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鄉愁

本博客文章除非注明轉貼(ZT)之外的,版權均為作者所有。若要轉載,請通知博主。
正文

憲政往事——獨立宣言的誕生

(2020-07-02 08:12:44) 下一個

“我們認為下麵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某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 托馬斯·傑弗遜,《獨立宣言》,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

 

來美國二十多年了,我們家搬到這個社區己經八年了。八年來每到七月四日美國獨立日的前夕,總有人把美國國旗插在每家的家門口。到今年我家已有九麵小小的美國國旗了。這就是美國人的愛國精神,平凡、樸素、但體現在一些小事上。剛到美國時覺得這個國家很有意思,他們的報紙、電視、電台從不宣傳愛國主義,從來聽不到有人說美國政府做了那些好事,倒是聽到每晚談話節目中的主持人對政府的批評,及對總統的冷嘲熱諷。美國人對政府和總統可以肆無忌憚地批評,這是憲法賦予他們的權力和自由。但是,每年的七月四日獨立日,美國人民都會自發地慶祝這一節日,他們放鞭炮、遊行、穿上紅藍白三色的衣服以慶祝他們的獨立日。

美國的獨立日,是因為一七七六年的七月四日,一群農民和商人的代表,聚集在美國賓夕法尼亞(Pennsylvania)的費城(Philadelphia),簽署了人類曆史上最有名的一份政治宣言《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其中的一段話是為“英語文字中最著名的一段話”:“我們認為下麵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某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是北美人民為了獨立而奮鬥的理想。獨立革命不是階級鬥爭,不是民族解放運動。《獨立宣言》是在向世界、曆史、和未來宣告,北美人民追求的是一種普世價值——天賦人權,它遠遠地超過了國家、民族、和曆史的界限。

二百多年前的北美人民要邁出獨立這一步非常艱難。北美人民反抗英國統治,始於一七六零年代。盡管,英國在七年戰爭中獲勝了,但它付出了昂貴的代價。為此英國政府增加了對北美人民的稅收。一七七四年,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在費城召開了第一次大陸會議,討論對付英國的對策。事情越鬧越大。一七七五年四月,在馬塞諸塞(Massachusetts)的列克星敦(Lexington),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和英國正式開戰。一個月後,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此時大多數北美人民隻想盡快解決與英國的衝突,然後返回到過去的美好時光。但是,隨著戰爭的升級,到了一七七六年春天,大部分北美人民認為隻有獨立才是唯一的出路。這時,大多數北美人民懂得了,稅收不是獨立的唯一原因,獨立是因為遠在三千英裏之外的英國沒有權力統治北美人民。

在一七七六年六月七日的第二次大陸會議上,弗吉尼亞(Virginia)代表團長理查德·亨利·李(Richard Henry Lee)征得了馬塞諸塞的亞當斯兄弟的同意後,提出了《李決議》。《李決議》有三點:宣告北美獨立,擬一份《獨立宣言》,宣告獨立的理由;成立聯合政府,邦聯;聯合法國和西班牙共同抗英。決議明確宣布:“這些聯合一致的殖民地從此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按其權利必須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它們解除了一切對英國王室效忠的義務,它們與大不列顛王國的一切政治關係從此全部斷絕。”為此,李還作了一次立場鮮明的發言:“為什麽我們還要拖延?為什麽還要猶豫不決?讓美利堅共和國的生日早些到來吧!讓她早日成長起來。我們不是為了征服,我們是為了重建和平和法治。歐洲在注視著我們,她要我們樹立一個自由的典範,她要我們為歐洲渴望自由的人們準備一個避難所,不幸的人們可以在那裏找到慰籍,被迫害的人們可以在那裏療傷,一切不幸的人們都可以在那裏得到保護。今天,隻要我們不辜負我們的天職,百年之後,在座諸位就會被列於羅慕魯斯之側,成為永世被善良的人們懷念的偉人。”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支持獨立的新英格蘭代表大聲叫好,反對獨立的南方和其他殖民地代表們強烈抗議,雙方吵得不可開交。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John Hncock)隻得宣布,把表決推遲到七月一日,讓代表們有時間去征求各自殖民地議會的意見。北美獨立是極為重大的事件,在文件上簽字的人將被英國視為叛徒,一旦被俘,就是死罪。會議代表們希望全世界都知道,獨立的原因,為此指定了一個起草委員會撰寫一份《獨立宣言》,說明獨立的原因。

弗吉尼亞代表團團長李是《獨立宣言》的當然起草者,但李太太在家鄉裏士滿患重病,李回家了。因李的離去,漢考克要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組織一個起草委員會,起草《獨立宣言》。

起草委員的五位成員是賓夕法尼亞的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紐約(New York)的羅伯特·裏文斯頓(Robert Livingston),康涅狄克(Connecticut)的羅傑·謝爾曼(Roger Sherman),弗吉尼亞的托馬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除傑弗遜外,其餘四位都是資深政治家和政論家。

亞當斯是當時北美最有名的律師,也是鼓吹北美獨立最賣力的人。亞當斯在大陸會議中是絕對的靈魂人物,大陸會議一半以上的會議時間是代表們在聽他一個人的講話。亞當斯不但能說會道,還有識人之能。亞當斯為美國舉薦過三個極為重要的人物,少了這三人中的任意一個,今天的美國都會和現在不一樣。後人評說道,亞當斯僅憑他舉薦過這三個人,他對美國的貢獻就已無人能比了。三人中的最重要的一位是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亞當斯在大陸會議上力排眾議,舉薦華盛頓擔任大陸軍總司令;選中傑弗遜起草《獨立宣言》;提名約翰·馬歇爾(John Marshall)為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華盛頓和傑弗遜的重要性無人不曉,而馬歇爾至今仍是美國曆史上最有成就的首席大法官,是他,使得美國的司法真正從行政和立法的陰影下獨立了出來,使美國政府真正做到了三權分立的權力製衡。

當時,七十歲的富蘭克林是大陸會議中年紀最大最德高望重的成員。作為一個政治家、商人、哲學家、科學家、作家,富蘭克林當時已譽滿全球。而且,他的文筆也是大陸會議代表中最好的。他作為《獨立宣言》起草委員會成員是眾望所歸。

來自康涅狄克的羅傑·謝爾曼,是美國最早的職業政治家。他出身貧苦,從一個鞋匠開始自學法律成才。謝爾曼曾任耶魯大學財務長,任內使耶魯成為一流大學,他的女婿長期擔任耶魯校長。謝爾曼參與過美國所有的建國活動,是簽署過所有四份最重要的建國文件的唯一國父。內戰名將威廉·謝爾曼(William Sherman)是其後代。

來自紐約的羅伯特·列文斯頓則是當時紐約最有名的律師。

按資曆,《獨立宣言》最有資格的起草者是亞當斯,他曾給了殖民地獨立的法律基礎,但他拒絕了。接下來的人選是富蘭克林,他自認太老無法作筆。謝爾曼和利文斯頓文筆差些。於是,亞當斯指名要傑弗遜起草。傑弗遜反對說:“你自己怎麽不寫?”亞當斯說:“我沒時間,我還有二十多個委員會的事要管。”傑弗遜還是不服。亞當斯說:“要你寫的原因有三個:一.你是弗吉尼亞人,這事應由弗吉尼亞人牽頭;二.我不討人喜歡,大家知道是我寫的,會群起攻之。你正相反。三.你的文字水平強我十倍。”富蘭克林也鼓勵傑弗遜,說對他有信心。於是,《獨立宣言》就由傑弗遜擔綱主筆了。

傑弗遜把自己關在旅館裏,趴在書桌上,寫了三天。六月的費城又熱又悶,蚊子很多。連服伺傑弗遜的奴隸都受不了了,但傑弗遜好像對周圍的一切失去了知覺,完全沉醉在超凡的境界中。

《獨立宣言》起草委員會在討論修改宣言

最初,大陸會議隻是想發表一份聲明,告訴英國,北美人民要獨立了,說明北美人民為什麽獨立。沒人想到聲明會有什麽重大意義,更沒想到它會流芳百世。但是,在傑弗遜,北美的獨立不再是僅僅為了英國人的稅收政策。傑弗遜眼中的北美獨立是人類追求自身自由的首次嚐試。傑弗遜要得到全世界的讚同。

為了說明為什麽要發表《獨立宣言》,傑弗遜寫道:

“在有關人類事務的發展過程中,當一個民族必須解除其和另一個民族之間的政治聯係,並在世界各國之間依照自然法則和上帝的意旨,接受獨立和平等的地位時,出於人類輿論的尊重,必須把他們不得不獨立的原因予以宣布。”

北美人民獨立的原因是什麽呢?北美獨立不是階級鬥爭,也不是民族解放運動。傑弗遜麵對世界、曆史、和未來鄭重宣布:北美人民獨立,是為了一種普世價值,它超越了國家和民族的界限。它就是這句被譽為“英語文字中最著名的一段話”:

“我們認為下麵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某些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這是天賦人權最早的定義。要說明的一點是,在傑弗遜的時代,人權的含義和現在不同。宣言中的人人不含黑奴、婦女、印第安人、和沒有財產的白人。

《獨立宣言》中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來自英國啟蒙主義思想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的“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但追求幸福的權利的境界遠高於財產權,它包含物質和精神上的幸福。為了這一追求幸福的權利,一代又一代的移民遠渡重洋,來到北美新大陸尋找他們的夢想。

接下來,傑弗遜回答了“什麽樣的政府才能保護人們的這些權利呢?”:

“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政府之正當權力,是經被統治者的同意而產生的。當任何形式的政府對這些目標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力改變或廢除它,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其賴以奠基的原則,其組織權力的方式,務使人民認為唯有這樣才最可能獲得他們的安全和幸福。”

從五月花號公約(Mayflower Compact)開始,統治者的權力來自被統治者的原則就是北美自治的根基。如今,英王的做為破壞了該原則。於是,北美人民“有權利,有義務”推翻這個政府,並為“未來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

接下來,傑弗遜列舉了英王的二十七條“罪狀”,直陳北美人民不得不反。那些理由早已過時了,但其中很多“罪狀”涉及到司法程序和司法公正。看得出,在美國國父的心中,法治最為重要。

傑弗遜原稿中的聲討奴隸製的文字,在大陸會議後來的討論中,被全部刪除了。

傑弗遜寫完後,初稿讓富蘭克林過目,富蘭克林起筆就改了四十八處。其中,最有名的是將傑弗遜原文中“我們認為下麵這些真理是神聖和不可否認的”中“神聖和不可否認的”改為“不言而喻的”。富蘭克林改完後,傑弗遜重新謄寫了一遍,再由起草委員會共同修改,又改了二十多處《宣言》乃成。

亞當斯對傑弗遜的文稿很滿意,他說:“我將捍衛宣言的每一個字。”富蘭克林聽後很寬慰,他很清楚,隻有亞當斯的保駕,《獨立宣言》才能通過。

一七七六年七月一日,大陸會議就弗吉尼亞代表理查德·亨利·李在六月七日會議上提出的獨立議案投票表決。李的議案是這樣的:

“這些聯合起來的殖民地從此是,並且按其權利也應該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他們取消一切對英國王室效忠的義務,他們和大不列顛國家之間的一切政治關係從此全部斷絕,而且必須斷絕。”

對大多數代表來說,這個選擇非常痛苦。從一六零七年,英國在北美建立第一個殖民地弗吉尼亞到一七七六年的一百七十年中,北美人享受著英國寬鬆統治帶來的自由、和平、繁榮、和秩序。他們是英王最忠誠的臣民,為三千多英裏外的“祖國”感到非常驕傲。那些坐著“五月花”號飄洋過海來到新大陸的清教徒們,做夢都想不到,他們的子孫會徹底背叛他們的“祖國”,建立一個自己的新國家。

北美人民走到今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英王喬治三世(George III)的強硬態度。一七七五年七月,大陸會議向喬治三世遞交了一份措辭卑微的請願書。由賓西法尼亞領主理查德·賓(Richard Penn)遞交給英王。但喬治三世拒絕接見賓,那份情願書他連看都沒看就扔進了垃圾桶。一個月後,英王正式宣布北美殖民地為叛亂,並雇傭了普魯士的黑森軍幫助平叛。喬治三世的聲明堵死了一切和解之道,如亞當斯所說:“大陸會議還沒宣布獨立之前,英王就已經宣布北美獨立了。”

新英格蘭殖民地的代表們堅決支持獨立。反對獨立最激烈的是以開明著稱的紐約、新澤西(New Jersey) 、賓夕法尼亞、特拉華(Delaware)、和馬裏蘭(Maryland)。在六月的爭論中,這五個殖民地一至反對獨立,南方的南卡羅來納(South Carolina)和佐治亞(Georgia)也反對獨立。但這些殖民地的議會沒有授權他們投票表決獨立議案,他們不能投票。幾周後,在獨立派的不懈努力下,越來越多的殖民地議會授權他們的代表投票讚成獨立。但是,還要看代表的個人意願。獨立議案能通過嗎?

支持獨立的一方以馬薩諸塞的亞當斯為首,反對的一方以賓夕法尼亞的約翰·狄根森(John Dickinson)為首。亞當斯和狄根森唇槍舌劍,火藥味十足。兩人都是名律師,亞當斯矮胖,充滿活力和熱情;狄根森高瘦,麵無表情。亞當斯敏銳直率、得理不讓人;狄根森優雅、謙和,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

獨立派的理由是:北美殖民地實際上已經獨立了,投票獨立隻是宣布一下事實;殖民地對英王的效忠以自願為基礎,北美人民以忠誠換取英王的保護。現在,英王在向自己的臣民開戰,殖民地不可能再忠於英王了;北美人民支持獨立,他們期待著大陸會議的指引;國際社會,主要是法國和西班牙,將會援助北美,但前題是,北美必須是獨立國家,否則是幹涉英國內政。亞當斯說:“我們要成為完全擁有獨立和自由的主權國家,外國才會承認我們。”

反對派的觀點是:獨立的時機尚未成熟;人民尚未下定決心,他們並不完全支持獨立;如果宣布獨立,一些殖民地將脫離聯盟;要探明法國和西班牙的態度,確保外援,然後再決定是否獨立;應該等目前的紐約戰事見分曉後再做決定;宣布獨立之前,應把殖民地聯盟條例製定好,以便向獨立國家過渡。賓夕法尼亞的詹姆斯·威爾遜(James Wilson)說:“在新房子還沒有蓋起來之前,為什麽要匆忙地把舊房子拆掉挨餓受凍呢?”

亞當斯在為《獨立宣言》辯論

七月一日,最後的時刻到了。早晨,陰雲密布,預示著暴風雨的來臨。代表們靜靜地進入會議廳。他們的心情很沉重,大廳鴉雀無聲。亞當斯和狄根森正準備做最後的陳述。

上午十點,漢考克宣布開會。狄根森隨即起身,他臉色蒼白,重伸了反對獨立的觀點,要大家慎重行事。他說,你們今天的決定可能將把我們拖入萬劫不複的深淵,北美大地將經受血腥和暴力,我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同胞慘遭屠戮。但狄根森知道,獨立是大勢所趨。他悲傷地說:“可以預見,我今天的所作所為將使我名譽掃地。但我必須抗爭。此時保持沉默,就是犯罪。”狄根森說完,慢慢坐下,接著是死一般的寂靜。他的話和他對北美前途的真切關懷打動了所有代表,連亞當斯也投以崇敬的目光:“他的論證不但優雅高貴,而且禮貌真誠。”

此時,窗外狂風大作雷電交加。亞當斯站了起來。他的聲音清晰洪亮,目光堅定沉穩,他看到了一個新生兒正呱呱落地,那是他自己的國家,自由的國家。他說:

“一個最宏偉的事業,一個決定著千千萬萬已出生和沒出生的人的生命和自由的選擇,擺在我們麵前。我們處在一場革命的中心,這是人類史上最完全、最神奇、最精彩的革命。曆史長河中,沒有幾個人有這樣的榮耀,可以為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子孫創造一個國家,一個共和國!”

亞當斯沉浸在對新國家的憧憬中,他的語言不那麽優雅,但強大的感染力讓所有代表為之動容。他講完後,所有代表都情不自禁地起立鼓掌,上前與他握手。新澤西的一位會議代表後來說“就偉大的獨立事業而言,來自波士頓的約翰·亞當斯先生功勞最大,他象支撐天空的亞特拉斯一樣是《宣言》的支柱。他承擔了辯論的重任,他有力的論證指出了獨立是公正的,也是必須馬上實行的。”亞當斯對獨立革命的貢獻,足以讓他名垂青史。

狄根森和亞當斯的演講再次引起代表們的爭論,爭論持續了一天。窗外大雨傾盆,屋內熱氣騰騰。散會前,漢考克要求全體代表表決。每個殖民地各持一票。每個代表團先在內部投票,然後再派一人代表殖民地投票。結果是九比四。賓夕法尼亞和南卡羅來納反對,特拉華和紐約棄權。特拉華的三個代表中一個因病沒來,剩下的兩個意見相左。紐約殖民地議會正休會,要到七月中複會,代表團沒有得到授權,不能投票。

按照多數原則,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議案。但它還要被正式地無異議地通過才行,這時,南卡羅來納代表愛德華·拉特利吉(Edward Rutledge)建議,第二天進行最後投票。漢考克同意了。二十六歲的愛德華·拉特利吉是大陸會議最年輕的代表,也是最有影響的代表之一。他反對獨立,但他很有全局觀念。

散會後,代表們都沒去睡。七月一日這個雨夜,會議代表之間進行著緊張的秘密磋商和妥協。沒人知道當天夜裏達成了多少秘密協議,但從第二天的結果來看,代表們都是談判高手。亞當斯曾直言道:“獨立不是打出來的,而是談出來的。”

第二天早上九點,在會議正要開始討論時,特拉華的凱撒·羅德尼(Caesar Rodney)出現在會場,他一身泥水。他因病在家休息,缺席了七月一日的會議。有人告訴他,特拉華因他的缺席而要棄權。於是,他連夜騎馬狂奔八十英裏趕到費城,中間換了幾次馬,才在早上九點趕到會場。他患有皮膚癌,常年用頭巾遮著半邊臉。但他有火一般的精神。他的到來使特拉華投向獨立。

最有戲劇色彩的是賓夕法尼亞的兩位代表缺席。七月一日,賓夕法尼亞的七位代表中,四位反對獨立,三位讚成。但是,今天的會議上,兩位反對者,狄根森和羅伯特·莫裏斯(Robert Morris)缺席,剩下五人以三比二讚成獨立。原來,前一天夜裏,亞當斯和富蘭克林一直勸說狄根森改變立場,但他拒絕了。為大局考慮,他和莫裏斯以缺席來成全北美獨立。愛德華·拉特利吉使南卡羅來納倒向獨立。在七月二日的最後表決中,十二個殖民地讚成獨立,隻有紐約棄權,會議批準了獨立。七月九日,得到了授權的紐約代表團正式投票同意獨立。

對亞當斯來說,七月三日是一個值得永遠紀念的日子。他在第二天給夫人阿比蓋爾(Abigail Smith Adams)的信中寫到:

昨天,那個最偉大的問題已有了決定,這是美利堅曾作過的最大決定。不論過去或未來,恐怕都沒有讓它更偉大的事件了。所有殖民地全體一致地通過了決議:“我們,這些聯合殖民地有權利而且應當成為自由和獨立的國家。”

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給夫人阿比蓋爾的信中,亞當斯寫到:

一七七六年七月二日將是美國曆史上最值得紀念的日子。我相信今後世世代代將會永遠紀念這個日子。從大陸的這一端到另一端,年複一年地用遊行、示威、演出、體育表演、鳴炮、鳴槍、煙火等活動來慶祝這個節日。

七月四日,大陸會議正式發表了《獨立宣言》。於是,七月四日成為美國獨立日。

批準獨立後的第二天。會議代表開始討論《獨立宣言》。代表逐條審議宣言,有人要修改,有人要刪減,代表們有的劍拔弩張,有的詛咒,有的威脅,有的抗議,吵得不亦樂乎。傑弗遜坐在一句話不說,但內心極為緊張。

亞當斯全力以赴地捍衛著《獨立宣言》中的每一個字。他雄辯的口才和嚴密清晰的邏輯使《獨立宣言》原稿中的大部分內容得以保留。傑弗遜為此深受感動,他說:“亞當斯是《獨立宣言》的支柱,是它最能幹最熱心的倡導者,是對《獨立宣言》遇到的攻擊的最有力的辯護人。”

盡管有亞當斯的全力捍衛,但是,原稿還是被砍掉了四分之一,大部分是譴責奴隸製的文字。亞當斯和富蘭克林是代表中最反對奴隸製的人。但當時最重要的是各殖民地的團結。如果廢除奴隸製,南卡羅來納和佐治亞將立刻退出聯盟,其他南方各州也會退出聯盟,北美的獨立將成為泡影。於是,他們選擇了沉默。亞當斯無可奈何地說,“奴隸製不是我們這代人能夠解決的問題。”

七月四日,大陸會議批準了修改後的《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隨之誕生。這時的美國還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她是十三個獨立國家的聯盟。這個剛出生的共和國對當時的世界沒有任何影響。然而,在未來的二百多年裏,這個年輕的國家將給這個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漢考克是七月四日唯一在《宣言》上簽字的代表,漢考克成為獨立後美國的第一任國家元首。美國國家檔案館的《獨立宣言》原件上有個簽名比其他人的都大一號,那就是漢考克的簽名。漢考克是為了讓近視的英王喬治三世不戴眼鏡也能看清楚。讓英王一目了然,是我漢考克帶頭造的反,現在以一國元首的身份對英國宣戰:“我們這些在大陸會議上集會的美利堅合眾國的代表們,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義,經他們授權,將我們的意向提交世界仲裁,同時鄭重宣布:我們這些聯合起來的殖民地對英國王室效忠的全部義務,我們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一切政治聯係全部斷絕。作為獨立自由的國家,我們有權宣戰、締和、結盟、通商和采取獨立國家有權采取的一切行動”。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那個曆史關頭,漢考克握筆如刀,毅然地和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為敵,依仗的不是一萬多名稱作大陸軍的民兵,而是北美人民的民心和勇氣。

正式簽字是在幾天後。議會大廳裏氣氛非常壓抑,來自十三個殖民地的五十六位代表沒有一個感到喜悅。《獨立宣言》是一個國家的出生證,也是所有簽字人的死刑判決書。代表們在《獨立宣言》上簽上自己名字的時候,他們白紙黑字地承認了自己的“叛國罪”。如果落入英國人手中,他們就會被絞死。

代表們地默默地上前簽字。弗吉尼亞代表,身高一米九三米,體重三百五十磅的本傑明·哈裏森(Benjamin Harrison)對瘦小的馬薩諸塞代表艾爾布裏奇·傑瑞(Elbridge Gerry)開玩笑地說:“我們被吊上絞刑架的時候,憑我的份量,立馬就會玩兒完。你呢,還得手舞足蹈一個多小時小時才會咽氣。”他的話引來了幾聲幹笑,很快又被低沉的情緒淹沒了。富蘭克林說:“我們這下要被一起吊死了。不過最可能的是,我們會被一個一個地吊死。”

這五十六個把生命、財產、和名譽都賭上的人,被後人稱為美國國父。他們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羅德島的史蒂文·霍普金斯(Stephen Hopkins)身有殘疾,但仍用顫抖的手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紐約的菲利普·裏文斯頓(Philip Livingstong)極為富有,過著王子般的生活,為了自由成了叛國者。新澤西的約翰·維瑟朋(Jphn Whitherspoon)是新澤西學院(後來的普林斯頓大學)的校長;馬裏蘭的查爾斯·卡羅(Charles Carroll)是天主教神父;賓夕法尼亞的本傑明·羅什(Benjamin Rush)是名醫;新澤西的弗朗西斯·霍普金森(Francis Hopkinson)是科學家、詩人、音樂家、畫家;南卡羅來納的亞瑟·米德爾頓(Arthur Middleton)是種植園主,擁有五萬英畝土地和八百名黑奴。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的人中間,十二個人的家被英軍燒毀;二十個人家破人亡;九個人在獨立戰爭中死去。但他們沒有一個人改變他們支持獨立的立場。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的人,為了這個新生的國家,犧牲了他們的生命、財產、和名譽。

《獨立宣言》在費城批準後,漢考克命人將其中一份用快馬送至在紐約的華盛頓軍中,並請華盛頓“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傳達給大陸軍。華盛頓讀到《獨立宣言》後熱淚盈眶,他和他的將軍們等這一天等了整整一年。一七七五年,他們拿起武器的那一刻,就從未想過回頭。他們無數次議論過獨立,但華盛頓很自律,認為軍隊無權幹涉民選政府的決策。他從未發表任何關於獨立的言論,每天晚餐時,他都帶頭禱告:“上帝保佑吾王!”“祝英王陛下健康長壽!”現在,他終於可以說:“上帝保佑美利堅!”了。

七月九日,華盛頓命人在軍中傳達《獨立宣言》,戰士們熱血沸騰。當晚,一群大陸軍戰士和紐約市民將一尊喬治三世的雕像拉倒。四千磅的雕像被運到冶煉廠,做成了四萬二千發子彈。

北美的英國官員也把北美獨立的消息送到了倫敦。八月中,《獨立宣言》全文出現在英國的各大報紙上。幾天內,它被翻譯成了歐洲各國文字,傳遍了整個歐洲。英國王室和議會沒有公開評論《獨立宣言》,但民間人士議論紛紛,有讚成的也有反對的。反對意見中最多的是對北美保留奴隸製的譴責。他們評論到:“世界上最荒唐的事,莫過於一個北美革命者右手簽署著《獨立宣言》,左手拿著鞭子抽向滿眼恐懼的奴隸。”一份報紙則說:“當他們還沒有釋放自己的奴隸時,有什麽資格宣稱‘人人生而平等’?”

宣告獨立後的幾年裏,北美人民的日子並不好過。這些在《獨立宣言》上簽過名的人好像真的要在英國的斷頭台上被吊死了。華盛頓的大陸軍,人員最多時也隻有兩萬人,而他的對手則有五萬多人。大陸軍還嚴重缺乏武器彈藥、衣物給養、和軍餉。戰士們隻得自己摘取各種野果子、抓鬆鼠充饑。一七七七年聖誕節的前幾天,華盛頓和他的一萬一千人的部隊來到了賓州的福奇穀(Valley Forge)過冬。部隊中一半以上的人沒有鞋子。三千多人在福奇穀死於饑餓、寒冷、和疾病。這是他們最艱難的日子。

在富蘭克林的不懈努力下,法國站到了北美人民一邊。從一七七八年春天開始,法國的金錢、士兵、船隻、和武器開始源源不斷地輸入北美。北美人民有兩大優勢:一是他們是在自己的國土上戰鬥;二是他們有一個由堅強的愛國者組成的領導核心,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不會放棄。一七八一年十月,在法國的幫助下,大陸軍在弗傑尼亞的約克鎮(Yorktown)擊敗了英國軍隊。一七八三年九月,以亞當斯為首的美國談判代表團在巴黎簽訂了《巴黎和約》(Paris Treaty),獨立戰爭以北美人民的勝利而告終。

一代又一代的美國人為捍衛《獨立宣言》中的理想獻出了生命。在《獨立宣言》簽署後的第三十六年,北美人民再次麵臨英國軍隊的入侵。在這場被稱為一八一二年戰爭中,美國人民奮起反擊英軍的入侵,再次捍衛了《獨立宣言》中的理想。《獨立宣言》簽署後的第八十五年,美國為捍衛《獨立宣言》中的理想,展開了一場長達五年之久的內戰。在一個標榜以“人人生而平等”為其建國理想的國家竟然把大部分黑人當成奴隸。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五年,美國人犧牲了近七十萬人的生命,結束了這個國家的恥辱——奴隸製,解放了四百萬黑人奴隸。這個以標榜人人具有“造物主賦予他們某些不可剝奪的權利”的國家裏,有一半公民沒有選舉權,理由是她們是女人。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幾十年間,無數的美國人為此進行了無休止的鬥爭。直到一九二零年,憲法才規定所有美國人不分種族、不分性別、不分膚色都有了選舉權。

一八二六年七月四日的前幾天,馬塞諸塞州的昆西市的幾位頭麵人物來到九十歲的約翰·亞當斯家中,請亞當斯為即將來臨的七月四日慶祝晚會提一句祝酒詞。亞當斯說出了他們那一代人和所有生活在今天、明天、和昨天的美國人的心聲:“我的祝酒詞是:永遠獨立!”幾天後,在亞當斯彌留之際。家人問他:“今天是什麽日子?”亞當斯答道:“今天是光榮的七月四日。"一八二六年七月四日晚上,亞當斯安靜地去世了,他的好友、同事、政治上的合作者與對手托馬斯·傑佛遜也在這一天去世了。後世的人們認為這是一個象征。而當時昆西市慶祝獨立日的人們正在高聲祝酒:“永遠獨立!(Independence Forever!)”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