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學的開山始祖是老子或者孔子?

(2021-01-15 11:38:16) 下一個

國學的開山始祖是老子或者孔子?

 

中華哲學的開山始祖有兩人,老子與孔子,兩人都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在胡適先生在1919年的巜中國哲學史大綱》一書則指向老子,而在馮友蘭先生的1942年的《中國哲學史》書中則認定是孔子。不幸的是:後來的國學專家或研究者,都花很多時間去辯論誰先誰後的老問題。而在1988年、陳鼓應教授發表論文《老學先於孔學》,終算讓此????重要的議題塵埃落定。從此以後、也許大家可以研究國學的如何站立在此廾一世紀與捲土重來的大方向。筆者在此將胡適、馮友蘭與陳鼓應三位大師的高見分別討論幹下:

 

甲、胡適、(1891年生)主張:開山祖是老子

 

胡適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係,他曾受教於一名曾經競選美國總統的杜威教授,此教授以證據?一硏究古代哲學而聞名。返國後、胡適教授以此證據第一的方法硏究古代的中國哲學。他於19192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國哲學史大綱》一書而聞名。在書中的p.19,他說:

 

  • 古代的書,隻有一部《詩經》可算得是中國最古旳史料。《詩經、小雅》說: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

 

  • 近來西洋學者,也說《詩經》所記月日,中國北部可見日蝕。這不是偶然相合的事,乃是科學的鐵證。《詩経》有此一種鉄證,便使《詩經》中所說的國政、民情、風俗、思想,一一都有史料的價值了。

 

此後、胡適依照《詩經》的文獻中,又在他的書中p、32至p、43,解釋在老子之前的三百年前的人民生活是痛苦不堪、國破家亡、貧富不均、政治腐敗黑暗。因此在《詩經》中,就充滿了憂時與厭世的詩句,詩人之中,又分為樂天安命派、縱慾派與憤世派。最重要的是:此時、革命的種子已經發生岀來,就形成老子思想了。因為當時的政府不配有為、所以老子主張無為。尤其是老子對當時的時勢憤憤不平,就產生了他的改革政治的哲學。胡適又說:老子的年齡應該大過孔子的年齡約有二十歲。基於以上原因,因此胡適就認為老子是國學的始袓。在p、50,胡適說:

 

  • 老子觀察政治社會的狀態,從根本上著想,要求一個根本的解決,遂為中國哲學的始祖。

 

乙、馮友蘭、(1895年生)主張:開山袓是孔子

 

另外一位國學大師馮友蘭先生,他大概是比胡適年輕四歲,他卻有不同的推論. 他是一位從小接受傳統中國文化教育的學子,並且考上了北大哲學係,畢業後赴美就讀哥倫比亞大學哲學係。回國後、任教於廣東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與西南聯大。他於1942年出版《中國哲學史》一書。因為他從小就喜歡國學,他的書中記載與分析自孔子以後的各家的哲學,此書從孔子的哲學一直?到滿清末年的康有為,是一部偉大的著作,他認為孔子才是中國哲學的始祖。在書中、他有意或無意的而且巧妙地將老聃與李耳分為兩人,並且強調《道德経》一書是戰國時期李耳所著,因此孔子早出100年到200年。所以他在書中p、29 說:

 

  • 其門人所紀彔者覌之,孔子實有有係統的思想。由斯而言,則在中國哲學史中,孔子實佔開山之地位。以此之故,此哲學史自孔子講起,蓋在孔子以前,無有係統的思想,可以稱為哲學也。

 

丙)陳鼓應、(1935年生)論文:開山祖是老子

 

曾任北京大學哲學係的客座教授的陳鼓應 先生在1988年《哲學研究》發表一篇論文《老學先於孔學》,在此論文中,他說:

 

孔子生於551BC,而老子大約生於570年BC,所以老子比孔子年長20歲左右。在老學先於孔學的論證中,他提出以下三點:

 

A、孔子問禮於老子  

 

陳鼓應教授舉出所有古書中所有的孔子問禮於老子的記載,因此在時間上可能不隻一次,在地點上可能也不隻一處,而且問禮的內容也可能是廣泛的。

 

B、《老子》成書早於《論語》 

 

陳鼓應敎授又列舉古代的書籍包括《論語》中所用的詞句皆是《老子》書中所用的言詞。最明顯的例子是《論語》憲問篇中討論的“以德報怨”與“以直報怨”的二句,而在《老子》書中顯然是先有“報怨以德”這一句。換言之、就是老子先提出“報怨以德”的話題,後來才有“以直報怨”的《論語》記載的師生討論的話題。

 

C、思想線索-老子反對周製,孔子其後維護之 

 

陳鼓應又舉出“仁”與“義”的概念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而在春秋時期更為盛行,(如在《左傳》中、“仁”字出現44字之多)。所以他說:“當時老子的“絕仁棄義”[筆者注、《道德經》之CH18],是針對春秋末年德治主義的種種弊端而提出的,而不是孔子先提出“仁義”的概念,老子而後反對之。” 

 

了解這個思想發展趨勢後,他斷言:敏銳的老子是對當時腐敗的製度進行有係統的批評,而孔子卻採取保守態度去維護當朝的周製。

 

〖總結〗

 

總之、國學的始祖是老子?或者、國學的開山者是孔子?這個問題並不重要。以筆者之見、兩者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揉合,在曆史各朝代的政策中都已經巧妙地溶合在一起而成為今日世界特別的哲學係統,此哲學係統正是此卄一世紀未來人類的思想指南針。尤其是未來的AI時代,一切工作將由機器人所取代,大部分的人類將無事可作,而且以前的經濟與社會管理的理論都不適用於這個新的Al世紀,人類又要重新調整與考慮新的哲學方向,而國學正是可以提供許多有益的建議,可以指導未來人類發展的大方向。

 

因此筆者認為去花時間與精力去研究孰先孰後,不如去討論未來國學發展的大方向。在國學大師馮友蘭先生發表了他的《新理學》概念後,可惜時局動蕩,戰火紛飛,經過了文革後,無法再繼續他的《新理學》的思路,甚為可惜。而後起的新哲學家,隻能繼續討論孰先孰後的老話題,可謂浪費筆墨,實在可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