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泡麵傳奇:中國當代政壇的生死對決

(2014-03-06 16:47:54) 下一個



泡麵傳奇:中國當代政壇的生死對決

                  吳稼祥




第一回:周公渡海歸國,毛祖占山為王

1924年月,周恩來從巴黎回國,毛澤東回湖南養病。1927年8月1日,周恩來領導南昌起義,失敗後流竄;9日,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失敗後創建井岡山根據地。中國政壇長達近一個世紀的恩怨情仇拉開序幕。
毛說他領導了10次路線鬥爭,那其實都權力鬥爭,真正的路線鬥爭隻有一次,那就是他代表的山溝馬列,與周恩來所代表的西方馬列之間的鬥爭。周恩來一生,隻有一個得意門生,也是最疼愛的小弟,還是最堅定的政治盟友,那就是鄧小平。毛祖周公去世後,他們之間的過節,被鄧與他的對手繼承。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回:同房情深非基友,一生道合真兄弟

先說說周恩來與鄧小平的情緣。
1922年6月,巴黎戈德弗魯瓦街17號一家廉價旅館的一個小房間裏,住著周恩來,他在主編《少年》(後改為《赤光》)半月刊,鄧與其同房,負責刻字並油印,被稱為“油印博士”。鄧此生有兩次與周“同房”的機遇,一次在巴黎,另一次在上海。沒有巴黎同房,鄧這一輩子,頂多是個自食其力的海歸。周1924年回國任職黃埔軍校和中共兩廣區委,鄧接替周主編《赤光》,並於1926年1月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那兒遇到他終身愛人張錫媛。周1926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軍委書記,鄧於27年春受命回國到馮玉祥部西安中山軍事學校任中共組織書記。27年8月周當選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28年1月任中央常委兼組織局主任,鄧同時任中共中央秘書長,並跟隨周到上海,在那裏與張結婚,與周住樓上樓下。
周與鄧,如雙子星座,軌跡先後相隨,人生榮枯與共。(2月23日)

第三回:相對無言不彈兒女淚,當麵交接定下英雄策

1973年4月9日下午,曆盡磨難的鄧小平夫婦到西郊玉泉山,看望確診患癌症的周恩來和夫人。看著周消瘦憔悴麵容,鄧悲從中來,與周相對無言。長久沉默後,他們交談很久,周向經自己艱難斡旋剛剛複出的鄧交待自己的後事。4月12日,周抱病攜同鄧設宴招待西哈努克,向世界宣告鄧正式複出,並代替自己主持工作,他本人將病退二線。
周一生免於被毛祖清除,一得益於他的背景,留法、黃埔和南昌起義,黨內軍內根基極深;二得益於深厚政治功底,早已看出中共這樣的組織,頑固地存在著“第二把手更換率”,毛所謂十次路線鬥爭,幹掉的大多是第二把手,因為第二把手要幹事,威望就上升,讓第一把手毛祖寢食難安,周一生不做第二把手,隻呆在第三把手位置上,毛朱周,毛劉周,毛林周,毛華周……故幸免。
76年1月8日,周去世,失去周的保護,鄧再次罹禍。(1月24日)

第四回:攜手聯袂做掉華統帥,分道揚鑣各表現代化

1978年11月中旬,戲劇性的中央工作會議在背景召開。此時,元老陳雲要弄掉華國鋒的心情,可能被鄧小平更迫切:鄧已經官複原職,陳的複出則一直受到華等人的阻撓。11月12日,陳在分組會上發難,批評不平反冤假錯案。最終迫使葉劍英去做華的工作,讓出領導權。陳在隨後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常委和黨的副主席,與鄧平起平坐,成為新中華帝國兩大巨頭。
可惜蜜月期不長。1980年2月,鄧推薦胡耀邦做了總書記,這破滅了一個人的皇帝夢,新一輪政治戰爭開打。這場戰爭在名義上,是現代化要走什麽道路的問題,陳主張毛祖山溝馬列的升級版——蘇聯模式,鄧,特別是胡,主張改革和市場化道路。那個要與胡爭奪皇位的人,則全力支持陳。要知此人是誰,且聽下回分解。(2月24日)

第五回:憐香喜獲心上人,頂風敢做排頭兵
上回講到一人,要做當今“皇上”,不是別人,正是我等大師兄鄧力群。
大師兄1915年生人,1936年考入北大經濟係,未畢業投身革命,實乃一時英豪,花見花開。話說當年延安四大美女之一範元甄,毛祖周公都很關心她,嫁給李銳。1943年,延安搞搶救運動,李銳夫婦被“搶救”,搶救者就是大師兄,範元甄被他“搶”到了窯洞裏的床上。結果,甄一輩子都愛著鄧。隻要有人提及大師兄,範美人都會激動得像一片樹葉。
1975年,大師兄協助第二次複出的鄧小平,起草一係列重要文件。被四人幫批為三株“大毒草”,胡喬木告發鄧小平,大師兄受牽連,但沒有屈服,為《論總綱》主動承擔責任。據傳,鄧小平事後說,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一個半人頂住了,半個劉仰嶠,一個鄧力群。
大師兄壯舉美名傳,他本家大哥第三次複出後心有所想,想的是什麽呢?(2月24日)

第六回:倡商品經濟開風氣之先,整思想戰線展騰挪身手

“社會主義要大力發展商品經濟。”現在聽到這句話,陳詞濫調;在1979年早春聽到這句話,絕對是春天的風聲。這春風是從大師兄鄧力群口中吹出來的。
1978年底,大師兄作為中國經濟代表團顧問訪日。歸來不久,到北大做報告,會場不夠大,拉廣播到各個教室,作為分會場。演講者口若懸河,條理清晰,思想前衛,讓我們聽得如醉如癡。當時,他的公子鄧英淘就在我們班上,還有一個思想解放、文筆極好的理論家李洪林的公子李少民也在我們班上。而且李在中宣部理論局工作,1982年鄧做了中宣部長:老子同衙,兒子同窗。
接下來發生的事,讓我納悶了許多年。1981年8月,中宣部召開思想戰線座談會,開始整肅思想界,鄧力群成為幕後推手,並因此代替王任重執掌中宣部;一到中宣部,就開始批判李,李最後被趕到福建。大師兄從旗手到“殺手”,為何有如此驚人轉變呢?(2月24日)

第七回:抱腿攀龍非吾技,倚天屠蛟是寶典

1988年某月某日,鄧力群公子英淘(願他安息)和我應北大經濟院係師弟師妹之邀,參加《學友》雜誌10周年紀念會,該雜誌是我們77級創辦,鄧主編,我副主編。會上英淘說:“有人說我父親左,錯了,我父親連私有製都不反對。”
我相信英淘說的實話。問題是,一個思想如此解放的人,為何要扮演那麽左的角色?這就回到前回問題,鄧力群對本家大哥忠心耿耿,有何期望?答案是:登頂。問題是,鄧小平把胡耀邦看成弟子,小鄧卻未享受此等待遇。故1980年2月胡做了總書記,就成了大師兄人生的轉折點。年齡是個關鍵,他與胡同齡(1915),不可能通過為胡牽馬隨鐙而成為胡的接班人。要想登頂,隻能取而代之。要取代,就要和胡采取截然相反的政綱:你改革,我保守。這就要倚天屠龍。原道的天是“溝馬”(山溝馬列),肉身的天是陳雲。他要改換門庭,從鄧門到陳廷。大師兄策略極為成功,差一點在3年後如願。欲知後事,下回分解。

第八回:《苦戀》風波開啟新朝第一戰,屠龍秘技成為舊派傳家寶

有個叫白樺的作家,肯定沒有想到此生有機會進入曆史的聚焦點。1979年9月《十月》第3期發表他的電影劇本《苦戀》;1980年底,長春電影廠將其拍成電影,改名《太陽和人》。故事說有個少年,受國民黨迫害,出國成畫家,共產黨執政後回國,文革中曆盡磨難,女兒要出國,他反對,女兒問:“你苦戀這個國家,這個國家愛您嗎?”
電影從未公開放映,但在黨內軍內引發內戰。王震領導的軍方有關部門,陳雲領導的中紀委都以批判姿態介入。這場內戰的直接結果,對《苦戀》持柔性立場的中宣部部長王任重讓位給鄧力群;間接結果,大師兄鄧力群開發出了新紅朝屠龍術:宣傳口進行高空轟炸,紀檢委開展地麵進攻。這就要求自己人要同時控製這兩個部門,當時就做到了:天君陳雲1978年12月執掌中紀委,屠龍者鄧力群1982年4月到任中宣部。
從此,有分教:守道派高居審判席,改革者均成嫌疑人。(2月25日)

第九回:新君垂淚詢良策,老帥杖北上救危駕

1983年2月中旬某日,剛在12大當選總書記幾個月的胡耀邦在京西賓館電梯裏,電梯下行,同梯的還有喬石。胡眼中含淚,政治局書記處聯席會議剛剛結束,陳雲在會上嚴厲批評胡耀邦,並與胡喬木、鄧力群、姚依林、宋平會商後,發出通知召開中央工作會議,要胡耀邦下台,擬議鄧力群取代。胡的“罪行”是1月20日在全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四化建設和改革問題》,陳指責說,一切都要改,連“一五”都要改?還批評發展速度定高了,7%,他主張4%。後來實際增長7%以上。
“怎麽辦?”胡淚眼模糊地問喬石。
“找下小平同誌吧?”後者建議道。
小平建議胡找下葉帥。葉帥對胡一直很寵愛,鄧與葉在其他事情上有分歧,推舉胡登位意見一致。葉帥當時在廣東養病,立即北上找陳雲,這場危機被化解。這正是,直搗黃龍誌未酬,要出妙計清君側。

第十回拔龍鱗滿朝文官喪膽,斷虎爪天下督撫寒心

上回說到鄧力群等人直搗黃龍未果,於是祭出屠龍秘笈:清君側。1983年3月7日,也就是京西賓館事變之後一周,周揚發表題為《關於馬克思主義的幾個理論問題的探討》,主要談人道主義與異化,講話人和起草人都是胡耀邦的文膽:周揚、王若水、王元化和顧驤。中宣部要求會議延長兩天,組織專人對周揚進行批判。之後,進一步上綱上線。10月召開的十二屆二中全會上,陳雲發表“不搞精神汙染”的講話,逼著鄧小平接受。10月19日,人民日報頭版報道李先念講話,要抵製和克服各種精神汙染。在此氣氛下,中宣部理論局副局長李洪林受到批判,原因其實是胡耀邦決定用他做秘書,這一批,不僅沒有當成秘書,還被趕出中宣部。在朝廷拔龍鱗的同時,中紀委借廣東海陸豐走私和所謂晉江假藥案,罷黜兩大改革先鋒總督:廣督任仲夷,閩督項南。在宗教裁判所成為嫌疑人的鄧小平與胡耀邦,有點自顧不暇,無力施救。不過,鄧胡也非軟柿子,開始醞釀反擊。後事如何?下回分解。

第十一回 以退為進鄧公要破屠龍陣,逼收成命陳君痛下殺手鐧

1984年夏季北戴河海邊,鄧小平80歲華誕,在臨時度假別墅宴請滿朝文武,宣布自己將在13大徹底退休,胡耀邦將接替自己出任軍委主席和中顧委書記。這是要與陳雲、李先念等老同誌同歸於盡,他退出中顧委,陳必定退出中紀委,中宣部與中紀委聯動的屠龍陣不攻自破。
胡耀邦受到鼓舞,對屠龍陣的中軍元帥鄧力群先行下手,先是於1985年7月免去其中宣部部長職務,由貴州總督朱厚澤接任;接著於10月前後,他主持書記處會議,在常務書記習仲勳和書記萬裏支持下,免去鄧力群書記處研究室主任職務,形成中共中央文件,下發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各大軍委黨委,各部委黨組。看似木已成舟,米已成飯,誰承想,江水居然可以倒流。小鄧找到陳雲控訴,陳當即用紅機子給胡耀邦打電話,以不容質疑的口吻命令他立即收回成命,宣布那份中央文件作廢。胡當時不知道,後來趙紫陽也沒想到,陳不會讓任何人動鄧力群的書記處研究,它不隻是奶酪。此是後話,按下不表。

第十二回 太上將退位舊傷未愈新傷又發,三代出水麵你懷你胎我懷我兒
1985年是決定中國後30年命運的一年,核心人物悉數登場。這主要是因為鄧公要退休,必然牽出兩個問題:第一,誰接總書記的班?第二,誰填補鄧陳留下的太上皇空白?對這兩個問題,胡耀邦都有自己的答案:王兆國接他,他接鄧。為此,他於85年調來溫家寶做中辦副主任,86年4月接替王兆國做主任,讓王分管組織,積累資曆,好在13大上接班。
這年,還有兩個調動,具有曆史意義,一是前回提到的朱厚澤進京,二是胡錦濤入貴。誰都知道,王兆國是鄧小平發現的人才,1982年任團中央第一書記;而胡錦濤是陳雲係大將宋平在甘肅發現的人才,也是1982年調到團中央,1984年接替王任團第一書記,被當做該係接班人培養。
胡的答案,並非當時黨內共識,這就引發了兩場戰爭:接班人之戰,和太上皇之戰,加上已有的在任皇位之爭,以及元老是否全退之爭,使中國突然陷入多事之秋。此中有一人,最不能接受胡接鄧,加入戰團,中國從此危矣。

第十三回 打虎親兄弟,倒胡結敵營
前回說到一人,最不能接受胡接鄧,此人非他,楊尚昆是也。原因很簡單,胡耀邦如果接替鄧任軍委主席,他和弟弟楊白冰對軍隊的控製將化為泡影,胡肯定要用更年輕的將領做軍委副主席,主持工作。1985年,他自己任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楊白冰剛剛被提拔為北京軍區政委,進入升官圖的快車道。他不能冒這個險,讓前途渺茫。他深知,在一個非民主國家,軍隊就是力量,是權力的黃金儲備,誰控製軍隊,誰就控製天下。他想讓弟弟掌管軍隊,自己做太上皇。
此人有此夢想並不稀奇,玩弄君王是他的專業愛好。做毛澤東時代的中辦主任,就敢太歲頭上動土,竊聽毛的電話。本來羅瑞卿被鄧挑選來掌管軍隊,但他1978年8月在德國看病時突然神秘死亡,楊才填補了這個空白。
得知鄧將讓胡接替軍委主席、中顧委主任後,楊與陳雲體係就有了一個共同目標:絕不能讓胡平安到位。後來的事實證明,楊從鄧係內部倒胡,比陳係從外部倒胡更容易奏效。



第十四回 兩軍對壘耀邦紫陽聯手,曹營通漢尚昆喬木過從
85年底,陳雲逼胡耀邦收回成命(罷鄧力群書記處研究室主任)之後,作為對等措施,鄧小平讓胡喬木賦閑,要他少管閑事,去修養。86年初,喬木到上海,陳雲則到了杭州。
為了奪回守道派占據的宗教裁判席,反過來審判他們,胡決定十二屆六中全會做一個精神文明決定,如同讓“兩個凡是”破產那樣,讓清除精神汙染和反自由化破產,爭奪十三大前的思想高地。對方洞悉玄機,先是薄一波出麵,說沒有必要搞這個東西。胡堅持搞。北戴河書記處開會,討論稿子,李鵬、姚依林都基本肯定,鄧力群發言基本否定,說沒有連續性,沒有反映以前全會反自由化和清除精神汙染內容。紫陽發言駁斥了他的說法。趙後來還與胡聯名給中央常委寫信,要求刪除鄧力群堅持要在決議稿上附加的“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
楊尚昆呢,則很微妙。這次書記處開會前,說請假不參加會議的胡喬木請他帶話,看法是這個文件不成熟,建議下午的書記處會議不要開了,給胡出幺蛾子。你以為這過了嗎?才不呢,致命招法還在後麵。

第十五回 求全勝功虧一簣,遭暗算變生肘腋

1986年9月上旬,六中全會召開前夕。鄧小平接到前回提到的耀邦紫陽聯名信,拒絕鄧力群的修改,批示說:“耀邦、紫陽意見很好。我完全讚成。”李先念批示:“同意小平同誌意見。”陳雲沒有表態。9月中旬,耀邦向小平匯報全會準備情況:“會上可能有人發難,可能挑明。”小平說:“挑明好,表決嘛。”他還說:“鄧力群在修改稿裏多處引用我的話,想把我拉向左轉。”當時,鄧力群也給5名常委寫信,告耀邦的狀。小平對耀邦說,13大陳雲等人要退,班子由耀邦主持搞。
看樣子要大獲全勝,事實上全會開得相當不錯,“共產主義”雲雲沒有寫進決議,但還留了一句反自由化,胡大概不爽。28日上午9時閉幕式,5個常委坐台上,耀邦主持,問大家還有什麽意見。陸定一說,把決議稿上反對“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刪掉。萬裏發言說,讚成刪掉,沒有資產階級自由化,也沒有無產階級自由化,隻有民主法治。中央委員席掌聲雷動。接下的事情有如驚雷:楊尚昆表態說,不能刪。更熱烈的掌聲來自中紀委和中顧委席。餘秋裏發言也說要保留。鄧小平不能等,不然場麵不可收拾:“反資產階級自由化是我提的,將來二、三十年都要保留……”李先念說:“幾十年都要用……”陳雲發言:“不能取消,幾十年都不能取消。”紫陽也表了態:要搞改革開放,不搞自由化。
前後30分鍾,決定中國未來30年命運。我相信,那天晚上,那邊的人喝空了所有儲備的茅台酒。耀邦背後被深深插了一刀,但還沒有倒,兩個月後,楊又補上一腳。

第十六回 秘不發旨太上震怒,主動攬過天顏喜開

在楊尚昆給胡耀邦踹上最後一腳之前,有一件事,使鄧小平最終鬆開了獨立扶持胡的手,那就是在他做總書記最後的3個半月裏,始終沒有向全黨下發鄧小平在六中全會閉幕式上反自由化的講話。許多年後,溫家寶夫人張蓓莉垂淚談到此事:“我們家寶為耀邦承擔了責任啊……”胡不下發此講話,可以理解,他知道那不是鄧的本心,如果下發,不僅損害鄧的聲譽,剛剛好轉的形勢也會急轉直下。但鄧可能有別的想法。因此當他從楊那兒得知此事後,很是震怒,要追查。
溫家寶知道不下發鄧的講話可能引發嚴重後果,所以主動給鄧的大秘書王瑞林打電話,說總書記經過通盤考慮,暫時不發小平那篇講話,是否合適。王說可以。得知小平追查此事後,溫主動承認錯誤,說是自己工作的疏忽,沒有及時落實總書記下發小平講話的指示。當王瑞林向鄧匯報此事經過後,增加了對溫的好感。
有人認為1985年5月10日胡與陸鏗的談話最終導致他下台,值得商榷。那個談話的核心,不是說了保守係的壞話,而是泄露了鄧要全退。所有人都在勸鄧不退,胡不會說假話,不僅不勸,還為鄧的高風亮節高興。楊尚昆則將其解讀為胡要逼鄧退,向老同誌,包括紫陽傳播。但這並沒有使小平徹底喪失對耀邦的信賴,否則就不可能有六中全會前小平對他的全力支持,還要他主持十三大人事安排。
讓小平不滿耀邦不下發自己講話後,楊兵部知道最後一擊的時機到來了。

第十七回 高天吹暖氣高祖頻發變法詔,大地封寒冰小鬼屢出連環計

楊太尉的最後一腳也是順勢而為。順什麽勢?外順學潮,內順爭嫡。
先說學潮。小平放風全退同時,他意識到時間對自己緊迫。他已高齡80,從84到87年,在位時間也隻有3年。他知道,僅僅和自己的老對手同歸於盡,解決不了體製問題,他希望將來有一種體製,可以抗中宣部與紀檢委合謀屠龍。他知道,這是經濟改革做不到的,涉及政治體製。政治改革,比經濟改革難度大很多,除了自己,沒有人能很快提出並推動此事。於是,他從1986年5月20日接見澳大利亞總理霍克開始,不斷提出政治體製改革。中央書記處因此於5月初專門討論政治體製改革問題,7月17日,書記處辦公室“政治體製改革資料編輯組成立”。這一年,鄧先後10次在黨內外強調政治改革。
保守派知道直接阻止政改不可能,可能的是煽動鬧事,然後讓改革派承擔責任,歸責於不反自由化。11月份,有14所大學因夥食或學生被打上街請願。上海高校也出現“民主熱”。1986年12月,中國科技大學學生對本校所在的西市區等額選舉人大代表不滿,張貼大字報,要求競選,但他們的要求被拒絕。從當時的省委書記李貴鮮後來被提拔為人行行長看,他逼學生鬧事有功,獲得獎勵。12月5日,合肥數所大學4000餘名學生上街遊行。到9日,全國有15個省33所大學鬧事,書記處會上,紫陽和萬裏都認為這很正常。到27日,全國學潮基本平息。
事情本來不大,但如果把扣發小平反自由化講話與學潮聯係起來,並且被定性為反鄧小平,後果可想而知。楊太尉和老人幫要利用的就是這個事態。這一天終於來臨了,但第一個發難的人,你絕對想不到。

第十八回 出師未捷成眾矢之的,爭儲失禮留一生悔恨

要知道誰公開帶頭向耀邦發難,先要回顧下第十二回書。那回書說到,太上宣布退隱引發兩場戰爭:接班人之戰,太上皇位之戰,加上已有的在任皇位之爭,以及元老是否全退之爭。其實,四場戰爭的焦點,都集中在耀邦身上。太上皇位之戰,在耀邦與楊尚昆之間。在任皇位之爭,在耀邦與鄧力群之間。小平是否全退較量,在耀邦與所有元老之間。他們不敢直接攻擊小平,拿耀邦當靶子,說他要逼退小平。薄一波一邊罵耀邦,一邊縱容中顧委所有老同誌,找小平勸留,罵耀邦不是人。王震甚至說,誰要小平退,誰就是三種人。彭真在人大常委會上也直接貶損耀邦。
接班人之戰稍微複雜些,候選人有四個:胡啟立、王兆國、喬石、胡錦濤。這四個人,有一個特點,均出身於共青團,前三個有一個特點,都在改革派陣營(鄧與胡),胡錦濤屬於陳雲係,但他離馬上接班還有一段距離。於是,為了阻止前三位接班,保守派為耀邦私人定製了一條罪狀:重用共青團。不過,當本回劇情發生時,當事人並不知情。第十二回書還講到,耀邦明確要讓王兆國接班,本來是胡啟立,但他軟弱搖擺,耀邦失去了對他的興趣。
這些事,早已看在楊尚昆眼裏。元老對耀邦圍攻之勢形成,還需要一個從內部動手的人,楊選擇了胡啟立。啟立以為楊代表的是小平,認為翻盤的機會來了。12月中下旬之交的一次書記處會議上,中午12點,耀邦宣布散會。“等一下,我有句話要說,”有個聲音傳來,大家循聲一看,是胡啟立。他接著說:“當前學潮,是很多年來不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結果,耀邦同誌要承擔主要責任……”想必事後啟立悔斷了腸子,耀邦89年去世後,他是最悲痛的人之一,也是最堅決站在哀悼者一邊的人之一。他如此,另一個接班人又如何呢?

第十九回 老將砥柱中流,新儲臨陣倒戈

胡啟立的發言,隻是投了一顆炸彈,衝擊波在與會者心中。散會後,忙壞了一個人,他就是被耀邦定為接班人的王兆國。王在1980年時,還在山溝裏,是位於湖北武當山北麓的第二汽車製造長副廠長。鄧小平視察該廠,聽說王在1976年“反擊右傾翻案風”期間,頂住壓力,照樣抓生產。鄧很感興趣,對當時的湖北省委書記陳丕顯表揚了王。1982年7月,在一次軍委會議上,談到接班人,鄧又提起王。當時的中央軍委常委兼秘書長楊尚昆馬上落實。幾個月後,王進京任團中央第一書記,楊晉升為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員。
這回,他與胡啟立都愚蠢地以為,倒胡是鄧的本心,而不是被逼宮。要想爭奪接班人優勢地位,就要比賽誰揭發並傷害耀邦最深。於是,從啟立放炮,到87年1月16日倒胡會議,半個多月時間,王找來以前秘書,閉門不出,準備秘密武器。當然,指導教師是楊,他落實鄧的指示,把王弄到北京,王以為,他還在落實鄧的指示,把自己扶上龍椅。
薄一波主持的胡耀邦生活會上,沒有揭發批評耀邦的,隻有一人,溫家寶;憤怒譴責倒胡行為的,也隻有一人,習仲勳。他認為這樣對待胡,是不公正的。據說,王兆國發言後,鄧小平嘀咕了一句:此人不可大用。
激戰至此,鄧係幾乎崩盤,耀邦沒有善終,兩個候選接班人啟立與兆國不僅丟人還丟了未來。當然,貢獻最大的,則是鄧小平最倚重的心腹楊太尉,當然他也獲利頗豐,獲利最大的是趙紫陽,他是不爭之爭,是為上爭。還有一個人和他的團隊,也深得其中奧妙,下回分解。

第二十回 鷸蚌相爭兩翁得利,父子情緣餘生同體

87年1月事變,是兩場鷸蚌相爭。一場是胡耀邦與得到楊尚昆暗中支持的鄧力群之間的皇位之爭,得利的是趙紫陽,如果胡耀邦不提前下台,接班人應該在胡啟立與王兆國之間產生,趙紫陽(1919)隻比胡耀邦(1915)小4歲,不大可能在正常權力更迭下成為胡的接班人,他臨時受命,且在13大上連任,得益於另一場胡啟立與王兆國之間的接班人之爭,他們兩敗俱傷,喬石(1924)受胡“重用團派”牽連,也被排除。從第二場爭奪中受益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潛在的接班人胡錦濤,在他恩師宋平的看護下,不僅沒有受損,還得了分。
耀邦剛離職,陳雲就打電話給中辦,為宋平準備辦公室,就任13大人事安排副組長。宋剛到任,就向貴州派出中組部、中紀委調查組,了解省委書記胡錦濤。調查報告上來,結論是,胡是貴州建省以來最好的省委書記。宋為何如此青睞胡?他們在甘肅共同度過了難忘歲月,情同父子。胡(1942)1968年到甘肅劉家峽水電站勞動,宋平(1917)1962年任職西北局,1972年任甘肅省委書記,且宋平、陳舜瑤夫婦,與胡錦濤、劉永清夫婦,兩對夫妻,4個清華,胡1959年考入清華時,陳舜瑤還是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有師生之誼。因此,容易理解的是,在宋任職甘肅書記8年期間,胡從勞動者到副處長,直接到建委副主任,團省委書記。1981年宋回京工作,1982年胡就進京任團中央書記,全國青聯主席,正部。
但就在決定紫陽代理總書記的會上,一個站出來公開挑戰紫陽,形勢又驟然緊張起來。

第二十一回 唇亡齒寒偏啃硬骨頭,兔死狐悲又惹老獵手

 話說上回,在楊尚昆糾結起來的老人逼迫下,小平通過薄一波做中間人,與陳係團隊談判,以紫陽做代理總書記為條件,罷免耀邦。就在那個會上,鄧力群突然發言,說反資產階級自由化要深入,必須拆除黨內保護傘。比如嚴家其就是嚴重的自由化分子,紫陽同誌卻很重用。這是破釜沉舟的節奏。小平沒說話,麵無表情地看著紫陽。紫陽這時候應該感受到齒寒,耀邦在他前麵,可以為他抵擋箭鏃,這回,他必須披掛上陣,迎刃而上。大師兄之所以提出嚴家其問題,因為紫陽大秘書鮑彤做組長的政治改革研討小組請嚴家其做了副秘書長。把嚴定性為自由化分子,紫陽代總書記的身份立即可疑。 “嚴家其同誌,”紫陽用還很濃重的河南口音說,“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對政治學研究卓有成果。”事情暫時被敷衍過去了。但大師兄不會輕易放棄,事後,他又讓胡喬木給紫陽寫信,要求把嚴搞出政治改革小組。這是為了取證,好將來算賬。當時黨內傳言,誰要想當穩總書記,必須搞掂鄧力群,這激起了紫陽的鬥誌。一次政治局會議上,耀邦說會議發的他的檢查,不是他原文,有人做了惡意改動。紫陽知道是大師兄那個書記處研究室搞的,於是批示說:“誰改的,要一查到底。”大師兄用抖抖索索的大字圈閱道:“此事係我交辦,有問題我一人承擔。”這批示大概讓紫陽情緒失控,不久,他做出一件事來,惹怒了一批老獵手,從而注定了他此後被追獵的命運。
第二十二回 捅馬蜂窩被蜇隻是早晚的事,擋別人路遭害絕非偶然的果

第十一回講到,85年10月耀邦主持書記處會議,解除鄧力群書記處研究室主任職務,文件發到全黨,被陳雲勒令收回。這一回紫陽決定幹票更大的,有為耀邦出氣的意思,也有顯示自己與鄧力群所在團隊一刀兩斷的決心與魄力。他代理總書記8個月,中共十三大開幕前1個月,也就是87年9月,紫陽作出決定,撤銷書記處研究室,鄧力群失業了。
同時失業的,還有陳雲的夫人於若木,她當時任該室營養組組長,科技組顧問,宋平的夫人陳舜瑤,任室務委員,毛澤東的女兒李娜,鄧小平大秘王瑞林的女兒……除了失業的,還有失去娘家的,比如薄熙來,他就是從這個研究室到大連金縣掛職副書記的,等他回到北京,想去看看原來的單位,找不到了。這一下,無異於捅了馬蜂窩,所有與它血肉相連的人和群體,想必都有要蜇紫陽的衝動。這一次,陳雲沒有讓紫陽收回成命,但紫陽用來取代這個研究室的政治改革小組(13大後升格為政治改革研究室)應該是成了他老人家的眼中釘肉中刺。第一,這個研究室從誕生到結束,都沒有進入中南海,一直窩在中辦廠橋招待所,第二,室主任鮑彤最後鋃鐺入獄。紫陽本人呢,自然被列入圍獵名單。
這個深刻教訓應該已被當今皇上汲取。已有的權力結構,是“存量政治”,不能輕舉妄動,你不知道其中連著誰的筋結著誰的骨,傷筋動骨,必遭報複。可以選擇“增量政治”,比如不動原來的機構,新設自己指揮得動的機構,小組啊,委員會啊,都可以。
千萬不要以為致紫陽於死命的,隻是與被撤銷的研究室有關的人,耀邦倒下,紫陽仍然擋著某個人的路,那哥們正在家裏磨刀呢。

第二十三回 三箭齊發趁新君立足未穩,左右開弓挾上皇猶豫不決

87年1月22日中午,152餐廳,鄧力群的秘書王懷臣一手端著盤子,一手拈著警衛局王副局長的衣服說,“不花錢的吧?”王大怒,一甩手:“少他媽來這一套!”王不是別人,是紫陽的衛隊長。這從一個側麵反映出兩個人首長之間的緊張關係。
紫陽代替耀邦主政,楊太尉、元老派與“溝馬”派並未達到目的。紫陽如果接班成功,楊家將在軍隊的統治地位仍然不保,如果小平退,紫陽接軍委主席,必然更換主持軍委工作的人,這是楊絕對不願意看到的。要防止這種情況發生,上策是讓趙接不成班,中策是不讓小平退。後者也正是元老們要達到的目的。“溝馬”派也知道,在市場經濟和政治改革方麵,紫陽是耀邦真正的同誌,在他們看來,紫陽代替耀邦,是前門拒狼,後門入虎。
這樣,通過勸留小平達到自己不退目的的元老派們,以中顧委為大本營集結起來,首領是常務副主任薄一波;勸留小平保住自己軍中位置的軍方,以中央軍委為大本營集結起來,首領是常務副主席楊尚昆;重開反自由化宗教裁判所的溝馬派,以撤銷前的書記處研究室為中心,首領是鄧力群。
三軍並不各自為戰,楊薄支持力群,書記處會議上,一唱一和,以鄧小平左右手自居,要各省領導班子到中央黨校學習,不反自由化,不能進13大班子,而他們都是人事安排小組副組長。楊也支持薄。“那時候,我們都不願意小平退啊,”薄後來在十三大主席團會上表功說,“我們中顧委各小組負責人對小平進行車輪戰術,嗬嗬,小平就是不鬆口,沒辦法,請尚昆幫忙,他一句話,小平就半退了。”究竟這權謀大師說出何等話來,下回再說。

第二十四回 上皇為儲君站台兩肋插刀,太尉陷兒主可疑禍根深種

受薄一波之托,楊太尉親自出馬,要勸小平不退,或半退。他能成功嗎?
一見麵,楊說明來意,受老同誌之托,勸您老人家繼續為大家掌舵。鄧沉默不語,表明自己要全退的毫不妥協態度。太尉於是祭出了自己的殺手鐧,以退為進:
“其實,您全退,我讚成,您老高風亮節,大局出發,”楊略停頓了一下,“但還有一個大局,您老深思過嗎?”
“哦?”上皇停住送到嘴邊的煙卷。
“三軍統帥誰來做?”天下兵馬第一副元帥提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問題。
大元帥抽了口煙,緩緩吐出,凝眉思索。
這時,展現楊太尉一生功力的一句話慢慢從他開始萎縮的嘴唇裏擠了出來,似乎很不情願:“您放心,我還不放心呢。”
隻有主語,沒有賓語。放心誰?不放心誰?外人自然不知道,兩個談話的人都知道在談論誰:趙紫陽。隻要上皇全退,軍委主席非總書記莫屬。
“好吧,”沉默了1分鍾後,太上終於開口,“我有一個條件,你們答應,我半退,不答應,我全退。”
楊某抑製住內心激動,十分恭肅謙卑地佝下身子,“聽您吩咐。”
“我提議一個人,做軍委第一副主席,我隨時把軍委主席的位子讓給他,這個人,就是趙紫陽。”
於是,13大上,中共軍事史上,第一次出現了軍委第一副主席(趙)與軍委常務副主席(楊)並存的局麵。
在後來的13大主席團會議上,當薄要楊自己講講如何讓小平半退的,他得意洋洋,說了上麵的故事。
此策一定,紫陽自此危矣。要扳倒趙,楊太尉隻需要不斷設局並論證趙不讓鄧放心的地方足矣。

第二十五回 兒皇被清上皇虎落平陽,兵部受寵孫輩龍攀鳳附

先按下紫陽險情不表,談談小平地位不穩。耀邦被廢後,“溝馬”派在黨內的政治實力大增,其首領陳雲在李先念、鄧力群等幫助下開始與小平爭奪一號領袖地位。87年2月14日前後,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突然轉載《國際金融研究》雜誌陳雲在1973年的談話,當年就提出80%對資本主義貿易,20%對社會主義國家貿易,與小平爭奪對外開放的首倡權與權威性。與此同時,“溝馬”派還乘機批評鄧小平獨裁,破壞民主集中製。小平立即給予回擊,發表陳雲文章的次日,首都各大報紙發表鄧1962年2月7000人大會上講話,提倡民主集中製。意思是,我才是民主集中製的倡導者。
2月底,陳雲要求發表他在1983年2月倒胡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那個講話批評胡耀邦,表揚鄧力群,表明自己一直是正確的,有預見,錯的是你鄧小平,耀邦下台就是證明。鄧小平不同意,陳雲堅持要發。小平無奈,讓薄一波決定是否發表,鄧諒薄不敢發。李先念也參與圍攻鄧。他會見美國國務卿舒爾茨時說,西方要我們放棄計劃經濟,搞全盤西化的希望要落空,還說,中國是集體領導,不是一個人領導。這針對的都是鄧,鄧剛剛找13大報告起草組說,不要再提什麽計劃經濟。鄧也被指責破壞集體領導。鄧力群則通過中央8號文件,批判了整個書記處,從思想上否定鄧的所有人馬。
這時候,軍方的支持就特別重要。楊雖然利用鄧不斷清除鄧的接班人,但他知道,隻有靠鄧,才能達到他做太上皇的目標。他知道,這時候公開支持鄧,才最被珍愛。他支持的方式有點特殊。4月5日清明節,鄧小平在京的文武大臣到天壇植樹。電視上,觀眾看到,楊尚昆指著鄧小平孫女羊羊對自己的孫女靚妹說:“快去同你的好朋友合作一起栽樹,去年你們倆在這裏配合得很好。”這時,陳雲在哪兒呢?在杭州市郊,也在植樹。
鄧的地位一穩,在楊的關照下,鄧與趙之間的嫌隙就開始了。
第二十六回 一仆二主尋求平衡點,單箭雙雕顯示王霸氣

作為與鄧小平爭奪領袖地位的組織措施,陳雲4月初提出讓宋平出任中組部部長,小平否決。作為折衷,紫陽在書記處設了幹部領導小組,喬石牽頭,兆國、宋平、尉健行參加,如此,宋平獲得的權力不比中組部部長小,甚至派宋平作為自己的代表看望途徑中國的某非洲領導人。另外,紫陽還推薦姚依林做常務副總理人選。
他這樣做,可以理解。他與小平之間的關係,遠不及耀邦與小平。小平在1942年就是耀邦的上級,49年底,更是追隨小平到四川,任川北區委書記。這樣的關係,耀邦尚且不保,表明鄧不是一個死保部下的人,鄧玩的不是幫派政治,是橋牌政治。他用一個人,就像抓一張牌一樣,有隨機性,比如用王兆國,以前並不認識,抓的是牌,不是古董,不會珍藏,目的是打出去,為了戰勝對手。紫陽大概悟到這點,汲取耀邦教訓,不想吊在一棵樹上,不想與陳雲係成為死敵。他讓小平與陳雲在自己上麵,一仆二主,自己成為平衡點。
大概基於此考慮,5月底陳雲從杭州回京,姚依林突然被任命為計委主任,宋平被任命為中組部部長,這是小平堅決不能同意的。同時,原中組部三位部長(尉健行、曹誌、何勇)全被調走。這些事,被楊尚昆傳到小平的耳朵裏,隻能證明他老楊之前的懷疑是多麽正確。小平自然要給紫陽點顏色看看。一日,紫陽向鄧匯報13大報告的起草情況,鄧一改過去滿口稱讚的語氣,嚴厲地說了4點意見:一是太粗,二是太沉悶,三是政治改革部分有三權分立嫌疑,四是在反傾向問題上,克服“左”說得不夠。沒有一點肯定,可見他老人家多麽生氣。第三點是打紫陽的,第四點是打陳雲的。
除了上麵提到的讓小平不高興的事情外,紫陽還做了一件事,讓鄧不快,鄧要讓他幹點髒活。


第二十七回 功高不可蓋主要喜幹髒活,位卑切忌妄想請各安天意

耀 邦被定性為不反自由化下台,鄧係及整個書記處成員實際上都成了待審理的嫌疑人,但有三個人除外,第一個是楊尚昆,他在六中全會上首先發言反對刪除反自由化 表述,第二是鄧小平,他在六中全會上就反自由化做了主題講話,最牛的是第三個人,鄧力群,他成了首席審判官,可以用不反自由化罪攻擊任何人(事實上已經在 這麽做了,把紫陽重用的許多思想界人士都說成自由化分子),因此他成了紫陽在13大上獲選總書記的最直接挑戰者,必須排除,事實上,薄一波確實向小平建議 過鄧力群在13大做總書記。
紫陽選擇的策略是,背靠小平,手拉陳雲,腳踢鄧力群。背靠不用說,手拉,就是上回提到的,重用陳雲係大 佬姚依林、宋平,腳踢,就是借鄧小平反左的旨意,將鄧力群作為左的主要代表,向其宣戰。5月13日,紫陽向力群下了戰書。這天下午,中共中央在懷仁堂召開 黨政軍群負責人會議,紫陽做報告,全體在京政治家委員、書記處書記、中顧委副主任和常委都出席了會議,似乎沒有中紀委。萬裏主持。講話不點名地批評力群在 全國宣傳部長會上的說法,那個說法是:說自由化的挨批了,幹自由化的沒事兒,暗指紫陽幹自由化。5.13講話在全國引起歡呼。這篇講話最終導致力群被禁止 插手意識形態工作,以及書記處研究室的解散(7月7日正式決定)。
痛擊力群,鄧是欣慰的,但紫陽手拉陳雲,且獲得如此大聲譽,反而 顯得自己反自由化不得人心,因此有必要讓紫陽幹點髒活。7月上旬,鄧力群讓王震送一份材料給小平,關於上海交大前黨委書記支持學生鬧事,小平看後大怒, 說,像這樣的人要開始黨籍。並責問,不是要開除一批搞自由化頭麵人物黨籍的名單嗎,為何到今天開不上來?紫陽知道後,不得不要求中紀委牽頭開名單,一直開 到各省,甚至機關、學校。
紫陽雖然把鄧力群的樹砍了,但他的部下,樹倒猢猻不散,這得益他高超的政治手法,也得益於一位貴人。何法何人?且聽下回。


第二十八回 上天入地敗也英雄,生逢其時其奈命何
上回說到大師兄鄧力群的部隊——書記處研究室樹倒猢猻不散,首先得益於他的獨門武功——“上天入地”功。上天,就是像抱天根一樣抱腿,一定要抱住最大最牢靠的腿。他試圖抱過他本家小平的腿,發現小平不玩腿,玩橋牌。於是抱陳雲。陳太皇兄弟4人,陳雲、李先念、姚依林、宋平,大嫂(於若木)、四弟妹(陳舜瑤)都被他請進自己麾下。
入地,就是栽培部下。鄧式栽培法,有4條秘訣:1,用小人不用君子。君子容易牛B,不聽話,小人百依百順;2,從不逐級提拔,隻越級提拔。逐級提的是幹將,越級提的是死黨,比如盧之超,本來是個編輯,處長,調到書記處研究室,一步提到正局,政治組組長;3,投靠者昌,背叛者亡。有個說法,投靠大師兄者,4年 內心想事成。有個何新,野狐禪學問,想入紫陽班子,太差,不成,投靠大師兄,很快成為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分得豪宅,做了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且被捧為當代 宗師。如果不能跟大師兄一路走下去,下場會很慘,有個賈春峰,原來是大師兄部下,後背書改革,參加莫幹山會議,一直挨整;4,提供安全感。跟著師兄幹,安全有保障,這是鄧胡趙體係所沒有的。誰動大師兄部下,等於動大師兄自己,自己在兄弟你在,自己不在兄弟你還在,因為有別的兄弟幫你。
這不,書記處研究室被撤,自己不在崗了,別怕,兄弟,有別人幫你們。這“別人”不是別人,就是5月底剛剛被提拔為中組部部長的宋平。為了救援,宋在中組部專門成立黨建研究所,30多人被收編到此。89年7月建中央政策研究室,主要骨幹調了過去,在90年代初逼得小平不得不南巡這件事上,作出突出貢獻。大師兄因此感歎說:“在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權力掌握在什麽人手裏,是至關重要的。”(《12個春秋》)難怪陳雲係那麽在意中央組織部部長職位。
大師兄即將徹底謝幕,平心而論,他不愧為一代英豪,即使他在中共13大上被迫謝幕的方式,也讓他所在的團隊從此視選舉如猛獸。13大即將召開,有一場好戲在等著我們。
第二十九回 微量民主小試牛刀,太子政係異軍突起
13大開幕前,發生了一件小事,不僅成為13大 的預演,也成為日後中國政治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一個征兆。北京市委常委陳元沒有當選中共十三大代表,而這之前,他自己,以及他的團隊,都認為他是未來中國 可以接班主要領袖的人。當時紫陽的智囊班子在國家體改委體改研究所下麵,成立了一個中國青年經濟改革研究會,聚集人才。陳元則在北京市成立了一個北京青年 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陳任會長。當時的青年才俊,不少人同時參加這兩個研究會。陳元當時的主要智囊之一,人大教師吳曉求在為陳招攬人才時這樣說,“現在跟 著他,相當於延安,等他當了北京市委書記,就進了西柏坡,進了中央後,就等於進了北京城了。早跟回報高。”結果呢,他永遠沒有進得了“西柏坡”。1987年12月,原定他為北京市委副書記,但他在市委委員差額選舉中落選了。一年後做了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出了政界,進了金融界。
與陳雲的公子陳元想直接突進政界不同,小平的公子鄧樸方和姚依林的女婿王岐山當時看重的是公司。前者創辦了康華公司,後者創辦了中農信(中國農村信托投資公 司)。後來在民眾反官倒公司的聲討中,紫陽在政治局會上要求對它們進行清理整頓,鄧樸方主動關閉了康華,王岐山離開中農信,去了中國建設銀行任副行長,也 進入了金融界。不過,這兩家公司的主要領導人,現在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總公司的主要領導人:康華總經理俞正聲任政協主席,中農信董事長王岐山任中紀委書 記。
這三件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說明一個問題,紫陽當時可能沒有注意到,中國政治“兩係四力”格局初步形成。“兩係”是共青團係和太子黨係,前者稱為“青政 係”,後者稱為“太政係”。青政係當時的代表人物,顯性的有胡耀邦、胡啟立、喬石、王兆國等,隱性的有胡錦濤。太政係代表,顯性的有上麵幾位,隱性的有在 廈門和大連任職的兩位。“四力”是指“兵力”、“財力”、“輿力”和“票力”。前兩個不用說,是硬實力,穩定的力,叫“恒力”;後兩者指輿論的力量,和選 票的力量,是易變的力量,稱為“瞬力”。
無論是“溝馬”派(後來演變為“毛社派”,信條是隻有毛澤東的社會主義才是正宗),還是“西馬”派(十三大時定型為“特社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條是社 會主義與市場及民主相容),隻有控製了這“兩係四力”,才能控盤政局。可惜當時紫陽最關注的隻是票力(差額選舉),雖然將要在十三大上獲得勝利,但這個勝 利潛伏著重大危機,因為真正的勝利者並不是他,是另一個人。
第三十回 新太皇提前加冕,眾元老向下移恨
第十二回講到,因小平要退位,引發太上皇位之爭,本來小平要讓給胡耀邦,半路殺出楊尚昆。87年1月4日,在決定要搞掉耀邦的會上,元老們決定成立一個5人小組,處理到13大之前的中央日常工作,他們是組長趙紫陽,成員薄一波、楊尚昆、萬裏、胡啟立,原來的書記喬石、習仲勳、王兆國靠邊站了。之前,有個13大人事安排小組,7人組成,他們是薄一波、楊尚昆、王震、姚依林、宋任窮、伍修權、高揚。
看看這個名單就知道,隻有兩個人在這兩個組裏都傍上有名,那就是薄一波與楊尚昆。薄是很快要退出曆史舞台的中顧委常委副主任,楊是現在和13大後的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手握兵權,小平心腹,更重要的是,他還被內定為13大後的國家主席。小平對13大元老的退休安排是:1個(彭真)全退,3個(鄧小平、陳雲、李先念)半退。所謂半退,就是都退出中央常委,鄧做軍委主席,讓出顧委主任給陳雲,李先念做政協主席。當時,彭(1902)最大,85歲,鄧(1904)其次,83歲,陳(1905)第三,82歲,李(1909)最小,81歲。這四老,權力全都貶值。全退自不必說,半退的3個都退出中央常委,此外,鄧少了一個職務(中顧委主任),陳的職務虛化(從中紀委書記到中顧委主任),李也是(從國家主席到政協主席)。但有一個人,年齡比李先念還大2歲,權力不僅沒貶損,還升值了,他就是楊尚昆(1907),不僅保住了軍委常委副主席,還取代李先念要做國家主席。說他當時權傾滿朝,正在代替四老成為實際上的太上皇,絕不是虛言。這個安排,引起其他幾個元老,特別是李先念的強烈不滿。這個不滿最終都轉移到紫陽身上,以為是他與鄧、楊的合謀
第三十一回 七減二,皇家權宴隻要會劃拳;雞變鴨,大國政治原來是戲法
1987 年7月7日,在鄧小平家裏召開5人小組會議,討論人事安排7人小組提議的13大常委人選問題。這次會議前,常委人選是7人:總書記趙紫陽,常委萬裏、李 鵬、喬石、姚依林、胡啟立、田紀雲。這裏麵有兩個人,毫無疑問,是毛社派最不能接受的,一個是萬裏,鄧小平的鐵哥們,另一個是田紀雲,趙紫陽的小兄弟。當 然,也是楊尚昆最不能接受的,如果萬裏進常委,他就壟斷不了中央與小平之間的信息通道;如果田紀雲進常委,趙紫陽多一個幫手,會給倒趙計劃增添困難。但楊 本人不能自己提出不讓萬、田進常委,他讓姚依林提,自己和薄一波背書。楊此舉,還可以在毛社派那裏討好,為他年長卻代替李先念做國家主席求得諒解。
“萬裏同誌不適合進常委,”一次7人小組會上,姚依林說,“他這個人,如果一旦有什麽事,就起哄,是不穩定因素。至於田紀雲,有人反映他有問題,需要調查。” 但那時候,根本沒有時間調查了。等事後把事情弄清楚,完全是捏造,但黃花菜都涼了(這也是毛社派一貫招法——“嫌疑法”,屢試不爽)。這個看法在楊主導 下,成了7人小組“集體意見”,楊私下向小平先做了匯報。在小平家裏的5人小組會上,薄一波代表7人小組發言,建議常委人選從7人改為5人,劃掉了萬裏和 田紀雲。作為補償,鄧提議萬任人大主任。
不過,在13大人事安排上,紫陽也有小的收獲。他一直想把他的大秘書、中央 政治體製改革研討小組組長鮑彤搞成中央委員,但7人人事小組上,鮑連候補中央委員都通不過。到13大開幕前,人事安排小組停止工作了,在大會籌備組會議 上,紫陽提出讓鮑當候補中委,獲得通過;在中委選舉前夕,趙又提出去掉候補兩個字,喬石當即表示讚同。鮑就這樣做了中央委員,任政治局政治秘書。
這次會議上,還定了一件事,鄧力群從毛社派提議的政治局委員人選,被鄧小平改為政治局候補委員。從毛社派推舉的總書記職位的爭奪者,到政治局候補委員候選人,大師兄可謂每況愈下,但他到了人生的最低點了嗎?顯然不是。
第三十二回 末位淘汰老皇儲出局,逆向思考大師兄達觀
如果把中國比作一個家,把改革開放比作家業,1987年,是大悲大喜的一年。年初辦喪事,“老媳婦”耀邦“夭折”,改革受挫;年尾辦喜事,13大召開,新媳婦趙紫陽新婚大喜,毛社派老皇儲鄧力群,以及重臣胡喬木徹底出局,政治改革開張。
中央領導成員實行差額選舉,是13大最大亮色。鄧力群成為這幕喜劇的主角,他自己的台詞是這樣的:“十三大的代表,我當選了。中委的候選名單也提出來了,但 中委實行差額選舉,我從正式中委的名單中落選了。結果報告了鄧小平,說沒選上中委啊,鄧小平的回話是:承認選舉,不做變動;後來又說,到中顧委做中顧委的 常委。結果,中顧委常委也沒選上。”中顧委常委沒有選上的,還有他的難兄胡喬木。
大師兄本人把自己的落選歸罪於紫陽:解散研究室破壞了他的聲譽,選舉過程中派人到各代表團做小動作;把小平不救他,歸罪於紫陽和李銳給小平的告狀信。唯獨沒有責任的,是他自己。其實,給 中央寫信報告他不當行為的不止李銳。1986年初,他為中央黨校主編高中級幹部教材,選錄了馬恩列斯毛劉周朱陳李(先念)著作,唯獨沒有林彪和鄧小平。剛 剛調到書記處辦公室工作的原中宣部理論局的一個年輕幹部,給中辦主任王兆國和總書記胡耀邦寫信,說這會造成誤解:鄧被開除出老一輩革命家集團,當前改革不 是鄧在領導,而是別人領導。鄧小平批示了這封信:政治局、書記處傳閱。公開批示信件涉及某人的負麵信息,是小平對其失去信任的一種公開表示。一年後,他對 另一個人做了同樣動作,一場政治風暴起於青萍之末。此是後話。
大師兄的失望可以理解。以這種方式退出政壇,比幕後出 局更糟。所謂“差額選舉”,與競選不同,是末位淘汰,不是選最優,是汰最劣。從政一生,以為自己是框裏最大最甜的蘋果(做總書記),結果被當作最爛的蘋 果,被剔除出來,跌入人生最低穀。不過,差額選舉,並非總是剔爛果,也是“切藕片”,兩頭切。13大上,以意識形態要“三寬”(寬厚、寬容、寬鬆)主張載 入史冊的原中宣部部長朱厚澤也被“差”掉了。看上去不偏不倚,要改革開放,差掉鄧力群,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差掉朱厚澤。這種遊戲玩下去,所有人遲早被 “差”掉,沒有最後的勝利者。
這還不是這場喜事中的唯一壞消息,更壞的消息是,沒有拜高堂,“新娘”就入洞房了。
第三十三回 西裝革履葡萄美酒“新婦”閃亮登場,深院重簾殘煙剩釀“舊婆”慘淡麵壁
經過那個時代的人,大概都能記得一個瞬間:13大閉幕,5個常委接見記者,紫陽走在最前麵,後麵依次是李鵬、喬石、胡啟立和姚依林,5人都西裝革履,傳遞西 方化的強烈信息,都手端葡萄酒杯,要表達大功告成,都滿麵春風,要顯示從容自信……5個人不是呆板地站著,而是繞場漫步,與記者們用眼神、微笑或舉杯打著 招呼,紫陽更是主動靠近記者,不是宣布真理或宣言,而是親切交談……
與此同時,剛剛退下來的元老們在幹什麽呢?在家裏坐在電視機前看他們。也許,他們各自心情不一樣。陳雲應該最感安慰,他自己的兄弟姚依林在列,雖然排在末尾。鄧小平心情大概最複雜,5個人沒有一個與他 有私人情誼。他最疼愛的胡耀邦,眾叛親離,被迫“腰斬”,作為對耀邦的一個安慰,他頂住了對手對團派的攻擊,將喬石與胡啟立留在常委裏;自己發現的王兆 國,太不爭氣,被貶;李鵬雖然是周恩來的養子,與自己有義侄之誼,但其智商與價值取向(迷戀蘇聯)都是問題;與他精神上共鳴最強烈的是紫陽,所以他力排眾 議推他做總書記,且準備隨時帶領元老們全退,讓紫陽去掉皇帝之前的“兒”字……
但是,楊尚昆“我還不放心”那句話時時在他耳邊響起,趙違反 自己意誌讓宋平做中組部長(13大又進了政治局),讓楊的話漸漸變成一塊石頭,壓在了心上。看看當下,還沒有拜高堂,就入了洞房,電視上的笑語,聽上去, 更像是叫床。在籌備13大過程中,小平與7人小組討論過今後常委還有沒有婆婆,大家的看法是,隻能有一個婆婆,那就是小平。13屆1中全會上,紫陽確實講 了今後重大問題仍要向小平請教,由他拍板,但儀式呢?沒有拜高堂的儀式,在場的賀客們,誰知道誰是最尊?到底是真把自己當婆婆,還是假的?
這就是特社派一直以來的問題,不是一個家族,隻是觀念聯盟;相互之間,不缺少共識,缺少的,是信任。信任是什麽?就是馬戲團裏,你把我當空中飛人拋出去後, 我相信那邊一定有人在接。隻要有一個同伴沒有被接,以後飛出去的人,動作就會變形。這反過來又會放大拋送者的疑慮。幾個月後的1988年春光正濃時節,發 生了一次拋接事故,使剛剛辦過喜事的這個家,或這個馬戲團,刀光再現。
第三十四回 夕陽西下青山紫,春風得意馬蹄失

公元1988年4月初,周六的一個傍晚,中央辦公廳調研室(前身是書記處辦公室,胡耀邦下台後,降格為此)一個青年幹部回家過周末,幾碟小菜,一瓶啤酒,倒 進杯子裏,泛著泡沫,喝了一口,打開電視,新聞聯播,剛過去幾分鍾,畫麵上,一位白人女郎拿著話筒,正在采訪新任總書記趙紫陽,背景是波光瀲灩的中南海, 柳枝剛綠,垂掛在人物身前。

“最後一個問題,總書記先生,”女郎目光靈動,嗓音清亮地問道,“您為人是什麽樣的,或者說,性格如何?”

總書記停下腳步,撩開身前的柳枝,一陣微風吹過,湖水在背景裏蕩漾著西斜的陽光,他緩緩說出一句話來,有如驚雷:“我為人性格溫和,沒有人說我是鐵腕人物[s1] 。”

正 在看電視的調研室那個青年幹部渾身一振,啤酒杯差點從他手中滑落到地麵。第二天一上班,他趕緊翻開《人民日報》,找到相關報道,法國電視台采訪,報道裏沒 有這個問答,問題更加嚴重。他找到調研室主任陳先生,說有重要事情匯報。陳帶他來到南海邊(因為怕被竊聽,他們之間的重要談話都不在辦公室裏),用詢問的 眼光看著他。他說,昨晚總書記答法國電視台記者問可能要出事情。陳問何故。他說,總書記說自己不是“鐵腕人物”,而這正是國內外輿論用來形容鄧小平的用 詞。陳沉吟了一會兒,說:“咱們回去工作吧,事情應該不會那麽嚴重。”

大約一周後,陳先生到那個青年幹部辦公室,拍拍他的肩膀,說咱們到 海邊上走走。一路上,陳麵色凝重,一言不發。到了海邊,陳說:“你擔心的事情,似乎發生了。今天中央絕密文件裏,有一份鄧小平批示的文件,原文是河北保定 某鄉寫給鄧小平的信,信裏說,現在的中央,不抓思想政治工作,自由化泛濫。小平批示,政治局、書記處傳閱。”我們沒有再說什麽,但都知道,新一輪的圍獵開 始了。雖然這不是小平的本意,但本意重要嗎?重要的是,多股勢力,都有一個願望:讓紫陽重複耀邦的故事。獵犬開始出動,獵槍已經擦亮,隻是當時不知道,第 一發子彈,居然是一部電視片。(3月10日)

第三十五回 刨祖墳試圖斷“龍脈”,批《河殤》意在惹“天怒”

小平批示,通過機要交通,傳遞到政治局、書記處各成員處。它像一根骨頭,讓一批獵犬興奮起來。最興奮的,當然是楊尚昆,他此時已經替代鄧小平成了事實上的太 上皇,國家主席,軍委常務副主席,鄧小平代言人。但他知道,紫陽不除,他的位子不保。其次是毛社派,這不僅因為理念不合,更因為自己比奶酪更重要的東西被 動:毛社幫掌門人陳舵主夫人被失業,太子陳元被落選,四掌門宋平夫人也被失業,儲君鄧力群被廢。也開始興奮起來的,還有兩位政治局委員,一位執政滬上,另 一位總督津門。這兩位有過人的敏感,預感到,假如紫陽出了問題,自己就是有競爭力的候選人,因為常委裏最有競爭力的喬石和胡啟立,都被打上了胡耀邦和所謂 “團”的烙印。

紫陽當時可能不知道,他已經隻有死敵,沒有死黨(他的升遷,完全靠自己的才幹),這是最危險的事情。死敵死到這種程度:13大前,有人刨了他家的祖墳。這個事件,開啟了中國肮髒政治時代的先河。

各 路獵犬正在尋找紫陽的破綻時,有一個破綻送上了門:88年6月中旬,中央電視台開播電視政論片《河殤》,一時間風靡全國,尤其在大學生裏引起火山噴發般的 反響。這部片子有兩個“原罪”被人抓住:第一,從傳統文化上宣判了毛社派精神死刑,第二,從曆史紀元上宣告了所有元老,包括鄧小平的壽終。特別是其中出現 了“新紀元”這個詞,原文的含義是指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但找茬的人誰管這個呢?鄧力群就說,“趙紫陽支持的《河殤》,提出了一個新觀點,即不是這一 年,也不是那一年,而是趙紫陽上台的那一年叫‘新紀元’。”隻要把紫陽“鐵腕人物”的說法,與“新紀元”一嫁接,矛頭就直奔小平去了。

最 早、最猛烈、最密集地向《河殤》發難的是王震。誰都知道,他是一把槍,自己宣稱為小平站崗,但給他上子彈的是鄧力群。王震主持新疆局時,力群是他的宣傳部 長,王落難時,鄧為王說話,得到王的信任,從此經常被力群當槍使。這回,合夥為王上子彈的,還有楊尚昆,楊是國家主席,王是國家副主席,利益相關。王到處 罵《河殤》,還給鄧小平、李先念、彭真送去《河殤》拷貝,作為罪證。

這種情況下,紫陽是什麽態度呢?他沒有把《河殤》拷貝作為批判對象送給鄧小平,而是將其作為國家禮物送給來訪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不過,這一槍,還沒有致紫陽於死命,另一槍,來勢更猛。(3月11日)

第三十六回 造社會風潮絕殺價改,逼通貨膨脹擠兌新皇

88年8月中旬,《河殤》風波還沒有完全得到平息,趙紫陽又被狠狠地扇了一個耳光。

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物價、工資改革方案,第二天,公報發表,立即引起全國性的擠兌與搶購風潮,物價大幅度上漲。銀行普遍發生擠兌,有的地方銀行因不能及時支付,群眾在憤怒之下,將櫃台推到。成麻袋的紙幣,堆放在鐵路沿線,隨時調運到擠兌最嚴重的地方。

1987 年,中國GDP增長11.6%,物價上漲隻有7%,物資相當豐富,主要是某些品種的食品價格上漲。按道理,推出物價改革,不應該造成如此大的恐慌。蹊蹺在 哪裏呢?蹊蹺之一是,早在87年北戴河會議時就提出價格改革,13大後,國務院也多次宣布要進行價格改革,都沒有事,政治局公報一發表,事情就來了,這顯 然是局內人做的局。13大前,決定總理人選時,小平認為李鵬不懂經濟,過於親蘇,紫陽做總書記後,要繼續負責經濟,做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如果國務院決 定導致搶購擠兌,板子就打在李鵬、姚依林屁股上了,政治局公報導致恐慌,打的自然是紫陽的臉,還可以奪走紫陽的經濟主導權。

蹊蹺之二 是,1988年1月,新華社就組織了一篇物價問題的文章:《關於物價的通信》,發通稿給所有報紙,《人民日報》夜班編輯問該稿是否送審過,說沒有,他們建 議送審,但社長穆青沒有理睬。第二天,除了《人民日報》,幾乎所有報紙都頭版刊出,引起全國一片嘩然,對物價上漲有了接近恐慌的預期。

蹊蹺之三是,政治局開會前,作為配套措施,趙紫陽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上多次提出,盡快提高銀行利息,實行保值儲蓄,但李鵬和姚依林借口拖延。如果此措施出台,對存款貶值的擔心就會減少,搶購與擠兌風潮很難形成。

這 件事再次說明,不論毛社派,還是特社派,要想穩固手中權力,順利實施自己的政策主張,兩係(共青政係與太子政係)四力(兵力、財力、輿力、票力)不可少。 因為與耀邦的關係疏遠,共青政係也疏遠[s2] ,因為價格攻關要盡快結束價格雙軌製,太子們倒賣差價前景堪憂,自然不爽。決定價改成敗的財力(財政部)和輿力(中宣部)也都不在自己手裏,不敗也難。況 且,手握重兵的楊國老,更不在趙這邊。

這次風潮後果嚴重,治理整頓出台,改革嚴重受挫。這番操作,在中國政治史上有一項新發明:經濟杠杆+輿論宣傳+社會心理=群體事件,以此作為政治工具打擊政敵。別以為這個發明夠牛B了,才不是,還有為紫陽私人定製的“奪命三招”準備伺候他呢。(3月11日)

第三十七回 奪命三招招招奪命,逼宮奇謀謀謀逼宮

88年下半年,擠兌潮還在發酵,“倒趙風”開始猛刮。

以 搶購擠兌風潮作為罪證,實現了毛社派的兩個政策追求:第一是用治理整頓終結改革,第二是奪回被鄧小平欽定給紫陽的經濟領導權。從7月之後,國務院不再買中 央財經領導小組的帳,架空紫陽,你開你的會,你提你的問題,不予討論,更不執行。但除了小平以外的不少元老們,卻在紛紛議論甚至譴責趙紫陽不務正業,不抓 政治思想工作,幹涉經濟太多。還有元老聯名寫信給小平告紫陽的狀。

但這還沒有達到那些要紫陽立即下台的人的目的。為此,他們聯合起來,為 紫陽私人定製了“三招奪命”大法。第一招是“打麵門”,就是在會上當麵批評甚至譴責紫陽。李先念退到政協主席後,很生氣,把自己老鄉王任重弄來做了政協副 主席,代表他列席政治局會議,扮演老馬前卒的角色。風潮後,每次政治局開會,王都要發言,要求追究責任,甚至要紫陽檢討。滬上和津門總督也對價格改革急於 求成提出批評。1989年元旦前,政治局常委開生活會,李鵬、姚依林帶頭批評紫陽,要紫陽擔責。就差沒說出引咎辭職了。這時候看出楊國老提前清君側的遠見 來了,如果萬裏、田紀雲也是常委,會毫不客氣地反駁,喬石、胡啟立不附和批評就不錯了,哪敢頂撞李姚?姚一直溫良恭儉讓,從不領頭,這次來勢凶猛,顯然在 他自己的毛社家族之外,還獲得了楊國老的暗中支持。

第二招是“借嘴巴”,就是自己不方便說的,借別人的嘴巴說,最好是洋人的嘴巴,或港台 人的嘴巴,或老百姓的嘴巴。當時的香港報紙不斷收到來自北京或中南海高層信息,今天說趙出問題了,被架空了,不過問經濟了;明天說小平88年底在上海期 間,李先念向鄧建議要趙下台,趙將成為耀邦第二。這些爆料出口轉內銷,傳得比風還快。

第三招是“踹襠下”,就是踢你的陰部,你有兒子或女兒嗎,傳你兒子或女兒有問題。1988年秋季以後,到處傳說趙家的幾個孩子倒賣彩電,倒賣汽車,倒賣糧食,倒賣金剛……發了大財。紫陽下台後,趙家被徹查,沒查出問題[s3] 。

所有這些招法,其實都是在逼鄧小平的宮,造成紫陽已成過街老鼠的局麵,你不拋棄他,你就可能被拋棄。小平打算拋棄紫陽了嗎?下回分解。(3月12日)

第三十八回 師徒倆釋嫌應危局,老太祖放出勝負手

就在香港報紙報道趙紫陽不再管經濟之後幾天,趙紫陽陪鄧小平在中南海懷仁堂接見某會議代表,照相時,兩個人相鄰而坐。小平問紫陽:“怎麽香港報紙說你不再過 問經濟了?你怎麽能不管經濟呢?”紫陽隻有苦笑[s4] 。這個交談表明,他們倆不經常見麵,那些不讓紫陽管經濟的人,既沒有請示鄧同意,也沒有把鄧放在眼裏,隻是借香港報紙打個招呼。

到年底, 就不是不讓紫陽管經濟的問題了。紫陽看到香港報紙說李先念在上海找鄧小平,建議讓紫陽下台,鄧沒有接受,當即寫了幾句話給鄧的大秘書王瑞林,讓王轉給鄧看 看,問鄧是否知道。鄧怎麽會不知道?1989年元旦後李鵬、姚依林等在政治局常委生活會上向趙發難後,鄧很不高興,召李鵬到家裏來詢問情況。李鵬做了解釋 和辯白。鄧說,紫陽要搞兩屆總書記,而且要他回去轉告其他政治局常委。

鄧小平這時或許已經隱隱約約感覺到,這麽著急要紫陽下台,已經不像 簡單的觀念分歧,而是權力之爭,權力之爭的根源,在紫陽地位的不確定性。有兩個不確定性:第一,總書記任期多長?第二,總書記何時接任軍委主席職務?這兩 個問題定了,也就斷了某些人的念想。在明確表明趙要任兩屆總書記後,89年春節鄧去上海前,趙去他家送行。鄧對趙說:“我考慮了很久,還沒來得及跟別人 說,第一次跟你說,我很快就辭去軍委主席,你來做。”紫陽愣住了。鄧接著說:“我不完全退下來,還保留軍委主席,就不能阻止其他老同誌幹預。現在隻能這麽 辦。”

紫陽堅決不同意鄧馬上退下來,說,您完全退下來,事情更難辦。東西方政治不同,在東方,不是退下來就不幹預了,也不是他們統統沒了 職務就不再幹預了。隻要那些開國元勳還在,要他們不幹預是不可能的,你不幹預,他們幹預,我更不好辦,你在,我還好辦一些。紫陽建議,一年內不要再提全退 問題。小平沉思有頃,說,“就按你的意見,一年內不提。”特社幫新老幫主師徒倆盡釋前嫌,首先是為了應對危局,其次,小平比誰都更清楚,攻擊紫陽價改失 誤,其實就是衝著他來的,價格攻關小平首先提出來,88年5月19日,他會見朝鮮客人,提出要像關公一樣過五關斬六將,攻克價格改革難關。

相約一年後徹底解決紫陽軍委主席到位問題,政治穩定、改革發展看來有了希望,但有一個人徹底絕望了,第一時間知道小平在家裏見任何人,談任何話,是這個人生存的首要法則。他知道這個消息後,會有何應招呢




第三十九回 一代巨星隕落,萬裏河山同悲

人算不如天算。紫陽於1989年2月初(春節是2月6日)到小平家送行,相約一年後徹底完成交接班之事。似乎天佑中華,政治改革將要在紫陽領導下推進。89年5月19日,宣布戒嚴當晚,中辦調研室一青年幹部到廠橋招待所,見到中央政治體製改革研究室主任鮑彤,鮑將其叫到自己房間,說,“假如我有不測,授權你將來公布3件事……”3件事之一是,紫陽準備用5年時間,將直接選舉從村級推到地市一級。這個可能,因一個偉人的病倒並去世而再度難產;那個因聽到小平將在一年內把軍委主席一職讓給紫陽的楊國老,也因此有了可乘之機,讓“鄧趙之約”最終變成了“鄧趙之戰”。

89年4月8日上午9時差5分,前總書記胡耀邦邁著艱難的步子,走進懷仁堂,參加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他沒有走向他曾經坐過10年的主席的位置,而是走到後排,坐在副總理田紀雲和國防部長秦基偉中間。會議討論《關於發展和改革中國教育的決定》草案,準備在十三屆四中全會上通過。草案朗讀了約40分鍾,胡突感胸痛難忍,呼吸困難。早在88年末,他在湖南時就心髒病發作,已瘦弱不堪。這陣心絞痛,超出其生理忍受限度,一邊站起,一邊舉手:“紫陽同誌,我請個假……”未說完跌坐在地上。醫護人員十多分鍾後趕到,診斷結果,心髒下壁和後壁大麵積梗塞。下午3點多,轉入北京醫院。巧合的是,他住進了周恩來臨終前住的同一間病房。15日早晨,胡的病情似乎好轉,躺在病床上大解後,感到輕鬆,吃了片西瓜。稍頃,突然痛苦地大叫一聲:“啊!”時間停在北京時間1989年4月15日上午7時53分。一顆巨星隕落,一個國家的淚腺泉湧。一個文藝工作者,在返京列車上聽到胡逝世的消息,寫下一首歌詞:《好大一棵樹》。成千上萬的人到胡家靈堂吊唁,九旬老人孫敬修在靈前發出呼喊:“你是一個大好人啊!”這句話,可以作為胡耀邦的最簡墓誌銘。

晚上訃告播出後,近20時,第一個獻給胡耀邦的小花圈,出現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北京大學“三角地”聚集起數百名學生,並出現若幹挽聯、標語、大小字報。其中一副挽聯這樣寫道:“小平84健在,耀邦73先死……”當時可能很少人會想到,耀邦的逝世,除了他的家人,最悲痛的,就是小平。胡是代替他受難的,鄧的改革,不僅遭遇毛社派阻擊,所有元老,幾乎無人支持,甚至反對。要阻止鄧,必須先放倒胡。胡替鄧受難,鄧代人受過。但類似這樣的對比,漸成悼念者們的共識,將被人利用,開啟地獄之門。

第四十回 李傀儡主動找線牽,楊國老一次操國柄

4月17日,《人民日報》頭版中間位置刊登人們在紀念碑前獻花圈的照片。下午1時,政法大學600餘名師生第一次進入天安門廣場。下午4時20分,北京大學30多名學生來到紀念碑獻花圈,念了簡短的悼詞,接著,去耀邦家獻花圈挽聯。晚7時多,紀念碑前聚集3千多人。同時,全國各地各種悼念活動陸續展開,以在校大學生為主。

這種情況容易理解。耀邦的早逝,似乎與他遭遇的不公正罷免有關,被不公正罷免,主要罪嫌,是沒有嚴厲處理1986年底的學潮。參與那次學潮的一、二年級大學生,89年仍然在校,且從新生成為師哥師姐,一直覺得自己對耀邦去職負有責任。他們對胡的去世,不僅悲痛,還愧疚,想為他鳴冤,甚至討回公道。總書記趙紫陽充分理解學生們的這種心情,所以在18日上午常委會上,說中央治喪,學生悼念,我們不能不允許。除了打砸搶燒衝5種行為外,一般要采取疏導的緩和辦法。

會上的李鵬是不怎麽把趙放在眼裏的,他從毛社派原教旨立場出發,反對紫陽的態度。會後,他開始串聯。先倒姚依林辦公室,李知道,姚的態度,幾乎就是除鄧小平外所有元老的態度。經過勾兌,二人取得一致意見:對學潮要狠一點。公平地說,李與姚此時憑心論事,執行本門教規,看不出摻雜其它圖謀。

走出姚的辦公室,李相心裏仍然沒底。他知道,姚依林不能代表鄧小平,鄧畢竟是他養父周恩來最親近的小弟,相當於自己的叔叔,公開違抗不得,還得知道他心裏怎麽想。鄧不能隨便見,要探聽鄧的心思,得去找他的當家人兼心腹楊國老。他又走進楊尚昆辦公室,詢問楊對學生上街遊行的看法。楊說,對學生的行動要提高警惕,但為了緩和矛盾,在開追悼會前,允許學生搞一些合法的悼念活動。

果然是權謀楊大師。表麵上,他附和了趙紫陽的意見,但他心裏知道,學潮馬上平息,不符合他自己的最大利益。鄧趙之約,一年後交割軍權,自己和兄弟楊白冰(此時已是總政治部主任)還能讓軍隊姓楊,鄧全退後,讓國家也姓楊嗎?這時,事情不怕鬧大,鬧大之後,他自有妙法,讓鄧與趙都中招,這是什麽高招呢?以後分說。

第四十一回 軍機會乾坤大挪移,楊國老二次操國柄


事情在按照楊國老需要的方向發展:越鬧越大。

18日淩晨,北大清華上千名學生遊行到天安門,到上午,開始靜坐的學生達數百名,提出七項要求,第四條要求是解除報禁,實行言論自由,並要全國人大常委以上領導接見。南開大學出現《新五四綱領》。19日,學生到新華門前靜坐,要求與李鵬對話。喬石要求整頓新華門前秩序,淩晨,警察驅散人群,將靜坐大學生送回學校,被驅趕學生認為是“新華門血案”。次日(20日),新華社播發評論,類文革腔調,學生被激怒,北大成立“團結學生會籌委會”。 20日上午,政治局常委會開會,與會者多數認為學潮的性質發生了變化,衝擊中南海,攻擊黨和國家領導人,特別是指名道姓攻擊鄧小平。

這樣,學潮就從悼念胡耀邦,到被定性為反對鄧小平。對學潮的態度,就是對鄧小平的態度。主張對學潮強硬的,就是對鄧小平愛戴;主張對學潮仁慈的,就是對鄧小平殘忍。這個共識的形成,要歸功於楊國老幕後牽線,李相國前台表演。毛社派談不上熱愛鄧小平,所以,姚依林等人,在會上坐山觀虎鬥,落得清閑。事情不論如何發展,都主要是特社幫內訌,所以也不怕把事情鬧大,好看笑話,甚至樂意幫助倒趙派把事情鬧得更大。

李相國的表演,經過楊國老邀功,馬上得到獎賞。會上還討論了中蘇高級會晤。鄧小平以前定的是兩位總書記之間會晤是最高級會晤,鄧與李鵬見戈爾巴喬夫叫做會見。楊尚昆傳達了小平的新決定:降低趙與戈氏見麵級別,鄧與李鵬見戈氏叫會談,趙與戈之間由會談改為會見。這個微妙的改變,事實上是對趙的一個警告,但趙並沒有敏感到對學潮性質的重新定義,對他的立場意味著什麽,在常委會上依然主張對學生持寬容態度,“隻要不搞打砸搶,就不采取行動。”與會者堅定支持紫陽立場的,常委裏隻有胡啟立,書記處裏隻有閻明複了。

而這時,李鵬的頭有點發暈,自己的位子居然和鄧小平平起平坐,被抬舉到趙紫陽之上,這意味著什麽?假如趙被從總書記的位子拿下,是不是意味著……這事想想就甜蜜,夢裏能笑醒,跟著楊國老,就有好果子吃。不過,楊國老知道,鄧趙之間嫌隙已經擴大,但要讓他倆從師生變成對手,還需要再燒一把火。讓人扼腕的是,由於ziyang自己走錯了一步棋,機會就像一隻小羊,撲進了楊國老的懷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