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唯的電影世界

湯唯的代表作:《色戒》,《晚秋》,《黃金時代》
正文

湯唯的【黃金時代】和 妮可·基德曼的【時時刻刻】

(2015-02-25 15:33:05) 下一個
文章來源:  台灣影評人 (【黃金時代】於今年二月在台灣上映)

恭喜湯唯因【黃金時代】中的蕭紅一角,今天獲得了第九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提名,這是她繼台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和第八屆亞太電影大獎後又一次因這個角色入圍最佳女主角提名。這也是她第二次入圍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上一次是在二零零八年,因為電影【色戒】裏的王佳芝一角。



「我的黃金時代,是在籠子裏過的。」
 
這是電影【黃金時代】裏,令我感觸最深的台詞。畫麵裏湯唯飾演的蕭紅身在日本,與蕭軍分離的時間她獨自療傷。不在中國的時候,她入境隨俗地換上洋服,束發薄妝,溫婉娟秀地獨坐在陰翳一片的和室中。那是一個靜坐的美女,如鏡中美人般無人打擾,蕭紅說那段日子衣暖飯飽,那算是一生裏的黃金時代吧。但那就不是蕭紅了。

這是中國伍爾芙(注1)的時時與刻刻(注2)。能在饑餓貧窮中有段衣食無慮的時光,已然奢侈,但是她卻在異鄉;這是夏娃的逐出伊甸園,因私奔而遭逐出自給豐足的原鄉呼蘭河,從此在不名譽中經曆顛簸的一生,偏偏她始終忠於欲望活在當下。許鞍華看似用亞倫雷奈【美國舅舅】的形式拍蕭紅,扮演蕭紅親故者現身說法,插入敍事,產生既親密又疏離又虛實喧嘩的效果,其實劇本結構全來自李檣一個眾聲喧嘩的精采劇本,這是左翼敍事,去偶像化,她的私奔、棄子、終於病榻,都反高潮化。

【黃金時代】在美術、服裝、搭景、攝影等方麵都水準整齊,唯獨馮紹峰(飾演蕭軍)的老妝扮相還是顯假了些(何不找個年紀長的演員來扮演呢?);演員部分,口條姿態都有戲感(郝蕾一點都不像郝蕾了呢),若非細碎的敘事方式幹擾觀影情緒,演員在我心中應有更高的評價才是;不過我最喜歡湯唯的演出,即便劇情被切割成段落,湯唯的演出仍打動了我,有兩幕戲尤其出色,一是蕭紅產下第一個孩子時,護士問她要否看看孩子,蕭紅直覺反應說:「不要」,這出人意表的反應(甚至帶有點嫌惡、排斥的感覺),說著蕭紅對孩子的無情(或說對孩子父親的怨?),也說著她對現狀(經濟)的無能為力;另一幕戲是蕭紅臨死前那悠悠吐出最後一口氣的神態,從掙紮到緩下,像是將擔了一輩子的苦難與折磨與怨懟全給放下似的,死亡如此沉重又如此輕盈,靈魂掙脫出肉體,而蕭紅終於得到她渴望許久的自由了吧。

提一下《黃金時代》映後座談上,有觀眾問許鞍華導演為何會選湯唯飾演蕭紅,導演給了個挺有意思的答案,她說:「湯唯在《色戒》中有個眼神很吸引人,那個眼神在電影裏不常見到,有點像是回過頭在看自己腦袋的感覺,很邪門的。而且她符合所有的條件,她的臉很小,她人很瘦很高,蕭紅也是這樣的。還有就是覺得她的表情也很多很豐富,是個很好的演員,她站出來就會讓人覺得很獨特。

這是背向觀眾的《黃金時代》,正因為我們對於才女/奇女子/女作家的過多綺麗幻想,於是我們想搜新獵奇,或許身為女導演,許鞍華深知藝術多來自孤獨、壓抑、悲愴,片中蕭紅說:駱賓基(及大眾)應該是同情蕭軍的吧,電影也用這種敍事,避開對蕭紅不慈不貞的斷然詮釋。

【黃金時代】是一種對藝術家及藝術形式的忠實,位列中文小說一百強十大的蕭紅,傳奇未被論定,也未過度美化。女作家不好演,才女更不好演,因此湯唯的姿態神韻、舉手投足,成就了黃金時代。也是因為傳奇的蕭紅,從許鞍華李檣湯唯台前幕後到海報設計者,都貢獻了一己絕活。蕭紅成了拋磚引玉,但那磚石依舊傳奇,電影不增其色美也不黜其黯淡。不擾觀眾心旌,對藝術忠實。資金不做商業算計,或者像隻野狐狸般逃出了商業算計的羅網,想想好難得,是吧?

回頭想想,片名「黃金時代」就好像《雙城記》的開頭:「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最會寫貧窮的作家,能生在什麼黃金時代?李檣給了觀眾一個虛妄。不論黃金還是泥濘,蕭紅都選擇「置身事外」。《呼蘭河傳》關不住蕭紅,一部三個小時的電影又能知道多少。如果能道盡一切,傳奇也不足為奇。

最後,電影【黃金時代】出奇的安靜,整部電影像一座空城,隻有幽靈的聲音在回蕩。蕭紅不在這裏,她客死異鄉。因為她置身事外,所以我們隻能繼續秘密的討論著,傳奇,不就應該如同一道解不開的謎題。很久沒有這樣獨特的電影了,有種自關錦鵬的【阮玲玉】之後,許久不見的獨特,所以是必看的。往後當張愛玲被人記成踩在男人鞋上裹著絲巾跳舞的浪漫小女人時,蕭紅卻始終是蕭紅自己,在周遭所有雜音都拂去的空間裏,湯唯念著蕭紅的主張,一句一句,畫麵隻有她自己。

傳記電影都在重現肉身,【黃金時代】作為傳記,就說是一個叫蕭紅的女人,體現了一個女人的不憑不依,她說,我的黃金時代,是在籠子裏過的,那何嚐不是她的「不滿足」,這樣的生命有點像日本的太宰治,拂去了倒也好。這麼說【黃金時代】有了一個普世性,不求久長但求一瞬不妥協的力量,留下一絲不朽的左派精神。
 
注:

1. 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國女作家、文學批評家和文學理論家,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她認為獨立女性要有一間真正屬於自己的屋。在這間有鎖的房間裏,我們身心獨處不受打擾,也可以隨時約會自己想見的客人;在自己的房間裏我們能夠隨心所欲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包括拉上窗簾寫作。

2. 《時時刻刻》(The Hours) 是2002年奧斯卡獲獎影片,故事講述了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和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的小說《達洛維夫人》千絲萬縷的聯係。妮可·基德曼在影片中扮演伍爾芙;今年的奧斯卡影後朱麗安·摩爾扮演五十年代的家庭主婦勞拉·布朗;梅麗爾·斯特裏普扮演2000年代的女同性戀編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