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行中庸之道的君子可以隨遇而安-中庸CH14

(2017-09-14 11:02:55) 下一個

《中庸》之CH14告訴我們:奉行中庸之道的君子的最大好處是可以隨時都有安定的心情,無論是生活富貴、貧窮、離開家鄉或者處於憂患的時刻,心中都懷抱著中庸之道,所以隨時可以自得其樂(原文:無入而不自得焉)。他又告訴我們:君子不欺負在下位的人,也不拍長官的馬屁,所以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可以心中平靜度過一生。

 

先將《中庸》CH14之原文和白話譯文登上,再討論:

 

〖中庸CH14原文〗

 

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2、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賎、行乎貧賤。3 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4、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5、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6、正己而不求諸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7、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8、子曰:射有似乎君子,9、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中庸CH14白話譯文〗

 

1、君子安心在自己的位置做事,不貪慕自己份外的收獲。[注:素=在。願=貪圖。外=自己份外的收獲。]

2、處於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人應該做的事。處於貧賤的地位、就做貧賤人應該做的事。[注:素=在。]

3、處在辺遠地區、就做辺遠人應該做的事。處於患難之中、就做在患難中應該做的事。[注:夷狄=辺遠地區。]

4、君子無論在什麽地方、都是安然自得。

5、處於高位、不欺侮下屬。處於低位、不巴結在上位的人。[注:陵=欺侮。援=攀援、巴結。]

6、端正自己而不求靠他人、就不會有抱怨。上不埋怨天、下不埋怨人。[注:正己=端正自己。尤=埋怨。]

7、所以君子安心地處於平易的地位而聼天由命,而小人卻冒險而求份外的好處。[注:居易=安心地處於平易地位。俟命=聼天由命。徼=求。幸=幸運。]

8、孔子說:射箭就像君子立身處世一樣,[注:射=射箭。]

9、射不中靶心,就要反省自己的射箭技術了。[注:失=射不中。正鵠=靶心。反求=反身省察自己。其身=自己的射術。]

 

〖討論〗

 

1、在此章中,子思告訴我們:君子居易以俟命。此句話中的字應該和易經的字相似。易含有三種意義,一是簡易、二是變易、三是不易。所以君子處於平易的地位可以有三種機會:一是安易地生活、二是靜靜地等待機會、三是保持原狀而順其自然。所以居易以俟命並非放棄一切地完全處於被動地位,相反的,卻是積極地等待良機的出現。《中庸》一書超人的地方就是在此,可以靜如處子、也可以動如脫兔。

 

2、在日常生活中,《中庸》勸告我們隨時隨地的安逸生活,無論生活在富貴、貧窮、他鄉、甚至患難地區,都各有其必要的生活方式,他勸我們無處不自在與自得。在南北朝時期,印度佛教傳入我國後,佛學大師將觀音菩薩翻譯為觀自在菩薩,而自在自得的意義非常相似。可見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是具有很崇高的心靈意義。

 

3、最後、子思引用孔子射箭的比喻。當我們射箭射不中靶心時,就應該反省射不中的原因。因為射箭不中靶的原因雖然不少,但是通常其根源是任於自己的姿勢或者工具的不完善,假如箭射到靶心的上方,對箭靶時就應該圧下稍許,如此慢慢改進,終有成功的一天。隻要自己反省自己,就可以找到原因了。假如我們常常反省自己,就很容易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的思惟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