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靜可清濁而動生安與蔽而新成的守道者-道德經Ch15

(2016-05-19 12:17:31) 下一個

老子之道是入世的道,不像佛教是教人出世,出世可以避免許多人間的煩惱,而入世的道是要幫助世人解決問題。所以深深了解老子之道對解決人間的煩惱是極有幫助的。老子先將人間的事物一分為二,用簡單的雄雌、強弱、善惡、高下、左右、前後……等等,後人將之統稱為陰陽。他教我們在此變化的社會中,要知雄守雌,可以柔弱勝剛強,也可以在動中生安,更能去舊布新(蔽而新成)。

但是老子之道,微妙玄通。因為很玄,一般人都無法認識。所以老子在Ch15,細細地描述守道者的微妙玄通。在此章中,老子先以守道的人,好像冬天涉過大河一樣,也好像小孩子謹慎地畏懼鄰居,又像作客一樣的客氣與謹慎等等,以描述守道者的微小心態。他用如冰將溶化成水描述守道者的神妙。他又用樸實一樣的敦厚,再用好像深穀一樣的曠大,以描述守道者的玄。他更又解釋守道者外表的渾濁如常人一般,如此就可以通達。

更進一步,微妙玄通的作用可以讓守道者,可以用守靜去清理自己的濁亂心情,又能活動在社會中卻慢慢生一顆安詳的心(原文: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最後,因為守道者的“通達”,所以他雖然守舊卻能完成新的創造。(原文: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如此可見,篤信道德經的守道者,一切跟著自然,在動靜之中,可以有所取捨,也可以去創新,在此日新月異的世界中,將為年輕人所嚮往的哲學思想。


先將Ch15的原文與白話文登彔於下,再解釋和討論之:

〖道德經Ch15原文〗

1、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2、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隣。儼兮其若客。3、渙兮若冰之將釋。4、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5、渾兮其若濁。6、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7、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道德経Ch15白話文〗


1、古代的得道的人,微小神妙而且幽玄通達,深遠的無法讓人認識。正因為無法認識,所以要勉強的把他描述一下。
2、他的微小心態,可以如此形容:謹慎地就像冬天涉過大河一樣,猶縮地像小孩子畏懼他的隣居,拘儼地像作客人一樣。
3、他的神妙,可以說是:散慢地像冰將溶化成水一樣的輕鬆。
4、他的幽玄,可以說是:敦厚地像未經雕琢的樸素木材一樣,曠大的心態就像幽深的山穀一樣。
5、他的通達,與眾人可以和睦相處,就像渾濁的大水一樣。
6、微妙玄通的守道者,在處理此煩惱複雜人生,可以用守靜去清理自己的濁亂心情,又能活動在社會中卻慢慢生一顆安詳的心。
7、能夠把握這個道理的人,他是不肯自滿的。正因為他不肯自滿,所以能去舊更新。


〖討論〗

1、守道的和常人在一起,是從外表看不出來的,因為他是與常人“和光同塵”的在一起,在此章中,老子稱為“渾兮其若濁”。因此老子將守道者的細節描述出。

2、守道的人不自大,而且謙讓,寧願讓人佔了便宜或佔上風,因此他就看起來謹慎行事,猶縮和拘儼。東方小孩在學校中看起來都沒有西方人外向與含蓄,但是他們的實力很強,也許和老子的觀念差不多,都是非常有潛力的。

3、在二千七百年前,物理科學都毫無所知,所以對固體的冰溶化成液體的水都覺得很神妙,因此老子以冰之將釋形容守道者的妙。

4、守道的人敦厚樸實而且心境如深穀的曠大,老子稱為“幽玄”。敦厚樸實的人一直是東方社會所稱讚的,大概也和老子思想有關。

5、守道的人與常人打成一片,老子在第四章稱為“和其光、同其塵”,而在此章中,老子用“渾兮其若濁”形容他的渾濁。

6、守道的人心中安靜,可以慢慢地澄清周遭的濁亂,更能在此動蕩的社會中徐徐地找到安寧。因此守道者便可以有動有靜,更能安排一個安祥的人生。而一般來說,常人愈動就愈好動,最後不能自製,不能像守老子之道的人,守道者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可以有剛柔共劑的效果。

7、守道者不會使自己達到盈滿的地步,因為不自滿,所以可以除舊布新。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大公司自滿於他們的舊產品,以為此產品是無以倫比的優秀,就自滿自大,但是有時候一個新的產品就很容易將此舊産品打敗,如以前製造相機底片的Kodak 公司,很容易就被取代了。所以不自滿的話,往往會帶來動力去革新。
注:舊的道德經版本原本是蔽“不”新成,而近人認為蔽而新成也可以和道德經全書大意吻合,故今版的道德經多已改變,如此則更能配合此日新月異的地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