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們的“三九”節

(2014-03-07 20:52:43) 下一個

我們的“三九”節
費淑芬

最初,是從有一年的“三八”婦女節開始。那年,單位裏大概工作太忙,無暇顧及這些小事,沒有組織活動,在崗位上的同誌精力寄托在工作上,對此並無多大反響,而對我們這一批已經離退下來的人卻不免有點失望。逢年過節,盼望活動,並不在意是否吃一頓或是拎一袋東西回來,主要的是借此機會同平常不大見麵的同誌見見麵,說說話,擺脫一天半日的家務勞動和奶奶外婆的角色,溫一溫昔日大家庭的愉快生活,找回一些在家人兒女中無法獲得的樂趣,添加一點日趨枯竭的人情味。

於是,有人提出:單位不組織我們自己來,“三八”不過過“三九”。想不到這一即興的提議,竟得到了極為熱烈的響應。這樣,大家便相約在次日——39日上午在植物園集中,自由參加,來者各人自帶一份食品,粗細不計,貴賤不限,自製而有特色的最佳。

到了第二天,不到八時半,居然大家都來了,真是下命令也不會到得如此齊。在那翠綠的竹林中,擇上一塊嫩綠剛露的厚草地,攤上一塊塑料布,各自掏出了帶來的食品,有現成的瓜子花生,有自煮的茶葉蛋,也有麵包和水果,互相取笑說是將孫子孫女的吃食都給挖出來了,每人攜帶的遠遠超過了一份兩份。待不及安頓下來,就你一言我一語地打開了話匣子。沒有中心,沒有主題,沒有人主持,從來不會冷場,七嘴八舌,搶著發言,話聲不停笑聲不斷,有時竟引得路人駐足。“老夫聊發少年狂”,若不是在這樣的場合,這些雙鬢斑白或滿頭銀絲的老太太們是絕不會如此“瘋”的。因此也就可以說,她們不是沒有渲瀉快樂、傾訴悲哀的要求,而是缺少機會。當大家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它們似乎喚醒了以往的青春。

直到太陽偏西,竹影橫斜,大家才發現時間不早,有的還得去幼兒園接孫子孫女,於是依依分手。手裏的提包空了,心頭卻充滿了溫馨,得到了感情的滿足。

自從這次開端以後,以後似乎形成了例會,一兩個月不聚,總會有人發起。春秋佳日,杭州不乏好去處,花港觀牡丹,靈峰賞梅花,總會有我們這一群。夏天太熱,不宜大行動,便在望湖樓或什麽地方,清茶一杯,小聚半日,冬日寒冷,就近外爬爬小山,既是相聚,又體驗了體力。多的時候十多人,少的時候七八人,基本隊伍不大變,頗有壯大趨勢。人多人少都沒有關係,反正自帶食品,多一人會有多一份東西,既不花公家一分錢,也沒有采購提貨的麻煩,卻到有交換口味,品嚐各家的機會。

原來想這類自發的活動,搞幾次也就算了,可是現在根據大家的情緒,似乎還正方興未艾,大有發展的趨勢。

                          199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