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明代外銷瓷及越南陶瓷

(2015-02-05 13:42:03) 下一個

中 國陶瓷在宋元時期大量銷售海外,供應亞洲各地的需求。到了明代,確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人民不得擅自駕船到海外貿易,以致亞洲市場的瓷器短缺,越南青花瓷 遂乘勢而起,填補市場需求,並在十五、十六世紀達到貿易的黃金時期;有別於中國青花瓷富麗雄強的姿態,越南青花瓷以其溫婉內斂的美感風靡了整個亞洲。在琉 球王國首裏城、印尼東爪哇滿者伯夷王國遺址,都發現了越南青花瓷的殘片;遠在西亞的土耳其炮門宮與伊朗阿德比爾廟,也將越南青花瓷納入皇家收藏。1990 年代,一艘通稱為“會安沉船(Hoi An Shipwreck)”的船艙裏裝載著二十餘萬件的越南青花瓷,時代約當十五世紀後半至十六世紀初,可見此時越南陶瓷產業的活躍以及當時運銷亞洲各地廣受 歡迎的程度。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些青花瓷器,風格上與會安沉船瓷器相近,應為紅河流域下遊越南海陽省(Chu Dau)窯的產品。造形、紋飾豐富,可略見越南青花瓷最盛期的樣貌。

傳統青花瓷:

傳統的青花瓷是在素潔的胎上,以鈷藍顏料彩繪圖案,覆蓋一層透明釉,再以高溫燒成,如有白色畫布

上的藍色彩繪,十分悅目。中國青花瓷在唐代已現蹤跡,元代末期始大量燒造,並成為明、清官窯中重要的生產項目。

從貿易記錄和考古發現來看,越南在十四世紀就已經生產出青花了。1980年日本曾出土了一塊越南青花陶片,而出土陶片的城市在1416年就被毀滅了。另外,衝繩(琉球)和越南的貿易在1363年就有了紀錄。所以,這塊青花瓷片很有可能產於十四世紀後期。

早期的越南青花瓷

早期的越南青花瓷,通常是些小件碟碗瓶罐之類,紋樣主要是些纏枝卷草等,繪製簡單迅捷,風格質樸。有的和越南釉下鐵彩十分接近,有的和元代民間風格的青花很相似。與此相對應的也存在著少量的製作精美、畫工仔細的大件仿元盤罐。這時的越南青花尚保留著自己的性格。

由於缺少瓷石礦藏,越南青花胎灰、音鈍、缺少瓷器那半透明的質感。越南的青料有的從中東進口,有的來自雲南土產。前者色澤濃鬱、明亮,後者質量不純、色灰。在越南青花中,這兩種青料有時會搭配使用,進口青料繪製主體畫麵,土料則用於邊角。亦正亦邪、也相映成趣。

仿造明朝青花瓷風格

越南青花瓷基本仿造明朝青花風格,各類瓶、罐、碗、盆。紋飾特征以蓮瓣紋、開窗紋居多,大多畫得比較工整。越南青花瓷釉色不如明朝青花瓷器透明,較為渾濁;胎子也不如明朝青花胎子細潔。

文化交融:

中國於十四世紀上半葉,由景德鎮陶工生產出了精美的青花瓷器。此後,越南便有了用青花來繪製鐵彩紋樣的趨勢。再後來,越南青花和景德鎮青花瓷一起出現在熱衷於青花的伊斯蘭世界的市場上,出現在伊斯坦布爾(土耳其)和亞達畢爾(伊朗)的皇家收藏品中。

關於越南青花的工藝技術,曾有人推測是元代景德鎮的移民匠人將青花技藝傳入越南;還有人認為越南陶工在十四世紀早期就已能生產精致炻器,所以在模仿複製青花的技術上沒有什麽障礙,而且本土工匠輕車熟路,更熟悉當地的材料。

匿跡原因:

十 五世紀末的越南青花依然活躍在國際市場上,但在質量上已略顯頹勢。陶工們的興趣逐漸地轉向了釉上裝飾。紅、綠、黃彩或是和青花共同裝飾器物,或僅僅單純的 釉上裝飾。十六世紀的越南陶工更加的熱衷於裝飾的堆砌,雖然陶瓷的產量很高,質量卻越發令人堪憂了。1567年,即隆慶元年,明朝政府開放海禁,"準販東 西二洋"。隨後,景德鎮的產品大量的湧向海外市場,質量之高、工藝之精無人可及。就這樣,越南陶瓷和很多其它窯場一道淡出國際市場,包括越南傳統的東南亞 市場。由於後來明、清朝代更迭影響了中國窯業,越南陶瓷業得以延續至十七世紀末。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朝收複台灣。翌年,開界馳禁,中國陶瓷又恢 複了從前的統治地位。越南陶瓷從此在國際市場消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