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來源於老子道德経Ch30

(2016-07-04 07:52:29) 下一個

孫子兵法一書,由於日本人的首先讚掦,而成為卄一世紀中最有名的兵法書之一。即使美國的西點軍校也將此書列為必修課程,可見此書在兵法中的重要性。孫子兵法中最重要的觀念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其實,這個觀念應該來自老子道德経的Ch30,在此章中,老子用不同的語詞說了兩次。他說:“其事好還”。又說:“善者果而已”。而孫子悟出其中的道理,於“謀攻篇第三”中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此章不長,老子之道,雖然強調一切隨順自然,但是老子並不教人以仁心處世待人,也不教人要博愛,但是,老子的厭戰與愛萬物心理在此章中真實的表達出來。在此章中,老子由於他的慈愛之心,說:“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由此可見,他的不讚成用武去稱霸天下,完全是出於怕百姓飢荒,正如孟子所說的: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仁慈心。而孫子兵法中的不戰而勝則完全是由戰爭角度而考慮的,和老子的仁愛心完全不同的。先將道德經的原文與白話文登出,再討論:


〖道德經Ch30原文〗

1、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2、其事好還。3、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4、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5、果而無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6、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7、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經Ch30白話文〗

1、以道輔助國君的人,是不用兵力來逞強於天下的。

2、因為以兵力征服人,很容易引起報複。

3、軍隊所到之處,遍地荊棘。大戰過後,糧食缺乏,一定會有荒年。

4、隻求以兵力達到目的就可以了,卻不敢用來逞強。

5、隻求達到目的,就不會自負,就不會誇大,就不會驕傲。

6、知道用兵是出於不得已,就不會逞強。

7、萬物萬事,在強壯後,就開始衰老,因為物壯是不符合大道的原則。一切不符合大道的,會很快就逍滅了。


〖討論〗


1、老子的厭戰在此章中處處可見。首先說:“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因為戰爭是有極大的破壞力和毀滅性,經過戰爭後,很多事情都不能還回原狀。所以他說:不要用打戰的方式去霸道天下的話,一切不被破壞,許多事都可以還原到本來的麵目。當然,其事好還尚有更深的一層意義,就是要考慮因果報應的因素。

2、他又說:“軍隊所停畄的地方,野草荊棘會長滿了田野。而在兩軍交戰之後,年輕壯丁都彼征招去打戰,所以一定會有糧食不足的凶年。” 老子不僅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的悲天憫人的心境,由此可見。


3、之後,老子強調:雖然兩國有爭執,但是可以用其他方式去解決問題,不一定要依賴戰爭[原文: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這句話也許啓發孫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靈感。


4、隨後,即使取得勝利後,也不能自大與驕傲。他又強調有爭執是出於不得已,而且不要逞強,心中仍要保持柔弱的心態。


5、最後,老子強調不要使國家壯大,壯大就不合符乎自然的規律,而強大的國家是會很快滅亡的。[原文: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反觀中國曆史,自從宋高祖的杯酒釋兵權後,就不注重武功,甚至取消了武狀元的頭銜,隻錄取文狀元而已。所以自宋朝以後的中國,國力衰弱,屢受北方遼國侵犯,宋朝並且每年進貢金銀綢布,以取得暫時的和平。明朝也是如此,北方有金人的侵略,又有滿人的進入中原。雖然如此,但是在一千年後,遼國與金國已經給中國同化了,這些北方的中國人比南方人還要愛中國。所以中國雖然不壯大,但是世界上強大的古老國家,隻剩下一個大國,就是中國。因為中國暗暗地合乎老子的“不以兵強天下”的道理。

 


〖老子的用兵之道在今日世界形勢的解釋〗

1、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在日本投了二顆原子彈,因此可以結束了戰爭,原子彈使得日本人受到幅射線的傷害,並且死掉數萬人口。又在越戰時期,美軍在北越用agent orange ,除掉數尺高的雜草,這樣北越士兵就難以藏身了,可以減少美軍士兵的傷亡,此agent orange 讓北越生了許多畸型的嬰兒,使得此忘不了的疤痕永遠留存。這兩個例子就是美國不懂“其事好還”的道理。在某一角度來解釋“其事好還”的意思,也是應該考慮“因果報應”,也就是他人也許有一天用原子彈或agent orange 來報仇的。

2、“善者果而已”可以解釋為隻問結果就好了,也就是今日所稱的result oriented,換句話說,就是不管怎樣,隻要對方認錯,即使不打戰也可以接受,也許這句就是今日各國兵家所推崇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因為現代武器的威力比以前都大了好幾百倍,假如引起核子戰爭的話,也許就出現以前蘇聯總理赫魯雪夫說的:“在核子大戰後,活的人更羨慕死去的人”。所以大國之間,都避免真刀真槍相遇,都希望以不戰而勝。舉例來說,今日在南海旳美國?隊與中國的衝突,兩邊都擁有核武器,雖然一邊的核子彈是另外一辺的十多倍,但是隻要一邊小小讓步,雙方都可以說是勝利,也是不戰而勝人之兵的一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