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新德裏,沒有太多車輛,由於是排燈節前夕,街道兩旁的空地上橫七豎八地睡著一些人,有成年人也有孩子。司機告訴我這是外地來新德裏的窮人露宿街頭。
在路旁的加油站給車子加油的時候,出租車需要打開引擎的蓋子,用一個特殊的鉗子把輸油管接駁在一個裝置上麵,才能完成加油。司機闖過幾次紅燈來到一個比較莊嚴的大門前麵,讓我下車,這裏就是著名的莫臥兒王朝的第二代皇帝胡馬雍的陵墓。
胡馬雍陵 (Mausoleum of Humayun)建於1556年,是莫臥兒王朝第二代皇帝胡馬雍(Humayun)的陵墓,也是伊斯蘭教與印度教建築風格的典型結合。陵墓主體建築由紅色砂岩構築,陵體呈方形,四麵為門,陵頂呈半圓形。整個建築莊嚴宏偉,為印度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的精品。 胡馬雍和皇後的石棺安放在寢宮正中,兩側宮室放著莫臥兒王朝5個帝王的石棺。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胡馬雍陵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胡馬雍的陵墓是阿克巴時代莫臥兒建築風格發展中一個突出的裏程碑。它巧妙地融合了伊斯蘭建築和印度教建築的風格,開創了伊斯蘭建築史上的一代新風。這組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完整。整個陵園坐北朝南,平麵呈長方形,四周環繞著長約2千米的紅砂石圍牆。陵園內景色優美,棕櫚、絲柏縱橫成行,芳草如茵,噴泉四濺,實際上是一個布局講究的大花園。
據說亞格拉的泰姬陵就是仿照胡馬雍墓建造的。不管這種說法是否屬實,人們確實很容易看出二者風格上的師承關係。
好笑的是盡管胡馬雍的父親創下了一代江山,但是胡馬雍本人並不出色,而且身體不好,登基沒有多長時間就從圖書館的台階上摔了一跤,不久就去世了。我大概是當天第一位遊客,除了花了高價買了外國人“專用”門票之外,出門的時候竟然被售票人要求收回門票,大概是想繼續賣給下一位遊客吧,被我拒絕之後,很尷尬地笑一笑走開了。
車子繼續前行,很快到達了新德裏的中心,據我看這裏就是整個印度的形象工程地區。巴黎的凱旋門的“山寨版”在新德裏叫做印度門,晨霧中的印度門顯得有些孤單,據說是英國人設計修建的,和法國的凱旋門類似也是刻有一戰中英國和印度的 7萬名陣亡戰士的姓名。不知道下麵有沒有無名烈士紀念碑。
再步行向前,國家大道兩側是大片的草地,其間點綴著九個麵積不小的水池。每年1月26日,這裏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國慶遊行,可容納數十萬之眾的印度人來此觀禮。國家大道兩側草坪之外就是“國務院各部委”所在地,包括外交部、國防部等各部大樓。
在印度Jantar mantar是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天文台,各種觀測儀器,至今還能為天文學家所用。天文台的建造和觀測儀器顯示出古印度人的驚人智慧,他們很早就具有了觀測天文的科學知識,這使該天文台頗具盛名。
在這裏,可看到兩個圓形分許多格子測時間用的、距今有近300年曆史的日晷,好像是現代的而不是年代久遠的儀器。院內十二個三角形的小建築,代表十二個星座,每個星座的角度及方向都朝著各自的星座,很準確、科學,(十二個星座組成的叫The Rasivalaya)至今還被用於研究占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