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女兒和父親的戰爭

(2014-08-18 22:27:41) 下一個

不知道眾看了《大丈夫》以後對顧大海是什麽印象,於我來爸爸脾氣暴躁,而且有的有點幼稚,可是我得他很可,他可愛的某些時候還總人想哭。

兩個女兒岩和珺都是爸爸的寶。操心了一子到了退休的年爸爸依然是不能放心。珺跟歐陽的婚姻遭受了爸爸的百般阻。或許顧爸爸看起來很固,可是每一個當父的人都應該能體會他的感受。不希望女兒嫁到好人家,一子被著,還能像在父母家裏一曉珺的婚禮,顧爸爸賭氣不肯參加,可是就在曉珺吃到第一口菜的時候,她就知道,是父親做的。顧爸爸拎著一箱子廚房專用刀來到了婚禮,卻沒有露麵,隻是用著一生的廚藝為女兒親手做了新婚的晚宴。最氣最恨的,永遠是最愛的。曉珺的性格其實最像顧爸爸:刀子嘴豆腐心,永遠不肯認錯,心裏卻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愛著。顧爸爸在婚禮現場說的話,應該是曉珺從來不知道的:曉珺從小身體不好,爸爸為了讓她增強體質就把她當兒子養;曉珺找工作,爸爸從來不曾出力幫忙,可是,就像爸爸說的,“能力長在你身上,誰都搶不走”。

不為人父母,也許就永遠體會不到女兒出嫁的那種複雜的感情。雖說不是封建社會了,沒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種說法了,可是嫁姑娘似乎就是比娶媳婦難過些:不知道女兒嫁過去會不會過得幸福,怕女兒在婆家會受委屈。 想到那個似乎永遠長不大的小女孩轉眼就嫁到了別人家裏,算是某項使命完成了,可是,那個時刻,有幸福,也有失落。

雖然顧爸爸疼女兒,可是他絕不偏袒。因為曉珺跟前男友聯係的事情,顧爸爸在飯桌狠狠地教訓了她。曉珺也毫不示弱,針尖對麥芒地吵了一番,拋下碗筷就出了家門。我不知道做女兒的是不是跟我有同樣的感受:一件事情媽媽嘮叨了很久也會當耳旁風,可是爸爸隻要一說,就趕緊做或者不做;媽媽的批評說再久,也可以嬉皮笑臉,可是爸爸的教訓隻要聽兩句,就會淚如雨下,有的時候會吵會反抗,會大吼大叫,可是越是大吼大叫,越是因為害怕讓爸爸失望難過。對於這件事情,也許別人的批評再多都沒有用,可是顧爸爸在飯桌的嗬斥,才讓曉珺真的認識到了錯誤。她會哭會吵會摔門而去,都是因為愧疚和難過。

大海其像極了我爸爸!我爸爸的脾氣也有一點暴躁,什麽事情都很急, 我和妹妹也常常被他氣哭。可是怎麽呢,家不是理的地方,家是情的地方。

媽媽對我講剛結婚的候,爸爸像一個小孩子,什麽家都不會做,兩個人也常吵架。(其,爸媽結婚比早,也就是我大學畢業的年。回想我當年的心,真的和小孩子一。)可是從我出生那天,爸爸好像一下子就大了。他學會了照我和媽媽,學會了撐起一個家的幸福。媽媽我是小福星:以前她是被爸爸氣得哭回娘家,可是有了我,爸爸就懂得了心疼和愛護。而種心疼和愛護眼就快三十年了。

爸爸在家裏總是話比較少的那個。就像一幅漫畫曾經畫的:孩子有事總是問媽媽,“媽,我餓了。”“媽,晚上吃啥?”“媽,我衣服呢?”“媽,密碼是什麽?”可是問爸爸的總是,“爸,我媽呢?”爸爸接過電話也總是,“嗯,都挺好的啊,那就好。那跟你媽說吧。”女人的喜怒哀樂全在歡笑和淚水裏,男人的喜怒哀樂卻大部分在心裏。所以,父愛給人的感覺總是深沉而厚重的。可是,這些,全都要長大懂事以後才能慢慢體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