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飛的笨鳥

講文明,講禮貌,愛藝術,談幽默
(個人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複製)
個人資料
越吃越蒙山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頭再來(上)

(2018-04-16 07:53:14) 下一個

(對外在世界的認知 之十六)

 

四月的多倫多,灰色的天空中刷刷地下著冰雨。我坐在壁爐邊,看著窗外樹枝上閃著亮光的冰掛,腦子裏又開始凝晰出那些難以理出頭緒的想法。

 

科學發展到二十一世紀,已經是非常的艱深非常的難以理解了。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大眾的我們,要想弄明白人類文明前進的方向,恐怕隻有相信那些天才的判斷和解釋了。當然,身為從眾,基本的科學素養和邏輯思辨能力是我們選擇聽信的前提。前段時間,有網友留言說,以前的“認識水平與所要解釋對象的複雜性之間差得太多。即便是科學發達的今天,數學對哲學的影響仍然非常有限”。我看了以後,盡管覺得有待商榷,但也沒想冒然反駁。按照這則留言所表達出來的意思,好像數學從來就沒有對哲學產生過影響是的。這就讓我一下子想起了四百年前的歐洲,也是像這樣寒冷的日子裏,笛卡爾屈身在火爐旁,冥想出了讓世人驚奇的哲學和數學。

 

笛卡爾也是像畢達哥拉斯那樣的數字奇才,他曾總結出探尋真理的四大原則:第一,隻有在不可能再有懷疑時才接受其為真實;第二,把每個問題都分解為盡可能多的小份,以便正確解決;第三,把思想從最簡單到最複雜排序;第四,給所有概念編號,這樣就不會有東西被忽略。根據這樣的思路,笛卡爾發明了一種方法,一種把那時候剛剛發展起來的代數,和傳襲了兩千年的幾何結合在一起的方法;用這個方法,笛卡爾告訴世人,現實世界中的任何一個點,都是可以用我們在意識中建立的數字關係標明出來的,這就是解析幾何。有意思的是,笛卡爾把數學推理論證所需的嚴謹思維,延伸到了對其他事物的認識過程中去了,這使得他對什麽事都是以質疑為起始點。於是他開始懷疑一切,最終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正是因為他能懷疑,這才說明他的存在。在這個邏輯下,懷疑意味著不確定不完美;人類在其自身的生存環境和狀態下,都是不完美的。而不完美的存在恰恰說明了它的反麵——完美的存在。但是,完美是屬於上帝的。正三角形正方形和圓這些完美的幾何圖形,都是現實世界中不存在的,但它們存在於人的意識思維中。笛卡爾還認為,空間是無限的,它在所有的方向往外擴展延伸,而無限也代表了上帝。笛卡爾覺得,按這種合乎邏輯的推導,他已經從完美和無限這兩個方麵證明了上帝的存在。

 

馬斯洛說,有錘子的人喜歡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為釘子。那些邏輯思維能力極強的人,他們會把世間一切有待解決的問題都歸結為數學,數學就是他們的釘子。很顯然,笛卡爾就總是把數學當做是釘子。愛因斯坦應該也是如此,他也認為可以通過幾何完成對現實世界的表征,進一步的,他用曲麵幾何微分方程圓滿完成了對相對論理論中的時間和空間的表述。但當他看到量子力學又回歸到簡單的線性代數表述時,他的疑慮產生了。愛因斯坦想為此找到統一完整的答案,以他的思維定式,能想到的辦法隻有數學,但是,結果枉然。

 

回到前麵提到的那位網友的留言,他的話有道理的地方在於,現在的數學還能不能對於那些沒有定論的未知給予完美的詮釋,的確是一個值得反省的問題。烏爾弗瑞姆(Stephen.Wolfram)就說,當今科學技術的最大缺點之一,就是來自對數學等式的依賴。他認為,人類已經走到了現有數學邏輯能夠到達的邊緣了。數學幾百年來如此的發展,仍然不能把生物自主行為和社會學的東西歸納成可以計算的原則,這可能真的應該歸罪於我們人類自身邏輯的不圓滿,是那種等式帶來的障礙。按照烏爾弗瑞姆的想法,宇宙中肯定還有許多別的基礎公理,那些東西應該能造就別的體係的數學,我們手上從古代巴比倫數大麥粒傳襲下來的數學,到了現在這個年代已經異化了,如果我們還把它當作唯一的工具去解釋宇宙,我們就隻能想用等式能做出的答案和問用等式能給出答案的問題。這太局限了。

 

這個烏爾弗瑞姆的話,肯定是值得關注的,因為他也是個天才。他在十四歲的時候就寫出來一本有關粒子理論的專著,十七歲就在核物理期刊上發表論文,二十五歲已經是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了。現在,烏爾弗瑞姆聲稱,他已經找到了“備選宇宙”,它遵循“起因不變準則“ (Causal Invariance)。 簡單說,就是一個宇宙不能滿足烏爾弗瑞曼,不能滿足薛定諤的貓,不能滿足海森伯格的測不準,不能滿足我們上篇提到的因果回溯的雙縫實驗。烏爾弗瑞姆覺得他發現了一個簡單的法則,據此能將我們想像得到和想象不到的宇宙和盤托出,能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一種很形而上的想象。

 

好像是不少當代著名的物理學家的觀點和這個形而上的想象很是符合,他們認為我們現在的這個坯胎模樣的宇宙層同時存在於幾個狀態中,到了一個點位時,它必須做出選擇,這個最初的決定就給了我們現在知道、了解並置身於的“經典的”宇宙。而他們的預言,他們的想象,他們的解釋和他們建立的模型,都沒有運用精準的數學等式,而是選用了基於最基本原理的比喻,基於拓撲學的形象描繪和基於計算機邏輯及特點的高效能重複積累。還記得吧,我們在前邊談到過,亞裏士多德討厭比喻,他建立起來的科學邏輯就是要通過數學來給出理性精準的理由。但是每個科學的突破其內心處其實都存在比喻,因為比喻聯係著深層結構的本質。

 

科學家通過對太空微波環境中微小波幅的觀測分析,認為宇宙是一個沒有邊界的閉環。在單點看,像是一個所有外立麵都對稱的多麵體,無論你從哪個外立麵向外走去,經過無窮遠後,又能回到起點的自我收合的多麵體。這樣的多麵體,在兩千多年前柏拉圖就把它們比喻成完美的圖形,認為是宇宙的真理;他把當時能想到的五個正多麵體:三角錐,正方體,正八麵體,正五邊球體和正二十麵體,分別賦予了當時認可的四大元素——土火氣水和宇宙的意義。現在,是不是我們又要返回到邏輯的起點,從最質樸處尋找答案了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越吃越蒙山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土豆-禾苗' 的評論 : 謝謝土豆不斷的支持。
土豆-禾苗 回複 悄悄話 :)))) 讀者越來越多了 :))))
ziqiao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ng' 的評論 : 舉個例子, 尼采是最徹底地宣揚推翻一切"從頭再來“的哲學家, 所以他提出“上帝死了”, “超人”, 然後他就瘋了。
c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iqiao123' 的評論 : 本文的主人公不就是大聲疾呼“我思,故我在”的那位嗎”? 有人說是唯心主義,有人說是翻譯錯了。

笛卡爾懷疑一切,牛頓晚年癡迷於“神的第一推動力”,錢學森老先生是黨員,不能信上帝,隻好烈士暮年,對氣功“人體科學”壯心不已。

這些智力卓絕之人,奮鬥到最後,看到了數學和人類邏輯能力在解決人思維靈魂本源方麵的困乏,隻好另辟蹊徑,"從頭再來“。

他們鑽牛角尖了嗎?未必,因為這個問題上,莫談終極真理,就是能摸到門的人,恐怕還沒生出來呢。
越吃越蒙山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iqiao123' 的評論 : 嗯,我也想過這個問題。就好像是人類的認知剛從邏輯原點出發不久的時候,我們的生物能力,不管是腦容量還是精力,都能在那個不大的半徑構成的球麵上馳騁,那個球麵就代表了知識,真理都是內部相連的,你想知道真相,哲學和數學是最完備的兩條拐杖。人類走得越遠,那個半徑越大,知識的球麵就越大,再聰明的人也就隻能在球麵上的一小塊領域活動了。所以,以前可以有達芬奇,現在隻能有畢加索。以前可以有笛卡爾這樣雙通的人物,甚至,到了馬克思的年代,他也是數學哲學都能玩得轉,現在的哲學和數學家坐在一起,雖然還不至於鬧到雞同鴨講的地步,但也基本上是各說各話了。謝謝留言。
ziqiao123 回複 悄悄話 古代的哲學家和現代的哲學家是不同的物種,但是數學家和哲學家有一點是相同的,都想探究事物的本原,探究到最後都鑽進了牛角尖:)
越吃越蒙山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ng' 的評論 : 嗯,大學者目光如炬,洞察細微。你說的有道理,我這裏疏忽了。已把原文改為“生物自主行為”。謝謝。
cng 回複 悄悄話 "數學幾百年來如此的發展,仍然不能把生物學和社會學的東西歸納成可以計算的原則"

我不這麽看,現在科學已經證明,數學-物理-化學的原則主導了生物的現象。隻不過,數學的計算無法精確預測生命的可能。那是因為生命是複雜體係,但是也有相應的統計原理和混沌理論可以解釋之。

但是,以數學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體係,無法觸及人的靈魂,自我認知,和人的“自主性”。
越吃越蒙山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eorgegan' 的評論 : 很高興能讓有見識力者喜歡。
georgegan 回複 悄悄話 Really like your writing
越吃越蒙山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柳溪郎' 的評論 : 謝謝光臨留言。
柳溪郎 回複 悄悄話 很欣賞你的思辨能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