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要死而平等或者生而平等?都要

(2015-09-18 10:54:35) 下一個

列子一書是道教經典之一,其中最特殊的觀點是“死而平等”,是中國本土宗教的特殊覌念,此觀念和其他宗教不同,因為任何宗教所鼓吹的是希望信徒信仰他的宗教,在死去之後,信徒的靈魂可以到一個特殊的地點去,譬如佛教徒死後會到極樂世界,而基督教徒在逝世之後可以則可以到天堂。而天堂或極樂世界在那裏?卻無法說清楚講明白,牧師或者法師隻能含糊其辭,馬虎騙過。而列子的楊朱篇中強調的“死而平等”,在今日的西方科學進步的廿一世紀,卻很少人知道。有的人生長在富裕人家或者貧困人家,或者天生聰明或愚鈍,有時候無論當事人的努力也隻有稍微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已,所以從母體生下來後就無法平等。而現代西方人強調的生而平等是在法律前人人有同樣的權利,死後就依靠所信仰的宗教而決定,間接的暗示死而不平等。由此可見,東方與西方的哲學有許多地方是背道而馳的。對一個現在卄一世紀的人來說,生就平等與死而平等,兩者都要,才是上策。法律前人人要爭取平等,即使是號稱平等自由第一的美國,有時候也會發生某某警察槍殺錯誤的事件。而死而平等是使自己生前不受古老宗教的形態約束,可以自由思想,使自己的精神上得到自由與平等。
 
下麵分為兩節以解釋(一)列子的死而平等的主張,(二) 西方的生而平等的主張。
並在第三節中討論與比較。
 
(一)列子楊朱篇的死而平等
 
在中國古代,從來沒有生而平等的概念。自從伏羲氏創立八卦後,大概在黃帝以後,八卦就演變而成六十四卦的易經。自周武王推翻商紂王後,因為商朝的極端迷信,周朝的當政者與哲學家都認清天命與遠離鬼神,建立了中國特殊的無神哲學-不靠宗教力量而教人向善。在中國古代,生在不同的家庭環境,都各有不同的命運。再加上孔子的有教無類的教育觀念,家境貧寒的子弟也有機會獲得教育的機會。到了晉朝時,順著清談的流行,列子楊朱篇就出現了死而平等的理念。列子一書在中國哲學中雖然不占重要地位,但在任何人死後都要由閻羅王先審判的看法卻深入人心,由此可見“死而平等”的觀念在民間已經相當成熟。
 
 
 
 
死而不等的觀念在列子的楊朱篇(楊朱篇的作者不詳,可能是晉人張湛所寫)提到多次,今將楊朱篇中的三小節用白話文說明於下:
 
1、他說:“生死對於天下萬物都是公平的,賢人、愚人、貴人、賤人都會一死。活十年也是一死、活一百年也是一死,仁人聖人最後是死、凶人愚人最後也是死,活著時候是堯舜明王,死後是腐骨一堆,活的時候是桀紂暴君,死後也是腐骨一堆,兩堆腐骨都是一樣的,誰知道兩堆腐骨的不同呢?隻要在今生找樂趣就好,何必顧到我們死後如何呢?” 
 
2、又說:“自伏羲以來,賢人愚人、好人醜人,成功者或失敗者,和各種是是非非,沒有不消失的,隻是遲早不同而已。有人追求今生的功名而使他神形焦慮,要自己死後數百年還畄名,而名譽是不足以潤澤我們的枯骨的,我們在有生之年為何不尋求快樂呢?”  
 
3、又有一段寓言故事:子產作宰相時,子產的哥哥好酒, 而子產的弟弟好色, 子產要勸這兩位兄弟. 兩人回答說: “生命短暫,不必以禮義誇人, 以假善心取得假的好名聲,不如盡性地求此生的歡樂,比較實在。 如果大家都追求自己的快樂,推廣到全天下, 這樣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子產無話可說。
 
 
〖解釋〗
 
 
1、他的意思就是無論是好人或壞人,有的人生在富有人家,但是有的人生在貧窮人家,公平嗎。有的人天生聰明智商高,而有的人天生愚鈍智商低,這公平嗎?所以並沒有生而平等這件事。毛澤東或蔣介石,孔子或耶蘇,死後都是腐骨一堆,每堆腐骨看起來都是一樣的,沒有一點分別。而且人生自古誰無死,所以應該是很公平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麽列子強調“死而平等”。
 
2、列子楊朱篇的死而平等的結論是勸說我們今生就要追求快樂,這與老子的清靜無為與見素抱樸的觀念是相反的。但是細讀列子的其他各篇,我們可以說列子一書並沒有今生就要追求快樂的說法,僅僅在楊朱篇而已,而楊朱篇則可能是晉人張湛所作,而且在晉朝時候已經是清談時期的末期,所以著重於今生就追求快樂。
 
 
(二)西方的生而平等
 
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一詞首創於1776年的美國獨立宣言,當時是指由歐洲移民到美洲的集體民眾而已。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將“生而平等”的觀念展開放大,犮表“人權宣言”強調言論、信仰、著作、和出版的自由,而且又加上了法律前各人的的平等權利。最近數十年,在美國又加了婦女與黑人的投票權。不過這些隻是法律給予的所謂平等而已,離開實際的真真平等,仍舊有一段距離。法律前人人平等的觀點深得人心,在東西方的君權時代,隻有貴族或王爺擁有權利,而一般平民在法律麵前並不平等。拜獨立宣言與人權宣言之賜,我們才有今日的平等與自由。事實上,現代人大都已經身在其中,所以在此不必多加解釋。
 
 
 
(三)死而平等vs 生而平等
 
 
1、人由母體胎生出來後,有的身體衰弱多病,也有天生殘廢,也有健康無病的,天生就不平等。另外也有出生在富有家庭的,也有出生在貧窮家庭的。有的人天生聰明,也有的人天生愚鈍的。所以不可能是所有人生下來就完全平等。法國的人權宣言僅能讓每人在法律前人人都平等而已,並沒有辦法讓其他條件完全平等。
 
 
2、大概在晉朝時代是處於一個特殊環境的時候,處於兵荒馬亂,嚴刑竣法,同時國家文人舉起“清談”之風,在這種的環境下,晉人張湛有“死而平等”的論調,而他的結論是強調大家應該及時行樂。可惜晉朝時代和以後的南北朝時期都很貧窮,無法及時行樂。僅僅一直到卄世紀的美國,在刺激經濟的前題下,鼓勵大家浪費物質,都是有及時行樂的心情,也許是他們都已經了解死而平等的真諦。
 
 
3、十八世紀時的法國,基督教的宗教思想仍然非常強烈,當時的人權宣言的確可以使每人在法律麵前都平等。但是死時不平等,有的上天堂,有人下地獄,所以一定要信仰基督教。但是到了十九世紀末期,尼采推出了他的“上帝已死”的哲學後,所有的經濟理論和社會思想都開放了,導致今日的經濟第一的政策,也刺激了大家的及時行樂的環境。由此可見,不管是生而平等或者死而平等的觀念,都可以導致“及時行樂”。但是及時行樂隻會讓大家更浪費自然物質,加速全球暖化,並非人類的福祉。
 
 
4、顯而易見的是生而平等與死而平等對卄一世紀以後所有的人類都很重要,缺一不可,生時在法律麵前人人平等,而且認同死而平等的人不會因為其他人的祖先富有或天生聰明而有嫉妒心,更可以平靜地生活。所以現代人的觀念應該是既然是生時在法律前平等,而宗教的開放與太空科學的進步,使大家都認同“死而平等”,不必去依靠宗教的假說去決定死後靈魂的去向。
 
 
5、由以上之討論,大概最好的政策就是老子的“見素抱樸,少思寡欲”,如此也許可以進入莊子所謂的“天有大美而不言”的境界,雖然不是及時行樂,但是可以清靜安寧的渡過一生,也許此生就在天堂或者是極樂世界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大沙發,祝全家中秋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