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二多筆記

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曆程筆記
正文

轉載: 子女學醫FAQ 來源: ximin2013

(2013-11-27 08:04:16) 下一個
子女學醫FAQ
bbs.wenxuecity.com/medschool/2052873.html

孩子醫學院畢業了,match到了自己喜歡的專科。在論壇裏經常會看到很多父母在討論子女學醫的問題,我根據自己和孩子的體會總結了這個子女學醫FAQ,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家有孩子想學醫的父母有用,也讓大家對孩子在美國學醫的全過程有所了解。文中所寫的內容肯定不全麵,或者不夠詳細,甚至有些可能是一己之見,隻是拋磚引玉,以引起更多的討論。以下是這個FAQ涉及到的問題:

1.為什麽要學醫?
2.為什麽不要學醫?
3.什麽樣的孩子不適合學醫?
4.什麽是本醫連讀?
5.想學醫還要爬藤嗎?
6.什麽是Pre-Med?
7.醫學院是很難進嗎?
8.何時考MCAT?
9.報醫學院要注意什麽?
10.什麽是加勒比海醫學院?
11.醫學院有獎學金和助學金嗎?
12.什麽是MD-PhD Program?
13.進了醫學院要注意什麽?
14.什麽是住院醫?
15.什麽是住院醫Match?
16.怎樣才能Match到自己喜歡的專科?
17.什麽是Fellowship?

1.為什麽要學醫?
孩子有一個自己喜歡的、穩定的、收入比較好的職業,是每個作父母的希望。因為有行業保護,加上學習培訓的時間長,醫生這種職業比較穩定,很少聽說有醫生因為經濟不景氣被layoff的。醫生的收入相對較高。醫生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社會形象好,受人尊敬。所以有人將醫生稱作是有高社會地位,高收入,高工作穩定性的“三高”職業。醫生在學習和培訓中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並長期有效的,從業經驗隨年頭而積累,這在選擇職業中也是個很重要的考慮因素。

有人說美國大部分醫生都願意自己的子女學醫,說明這是個好職業。我雖然沒有見到這方麵的統計數據,但相信這是個事實,我以前和現在的Primary醫生的孩子都是學醫的。

2.為什麽不要學醫?
因為美國對醫生要求很高,所以學習培訓的時間長,投資多。一般是大學4年,醫學院4年,住院醫加followship共需4-7年左右(有的專科如整形外科住院醫培訓就需要7年)。

醫學院學費很高,資助卻很少,報醫學院和畢業時match麵試時的飛機票旅館又是一項不小的花銷。僅僅從掙錢快掙錢多的角度考慮,醫生這行絕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學醫的學生在住院醫畢業時已經背了很多貸款,他們本科時的同學可能都在華爾街賺了九年大錢了。

學醫很苦很累精神壓力很大。在醫學院的後兩年就要臨床實習了,各科轉非常忙。醫學院畢業後的實習醫生和住院醫更是人稱魔鬼式的訓練,有時一班要上三十幾小時。盡管國家出於對病人安全的考慮,限製了住院醫每周的工作時間不得超過80小時,不得連續幹24小時以上,但實際上很難保證。就算住院醫畢業當了正式醫生以後,有的科醫生要辛苦一輩子,睡夢中被叫醒是習以為常的,外科醫生戴著尿不濕一個手術就要幾個鍾頭甚至十個鍾頭也是常有的事。

作為一個醫生要學到老考到老。醫學院裏要小考大考,醫學院畢業前後要參加全國統考USMLE step1, step2ck, step2cs(臨床), step3。當了住院醫還有每年的 in service 全國分科統考,和本專業的幾門執照考試。即使當了正式醫生還要接著考試,renew執照。所以學醫是件苦事,父母千萬不可強加,孩子一定要自己有興趣和動力,並且在下決心學醫之前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3.什麽樣的孩子不適合學醫?
上麵說了,學醫是件苦事,整天見的都是愁眉苦臉無助的病人,所以沒愛心沒興趣怕吃苦的人學不好醫,進了這一行也是活受罪。除此之外,學醫要求死記硬背的東西多,要不斷地考試,不太適合那種不愛背不愛考試的孩子。醫生這行其實是比較枯燥的個體技術工作,醫生的大部分工作不是創造性的工作。有些孩子從小的興趣和長處是發明創造,或者是推銷營商,或者有明顯的藝術體育天賦,或者有傑出的領袖天賦和演講才能,這樣的孩子幹其他行可能更有發展的空間。

4.什麽是本醫連讀?
本醫連讀是一些大學醫學院為了吸引優秀學生設置的Program,每年招很少量的本科生(如一個班20-30人),在本科畢業後直接進入本校的醫學院。過去有一些很好的7年一貫製的Programs因為種種原因現在已經都改成8年了,但目前還有一些7年的,甚至還有個別6年的。

本醫連讀的好處是省時省錢省事,本科時不用太關心GPA成績,隻要滿足了學校對GPA的要求就行了,所以不累,也不用本科之後再報考醫學院了。如果是7年甚至是6年的本醫連讀,還可以省1-2年的時間和學費。一些本醫連讀還有獎學金。如果孩子鐵定了要學醫,這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缺點是本醫連讀因為它的好處所以競爭性一點不比大藤小。另外連讀的大學和醫學院一般都不在top(top醫學院用不著設置連讀來吸引好學生),對有些優秀的學生來說有點“屈才”。最大的問題是,在大學期間孩子的興趣發生轉移是非常有可能的,但卻過早地被鎖定在了特定的學校及專業。我們知道有幾個原來準備學醫的小孩在本科期間都改變了初衷。另外萬一以後希望上更好的醫學院也有困難。

5.想學醫還要爬藤嗎?
理論上講不必,不是藤校也一樣能上醫學院。有人認為在藤校因為其他學生水平高反而影響孩子的GPA,不利於申請好的醫學院。這有一些道理但不完全對,因為醫學院對不同大學出來的學生有不同的GPA要求,對好學校學生的GPA要求相對要低一些。好醫學院當然首先考慮好大學本科畢業生,每年招生中藤校和其他好大學畢業生的比例相當大。

很多州立大學醫學院每年要招收一定數量的本校畢業生,並且招本校畢業生的標準要低於招外州大學畢業生,所以本校學生申請相對容易很多。但近幾年一些好的州立大學醫學院每年要招收本校畢業生的百分比越來越少,即使招本校本科畢業生的條件也越來越高。這些都要提前了解清楚。

應該說“學醫還要爬藤嗎”這是父母的而不是子女的問題。對孩子來說爬不爬藤和學不學醫是兩個不同的事。不管以後學什麽,能力強學習好的小中在報考大學時當然會報大藤的,父母攔得住嗎?一旦被像H這樣大藤錄取了,那種誘惑是難以抗拒的(以後要學工又被M或S也錄取的除外)。很多被本醫連讀和大藤同時錄取的最後選擇了大藤放棄了連讀。有的父母會舉出一些例子,諸如某家孩子本科大藤畢業,又回到州立大學的醫學院,甚至有沒考上醫學院的,另一家孩子在州立大學念本科,反而去了大藤的醫學院,這都是些特殊的情況,都是父母們對“性價比”的看法。大學本科和研究生院是兩種不同的經曆和體驗,大學四年的生活、經曆和見識對孩子的一生影響太大了。如果孩子們願意並有能力有機會去大藤本科“過把癮”,無論他們以後去哪裏和幹什麽,對他們一生都大有好處,做父母的一定不能加以阻撓。

6.什麽是Pre-Med?
在大學期間pre-med和本科專業是兩回事, 任何準備上醫學院的本科生不管專業(Major)是什麽都可以稱自己是pre-med。本科無論是什麽專業隻要滿足醫學院基本要求的都可以申請醫學院,連文科音樂這些專業的都有,隻是生化本科的人占多數,因為本科專業的課程要求和pre-med的課程要求有很大部分的重疊,一石二鳥。

也可以把pre-med看做是準備上醫學院的一係列準備,其中包括修完報考醫學院所要求的一係列課程,參加有關的公衛或醫療義工活動,通過醫學院入學考試MCAT等等。學校還專為pre-med設置輔導員進行谘詢和指導。有的大學確實還有正式的pre-med program,多數學校隻是一種service。要充分利用pre-med輔導員的信息經驗和他們的關係,讓他們對該生有深刻的印象,下麵會提到報醫學院時還會請他們幫忙的。

醫學院對成績要求很高,所以有誌要學醫的孩子從一上大學就都是兢兢業業,不對GPA掉以輕心。大學生們開玩笑說,所有party必去的都是pre-wed(準備找對象結婚的),而對修課成績非常在乎,連party都很少去的肯定都是pre-med。

7.醫學院是很難進嗎?
社會上公認好的東西總是競爭激烈。即使眾所周知學醫又苦又累又費錢,申請醫學院的人數還是每年遞增。2012年美國全國醫學院共招生1萬9千人,有63.6萬個申請,不少學校招一百多人有一萬多人申請,錄取率遠低於大藤本科。至於有多困難則取決於畢業大學,申請的醫學院,和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去年平均每人申請14個醫學院,實際上全國隻有4萬5千個申請人,百分之四十的申請人都可以進入醫學院。從這個角度看,有些人認為小中如果想學醫的,基本都能學成。當然頂尖醫學院的錄取條件非常嚴格,能夠進去確實很難。所謂“好”醫學院,一般指的是每年權威雜誌上的全國醫學院排名前幾名者,也就是NIH給予經費最多的幾個,當然說的是研究類型的醫學院。報名人數多錄取率低的往往不是最頂尖的醫學院,而是像BU,George Washington,Georgetown這樣的醫學院,報名時要注意。

一項2010-2012年的統計顯示,在美國醫學院錄取中族裔偏好還是存在的,同樣MCAT和GPA的亞裔學生錄取率比其他族裔要低些。但比起大藤來說,已經很不錯了,也沒有什麽亞裔之間互相競爭的情況。

8.何時考MCAT?
如果準備大學第四年畢業時進醫學院,就不應該遲於第三年考MCAT。很多學生都選擇在第二年暑假期間考MCAT,既有足夠的準備時間,同時又要準備萬一成績不理想在申請醫學院前還有時間再考第二次。學校的pre-med指導員在指導學生準備MCAT考試方麵都有豐富的經驗。和考大學時的SAT一樣,如果MCAT的考試成績已經達到自己理想醫學院要求的分數,就沒有必要為了爭取更高的成績再考一次了。

9.報醫學院要注意什麽?
報醫學院有幾點需要注意的:
第一是決心要早下。一般本科第一年第二年時就要做決定了。醫學預科(Pre-Med)有很多必修課,不但要學完,GPA成績還要很高。必修課的GPA比一般課的GPA還重要。要早和pre-med的輔導員談,了解情況,聽聽他們的建議。很多學生的準備工作開始的太晚,時間不夠,隻好多花一年(One year off)進行準備。

第二是成績一定要好。醫學院錄取學生主要是看大學GPA和MCAT成績,2011年進入醫學院的學生平均GPA是3.67,州立大學成績要更高。如果要上好的醫學院,GPA和MCAT的分數則要非常高。

除成績之外醫學院還看報考生的本科學校,是否做過公衛醫療方麵的義工,有沒有臨床診斷經驗,立誌學醫的決心,是否有研究能力,對所報醫學院的了解,等等。根據這幾方麵的要求,我們孩子從大學一年級起參加了一個公衛義工小組經常去社區活動,並定期到一個實驗室幹活,也在醫院shadow過,在實驗室工作時和別人一起發表過論文,第二年暑假考的MCAT。

在申請醫學院時方方麵麵的推薦信和報本科大藤類似,好的推薦信是必要的,任何一封不好的推薦信都可能起到毀滅性的作用。麵試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有人申請了幾年,據說每年都是因為麵試不好被刷下來。申請醫學院有一點和大藤本科不同,像文藝體育、其他方麵的社會活動這些東西相對成績來說就不是太重要了,最多在麵試時算個話題。至於leadership能起多大作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義工小組當個小頭頭,至少說明在這方麵是個積極分子。

第三是所報醫學院的範圍不要太窄。當然學校好成績又好的學生可以隻報頂尖的幾個醫學院,報了太差的醫學院,人家也可能理都不理。否則如果GPA不是非常高,還是應該根據自己的條件多報一些不同層次的(幾個“爭取”的,幾個“相當”的,幾個“保底”的)醫學院。從學費角度考慮,州大醫學院對本州居民的學費比對外州居民要低很多,招生條件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本州州大的醫學院不管程度如何從經濟和“地利”角度都應該是必報的。

第四是醫學院的錄取是先報名的先考慮,所以不要拖到太晚才申請。所有醫學院在有如此多申請人的情況下做決定時,既希望招到好學生,更希望自己錄取的學生確實能來,並且和大學錄取時不一樣,他們都能看到申請人目前已被其他哪些醫學院錄取。所以他們做決定時除了要考慮申請人的成績和前麵說到的條件,也自然會綜合考慮申請人的家庭所在地區,和已經被哪個醫學院所錄取等等各個因素。各個醫學院根據多年的經驗都知道最後會招到哪一類的學生(水平和地域),學生報醫學院時也應該根據自己的大學和本身的成績做出決定。由於每一個申請人要報很多醫學院,又有可能被多所醫學院錄取,所有醫學院除了接受和拒絕外,都會把為數眾多的申請人放在waitlist上。在waitlist上的學生如果將某一個醫學院作為第一選擇,自己的條件又非常符合,應該讓大學pre-med輔導員打電話,並且自己主動聯係該醫學院,update自己的情況,說明這是自己的第一選擇,表示自己的興趣和一旦錄取肯定會去的決心。總之小中要學會aggressive一點,不要像報大學時那樣在家裏傻等。

10.什麽是加勒比海醫學院?
這條就不是自己的體會而是朋友的經驗了。如果很想學醫,但本科大學和GPA/MCAT成績都不理想的,除了注意多報一些不同層次的醫學院,還可以考慮一下“加勒比海”醫學院作為保底。據說這種醫學院有十幾所,差別非常大,著名的有多美尼加的Ross大學醫學院,格林納達的St George's大學醫學院,和聖馬丁的AUC,他們的網頁上都有詳細的介紹。上麵說的美國醫學院去年錄取的人數並不包括這些醫學院所招的一大批人。這些醫學院就是麵向以後想在美國行醫而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招生的條件低,招生人數卻非常多,並且呈逐年增加趨勢。

這些醫學院上學時在加勒比海地區小國家,但臨床實習是在美國醫院。網頁上還有他們每年公布的residency appointments結果,畢業生在找住院醫上比起其他外國醫學院畢業生有明顯的優勢,相當多的人畢業後到美國各州的醫院做住院醫。除大部分的家庭醫生,內科和小兒科外,有不少還是病理科,精神科,神經科,甚至外科,麻醉科,放射科的專科醫生。他們在美國當了醫生以後也和身邊其他醫學院畢業的醫生在工作和薪酬上沒什麽區別。

網上可以找到很多關於加勒比海醫學院的討論,US News雜誌上也有對於申請加勒比海醫學院好處和壞處的分析,有興趣的人一定要仔細閱讀。

11.醫學院有獎學金和助學金嗎?
理工科博士研究生大都有各種RA,TA等資助,申請時也不用看父母的經濟狀況,但是醫學院不同。醫學院的FA申請和本科生一樣,都要先通過FAFSA,根據父母的經濟情況算出可以得到多少資助。MD-PhD項目的學生都會得到資助,至少是在PhD部分。大部分隻念MD的學生都申請政府和學校的學生貸款。一些醫學院從第二年開始也會給學生一部分獎學金(scholarship)。即使這樣,一般學生在醫學院畢業拿到MD時也要身背十幾萬美元的貸款。

12.什麽是MD-PhD Program?
這是一些研究醫學院設置的雙博士學位Program,時間比一般MD的學生要多三年左右,除醫學教育外,還要進行PhD的研究訓練。培養出來的學生有很強的研究能力。醫學院大多對MD-PhD學生有資助,有些學校整個七八年學習期間的費用全免,這也是很多學生念雙博士學位的原因之一。一些強調研究的專科每年招收的住院醫中有相當數量的MD-PhD畢業生。

13.進了醫學院要注意什麽?
首先要注意的還是修課成績。因為醫學院畢業時要match,主要還是看醫學院時期的修課成績和考board的成績, 美國醫學執照考試USMLE的 step1的成績是重中之重。第二要及早了解和決定自己以後的專科,這樣可以更早介入研究課題,有可能出更多的論文。我們孩子在大學期間去醫院shadow時喜歡上了一個對研究能力要求很高的專科,就從醫學院第一年暑假開始去該係工作和參加研究,在醫學院畢業時已經對該科很了解,並有了相當數量的各種研究結果及論文,這對以後match到這個專科起到了很大幫助。

14.什麽是住院醫?
住院醫培訓是學生從醫學院畢業後到獨立行醫之前需要在主治醫師指導下進行的若幹年的專科培訓。不同的醫科有不同的培訓時間。內科,家庭醫生,小兒科需要3年,病理,婦產,精神,麻醉,皮膚,神內,眼科需要4年,耳鼻喉,放射,放療要5年,各種外科的時間更長,可多至7年。幹活多工作時間長,薪水卻很低,每年約4-5萬左右,是典型的廉價勞力。住院醫期間有嚴格的臨床和研究方麵的要求,也有一係列的考試。有一些專科要求醫學院畢業生先進行一年的內科或其他科的過渡培訓,又稱為實習醫生(Intern)培訓。很多做過住院醫的人都說這是最苦最累的一段時間,不少專科學生在住院醫開始前願意申請個離家近又不太累的醫院幹一年實習醫生。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的match一般是同時進行的。住院醫畢業後大部分不留在培訓醫院,要找正式醫生的工作。

15.什麽是住院醫Match?
醫學院畢業生找住院醫是通過match完成的,match後才能知道自己能不能當上某一科的住院醫和在哪裏培訓。一般是畢業前一年的秋冬開始準備,由NRMP(National Resident Matching Program)安排和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平時成績和Step1的考試成績,NRMP上公布的前一年match各科招生的統計數據,已經大致知道自己想去哪科和能去哪科了。如果成績不夠,又報了競爭性強的科,結果很可能是沒有任何地方要,白浪費一年。此時畢業生要最後定下所選的專科(當然也可以選多個,絕大多數人是定一個科),在此專科中可申請任意多個住院醫培訓醫院,接到麵試通知後,再有選擇性地自費去麵試,最後根據自己的意願對所有麵試過的醫院進行排序,遞交給NRMP。而醫院各科也對前來麵試過的眾多申請人根據小組麵試醫生的打分進行排序,報給NRMP。NRMP通過一個match算法(兩個教授因為這個算法還得了諾貝爾獎),根據學生和醫院的雙向選擇,由計算機程序在幾小時之內為全國每個合格的畢業生和其他參加match的人分配一個醫院,而且這個分配方案對於醫院和報名者雙方來說都是最好的結果,因為能做到這是學生最想去同時也是醫院最想要的。一旦match,醫院和學生都無更改餘地。這麽多年來大家對match沒有爭議沒有官司,這就充分證明了其公平合理性。網上能找到此match算法的詳解文章。

Match的結果在每年三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全國統一公布,這一天就叫做住院醫match day,是學醫學生一輩子最重要的日子,也是他們職業生涯的起點。

16.怎樣才能Match到自己喜歡的專科?
醫生這行不同的科差別非常大,學醫最重要的是最後進了哪一科。一旦進入某一科,以後想轉到其他科相當困難。對於什麽是“好”科,看法不一。有些人認為好的科如放射診斷科(Diagnostic Radiology)和病理科(Pathology),另外一些人不願意幹,因為不直接和病人打交道。而大部分人不看好的小兒科,對一些喜歡兒童的學生來說又是他們最有興趣的專科。現在一般人是根據競爭的程度區分,競爭激烈的專科就被認為是好科,因為大家都爭著要去。但這也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時髦的一些科可能過去沒人願意幹,如麻醉科。這幾年醫學院的學生都想去的,是又被學生戲稱為“road to lifestyle”的幾個ROAD科(R-放射科, O-眼科,A-麻醉科,D-皮膚科)。除了麻醉科比較累,都是一些掙得不算少而又不那麽忙,在工作之餘還有些個人生活的專科。然而“好”科也不是什麽都好,比如幾個大家都想進的每年隻招一百多人的小專科,住院醫畢業後往往很難在大城市找到理想的工作。工資高的專科可能是以後醫改首先衝擊的對象。一些競爭低的科,如家庭醫生,小兒科等,雖然工資相對低一些,但較容易進,工作穩定到處都需要,有些科每年招不夠還要靠外國醫生來補充。所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各種醫科無所謂好和不好,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興趣,自己喜歡的科就是好科。

每一個美國醫學院的畢業生能進哪一科由什麽決定呢?NRMP公布的前一年match各科招生的統計數據最說明問題。成績是個關鍵,除平時成績外,全國統考USMLE Step1的成績尤其重要。有的科如整形外科,皮膚,放療,放射,眼科,耳鼻喉科不但要求考分非常高,而且對研究能力也有要求,要看是否有一定數量的研究論文,有的科對MD-PhD尤其青睞。為了進這些科,很多人要多花一年專門做研究,有的人要再念一個PhD,還有人要找個單位免費工作一年。在醫學院臨床實習期間,有人要到這個科全國著名的醫院去實習(away rotation)。是否是全麵發展的好學生(AOA)也對某些專科的match起到一定的作用。這幾年競爭激烈的專科,畢業生甚至要報四五十個醫院,麵試二十幾個以確保命中。

另外有一點需要說明,各專科住院醫培訓醫院的排名和醫學院的排名又完全是兩回事。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上麵有一些各專科最好的醫院,Student Doctor Network 裏醫學各科都有論壇,其中有各專科住院醫醫院排名的討論,match時大家是根據這些排名來申請的。

17.什麽是Fellowship?
內科和小兒科雖然住院醫隻有三年,但它們下麵又細分成一些如心髒,腎,呼吸道,腸胃,血液,內分泌,腫瘤等等子專科(sub-specialties)。在一般住院醫之後還可以在Fellowship中進行學習和培訓,Fellowship一般需要二至四年。進入Fellowship又要經過match。Fellowship不像住院醫那麽累,薪水略有提高。大部分內科小兒科的小中醫生們在住院醫之後都會進行fellowship培訓的。其他很多專科在住院醫之後也可能有fellowship進行更進一步的學習培訓,有些隻需一年時間。因為沒有體會,不詳細說了。

*****************
以上是用FAQ的形式把子女學醫可能碰到的各種事情大致過了一遍,希望家有學醫子女的父母糾正和補充。小中們都聰明又能吃苦,有誌者事竟成,願更多對學醫有興趣的小中們進入醫生這一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