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二)拋棄對死亡的恐懼感

(2014-02-06 20:08:17) 下一個
對死亡的恐懼,是一般老年人的通病,因為沒人知道死亡後究竟到何處去呢?而且根本沒有死亡後再回到人間的人,對死亡的恐懼大多是因為它的不確定感。古代宗教多用靈魂之說以解釋死亡後的変化,或用輪迴或用投胎之說以繼續生命。但是,在此卄一世紀,古代宗教已不能說服教育普及的現代人,若以今日適合太空科學的生命觀來說服大眾,則更為一般人能接受。在太空科學中,在1910年代的中期,Hubble發表他的宇宙起於大爆炸之說。後來,美國為紀念Hubble而命名的太空望遠鏡計劃終於完功,大約於西元2000年左右,宣布此太空望遠鏡之測量的結果,經過分析後而有如此的結論:從大爆炸以後至今,此宇宙大約有一百五十億年的曆史,而宇宙仍有約二百五十億年的壽命。相比之下,我們人生的壽命最長的也不過一百歲而已,比起宇宙的四百億年的壽命,真是微乎其微,我們何必為多活幾年而費盡心思呢?即使是宇宙,經過四百億年壽命後,也麵對消滅或死亡,我們何必為死亡而煩惱或恐懼呢?而且在莊子的養生主篇中,全篇都以沿自然之道作為我們的養生路徑,因為莊子認為順其自然就是養生的最好的方法,引用莊子的概念,死亡不過是生命自然的結果而且,又有什麽恐懼呢?莊子的看法是二千三百年前,繼續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觀念而形成的,而近日之Hubble望遠鏡計劃透露了即使宇宙也有生與死的時刻,都是自然的現象,與人無異,如此則死亡又有什麽恐懼呢?此兩者對死亡的觀點,竟然不謀而合。若退休者無死亡的恐懼的話,就可以慢慢地蹈向藝術人生之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今日人士之所為不可與老子之道同日而語,因為他們均是有為、有目的所為。道德經11章中“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意指“正由於無之用、才有了有之利”。再去讀一讀那一章,他還是在強調無,即無為的好處。
今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知無為' 的評論 : 老子的原意就是你所說的無為與自然。但是老子也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國學為了求生存則一定要求有,幸好有今日西人之環保人士與人道主義者,雖然沒有讀過國學,但思想與老子之無為與自然相似。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你太客氣了,你的國學知識我望塵莫及,我們探討老子之道看誰的理解更接近他的原意。的確,“恒有欲以觀其所徼”指的是科學,“恒無欲以觀其眇”指的是道德。如果從小國寡民看,老子偏向後者。孔子也許更喜歡兩者妥協,但成為一體和終極目標很難因為兩者是有為無為的矛盾。這是我的理解
今留 回複 悄悄話 多謝指教。科學如果可以與道德真相或天道之無為結為一體、是人類的終極目標。老子亦雲: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科學是追求“有”,而無為是歸入“無”。於意雲何?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科學對哲學、心理學無能為力,“大爆炸”隻是個猜想,跟暗物質暗能量的胡扯差不多,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可以有其他的解釋屬於人所不知的天道。每個人都會麵對死亡一次,過早研究有害無益,西方曆史與現代的宗教衝突本質上就是基於對死亡(來世)的認知分歧。這就是為什麽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老子說“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科學研究實物真相(天道),但科學跟事物的一個真相(道德真相,天道之無為)毫無相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