎能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徐英才)
 
我們知道,海螺可以用作號角,古代軍中用它傳遞號令,但海螺要吹響,首先必須要把肉挖掉,這就像淨身;太監要到皇帝身邊做事,替他傳遞聖旨,首先需要淨身,淨身就像挖肉一樣。海螺挖掉肉和太監淨身後,就可以發號司令,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海螺在司號手之下,其它人都得聽它的;太監在皇帝手下,其它人都得聽他的。這首三行詩,開篇就把海螺擬人化,比作太監,說它需要淨身才能發號司令。這個比喻,使海螺與太監具有了“淨身”與“發號司令”的共性,因此,尾句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既適用海螺也適用太監。這首三行詩,由於這個化物為人的創作手法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思想。
 
 
思考題:
 
閱讀下列三行詩,指出詩內哪個部分采用了化物為人的創作手法:
 
1. 蒲公英
 
一顆漂泊的心
浪跡天涯
隻為一個家族的壯大
(思鄉)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牽牛花
 
性感的唇 水蛇腰
一路吹著小喇叭
爬了那麽高
(鐵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雲的自白
 
一生漂泊
不知何處是歸宿
傷心時 隻有抱緊自己哭
(沈競雄)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瀑布
 
舍身一躍
精彩
(波吒)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二胡
 
才能
互述衷腸 妮妮動人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春天來信了
 
二月
握一杆梅花筆
狂草她在叢中笑
(鄭軍科)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哪怕一路荊棘
永遠大步直直地走
從不退卻,從不繞道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老樟樹
 
遍體的傷
是攀登九霄的天途中
留下的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