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庸》至誠的人可以料事如神-中庸CH24

(2017-12-18 08:52:45) 下一個

在《中庸》CH24的一開始,為了強調誠的重要性,作者告訴我們:至誠的聖人,可以預知未來的事。(原文: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未來的事包括國家的興亡,人的禍福。所以他的結論是:至誠的人就如神一樣的靈明。當然,作者之目的是強調至誠的人稟承了天之道,與天道結合一起之後,就能料事如神了。

 

先將《中庸》CH24原文和白話譯文登出,再討論:

 

〖中庸CH24原文〗

 

1、至誠之道、可以前知。2、國家將興、必有禎祥。3、國家將亡、必有妖孽。4、見乎蓍亀、動乎四體。5、禍福將至。6、善、必先知之。7、不善、必先知之。8、故至誠如神。

 

〖中庸CH24白話譯文〗

 

1、至誠的作用,可以預先知道未來的事。[注:前知=預先知道。]

2、國家將要興旺、必然有吉祥的征兆。[注:禎祥=吉祥的征兆。]

3、國家將要衰亡、必然有妖異的事情出現。[注:妖孽=妖異的事情。]

4、呈現在蓍草或龜甲上,表現在手腳動作上。[注:蓍龜=蓍草或龜甲。]

5、禍福將要來臨的時候。

6、是福的話、可以預先知道。[注:善=福。]

7、是禍的話、也可以預先知道。[注:不善=禍。]

8、所以至誠的人就像神明一樣。

 

〖討論〗

 

1、《中庸》告訴我們,達到非常誠實之後,就可以料事如神了。這就是因為內心的清靜的緣故,心思敏捷,他就可以預知未來。這個理論雖然據有濃厚的宗教氣息,但絕對不是一種宣揚宗教的言詞。這是因為:在《中庸》書的其他章節中,都是道德形上學的言論,超越了任何的宗教,它是一個不靠任何具有神秘主義的童話故事構建出來的清潔的哲學思想,此哲學思想的目標是要求大眾以仁愛忠恕修養自己的身心,並且要愛人愛物,誨人向善。

 

2、由此章的全部原文,我們可以看出《中庸》作者是非常高明的,他不借神話故事的方法以敍述的偉大與神明,他僅僅告訴我們:至誠如神而已。雖然在此章中,作者宣傳誠可以預測將來,預測禍福,但是在二千五百年前,在宗教信仰濃厚的民俗風情下,作者僅僅用卜筮的蓍草與亀甲上顯示的符號為預言的消息,並未加入任何含有神秘主義的童話故事,所以毫無任何宗教的氣息。

 

國學的高明處就是在沒有虛擬的神話故事,而能讓人感到親切的接觸大自然的神奇功效,就能自然而然地與天連接在一起了,因此國學是世界的非神論(agnosticism )的鼻祖,而《中庸》巧妙地僅僅用了一個字就完成了這個艱難的任務。雖然於此章中,為了宣傳誠的威力,而用至誠如神四個字,雖然稍微離開《中庸》所標榜的道德形上學的主題。但是、為了標榜至誠的功效,以二千多年前科學尚不發達時期的哲學思維,是可以接受的。此章的言論也是符合西洋所謂的非神論的標準,所以、筆者認為《中庸》是非神論的鼻祖,也是道德形上學的鼻祖。

 

3、陳立夫先生在他的《四書道貫》p254中,他說:故誠為萬物之主宰或稱造物,能控製一切、支配和評判一切。又說:故誠之於上帝,自其抽象言之,則為誠。自其形象而人格化言之,則為上帝。陳立夫先生曾經是教育部長,他將《中庸》的誠比喻與西方基督教的上帝,兩者處於相等的地位,由此可見,在中國哲學史中的重要性,誠的威力是與任何宗教的最崇高者是相等的,是有非常強大魔力。但是、《中庸》的作者秉持孔子的不言怪力鬼神的教誨,所以僅僅把寫作為道德的原動力而已,誠既不造物、又不控製或支配萬物,誠僅僅把人和天道連接一起,這也是作者的開明之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