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的故事
因為天賦的原因,又因為生活、學習條件的限製,我非常不會唱歌。唱歌走調,還完全不知是怎麽回事,隻知道自己唱得不好聽,別人聽我唱歌,更是皺眉頭,久而久之,也就難得開口。以至於到了二十多歲時,我沒法完整地唱任何一首歌。凡有唱歌一類的活動,我都避得遠遠的。
幸運的是,一次偶然的機遇,讓我領會到唱歌的快樂。那是1997年底,上海某大學舉辦大合唱比賽,其下屬各單位都必組隊參加。我當時剛去該校圖書館,工作清閑,又不得不坐班,憋悶得不行。想著去唱唱歌,多少有些熱鬧,比一整天悶坐在辦公室裏,終歸好玩許多,於是也就湊熱鬧去了。
圖書館十分重視這次活動,專門請了附小一位姓蔡的音樂老師做指導。蔡老師當時怎麽教的,已經記不清了。隻記得蔡老師一來,大家都對唱歌有了興趣,我竟然也不例外!大家先是唱《山丹丹花開紅豔豔》,我這才發現這首歌竟這麽美,唱歌也是如此愉快!可惜的是,圖書館有兩百多員工,竟找不出一個能擔當領唱的人來!蔡老師根據大家的水平,決定改唱《學習雷鋒好榜樣》和《社會主義好》兩首歌。這就無需領唱,容易得多。在蔡老師的帶領下,學唱這兩首歌,也挺快樂的。以至於那些日子,我一去上班,就盼著唱歌的時間快點到。
此後一有合唱的機會,我就必不放過。要不是天資差,都快要成單位文藝積極份子了!再往後,辭職出國,輾轉各地,忙於家務、學習、玩樂。對於唱歌,是既沒時間,也沒精力。
這幾個月來,生活較為清閑,就又想去唱唱歌。打聽一番,有一合唱團正在招人練習《黃河大合唱》,九月底匯報演出。聽起來還不錯,就去參加了。
不幸的是,唱歌的天資還不好。幸運的是,合唱的快樂,是一下子又找到了。
說起《黃河大合唱》,還以為就是小時候學過的“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 ……"。其實,這隻是《黃河大合唱》的一章:《保衛黃河》。而《黃河大合唱》一共包括八章。這幾天我正在練習第一章《黃河船夫曲》,越唱越覺得這真是傑作。
黃河船夫曲的歌詞並不長,描寫船夫們劃船的景象。在河水上遇到風暴時,船夫們齊心協力、奮鬥劃槳,與風暴作鬥爭,艱苦、緊張、驚險,氣概萬丈。終於,快劃到了對岸,風平浪靜,船夫這時候輕鬆劃槳,繼而登上了河岸,可以歇口氣,享受一下勝利後的寧靜,欣賞一下河景。然後,船夫又要登舟去和風浪拚搏。作者在岸上,看到船夫們咳呦咳呦得劃船,船漸漸遠去。
先不說曲調,光這首詞就好得不得了。整幅詞沒有用生癖的字、沒有用典故,不纖巧、不精致。詞匯質樸、簡單,有氣魄、有意境。是中國宋朝以後近一千年裏最有氣魄的少數幾首詩之一。這氣魄,堪比“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堪比“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風帆濟滄海”。《黃河船夫曲》的意境又比千百年來流傳的這些描寫江河的詩詞有所不同,它描繪了勞動者的艱辛和快樂,為讀者呈現了一種與以往詩歌所不同的美妙意境。
常以為五四以來的新詩,成就最大的是徐誌摩的《再別康橋》。現在才知道這想法有些孤陋寡聞。單從詩詞的角度來講,《黃河船夫曲》一點不比《再別康橋》遜色。它們都描寫水,都栩栩如生地描寫一種景象,隻是景象的意境不同。從詩詞曆史角度看,《黃河船夫曲》粗獷雄渾,繼承了李白《將進酒》、《行路難》的風格。而《再別康橋》柔美寧靜,繼承了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風格。
可惜的是,《黃河船夫曲》未選入大、中、小學課本。因是歌曲的詞,各種詩集也多不收錄。《黃河大合唱》雖著名,在群眾中普及的隻是《保衛黃河》。以至於這麽好的詞,我到中年才欣賞到!肯定還有不少人,也與我一樣,一旦發現,就會喜歡它,但目前尚無機緣,真是可惜啊。
《黃河船夫曲》的曲譜也一樣好。撇開歌詞,單聽曲子,細細品味,也能想象出大浪滔天,船夫們在風浪中團結拚搏,暴風雨寧靜下來後舒心小憩,又協力劃槳遠去,船漸漸消失在河麵上。
現在學習古典詩詞,有一遺憾,就是,這些原來都是可以用來唱的,而我們如今隻能朗誦,隻能體會語言的美妙,而想不出原本的音樂是怎樣的。而這首《黃河船夫曲》,不僅有詞,還有曲,詞曲一樣有氣魄,生動、逼真、優美。
反複練習,把一首歌唱準,就能更深入得體會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意境。當大家一起合唱的時候,把這種情感、意境再共同表達出來,自己深深地沉浸在這意境中,真是妙不可言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