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美國 49 繁忙的2006
孫燕
2006年我們剛剛把新家安頓好,暑假期間大學一年級的女兒得到了去瑞典皇家理工院實習的機會,我決定在她實習結束前去瑞典與她會合,然後一起去歐洲旅遊。
我們當時還是持有中國護照,到歐洲旅遊需要辦理簽證。這個時候我們意識到用中國護照辦理簽證比較麻煩。先生到新公司後出國公出的機會也比較多,持中國護照也存在簽證問題。這促使我們決定申請美國國籍。
這次我的歐洲旅行去了幾個國家。我先到了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瑞典王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至今保留國王的國家之一。瑞典的王室成員深受國民的喜愛,我去的那年王位繼承人維多利亞公主芳齡29歲,風華正茂,瑞典人民都在觀注她的婚姻大事。我到瑞典皇宮參觀的時候也能感受到瑞典人民對她的喜愛。
由於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是中立國,所以它的古跡都完好地保留下來,沒有遭到戰爭的破壞。斯德哥爾摩是瑞典的首都,這是一座曆史悠久的都市,它擁有一百多座博物館。我一到那裏便愛上了這座城市。整座城市古色古香,古樸典雅。到處都散發著文化的氣息,斯德哥爾摩是一個半島城市,到處都是小橋流水,美極了。
瑞典還有一個必到之處就是每年諾貝爾頒獎典禮的地方。當時還沒有一個中國國籍的人站在這裏領取諾貝爾獎,相信每一個到這裏參觀的中國人都會為此感歎。
第二站我們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去之前先生囑咐我和女兒小心別進紅燈區,結果我們走著走著不小心就走了進去,女兒看見櫥窗裏的女人提醒我說這是不是爸爸說的地方,我這才恍然大悟趕緊走出來。
到歐洲一定要體驗一下火車。我們乘坐火車從荷蘭到達比利時。比利時的中央火車站被認為是全球最美的車站。我們參觀了布魯塞爾的標誌性建築原子球塔。還特別找到了撒尿的小孩兒銅像,這是一個很小的雕像,很多人在那裏照相。比利時的巧克力世界聞名一定不能錯過。
歐洲行的最後一站是法國的巴黎,巴黎實在太美了,無法形容的美,每一條街,每一座雕像,每一個咖啡館都有獨特的美,整座城市美不勝收。我們在這裏逗留了幾天,各個知名景點幾乎都玩遍了,還是沒有盡興。巴黎給我的印象太好,那個時候旅遊的人還不是很多,景點排隊的人也不多,感覺很好,我一定還要再去。到那時我要找一個街角的咖啡館,叫上一杯咖啡,然後靜靜地坐在那裏一整個下午,注視著過往的行人,全身心地感受巴黎的無限魅力。
2006年聖誕節前夕我和先生在矽穀聽了一場約翰·施特勞斯管弦樂團的音樂會。安德烈·瑞歐是世界聞名的荷蘭小提琴手和指揮家,1987年他創立的約翰施特勞斯管弦樂團每年在全世界進行巡回演出,他把約翰·施特勞斯帶進千家萬戶。他邊演奏小提琴邊指揮的風格詼諧幽默極具感染力,每當樂隊演奏那首著名的藍色多瑙河時現場觀眾會情不自禁地下場跟著旋律翩翩起舞,台上台下交融在一起,熱烈的氣氛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那次音樂會的印象太好了,幾年以後我和先生再一次觀看了他的演出。可惜當時中國人隻知道克萊德曼,很少有人知道安德烈·瑞歐的名字,直到2014年4月他在上海做了第一場演出,中國人才開始知道他。後來在聖荷西我和女兒觀看了一場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音樂會,結果讓我大失所望。
那一年的聖誕節假期我們全家做了一次回顧之旅,從1996年離開莫斯科愛達荷正好十年,孩子們也都長大了,是時候回顧一下那段生活了。
我們開車從矽穀的Sunnyvale出發北上,沿著五號高速公路可以直接到達波特蘭,總計660英裏。加州南北方向狹長,我們開了五個多小時才開出加州。進入俄勒岡州頓時感覺那裏人煙稀少,與人口稠密的加州形成鮮明對比。我們從清晨出發一直開到傍晚才抵達波特蘭,那天我們一共開了十個半小時。
在美國的十多年我們已經習慣了全家開車長途旅行,一家人在車上有說有笑,有吃有喝的一點不覺得寂寞,反而覺得很有趣。女兒長大了,考了駕駛執照也能幫著開車。我們兩個孩子都是在十五歲時開始學開車,十六歲考下駕駛執照。開車就像學遊泳,越早學孩子接受得越快。兩個孩子都喜歡開車。
波特蘭是我們熟悉和喜愛的城市,當年先生金礦工作的時候我們每個周末都要到波特蘭采購,十年後有些高科技公司在那裏建廠,波特蘭比以前更繁榮了,但是人還是那麽淳樸。
第二天我們開車沿著美麗的哥倫比亞河開到斯蒂文森城,找到我們曾經住過一年的房子。那裏沒有人居住,院子裏雜草叢生,我們住的時候經常有野鹿過來吃草。觸景生情,往日如昨,令人心生感慨。
斯蒂文森變化不大,人們還是像往日一樣過著簡單悠閑的生活。我們十分懷念的南希醫生和他的太太已經離開我們,但是他對我們的幫助和影響會一直伴隨我們的一生。
其他幾位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也都沒有找到,女兒在學校見到了她的老師,老師還記得她,我們搬家時她曾經給女兒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推薦信。
在斯蒂文森我們隻見到了先生在金礦工作時的同事考斯路一家。金礦已經在幾年前關閉,他們沒有去找新的工作,就在本地過著退休生活。
告別了斯蒂文森我們開車來到了莫斯科城,冬季放假期間學生們都回家過節了,城裏顯得空曠。我們來到曾經住過四年的地方,還是老樣子。女兒在學校見到了她的三年級老師,幸運的是女兒所有的老師都那麽好,給女兒留下的都是寶貴的溫馨的記憶。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老師和家長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冬季的愛達荷大學銀裝素裹,更加寧靜素雅,我們踏著積雪漫步在校園,無數的回憶,無限的感慨一起湧上心頭。想當年一名不文的我們就是從這裏開始一步一步地走進美國社會,被美國所接受,並把自己的所學貢獻給科學界,為世界的高科技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先生經常為愛達荷大學捐款,做一點貢獻,表達感激之情。
這次回顧之旅把我們的奮鬥之路畫上一個分號,我們的人生之路又開始了一段新的旅程。溫故而知新,這是一次有意義的旅行。
《觸摸美國》一書已由美國威廉出版公司出版。定購請到網站:
https://williampublishing.com/
我發現你們的兩個孩子與我們家很相似。我的女兒生於國內,我的兒子出生於德州FORT WORTH。姐弟倆相差六歲。都很學習優秀。我女兒當初申請大學時,被杜克和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同時錄取,我們去大學實地考察後,我女兒去了霍普金斯大學,她刻苦學習,四年讀完了BA和MS雙學位,直接進了耶魯攻讀MD-PhD學位,拿了NIH全獎。我兒子高中第一名畢業,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我女兒現在是醫院主管,女婿先後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和賓大沃頓商學院。我的兒媳是我兒子在普林斯頓的同學,現在是布朗大學醫學院的實習醫生。我很欣慰我們的下一代學業有成,這也是我們這些早年留美學人的共同願望。
我前不久也寫了兩篇短文,講述我們家子女教育經曆, 鏈接如下:
https://bbs.wenxuecity.com/princeton/5696183.html
這正是開拓者的情懷,真資格的美國護照持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