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鄉愁

本博客文章除非注明轉貼(ZT)之外的,版權均為作者所有。若要轉載,請通知博主。
正文

矽穀傳奇——個人電腦(PC)之父恩格爾巴特和個人電腦的黎明

(2020-12-21 12:53:34) 下一個

個人電腦(PC)之父恩格爾巴特和個人電腦的黎明

演示之母

1968年,12月9日。在美國舊金山會議中心的秋季計算機聯合會議(Fall Joint Computer Conference)上,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麵的計算機係統演示。該演示在計算機史上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後來人們把它稱為“所有演示之母”(Mother of All Demos)。該演示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為後來的計算機技術發展指出了方向,尤其是為人機互動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今天我們熟悉的文件係統、麵向目標的編程、互聯網、超文本、遠程通信、視頻通話等等,都被1968年的這場演示所囊括。最讓人吃驚的是,這次演示就是演示這樣一個係統,該係統與今天我們的計算機和網絡係統在原理上毫無區別。演示由斯坦福研究所(Stanford Reaserch Institute,SRI)的增智研究中心(Augmentation Research Center,ARC)的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Douglas Engelbart)主持,由處於不同地點的不同的人通過視頻在舊金山會議中心,向在座的1000多位與會者演示未來的計算機、互聯網、和遠程通訊是如何工作的。後來的蘋果、穀歌、微軟的演示都由此發端。

恩格爾巴特從1962年起開始主持這項以人機互動為主的研究。從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到1962年,計算機理論及硬件本身已有了長足的進步,計算機承擔起了大量繁複的計算工作。但是,當時的計算機仍是少數專家的計算工具,平民大眾根本不會使用計算機。恩格爾巴特的演示,改變了計算機的原有形象,人們看到的是一個人機關係良好的計算機係統,最重要的是在恩格爾巴特的係統中,計算機不僅是代替人腦做複雜計算的工具,還是綜合性的信息處理中心,恩格爾巴特幾乎沒有演示該係統中的任何計算功能。該係統囊括了互聯網、超文本、超文本鏈接、麵向目標的編程、計算機鼠標、遠程通信、用戶端——伺服器(Client-Server)係統、文字編輯和排版顯示等各種功能。

演示是恩格爾巴特和他領導的十幾位研究人員在ARC的研究成果——在線係統(oNLine System,NLS)。演示是秋季計算機聯合會議的最重要部分。一千多位與會者第一次見到了鼠標、圖形界麵、屏幕共享、互聯網以及視頻通訊等今天才普及的計算機功能。

恩格爾巴特身材修長,衣飾整潔,話不多,風度翩翩。他一來到演示桌前,上方的銀幕就亮了起來,那是計算機顯示器,計算機則在40英裏外的斯坦福研究所。人們目睹了遠程控製計算機的首次演示。對所有人來說這都是一件非常新穎的事。與會人員被這種不用穿孔紙帶輸入的人性化的人機界麵一下子吸引住了。

恩格爾巴特首先聲明演示是在兩地同時進行的,大廳裏的人能同時看到兩地的人,和他們在幹什麽。恩格爾巴特不僅解釋這些功能,還讓觀眾看到這些功能是如何實現的。他最先演示的是文字處理係統,在一張“白紙”(文件)上,演示了如何鍵入文字、剪貼、拷貝,然後是在文件係統下存儲、操作這些文件。

恩格爾巴特說:“人們一直在重新定義使用信息的各種方式。比如,這是一份對我來說很重要的文件——我夫人的購物清單。”銀幕上顯示出了一份清單:蘋果、香蕉、胡蘿卜、麵包、西紅柿、手紙、阿司匹林、牛奶等。“我們研究的最重要的東西之一是圖形顯示,即查尋信息的圖形方式。”他操作了鍵盤和鼠標後,清單按商店名稱重新排列了一遍。恩格爾巴特繼續說:“我們可以擴展或壓縮這個清單。”他又動了一下鼠標和鍵盤,屏幕上出現了一張地圖,上麵有商店的名字,並由一根線連了起來。恩格爾巴特說,“這是一張路線圖,讓我在回家的路上,到不同的商店去買清單上的商品。讓我們看看圖書館這一項。”他用鼠標敲擊了一下“圖書館”詞條,屏幕上顯示了一張書單。

演示中的恩格爾巴特

恩格爾巴特用的是鼠標、鍵盤、和一個keyset,沒用當時計算機通用的輸入穿孔紙帶。恩格爾巴特還演示了“視覺控製”功能:就是如何在圖形係統下把文件歸類、列表。接著,他又向觀眾演示了如何在“在線係統”中編輯文件、連接文本和段落及超文本鏈接。鏈接可以是可見的,也可以是不可見的。圖形可以鏈接起來,文字和圖形間可以相互連接。他還向觀眾演示了這些功能的是怎樣實現的。恩格爾巴特這樣描述“在線係統”:該係統是在一個複雜的信息結構中,人們操作信息的工具。操作在恩格爾巴特這裏是創造、研究、和改進的意思。而複雜的信息結構的意思是概念、概念間的關聯和結構、及其那些人類思想中無法線性化處理的領域。計算機則是達成這一目的的最佳工具。

“計算機並不是僅僅為了計算,它是人類的信息中心,計算是一小部分。在線係統就是這樣一個係統,顯示器上的視窗同時顯示各係統的信息,而我們需要從一個視窗快速跳到另一個視窗。”恩格爾巴特說。接下來,他演示了鍵盤和鼠標。“我不知道為什麽我們稱其為鼠標。一開始我們就這樣叫它了,從未改過口。”鼠標的操作原理由在斯坦福研究所的工程師比爾·派克斯頓(Bill Paxton)通過視頻演示。恩格爾巴特討論了鼠標在顯示屏上的工作原理。他還演示了Chord KeySet,那是一個能讓5個手指同時工作,讓手指的不同組合來實現不同功能的簡單小鍵盤。

最初的鼠標

恩格爾巴特演示了輸入輸出和分時係統。然後是顯示係統,bitmap顯示屏,刷新速率、滯後時間等顯示功能。這一係列的顯示係統和鍵盤、鼠標一起構成了計算機史上的第一個人性化、圖形化的人機互動係統(Graphic User Interface GUI)。

恩格爾巴特讓在斯坦福研究所的傑夫·羅利福森(Jeff Rulifson)介紹在線係統的軟件設計。一種特殊的計算機語言把指令連接起來,實現某項功能。羅利福森還介紹了他們設計的特殊編譯器。恩格爾巴特和傑夫討論了層級控製和宏觀控製語言。

恩格爾巴特解釋了一組人怎樣在“在線係統”中工作。作為例子,他演示了如何使用在線文件和“在線係統”手冊。恩格爾巴特演示了“在線係統”如何建立、共同修改、發表文章和報告。

恩格爾巴特演示了用戶端——伺服器係統。ARC研究團隊把計算機網絡係統分為兩塊:伺服器和用戶端。伺服器上裝有係統軟件、應用軟件、及各種係統工具。用戶端則從伺服器調用所需的軟件和工具。

最後,恩格爾巴特描述了ARC是怎樣研發該係統的,以及團隊間的合作。他簡單地敘述了一下ARC1969年的計劃:為美國各地的20個計算機房建立一個網絡係統。傳輸帶寬為20kB/s,延遲小於1/10秒。若這一切如期實現的話,明年他就能在波士頓來主持該演示了。恩格爾巴特向與會者解釋了ARPA網的內部結構,以及網絡上個人信息的共享方式。“在線係統”提供了不同用戶間的連接技術。作為一個例子就是ARC的團隊是如何通過計算機網絡來提高工作效率的。這一研究的目的最終是為人們提供一個增智係統(augmentation system),和一個完善的計算機係統。

恩格爾巴特不僅展示了一係列令人眼花繚亂的人機界麵技術,還把信息圖形化了,他開辟了一個新天地。對整天在為技術機輸入卡片打孔的程序員來說,在桌子上用鍵盤和鼠標來實時操縱計算機,在當時還是科幻小說裏的事情。這與他們日常使用的大型機操作概念完全相悖。與會者被徹底征服了。在這次演示中,這一切不僅是一係列設想,而且是一個整體,人機交流流暢而直觀,無可挑剔。1968年12月9日,這一天是現代個人計算機(PC)的誕生日。從此, 不管PC的速度、容量、係統、軟件進步有多快,網絡、共享、通訊的發展有多麽驚人,人們都可以從發生1968年12月9日這一天,舊金山的這場演示中找到源頭。這次演示因此被後人稱之為“所有演示之母”。

西部少年

1925年1月30日,恩格爾巴特生於俄勒岡(Oregon)州的波特蘭(Portland)市。9歲時,父親去世後,恩格爾巴特的性情開始變得憂鬱。1942年,恩格爾巴特考上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學習電機工程。大二時,二戰爆發,他加入海軍,從事雷達工作。

1945年的夏天,日本剛投降。20歲的美國海軍雷達技術員恩格爾巴特,在菲律賓的一個小島上的圖書館裏,讀到了萬尼瓦爾·布什(Vannevar Bush)關於未來計算機的著名文章《如果我們這樣思考》(As We May Think)。布什是當時美國科學研究和發展部門的負責人,他認為,和平時期,知識和信息的廣泛普及將成為對人類社會一個嚴峻的挑戰。布什在文中描述了一個全球範圍的信息聯網存取係統MEMEX。這是一篇最早的把計算機不僅僅用作計算工具,也是信息處理技術工具的文章。布什在文章中還主張要把計算機用於擴展人類智力、記憶和思想。1945年的夏天,這篇論文把一個夢想植入了恩格爾巴特的大腦。

二戰後,恩格爾巴特回到大學完成了本科學業。1948年,他獲得了俄勒岡州立大學的電機工程學士,隨即來到了位於舊金山的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的前身——阿梅斯實驗室(AMES Navy Research Center)工作。在那裏他結識了未來的妻子。就在婚後的第一個星期一,恩格爾巴特意識到他人生中的三個目標:學位、工作、婚姻都實現了。因此,他反倒成了沒有目標的人。在回家的路上,25歲的恩格爾巴特認真地思考著今後的人生。他不想和常人一樣從事一份穩定的工作,然後幸福穩定地生活下去。經過幾個月的思索,他決定今後要專注於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工作,並為之付出努力,還要綜合全人類的智慧來解決世界難題。恩格爾巴特認為,隻有充分應用計算機才能達成這一目標。

在海軍當無線電技術員時,恩格爾巴特就知道到信息可以通過顯示器來分析顯示。現在,他理想中的腦力工作者,是一位坐在“工作站”顯示器前,調用全球網絡空間信息,並以此來共享智力和信息,再以更強大的方式解決各種問題的人。在計算機還隻是計算工具的時代,恩格爾巴特就知道計算機是整合集體智慧和信息的工具,而他將以此為人生目標。

萬尼瓦爾·布什

1951年,今天信息時代的完整圖景就在恩格爾巴特的腦海裏形成了。恩格爾巴特為此開始了他那改變世界的腳步。帶著這個夢想,他辭去了工作,來到加州伯克利大學研究生院深造。伯克利正在建造最早的馮·諾依曼式計算機。此時,恩格爾巴特發現,人們非但不懂他所談論的東西,而且對他很不友好。恩格爾巴特質疑到:“我們造出了計算機,但能用它教導別人嗎?能和它進行交流嗎?能讓它教人打字嗎?”這些問題使教授和工程師們摸不著頭腦。當時的計算機剛具雛形,那是一堆占據一大間房間的巨型機器。人們用打了孔的卡片把二進製信息輸入給它,幾個小時後來取答案。人機界麵是科幻小說和電影裏的畫麵。而恩格爾巴特已經在設想,在他的麵前,應該有個巨大的電腦屏幕,屏幕前的他在操控屏幕展示的計算機中的信息的組織和傳播。為了讓研究團體中的專家們能通力合作,共享計算機是關鍵。恩格爾巴特將這種合作稱為“拔靴法”(bootstrapping),即利用有限的樣本經多次重複抽樣,重建足以代表母體樣本分布的新樣本。

1955年,恩格爾巴特獲得了電機係的博士學位後,留在伯克利當了一年助教。恩格爾巴特還在繼續他的夢想。但伯克利沒有人想聽他的夢想。人們勸他:“如果你還是談論這些,沒有人會讓你做,也沒有人會發表你的文章,你隻能永遠當一名助教。”恩格爾巴特隻得重回社會,去尋找能讓他從事他的數字電子係統研究的機會。他組建了一家公司(Digital Techniques),試圖把它博士論文的內容商業化。此舉並不成功。於是,他來到北加州一帶的新興公司推銷自己。當時有很多人關心電子工業的未來。HP創始人威廉·休利特(William R Hewlett)、戴維·帕卡德(David Packard)和公司研發負責人巴尼·奧利弗(Barney Oliver)對恩格爾巴特的計劃很熱心,達成了協議。恩格爾巴特興高采烈地開車回家,走到一半,他停下車來在一家電話亭給奧利弗打了個電話,說下午討論的計劃隻是向數字電子的過渡,而HP這樣的公司,最好是全麵邁向數字技術和計算機。奧利弗說HP還沒有做計算機的計劃。恩格爾巴特說:“抱歉,我得去尋找數字電子之路了。”他就這樣取消了剛與HP達成的協約。

生逢其時

1957年10月,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整個美國大為吃驚,政府開始對前瞻性的科研重視起來。恩格爾巴特接到了斯坦福研究所的麵試邀請。SRI對計算機在科學、軍事和商業應用方麵的長遠研究深感興趣。麵試人員問恩格爾巴特:“這些內容你跟多少人談過?” 他答道:“還沒有,你是我告訴的第一人。” 麵試人員道:“好,現在你不要再告訴別人。這個設想聽起來很離奇,會引起別人的反對。” 於是,恩格爾巴特默默無聞地工作了一年半,他把設想付諸了書麵,向主管談了他的打算,經過努力後,SRI同意了他的計劃。美國空軍為他提供了一筆經費。恩格爾巴特孤軍作戰,沒有人與之共事,沒有人交換想法。1962年,他終於寫成了一篇在計算機史上大大有名的文章,並於1963年發表,論文的題目為“增加人類智慧的概念性架構”(Augmenting Human Intellect:A Conceptual Framework)。

恩格爾巴特提出的增強人類智力、改進基礎設施的概念,要在20年後的互聯網上才能被充分應用。促進這一概念性框架形成的觀念是,人類事務的複雜性、及不斷急速地呈指數增長的信息以及這兩者的集合對人類及人類組織具有挑戰性。在私人或是公共領域裏的改進必須是通過連續的、高效的、合作的戰略原則來實現。因此,除了強烈期望他們的核心任務能夠被日益迅速地解決之外,人們還要同時考慮如何“保持不斷的改善和提高”。人類組織的核心任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一個核心,即人類智力。在閱讀了 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的著作後,恩格爾巴特的思考有了方向,恩格爾巴特提出了一個新概念“集體智商(Collective IQ)”。

恩格爾巴特的思想促進了計算機基礎設施的發展,同時也提供了供集體使用的工具。科技、非科技元素也被加入其中,例如:工具、媒體、語言、風俗、知識、技能等。他認為這些元素經過幾百年的發展進化已很成熟了,隨著數碼技術的出現,這些元素將會出現新發展,還會啟動一種不必增加人類活動,而使事物自動化的趨向。計算機的出現,令實現這一想法成了可能。因此,社會必須有目的的集中在那些能夠提高人們集體能力和集體智商的社會基礎設施上。恩格爾巴特由此提出了“拔靴法”作為研發基礎設施方法論。

從1963年始,恩格爾巴特開始獲得研究資金。他用這筆資金建立了一個實驗室——增智研究中心(Augment Research Center,ARC)。後來的15年中,ARC按恩格爾巴特的“拔靴法”從事計算機研究。ARC搞出了許多新鮮事物。該實驗室是包括程序員、設計者、管理人員、應用程序操作員通過美國國防部的高級研究計劃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的互聯網一起工作的團隊。

恩格爾巴特的思想非常超前,很多人並不理解。但還是吸引了計算機界的有識之士的注意。對現代計算機貢獻巨大的哈佛教授約瑟夫·裏克林德(Joseph Licklinder)不顧同行的非議,公開支持恩格爾巴特,並讓ARPA資助恩格爾巴特。ARPA的資助在頭兩年裏並沒有收獲,資金主要用在了工程及計算機程序設計上了。不久,ARC幸運地得到了一小筆由NASA的一位叫鮑勃·泰勒(Bob Taylor)的心理學家提供的資金。後來,泰勒加入了ARPA是ARPA網成功的重要因素。ARC用這筆資金啟動了“拔靴法”指導下的工程研究。恩格爾巴特提出了計算機鼠標的基本想法,他用幾張簡圖建議製造並測試這種裝置有可能在實驗中起到的作用。不久,比爾·英格利許(Bill English)把它造了出來。ARC 和ARPA成員稱其為鼠標。

早期的鼠標是個其貌不揚的純機械結構小木盒,精度低、反應遲鈍,功能有限。1967年6月21日,恩格爾巴特為他的鼠標以“X-Y定位器”之名申請了專利,這就是眾所周知的鼠標。這款鼠標底部是兩片非球形的輪子。兩個輪子相互垂直,每個輪子的末端連著一個變阻器。當鼠標的輪子移動時,由於摩擦力,輪子會分別沿X、Y軸移動,這一移動帶動變阻器改變阻值,當鼠標在所施電壓不變的情況下鼠標反饋的電流強度就會改變,相應的處理器會捕捉這個信號進行處理,從而得出它在水平和豎直方向的位移,並進一步將其轉變為顯示設備上的鼠標指針位移。

恩格爾巴特發明鼠標的目的不是賺錢,他是希望“找到更好的方式,讓人們一起使世界變得更美好”。網景公司的創始人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這樣談及恩格爾巴特及其同事:“恩格爾巴特那樣的發明家最大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心目中最注重的是對人類的影響,這是一種今天已不複存在的理想主義。”

1998年,鼠標發明30多年後,有記者問恩格爾巴特:“你是如何想到發明鼠標的呢?”恩格爾巴特答道:“我先在筆記本上把它畫出來,這個筆記本跟了我多年。1950年代,我開始考慮如何交互使用計算機,並一直在探索提高人們解決複雜問題能力的途徑。60年代早期,我參加了一個會議,在一個實驗室裏見到過的一種測麵儀,我就以它為基礎畫出了草圖。我要把機械位移轉換成數字距離,就畫出了在下麵使用兩個互相垂直的輪子來跟蹤位移的裝置圖。1964年,我們開始有了資助,可以做些實驗來看看我們能用怎樣的裝置來定位,我就找到了過去的有關這種裝置的筆記。”記者又問:“為什麽選擇鼠標而非其他裝置?”恩格爾巴特答道:“有四五個人參與了研究。在對光筆、控製杆等其他裝置進行實驗之後,發現鼠標效果最佳。很快,我們就開始使用它了。為了尋找最有效的裝置,研究小組布置了一個任務,指定一群人用各種裝置來完成,結果,鼠標的性能最佳。”記者問:“為什麽叫鼠標?”恩格爾巴特說:“它拖著一條尾巴,像隻老鼠,我們就叫它鼠標了。到了它越來越普及後,我們以為它會有一個體麵的名字,但一直沒有!”記者問:在1968年舉行的“所有演示之母”的展示會上,人們注意到了鼠標,是嗎?恩格爾巴特答:“是的,鼠標隻是增智研究中心展示的一小部分。1968年底,我們開發出了鼠標,和一種類似於視窗界麵的全屏編輯程序以及鏈接程序超媒體的演示軟件。我們用租來的電視線路展示了視頻會議功能,在電視攝像機上看到了實驗室裏的同事。它展示了直觀展現實時畫麵和合作計算的效果。我們還使用了一種用五個手指操作的鍵盤定位設備,至今我仍在自己的計算機上使用這種裝置。展示會大部分時間集中在辦公自動化上麵,人們認為計算機的真正用戶是需要讓工作自動化的秘書。我們感到非常失望,研究工作一度被迫中斷研究。我還是留在了SRI,在那裏,我可以追求自己的目標,開發出能更大地發揮人類智力的係統。”

恩格爾巴特和ARC的研究人員

隨著視窗操作係統的不斷普及和升級,鼠標作為電腦不起眼的輸入設備身價陡升,在一些場合它的重要性超過了鍵盤。鼠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從發明之初的木盒子向實用和多功能的方向不斷發展。幾十年後,鼠標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出現了光學式、軌跡球,以及衍生到筆記本電腦上的手指感應式鼠標,還有紅外線遙控鼠標等等。今天的鼠標與當年恩格爾巴特的第一款鼠標相比早已是質的飛躍了。這是恩格爾巴特沒有料到的。

1964年,從NASA來到ARPA的泰勒告訴恩格爾巴特和SRI,信息處理技術處(IPTO)準備每年投入100萬美元啟動資金開發新的分時計算機係統,其中50萬美元用來支持恩格爾巴特的“增智”項目的研究。這對恩格爾巴特來說,恰逢其時。這時他的概念性框架已經完成,所需的技術也已具備。剩下的就是建團隊,造樣機了。

恩格爾巴特和他發明的鼠標

增智研究中心(ARC)的在1960至1970年代間推出了一套名為“在線係統”(NLS)的計算機網絡係統。1970年代起,該係統就被用於日常的計算機操作應用上了。

1967年春天,ARC和ARPA發起成立了計算機研究實驗室,並實現了兩個機構間的計算機聯網,以促進資源共享。ARC成為ARPA網的第二個用戶,恩格爾巴特認為ARC能夠很好的把他的“在線係統”發展成一個超越ARC範圍的更大的係統。

1968年底,舊金山舉行的美國秋季計算機聯合會議上,ARC把視頻連接到了會議站點上,利用電視線路展示了視頻會議功能。它直觀地展現了協作計算的效果,清楚的把動態影象投影到一個大屏幕上,讓1000多名與會者在屏幕上看到了未來的計算機網絡係統是如何工作的。恩格爾巴特的演示非常成功。

恩格爾巴特堅信人類自然能力的提高應該建立在廣泛用於真實世界的應用軟件基礎上。於是,恩格爾巴特在1970年代中期通過ARPA網建立了一個用戶社區,這些“知識工人”因實驗和未來的需要在一起合作工作。

不久,整個ARC的人都加入了進來。這個係統通過更深一步開發,創建了結構超文本文件,這種文件能夠連接來源代碼、圖案文件、bug報告等等。在鼎盛時期,ARC的人數達到了47人。

1969年,ARC成為ARPA網最早聯接的節點之一。ARC擴大了研究內容,成為網絡信息中心。70年代初,在恩格爾巴特感到目標已經不遠時,ARC內部有人開始對前景產生了質疑。1975年, ARPA停止了對ARC的資助,大家紛紛作鳥獸散。人員銳減,最後隻剩下恩格爾巴特一人和一大堆軟件及機器。

影響

“在線係統”讓外界震驚,無紙化辦公成為許多企業津津樂道的話題。施樂公司(Xerox)因此深感不安。印刷設備是施樂的命脈,在“在線係統”出現後,施樂擔憂無紙時代的到來將對他們產生巨大衝擊。施樂高層認為應該搶先掌握該技術,成為新領域的領導者。於是,施樂於1970年成立著名的帕羅·奧托研究中心(PARC)來負責此事。無紙化的風險在後來被證明純屬多餘。進入PC時代後,辦公紙張不僅未減少,反而消耗更多,但施樂高層當時所作的決定非常英明。PARC成為世界上最好的研究所,它擁有一流的設備和人材,研究人員都是各自領域中最好的專家。PARC做出了包括圖形操作係統GUI界麵在內的大量成果,同時造就了許多頂尖的計算機人才,其中包括3COM的創始人鮑勃·麥特卡爾費(Bob Metcalfe)以及微軟首席架構師(Chief Architect)查爾斯·西蒙尼(Charles Simonyi),首個麵向目標的程序設計語言SmallTalk的發明人阿蘭·凱(Alan Kay)等人。

1970年代後,由PC引領的嶄新的計算機文化發端了。許多ARC的重要成員離開了SRI,投向新的技術聖地——PARC。1977年,SRI將恩格爾巴特小組開發的計算機係統賣給了Tymshare公司,恩格爾巴特也一起來到了新公司。

1980年代,恩格爾巴特的計算機係統開始在辦公室自動化中發揮作用。此時人們開始注意到恩格爾巴特在十多年前發表的觀點。

恩格爾巴特從未輕易地放棄理想。在他被誤解的那些年裏,人們說他的設想是錯的,他們嘲笑挖苦他、對他不理不睬……。他的想法比他所在的時代超前了20多年。隨著每次計算機革命的出現,例如辦公自動化、個人電腦、組件、超文本,人們發現,他們所做的隻是在不斷地接近恩格爾巴特多年前的設想而已。今天,人們說:“現在我們終於明白了他想要做什麽了。”

這些年,工業界、政府、普通民眾無一不從ARC的研究成果中獲益。今天的計算機網絡和人機互動,全都源於恩格爾巴特當年在ARC的研究成果。今天,人們意識到,當時恩格爾巴特在SRI強調的協作工作和聯合係統開發的觀點,明確地指出了這一領域的發展的趨勢,更重要的是ARC的成果仍在被今天的計算機係統使用。

1989年,恩格爾巴特和他女兒Christina創建了Bootstrap研究所。作為一間公司,它更像一個非盈利性組織,主要研究如何改進基礎設施以提高整個組織機構的集體智商。他們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可以把他的“bootstrapping organizations”的思想帶入21世紀了。

在研究所裏,恩格爾巴特在女兒的幫助下推出了核心技術“開放的超文檔係統”OHS(Open Hyper document System),這是一個集成的多用戶係統,在其中人們可以在共享屏幕上共享由各種多媒體文件組成的超文檔。OHS的商品化形式叫AUGMENT,由聯成網絡的20多台主機服務器組成,分布在美國各地。恩格爾巴特在這方麵的概念、發明創造和產品對當前頗受重視的CSCW研究,即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超文本方麵,恩格爾巴特做出了重大貢獻。ACM的超文本會議以他的名字命名最佳論文獎——“The ACM Hypertext Conference Engelbart Best Paper Promoting Hypermedia Research”。

恩格爾巴特一直是計算機用戶界麵設計方案中能提出最佳思路的人。除了鼠標、電子郵件和最早的用戶端-服務器計算機係統、視頻會議外,他還首先提出了多窗口計算機顯示器、超媒體、群件和電子出版等技術思路。

二十世紀末,恩格爾巴特的功績終於得到了公眾的承認。1998年,他的同事和崇拜者在斯坦福大學舉辦了為時一天的“恩格爾巴特未完成的革命”的紀念活動,慶祝“所有計演示之母”30周年,特德·納爾遜指出:“恩格爾巴特提出並預見到了PC的未來,但是未能得到應有的榮譽。人們對恩格爾巴特之所以沒給予足夠的重視,就像是一個站在紐約帝國大廈旁邊的人,不知道它究竟有多高,而隻知道它比你高。”恩格爾巴特對人們給予他的承認深為感動。

恩格爾巴特認為,要想從一個機構那裏獲得更多的信息,關鍵在於對信息和技術的共享,但PC革命中取得的成果大多不屬於信息共享技術。他認為,PC革命的憾事,是1990年代的PC成長道路偏離了以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將人們聯係起來這個關鍵目標。其信息共享隻不過是收發電子郵件和靜態文件而已。恩格爾巴特認為開源代碼是人們有效地協同工作的一種模式,也是對協同工作技術的實際測試。

恩格爾巴特有四個孩子,八個孫輩。生前出版了25部著作,擁有20項專利,其中包括鼠標。他獲得過多項榮譽,其中包括1987年《PC雜誌》的終生成就獎。1994年,他當選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1997年,他獲得了Lemelson-MIT Prize,該獎項使他得到了50萬美金。1998年5月10日,AMC在華盛頓特區召開的《policy’98》會議期間,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典禮,將1997年度圖靈獎授予了恩格爾巴特。2000年12月1日,美國總統克林頓親自為他頒發了美國在科學成就方麵的最高獎項:國家科技勳章。

2010年,85歲的恩格爾巴特走進美國矽穀聖荷西科技博物館,等候多時的200多位科技界人士向他歡呼“生日快樂”。蘋果電腦共同創辦人斯蒂夫·烏茲尼亞克說:“這裏有許多領袖和奇才,唯有您是我的英雄”。

2013年7月2日,88歲的恩格爾巴特於加州阿瑟通(Atherton)市因腎衰竭去世。

恩格爾巴特是一個卓越的夢想家和思想家。但是,既使他的朋友也會說他頑固。他的朋友在雜誌上如此描述他:“恩格爾巴特微笑時,臉上充滿了渴望和孩子氣。但一旦他拘謹消失,開始沉思時,他暗淡的藍眼睛表達的是一種悲哀和孤獨。當他向你打招呼時,他的聲音低沉而溫和,仿佛剛剛被長途旅行減弱了,又仿佛他的詞語被層層冥思削弱了。他缺乏自信,但有一種熱情,他天性溫和而又頑固,使他受人尊敬。”另一天才阿倫·凱(Alan Kay)則說:“他使我想起了離開紅海的摩西”。摩西永遠踏不上希望之土,恩格爾巴特也永遠不會有滿足的一天。

讓我們就著恩格爾巴特的故事來看看人機互動的發展吧。起初,計算機的出現是為了讓人們從繁複的計算中解放出來。因此,最初的計算機構架是以數值計算為主體的,也就是說把方程化成線性迭代公式,再將十進製的迭代化成二進製,中間值則需要儲存器儲存。因此,編碼器、處理器、儲存器就成了計算機的三大件。至於,人機界麵則不那麽重要了。到了1945年,時任美國國家科技政策和資源掌門人的布什開始預見到了計算機的未來,未來的計算機不僅僅是計算工具,也應該是人們的信息處理工具。也就是人腦的輔助工具,包括一切人腦能做的事情:思考、推理、計算、儲存信息、處理信息、共享信息。於是,人機界麵就成了人們使用計算機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了。沒有好的人機界麵,人們就不會很好地使用計算機來輔助人腦更有效地工作。恩格爾巴特把布什的觀點向前再推進了一步。在他的眼裏,計算機不但是人腦的輔助工具,還是增加人類集體智商的工具。因此,人如何與計算機交流、人如何有效地運用計算機就更重要了。這就是恩格爾巴特的研究重心,他先要設計出一個更加人性化、更有效的人機界麵,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利用計算機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加強信息的共享、以此來增加人們的集體智商,解決更複雜的問題。為此,恩格爾巴特開創性地利用了當時已有的技術,在SRI的ARC做出了當今計算機世界中所有必需的一切。盡管隻是在概念性階段,但是他的那些結果為今後人機界麵的發展定下了方向。其中最重的就是,圖形界麵、鼠標、資源共享、超文本鏈接、電子郵件、麵向對象的編程、用戶端-伺服器的構架。等到恩格爾巴特的團隊解散後,其中的大部分人來到了施樂公司在北加州的計算機研究中心PARC。他們在PARC製造出來了第一台有圖形界麵的個人計算機,發明了實用的麵向對象的計算機語言Smalltalk,還在PARC內部實現了局域網,當然了,鼠標也在PARC完成了它的商業化。盡管施樂公司的管理層沒有認識到PARC的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但是當時隻有20多歲的史蒂夫·喬布斯對這些成果的未來看得清清楚楚。後來,喬布斯在一次訪談中提到,他去PARC參觀時,PARC的研究人員向他展示了三樣研究成果:一是計算機圖形界麵、二是麵向目標的編程、三是局域網。當時,喬布斯隻是被圖形界麵和鼠標吸引住了,其他的兩樣重要成果他並沒在意。僅僅是計算機圖形界麵這一樣成果,就讓他醞釀出了一場被後人稱為發生在一個小盒子裏的計算機革命。蘋果計算機因此成了個人計算機的開山之作,也因此創造出了一個嶄新的工業。這是一場真正的革命,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價值觀念。個人計算機的產生,一反過去工業革命帶來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大大集中的生產方式,個人計算機通過計算機網絡和資源共享,讓每個人可以以他最便利的方式從事其的工作,那是一種和以往集中式生產的工業組織完全不同的一種全新的鬆散的工業組織形態。它給社會帶來了更多的自由和方便,為人們帶來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正如蘋果公司在1984年為它的個人計算機做的廣告所說的:因為有了個人計算機,1984年不再是奧威爾在他的那本有名的政治預言小說中描寫那個專製黑暗的1984年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