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最近聽的兩首歌

(2013-12-02 18:24:41) 下一個

最近聽的兩首歌

翹搖         20131126

 

幾個月前,在youtube上無意間發現了周小燕的一段錄像。老早就聽說周小燕號稱中國夜鶯,卻從無機會了解她。一時好奇,就點擊看了一下,這是一段周小燕指導廖昌永唱歌的錄像。因我於音樂完全是門外漢,難以聽出其奧妙。隻看懂下麵的文字評論,皆是盛讚廖昌永,看上去廖昌永很出名。奇怪,我怎麽沒聽說過。Google一下,廖昌永竟是聲名赫赫的的大歌唱家!真是山中方一日,地上已千年。我等住在北美,對著好山好水,整日圍著鍋台轉,跟著孩子跑,不知不覺十數載,竟不知國際歌壇上早已升起一顆明星。於是趕緊補課,弄了幾隻廖昌永的演唱錄像看。

其中譚晶、廖昌永在2009年建國60周年國慶晚會上合唱的《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十分美妙。竟然令我,這個沒啥音樂細胞的人,也能聽出其中的好來了。譚廖二人的歌聲就象雙鷹展翅,直上九霄,比翼雙飛,時而盤旋回轉,時而翱翔千裏。歌聲自信從容,感情充沛激昂,令人仿佛置身於一個春回大地,萬物生機勃勃的環境,感受繁花似錦、欣欣向榮的喜悅。伴奏、女聲、男聲皆默契和諧,水乳交融一般。再回味一下,男女聲又有明顯不同,女聲更為清脆,男聲更為渾厚。兩種頻率的聲音互相襯托,更顯出雙方的優點,讓歌聲即便攀到極高之處,亦不失堅實之依托。

譚晶、廖昌永的合作又令我奇妙地聯想到了青辣椒炒豆腐幹。取薄皮且辣味適中的青椒, 切成絲,與豆腐幹絲炒在一起,辣椒清脆、幹絲香軟,兩種不同質感的食材配在一起,口感極佳。正如譚、廖兩人配合給人帶來的美妙享受。唱歌、烹調都是藝術,各種藝術果真是相通的。

 



在所聽的廖昌永演唱的歌曲中,《永隔一江水》也讓我十分喜愛。這是一首俄羅斯民歌,傾吐愛人可望不可得的苦惱。這首歌描繪江河、露水、寒鴨,喻愛人在河對岸,兩人無法結伴成雙。令我驚訝、欣喜的是,這首歌主題和意境與《詩經》中的《蒹葭》極為相似。都描寫了河水、白露,所愛之人都在河水的那一方,難以逾越的河水將兩人永遠分隔。《蒹葭》是周朝時期秦國民歌。想來秦國先民與俄羅斯民族並未有文化交流,那麽華夏民族、俄羅斯民族都是獨立創作出類似的歌曲。不同背景的人們習慣、風俗雖有巨大不同,而感情、感受卻大致相類啊。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評論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往往感到可惜的是,《蒹葭》曲譜並未流傳下來,今天能看到的隻有歌詞。二、三十年前,流行的《在水一方》歌詞取自《蒹葭》,歌曲卻是為電視劇而作,其旋律、意境都與劇情相吻合,而無任何民歌韻味,與《蒹葭》意境完全不沾邊。《蒹葭》一詞質樸感人,當年的曲譜想必也一樣美好。

今日聽到《永隔一江水》,也能彌補一些《蒹葭》曲譜未傳之遺憾。歌聲深沉渾厚,因沒有顯出撕心裂肺的痛苦,更覺傷感真摯,亦不失灑落。



附錄   《蒹葭》全文如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