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複活》看陪審團

(2016-02-19 16:44:08) 下一個

  小時候我住在一個農場。農場很大,大到我在那裏生活了十幾年,也始終沒弄清楚它究竟多大。農場的二級單位,據我所知,包括十幾個農業大隊、幾個工廠、兩所子弟中學、十幾所子弟小學、醫院、科研所等等。農場還有個電影隊,每天在這些單位巡回放映電影。

  大約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天晚上,父母帶我去看場部看了部露天電影。當時是個晴朗的冬夜,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冷。看完電影,為了暖和一點,我們都是跑步回家的。那部電影是譯製片,很長,我沒看懂。但是因為新奇,所以印象深刻。尤其是主人公去探監那一段,別人去探監,都會擠會跑,好多一些時間和獄中親友講話,唯有主人公是個貴族老爺,以前從不曾去過這種地方,慢慢踱著紳士的步伐,與周邊環境極不相稱。還有一段,女主人公年輕時,在鄉下快樂的樣子也記得清清楚楚。

  上初中的時候,電影隊來我們單位放映《複活》。剛看開頭,我就想起來,這就是小時候看的那部譯製片。這次是看懂情節了:一個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引誘他姑母的養女卡秋莎•瑪絲洛娃,然後拋棄她。瑪絲洛娃懷孕,被趕出家門,生下孩子後,不僅無力撫養,自己的生活也無著落,不幸淪為妓女。後來又卷入一樁命案,分明無辜,卻被判刑。在法庭上,聶赫留朵夫是陪審團成員,他認出瑪絲洛娃,也認識到是他的不負責任讓瑪絲洛娃淪落,不禁為當年的行為愧悔不已。聶赫留朵夫盡力幫助瑪絲洛娃,以一己之力無力翻案,隻能盡量照顧瑪絲洛娃。瑪絲洛娃在社會底層,艱難痛苦的生活早已令她麻木,聶赫留朵夫在貴族階層,優裕無聊的生活也令他活得象行屍走肉。在他為瑪絲洛娃奔走的過程中,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也得以複活。

  這部電影是根據列夫。托爾斯泰的同名小說改編的。看電影還搞不清瑪絲洛娃怎麽無辜還被判有罪,尤其是聶赫留朵夫不是既關心瑪絲洛娃,又有裁決權嗎?後來又看了小說才弄明白了。瑪絲洛娃給受害人吃安眠藥,卻不知道罪犯給她的不是安眠藥,而是毒藥,於是受害人就中毒身亡。於是瑪絲洛娃就卷到官司裏了。在法庭上,陪審團成員都認可瑪絲洛娃並不知道那是毒藥。但還是判瑪絲洛娃有罪。小說是這樣陳述其原因的:

  “通過這個決定(verdict)而不是通過那個決定,並非因為大家都同意這個決定,而是因為第一,會議(Jury)主持者的總結雖然做得那麽長,卻偏偏漏掉平日講慣的那句話:“是的,她有罪,但並非蓄意殺人”;第二,上校講他內弟媳婦的事講得太長,太乏味;第三,聶赫留朵夫當時太激動,竟沒有注意到漏掉“並非蓄意殺人”這個保留條款,他還以為有了“並非蓄意搶劫”這個保留條款就足以撤銷公訴;第四,彼得·蓋拉西莫維奇當時不在房間裏,首席陪審員重讀問題和答案時,他正好出去了;不過主要是因為大家都感到疲勞,都想快點脫身,因此就一致同意那個可以早一點結束的決定(verdict)。”

  庭長驚訝於陪審團的結論,庭長說“您瞧,他們的答案多麽荒唐,這樣她就要被判服苦役,可她又沒有罪。”一個心底和善的法官認為瑪絲洛娃無罪,但是心地善良,不願意反駁陪審團的意見。一個重視輿論的法官說:“現在報紙上已經議論紛紛,說陪審員總是替罪犯開脫。要是法官也替罪犯開脫,人家又會怎麽說呢?”

  恰巧,庭長急著去和一個瑞士女人約會。既然大家都要判瑪絲洛娃有罪,隨大溜才能盡快處理完公事。於是,瑪絲洛娃就被判服十五年苦役!

  小時候記性好,這部電影清清楚楚地保存在記憶裏。但是生活忙忙碌碌,這一二十年好象還不曾想起它。最近,因為梁警官的案子,才想起瑪絲洛娃和她的遭遇。當年看電影的時候不知有多難過。現在,因為一起意外事故,梁警官也被陪審團判有罪。這比看電影還悲痛啊!把梁判有罪,又何嚐是對逝者生命的尊重呢?

  另:現在法官尚未判決,此時為梁警官喊冤,遠遠好過判決以後。關於梁警官的案情,我見過的最好綜述是祝凱律師寫的,鏈接是

http://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781903.html

  紐約州政府議員威廉。卡爾頓關於梁彼得被判有罪的聲明也值得一讀:
  ”每一個人都應該追求公正判決,但檢察官在終結辯論發言中向陪審團暗示粱警官開槍是故意行為,因為當時他用槍對準受害者,而在審訊中並沒有提出任何證據支持 這個論點。我對此十分不安。他的發言是極度偏見,極具煽動性的。在整個案子審判過程中,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槍對準了受害者或者故意發射, 因此這樣的語言出現在對陪審團的終結辯論發言中是不應當許可的。無可置辯的事實是,子彈射到了牆上,而不是射向阿凱?格雷德所在的方向,子彈是從牆上反彈 回來才不幸導致阿凱?格雷德的死亡。所有證據都證明粱警官在開槍以後有一陣甚至不知道有人被擊中。檢察官的這個終結辯論發言的極度偏見和極具煽動性,攪渾 了案子的真相,影響了陪審團, 很可以成為上訴的法律基礎。


  事實上,政府許多瀆職行為是導致阿凱?格雷德不幸死亡的更重要的原因,可在公訴程序中一點都沒有被提起。這些行為包括紐約市住房部嚴重無視Pink House樓梯路燈損壞,數月之久,大樓樓道一片黑暗,成為住戶、管理員和警察的險地;包括公眾官員不負責任的嘩眾言論,煽起了反警察的社會輿論;包括有 關部門訓練不足,讓兩個新手警官未經充分訓練,單獨在黑暗危險的樓道行任務。


  為了我們這個偉大城市所有家庭的幸福和安寧,我希望並祈禱讓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能得到真正的正義和公正,而不是為過去的許多冤屈憤怒而尋求報複。我們永遠不可能用新的不公正來消除過去的不公正。”---摘自http://www.weidb.com/p38820&g=999&tag=&page=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