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周武王革命成功後推行孝道-中庸CH18

(2017-10-05 08:15:06) 下一個

在《中庸》CH18,孔子告訴子思,周武王推翻商紂王後,大力推行孝道,並且說明與規定當時的喪葬祭的禮儀規格。我們知道,在曆史記載:周武王得到周公的相助,推翻商朝後,周公製禮作樂,將商朝的迷信奢華浪費的壞習慣全部消除,重新建立一個有禮儀並且著重孝道的國家。所以在中國曆史上,周公的推廣孝道,由祭祀周武王的父親與祖父開始,實在是推行中庸之道的最佳模式。中國以後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也是和周公的製禮作樂有關。

 

先將《中庸》CH18的原文和白話譯文登上,再討論:

 

〖中庸CH18原文〗

 

1、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2、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3、父作之、子述之。4、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5、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6、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7、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8、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9、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10、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11、父母之喪,無貴賎一也。

 

 

〖中庸CH18白話譯文〗

 

1、孔子說:沒有憂愁的人,恐怕隻有周文王吧!

2、王季是他的父親,武王是他的兒子。

3、先有父親創業,後又有兒子繼續他的誌向。[注:述=繼續。]

4、武王繼續太王、王季、文王的事業。穿起戰袍打敗了商討王而擁有天下,所以自身的聲名顯赫於天下了。[注:緒=事業。壹=穿起。戎衣=戰袍。顯名=聲名顯赫。]

5、成為受萬人尊敬的天子、富得擁有天下的財富。死後有宗廟祭祀他,而且子孫保持這個祭禮。[注:饗=祭祀。]

6、武王到了晩年才受天命成為天子,周公繼成文王和武王的德行,追尊太王、王季為王,用天子的禮儀向上祭祀他們的祖先。[注:末=晚年。成=繼成。追王=追尊為王。]

7、這禮儀、可以應用到諸侯、大夫和士、平民。

8、假如父親是大夫,兒子是士,葬禮是用大夫的禮儀,而祭禮是用士的禮儀。

9、假如父親是士,兒子是大夫,葬禮是以士的禮儀,而祭禮是用大夫的禮儀。

10、旁係親屬的一年的喪禮、隻到大夫為止。[注:期=一年。]

11、但是父母的三年之喪,則一直通行到天子。這是因為父母的喪禮,是不分貴賤,應該是一樣的。

 

〖討論〗

 

1、曆史記載:在周文王時候,商紂王已經是非常暴虐,文王是可以打敗他的,大概是文王覺得時機尚未成熟,所以要周武王推翻商紂王。在《論語》裏仁篇中、孔子說: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而周武王遵守父親之遺誌,在時機成熟時,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商紂王打敗,不僅盡了孝道,也為民除害。所以在此章中、孔子稱讚他是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可見孔子是非常讚美他。而唯有自己孝順父母的君王,對全國百姓推行孝道的時候,百姓才會心甘情願地接受與遵守。

 

2、忠恕是中庸之道的基本功,而孝道卻是忠恕的第一重要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有父母,通常是和父母生活在一個家庭之中,所以孝是必然的事,孝順父母是每個人長大成人的必經之路,因此孔子就大力推薦孝道。周武王在革命成功後,就接受周公的建議,規定祭祖的禮儀,應該由兒子的官位而決定,中國的孝道包括光宗耀祖的觀念,可能是由此而來。

 

3、周公的製禮作樂,強調孝道,並且規定三年之喪,上至天子、下至任何人,都要奉守。在《論語》陽貨篇記載:孔子的一位弟子宰我,以為父母之喪,一年就夠久了。等宰我外出後,孔子告訴其他的弟子:嬰兒誕生三年之後,才能不必需要父母的抱在懷裏。宰我是否有三年的時間去愛他的父母呢?可見孔子是大力擁護三年之喪的。孔子對待學生是諄諄教導,在孔子死後,許多他的弟子為了紀念孔子,也以三年之喪來懷念他,可見他們師生的情感是很深的,真是像情如父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