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子眼中的聰明人卻是作愚蠢事的源頭-道德經Ch38

(2016-07-28 12:45:17) 下一個

老子的哲學的要旨是:道法自然,就是說:道是隨著自然的。所以萬物是以道為起點。在他的心中,大道是崇高無上的,也是宇宙萬物的原動力。而在宇宙的地球中,老子將守道的人,稱為德者,所以“德”就是順隨大道的人。而仁義與禮,是後來儒家所推舉出來的賢者。仁者就是有仁愛之心的人,而義者就是行為合於儒家的為人之道的人。而禮就是待人接物的禮儀或禮節,守禮的人可以稱為禮者。


老子在道德經Ch38中,以他的觀點解釋道家的德者和儒家的仁者、義者、禮者的不同。他的觀點是: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是有順序地排列下來的。換句話說,也就是守道者應該是高過仁者、義者和禮者。在此章中,老子認為:當大道消失後,才有仁者和義者的出現。老子有他的獨到的、與精辟的解說,在此章的最後,他說:“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聰明的人,有其美麗的一方麵,也是行愚蠢事的開始。)


以下就是道德經Ch38的原文和白話文,再加討論:


(筆者注:老子哲學所以稱為道德經的原因是:第一章的第一個字是“道”字,而第三十八章的第二個字是“德”字,將道與德字連接起來就是道德,所以老子一書就名為“道德經”。)


〖道德經Ch38原文〗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2、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3、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4、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5、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6、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7、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8、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9、故去彼取此。


〖道德經Ch38白話文〗

1、上德的人,依道行事,心中並不是為求德,所以是有德的人。下德的人,努力求表現自己是有德之士,所以反而沒有德。

2、上德的人,順循自然,無所作為,也無心作為。下德的人,雖順循自然而無所為,但是心中卻要求表現的。

3、上仁的人,以誠與愛心行事,都是無所為(wei4)而為的。上義的人,以有是非之心而行事,都是有其目的而行事。

4、上禮的人,作出各種禮儀教化他人,若得不到反應,就舉起手臂而強製執行。

5、所以道失去之後才有德,德失去之後才有仁,仁失去之後才有義,義失去之後才有禮。

6、禮是人性由誠信趨於衰薄的表現,也是社會混亂的開始。[首:開始。]

7、而先知先覺的智者,是大道的好看的花,卻是愚蠢的本源。[華:好看的花。始:本源。]

8、所以得道大丈夫處於忠信,而不重現禮節。應該處於大道,而不用智巧。[注-厚:忠信。薄:禮節。實:大道。華:智巧。]

9、所以守道者捨棄浮華,而要敦厚樸實。


〖討論〗

1、老子在道德經的Ch18曾說:“大道廢,有仁義。”就是說:假如領導人不順從大自然的大道的話,就會有仁者與義者的出現。所以在此章中,老子將道、德、仁、義、禮,順序排列下來,這是因為聰明人過度用他的智慧而不順自然法則的結果。


1、老子哲學作於二千七百年前左右,在春秋時期,隻有道德仁義禮的演變,到了戰國的後期,就有法家的出現。而在歐洲方麵,自從英國有了工業革命後,就注重科學技術的發展,於是有了現代的化學工業和機械工業。而近四十年來,電子工業與電腦工業的進步,更使得此世界神速進步,即使是現代的法律也不能拘束人們的貪婪。所以這些法家,科學家等等,假如今日老子仍然活著的話,在老子的眼中,這些聰明人雖然外表很光亮,但是對世界人民心中的安詳並沒有貢獻,他們隻是愚蠢的本源而已。[原文: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