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紐約2015年春假遊記(一)

(2015-05-04 19:44:43) 下一個

                今年春假期間,我們去紐約城玩了一個星期。

                周日下午三點從渥太華出發,晚上十點半到紐約城。過了華盛頓橋,回首一望,點點繁燈勾勒出橋體,在夜幕中熠熠生。正感歎其美麗,忽然聞到一股臭味,不禁納悶。愛人想一想,說:“是了,某某就說哈德遜河水是臭的!”

                初到紐約,這燈光和氣味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兩樣也為紐約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做了很好的注解:富貴與貧困共舞,天堂與地獄一城。

                周一上午十點多從旅館出發,乘地鐵前往Battery Park,然後乘船去看自由女神像。港口有兩個長隊,一個是買票,一個是安檢。感謝朋友的建議,我們已經在網上(http://www.statuecruises.com/)事先買好了船票,隻需排隊安檢,就可乘船。在排隊的時候,見到有船滿載乘客駛出,海上濺起浪花,幾隻海鷗展翅飛翔,環繞在船的周圍。乘客中有熱情好事者向岸上揮手作別,一副已登自由彼岸的勝利者形象。岸上的人都在一片擁擠中排隊苦等,沒人有精神回應他們。

                排了半個多小時的隊,終於上船。我們去上層甲板,正是春寒料峭時節,遊客都被海風吹得縮頭縮腦。忽見大家都向船的一側湧去,我也湊過去瞧熱鬧,一不小心就看到了自由女神。自由女神穿長袍,戴平頂光芒帽,一手執書,一手高舉火炬。她站得很高,立在一個石頭砌成的五、六層的台子上,下層台子比較大,上層台子比較小。這台子就把自由女神烘托地高貴、莊嚴。這尊雕塑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健壯、自信、勝利。

                不一會船就泊在自由島上。島不大,我沿島慢慢走一圈,聽聽海浪聲,十五分鍾也就走完了。沿島一圈都圍了鐵欄杆,以防人掉到海裏去。供遊客走動的小徑和小廣場都是磚鋪地。自由女神台基外側也用鐵欄杆圍住,在欄杆裏的空地種草。島上還見縫插針地種上法國梧桐、矮種鬆樹和一種估計是櫻花、桃花一類的樹,因當時花還未開,不確切是什麽。有幾間平房,用作餐館和遊客中心,兼賣些紀念品。島的一側用欄杆封住,不許遊客進入,隻能看見一些年久失修的房子,估計政府一時無錢整修這一邊,所以封住。

                自由女神像確實宏偉莊嚴。但是若僅從雕塑本身來看,並非稀罕的藝術珍品。她如此有魅力,不但在於雕塑本身,也在於放置的位置。這一個小小的自由島就專門用於放自由女神像,像下的台基宏大氣派,烘托出了自由女神。而這座小島又是當年許多歐洲移民進入美洲大陸的必經之地。想想吧,在海上航行數月,終於遠遠地能看見大陸了。突然間又看見這麽一座莊嚴神聖的自由女神像,是多麽鼓舞人心,令人對新的生活充滿向往。

                可歎的是,西海岸就沒有一座這樣的雕塑。當年從太平洋上坐船來的移民,下船之後就是做苦工,繳納極繁重苛刻的人頭稅,最後還不一定能在美洲大陸定居。文化藝術真是建立在經濟和政治之上的。

               

                離開自由島,船又開往Ellis 島。在十九世紀後期到二十世紀早期,這個島是辦移民手續的地方。當年的辦公大樓現在是個移民博物館。新移民坐船從歐洲來,先到這個島上,由政府檢查身體和證件。大部分的人幾小時之內可辦完手續,就離島,往美洲大陸建設新家園去了。少量人會因健康或證件之故,在島上滯留一段日子,才獲放行。還有更少量的人,過一段時間,也沒有把病養好,就被送到返回歐洲的船上去了。

                原來擔心兩個小家夥對這些參觀不感興趣,欣喜的是他們兩個都認認真真地跟著語音導遊走完了全程,小孩子的好奇心真的可愛。參觀完博物館,就去排隊等船離島。已近傍晚,大家都要回紐約城,又是一通苦等方才上船。好在當時陽光明媚,隔海相望,一邊是高樓聳立的曼哈頓,另一邊是自由女神,隨手拿出速寫本塗鴉幾筆,倒也不算十分難熬。船靠岸的地方離華爾街、世貿大廈遺址不遠,我們就先找個飯館吃飯,然後去那一帶轉一轉。

看到了一家就開在華爾街的超市,順便買些水果,拿了兩個蘋果、三個廣柑、六根香蕉,結賬的時候,才知道竟要十十多美元!價格果然很高端,但是貨色不怎麽樣。有趣的是該店提供的塑料袋相當高級,與高級時裝店的袋子有的一比,看來相當體貼當地的高端客戶群:總不能讓西裝革履的俊男靚女們拎一個破塑料袋在華爾街上走吧。

                晚上,女兒問我對當日旅行的想法,我就說自由女神像是很不錯的,島也很美。又問她的看法,她說雕塑的身體bulky,臉很sharp。然後又強調,她也是很喜歡去看看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