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67)
《中庸》CH26第三部分
在此章的第三部分,作者以《詩經》的“於穆不已”形容上天的道理,最後又形容周文王是“純亦不已”,這兩句恰好與此章的第一句“至誠無息”互相呼應。所以在此章中,作者以高明與有詩意的文筆描述至誠無息的重要性,作為《中庸》一書中重要的一章的結尾。在CH25中,作者以“成己成物”為人生目標,而在此章的“至誠無息”則是達到此一目標的功夫。
先將第三部分原文與白話譯文登上,再討論:
〖中庸CH26第三部分原文〗
1、詩雲:“維天之命,於穆不已!” 2、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3、“於乎丕顯,文王之德之純!”4、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5、純亦不已。
〖中庸CH26第三部分白話譯文〗
1、《詩經》說:“上天的道理,是多麽荘嚴與深遠啊![注:穆=荘嚴與深遠。]
2、這就是天之所以稱為天的原因吧!
3、《詩經》又說:“嗚乎!這麽明顯的功業哬,周文王的品德是多麽純真的。”[注:於乎=嗚乎。丕=大。顯=顯明。]
4、這就是周文王被稱為文王的原因吧!
5、純真而不停止。[注:不已=不停止。]
〖討論〗
1、穆有兩層意義:a、荘嚴,b、深遠。筆者特別將此兩層意義結合起來,就更可以解釋上天的道理,是既荘嚴又深遠。如此一來,“於穆不已”就可以與“至誠無息”與“純亦不已”相呼應了,更可以顯示出 作者美麗的文筆。
2、老子在《道德經》中的道是“道法自然”而已,並沒有更多的意義,但是《中庸》則更進一步引詩経的“維天之命、於穆不已”,以解釋天道,天道是既荘嚴又深遠。這樣的解釋就會使儒家學者努力地嚮往,這就是儒家思想的高明處。
3、最後、作者舉周文王為例以說明聖人如何模仿天道。在商朝末期,商紂王暴虐腐敗,將周文王俘虜而置監牢,當時的周文王利用多餘的時間將自黃帝時期流傳下的占卜的易經整理之後,編輯而寫為至今還為華人所用的易經《周易》。在文王被釋放之後,雖然擁有足夠的兵力可以打敗商紂王,而他認為時機仍未成熟,如果當時就革命的話、會有重大的傷亡,僅僅希望他的長子周武王可以繼承父誌。所以他的功績有二:第一、他將古代的易經整理成書,而易經又是國學的源泉,後來儒道兩家哲學可以說是由此而分岐出來。第二、怕戰爭會引起巨大的傷亡,所以不立刻就用武力推翻暴君,也是他的仁慈心的顯示。因此《中庸》稱讚他:“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 所以純真就是至誠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