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唯的電影世界

湯唯的代表作:《色戒》,《晚秋》,《黃金時代》
正文

詳細解讀《北京遇上西雅圖2》裏出現的18首唐詩宋詞

(2016-05-03 14:42:16) 下一個

1) 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 ——陸機《猛虎行》

西晉文學家陸機,文才傾動一時,但是後來政治立場出了問題(遭饞人陷害)。

這句話是爺爺在知道了大牛的“陰謀之後”,在自己心髒病發後,寫在紙上托老奶奶給大牛的。說不出口的這句教誨,蘊含的是老人對晚輩濃濃的愛之深、責之切。對於老人而言,最大的傷害並不在於大牛的企圖心,而是在於大牛把自己的企圖心藏在了一個替老人圓夢的華麗外衣之下,是欺騙,是殺心,是濃濃的功利心。

2)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這句話是大牛寫給小蝦的信裏的一句話,學《陳情表》的時候,老師都會說這句話飽含深情,表達了一老一少的感情至深,死後隻能和影子想問候,這是一種多麽孤獨的傷感。大牛和小蝦都是孤獨的,兩個人的孤獨感原因不同,表現不同,一個是14歲遠赴美國的孩子,深深感受過所謂愛帶來的負擔和壓力,所以躲避愛,認為一切人與人的關係都是自作多情;另一個是15歲拿著砍刀到黑社會找爸爸的嬌爺,連贏21把,勵誌不欠錢,想要追求愛,可是一路走過來,賭場上隻留下一屁股債,情場上一無所有。

這就是兩個活在夢裏的人,所以他們在信裏活成了女大學生和教授,滿滿的幻想。歸根到底,就是孤獨。孤獨到隻有和自己的影子對話,隻有自己來給自己療傷,慢慢的,一個人久了,也就刀槍不入了。

3) 去家千裏兮,生無所歸而死無以為墳——蘇軾《屈原廟賦》

屈原的這條線埋了很久,從老爺爺寫給孫子的那封信開始,一直到最後魂歸故裏。老奶奶在金佛寺裏虔誠的一拜,大牛問她要不要在這兒給爺爺立塊碑,奶奶說了這句話。老爺爺的一生都在逞能,有著中國老頭特有的倔和勁兒,不願意認輸,不願意低頭,就算和老太婆表白都是向死而生。喜歡中國自己的文化,寫的一手好字,古文信手拈來。無論曾經離開家鄉有多久,現在啊,都回來了;無論死後有沒有一塊碑,這塊土地這條江河都是歸宿。

4)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年三十那天,大牛一個人開著車,去唐人街打包了一份餃子的時候,台詞就這麽突兀的響起來了,這首詩,誰都會背,太熟了。那一刹那,心酸,真的酸。就想到了說如果大學不是在故鄉讀的話“從此故鄉再無春秋”,一個人在美國,一個人點一份外賣,一個人在海邊看著潮起潮落,大團圓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在為自己等待,也沒有誰和自己說一句“春節快樂”。最可怕的思念,是你思念著一大片土地,卻想不起一個思念的親人,也不想到一個思念自己的人。

5) 去國懷鄉——範仲淹《嶽陽樓記》

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這句話說出口的一刹那,所有的情懷都被概括了。一句話都不該多說,對於跟著爸爸移民的嬌爺來說,對於那對守著一百年的舊房子的老夫婦來說,對於美國的大牛來說,甚至對於那對母子而言,都是這樣。懷鄉,懷的不僅是土地,還有這個土地上的家,這個家裏的人。

6) 父母在,不遠遊——《論語》

這句話是老奶奶在山峰之上和大牛說的,後半句奶奶接的是“現在啊,是兒女在,父母不遠遊”。多奇怪啊,儒家文化影響了中國幾百上千年,我們把孝道傳承至今,可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不斷變化,我們總是覺得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們年青一代啊,總是想要幹出一番事業,覺得那才是孝敬父母。但是往往,我們忘記了,父母一天天的老去,他們的體態年邁的時候,心智開始慢慢接近於孩子,他們需要陪伴需要愛,需要的是我們可以陪著他們看3D電視,聽他們講話,陪他考駕照,一起喝茶吃飯。

7)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劉禹錫《竹枝詞•其七》

大牛給嬌爺寫信的時候問她,有沒有讀過《陋室銘》(後來談笑有鴻儒也被嬌爺用來諷刺那個號稱愛看書的祖峰了),然後說自己更喜歡另一首他的詩,然後隻說了前半句,後半句,是嬌爺後來補上的。那個時候,大牛對自己對周圍的人都是質疑的,他開始覺得自己的想法不對,太過功利。

8)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其四》

嬌爺一咬牙一跺腳流著眼淚跟著鄧先生踏上去賭城的飛機前,仿佛立軍令狀一般決絕的自我剖白。王昌齡是著名的邊塞詩人,寫起戰爭的壯誌淩雲豪氣外露,這裏的嬌爺是霸氣,是那種魚死網破的霸氣,不給自己後路,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好心收留自己的阿姨。

9) 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定風波》

編劇一定很喜歡蘇軾,那種豪放大氣的詞風,其實和我們兩位小心思的主人公不是很像。但是後半句話的飄渺,恰恰和嬌爺的人生軌跡很像。嬌爺說這句話是告訴教授自己選擇了這樣的路。可是這句用在這裏,還是有那麽點不合適吧我總覺得。那種真大度,真無畏,真的隻要一件蓑衣就可以麵對雨打風吹,是要有經曆和歲月甚至是涵養積攢出來的,但是嬌爺,可能還不到吧。但是那種乘風破浪會有時的勇氣,足足的,滿滿的。

10)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黃鶴樓》

這句詩是那個討債的把三個熊孩子扔在嬌爺臨時居住的家裏時候,這個出入賭場的女公關,劈裏啪啦把孩子們一通(言語上和些許行動上)的修理,然後把書pia在了他們桌上,告訴他們一人背出三首。然後最大的孩子隨手一翻,被迫大聲朗讀的就是這個。讀的是這兩句,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後麵那兩句吧,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其實這首詩真的是曠達浩遠,前半句把自然規律呈現給你,所有的事情都有盡頭,一切都有定數。後兩句格局縮了,淡淡的和你講道理,這裏是導演的小心思吧,就像嬌爺說的,你爹和我的事兒讓他自己來找我。無論大人的世界如何如何,孩子還是要努力進步的,是有無窮可能性的吧。

11) 三千弱水深——吳承恩《西遊記·二十二回》

這句是嬌爺從鄧先生的房間裏偷了籌碼牌在走道上自我掙紮的時候,臆想出的教授和她說的一句話。可是我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麽意思,隻知道這句話是沙僧形容流沙河的,大致猜一猜,可能意思是,世間誘惑特別多,困難也多?(附上翻閱書籍,一般認為許多淺而急的河流不能用舟船而隻能用皮筏過渡,是因為水嬴弱而不能載舟,因此把這樣的河流稱之為弱水,如《尚書禹貢》記載“導弱水至於合黎”、《尚書今古文注疏》記載“弱水出張掖”、《山海經》記載“昆侖之北有水其力不能勝芥故名弱水”.但弱水和數字連用是泛指險而遙遠,如蘇軾《金山妙高台》“蓬萊不可到,弱水三萬裏”、宋人張孝祥的《水龍吟--望九華山》“縹緲珠幢愚衛,望蓬萊、初無弱水”、《紅樓夢》“相逢若問家何處,卻在蓬萊弱水西”.地理學著作弱水也用來特指位於西北的婆夷河或黑水河,“月氏建都昭武城 匈奴駐牧弱水畔”,甘肅省地圖上現在還有一條弱水河.可我要說的卻還是“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我曾撰文“流沙河不是河”,既然八百流沙河沒有水,那三千弱水是指的什麽?而且深!我以為弱水是小湖泊,水很淺,水的下麵是沼澤地,很深.這樣想,就好理解了,也能解釋“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這八百裏流沙界,貫穿著許多可怕的沼澤地,沼澤地的蘆花都沉底了.)

12) 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定風波》

這句話實在老爺爺家裏,老爺爺拉著大牛說起給孩子寫信的時候說道的。

老奶奶說,有人的地方就有家,問那人不在了呢?老奶奶拉著大牛的手摸上心頭,在心裏。然後就又想到了這句話此。很多人被爺爺奶奶的故事感動的淚流滿麵,我也好幾次濕了眼眶。因為她們身上不是簡單的相愛相守,他們有對彼此的愛,對兒孫輩的守候,還有對故土的眷戀,對中國文化的頌歌。老頭子,回家了。

13)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辛棄疾《鷓鴣天》

這句話出來的時候,教授還沒有經曆了老爺爺老奶奶怒坐長途車離開,嬌爺也沒有體會到情場慘敗。有一種故作玄虛的調情之感。

這首詞本是借女子癡情相思寫自己壯誌難酬,這裏被用來感歎人生苦難,甚至有表麵歎人生不易,實則是表達對對方思念之情。

14)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5)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在孩子們朗讀聲中出現的。

16) 雲中誰寄錦書來 -- 李清照《一剪梅》

這個事在兩個一大串獨白中出現的,總括了所有所有的信。等待的是一封信,更是一個人,一份情。我有點期待你的心……我有點想你……我有點喜歡你。

17) 居蠻夷之地,與魑魅為群——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

這句話今天突如其來的想起來了,出處很可愛啊!你們還記得麽!那個時候老爺爺剛剛在駕校吃了敗仗,和印度阿三劈裏啪啦的吵了一架,然後回到了大牛的車上,老奶奶坐在後座上偷笑,眉眼間全是泛濫的少女心。然後老爺爺說了這句話,後麵還接了古代的休書的梗。

在這個孩子氣又有傲骨的老人家眼裏,中國的文化悠長久遠,中國的就是好的。而美國啊,就像是蠻夷之地一樣,印度阿三可能就像魑魅魍魎一般。有文化的爺爺,嘲諷起來也都是引用。(還有一個小細節,印度阿三畫大叉的時候,老爺爺也生氣地說,你就是欺負我們中國人。)

18) 勿憚勞,勿恃貴——張之洞《誡子書》

老爺爺給孫子的信裏有這樣一句話,所有長輩的諄諄教導都濃縮在這樣的6個字裏,“不要害怕辛勞”,這是教育孩子要踏踏實實地,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不要依賴權貴財富”,是在告誡孩子要記得初心,不要貪財不要趨炎附勢,不要忘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