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度教授

(2014-09-14 23:49:09) 下一個

桐桐想修某門課,任課老師是侃博士,一位印度教授。桐桐想了解一下情況,就去向同係的華人同學打聽。一個男生說:"他不好,別修他的課。" "怎麽不好法?" 桐桐問。"他對華人不好,給分給得低,幾個在他那兒修課的華人學生,他都給了B或C,沒有給A的。"

桐桐對這門課很感興趣,很想修,但她也很看重自己的成績,她的GPA一直是4.0。聽了同學的話,她有點猶豫,有一次在一個華人聚會上遇到以前教過她的常教授,閑聊起來,提到了選課這件事。桐桐問:"印度教授好不好?選印度教授的課好不好?" 常教授答:"這個問題問得沒有意義。哪裏人都有好的和不好的。隻要你好好學,管他是哪裏人呢。" 桐桐想想也是,最後決定注冊修這門課了。

修這門課的人不多,十來個人,兩個華人學生,其餘都是白人。因為曾聽同學說侃博士對華人學生不太好,桐桐就比較注意,想觀察一下是不是真的那樣。好像也沒看出什麽問題來,不覺得侃博士對哪些學生偏心、對哪些學生苛刻,好像都差不多的。

侃博士的研究工作做得很好,有很多論文,但大概不太備課,有時在黑板上演算題目,弄到一半卡住了,就站在那裡思索著,這時同班的另一華人學生就指出下一步應該是怎樣做的,給侃博士解了圍。那是個男生,顯然功課很好。那門課挺難的,不是每次卡住了那華裔男生都知道接下去怎麽做的,別的學生也都不知道怎樣做,就靜靜地看著侃博士在那裏又是想又是算的,反正最後他總是弄得出來的。但這樣一來,用掉的時間就多了,於是到了該下課時侃博士不下課,繼續講課,把計劃要講的課都講完,學生們也不急著走,也沒有抱怨,等侃博士說下課了才離開。

侃博士有時弄篇他自己還沒讀完的學術論文來和學生一塊兒討論。大家圍坐成一圈,聽侃博士議論,然後他問大家問題。那個華裔男生每次都回答,總有一些讓侃博士讚賞的見解。到了學期中期,看得出來侃博士挺欣賞那個華裔男生的。

桐桐對這門課花的時間不多,所以自己覺得學得一般。侃博士布置了一個要用某種計算機語言的課題,要在學期結束的前兩周交。桐桐從來沒學過這種語言,一直拖著沒做,一直到交課題的截止日期臨近了,她開始著急了,去問侃博士:"這課題哪一天要交? " 侃博士反問:"你做好了嗎? " "沒有," 桐桐說,"我不會這種語言,現在要開始學。 " 侃博士說:"那你兩周後交吧。" 桐桐問:"截止日期改了?不是下周了?" "哈哈哈哈。 。 。 " 侃博士笑起來,"你那計算機語言還沒學呢,下週怎麽交啊? "

桐桐盡管不會這種計算機語言,但她會別的計算機語言,懂計算機語言邏輯。回家後,她把要做的程序畫成一張十分清楚的流程圖,然後一條一條地問別人相應的程序句子,最後她把整個流程圖譯成了程序,同時也學會了這種語言的基本內容。

一周後,她把課題交給了侃博士,問:"這樣是不是就算做好了?" 侃博士說:"不能全算吧。" "還需要做什麽?" "你要來把整個程序運行一遍,我再問你一些問題。" 侃博士和桐桐約了一個時間,測試她的程序。

那天測試程序時,侃博士叫桐桐輸入他給的數據,一組組地測試過去,一個障礙也沒有,同時問了桐桐一些問題,桐桐很熟練地回答了,一點兒都沒打嗝愣,侃博士十分滿意,同時也有些詫異:"你很快呀,一周前你連這種語言還不會呢。" 程序運行完之後,侃博士問桐桐:"聽說你在找研究方向,你願不願意做我這個方向呢?" 桐桐說她已經開始做另一個方向的工作了。

後來,再和別人提起侃博士時,桐桐說她沒覺得侃博士對華人學生不好,侃博士對班上兩個華人學生都挺友好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lili68 回複 悄悄話 CO: 印度人,本來就是酸不拉幾的,如果白人來了,馬上態度就不同啦。
喝白開水健康 回複 悄悄話 印度人,本來就是酸不拉幾的,如果白人來了,馬上態度就不同啦。
bobby41 回複 悄悄話 侃博士有時弄篇他自己還沒讀完的學術論文來和學生一塊兒討論。大家圍坐成一圈,聽侃博士議論,然後他問大家問題。
這是印度人常常用的手法,描寫得好。
你真有問題問印度老師,那他從不回答,叫你自己看書。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