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who

為那無處安放的心情
正文

川西行散記 (4) – 智慧都江堰

(2017-08-18 10:44:52) 下一個

 

成都的精彩,一切盡在美食中。倒是都江堰,出乎意料的好。

都江堰位於成都市西北一個小時車程的地方。原以為就是看個古代水利工程,到了才知道,那裏也是個山清水秀的風景區。門票90元,比頤和園故宮都貴。一天下來,覺得物有所值。原來聽到過很多對於都江堰的讚譽之辭,但沒有直觀的認識。這次看過之後,方才明白所有的讚美之辭都不為過。

都江堰的曆史一扯就扯到了公元前。兩千年前的四川盆地已經是富庶之地,天然糧倉。秦國占領了巴蜀後認識到,想要繼續其一統天下的霸業,就必須將岷江改道,使其經過成都,使聚集在成都的軍需物資和兵力糧草得以及時運出,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借岷江之勢開疆擴土地戰略雄心。

公元前256年,秦國人李冰奉秦昭王之命,來到蜀郡擔任郡守(一說李冰為蜀守的時間沒有明文記載,大約在公元前277至250年)。這位學識淵博的郡守肩負著將蜀地建成秦國統一天下的戰略基地的重任。

發源於甘肅與四川交界處雪山的岷江,是長江最大最長的支流。千百條涓涓細流穿過峽穀,千回百轉匯成江河,在千山萬壑間奔騰而下,一入平原就像脫韁野馬,不僅水勢洶猛,而且全年水量不穩定,致使古代蜀地非澇即旱。

那麽,在岷江河道中哪裏設置工程,才能最好地控製水的流量,讓岷江水持續而又穩定地經過成都,使航道暢通,同時又要在洪水季節控製水,不危害平原上的城鎮呢?李均守上任後踏踏實實地進行了好幾年的實地考察。最後,李冰選擇了在山丘和平原的分界點上的彎道處建造一個既能引水又能控水的工程,以鎖住岷江的咽喉。這便是千古稱奇的都江堰。都江堰主要包括三大主體工程,魚嘴(分水工程),寶瓶口(引水工程),和飛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其設想設計及施工技術無不體現了古人順應自然利用自然的絕妙智慧。

李冰率數萬民工,用竹片編成籠,籠內塞滿卵石,然後通過渡船運輸到江心。用整整四年的時間,在岷江江心建起了酷似大魚之嘴的分水堤。當江水流至魚嘴時,自然分成了內、外兩江。

 IMG_3084

(魚嘴)

玉壘山是江水流入平原的必經之路。<史記>中記載“蜀守冰鑿離堆”,因“崖峻阻險,不可穿鑿,李冰乃積薪燒之”。鑿開大山,讓江水流入平原談何容易。當時還沒有火藥,李冰想出了對岩石使用火燒水澆的方法。先燃燒樹木將岩石燒紅發燙,再用江水澆潑,岩石因熱脹冷縮破裂後,用人工將碎石運走。經過多年艱辛不懈的燒鑿岩石,最終,山體被打開,分出了一條寬20米、長40多米的水路。這便是航道入水口,使岷江水進入了平原。後人為了紀念李冰的奇思妙想,把這個入水口稱為寶瓶口,被鑿開的山丘叫離堆。從此,汩汩清流,從寶瓶口奔湧而出,永久性地灌溉著成都平原。 

 IMG_3247

(寶瓶口)

大智慧啊! 2000多年前的李冰,麵對滾滾而下的江水,巧妙利用岷江和玉壘山的山形水勢,首先由魚嘴分水堤把江水分為內外兩江,平時六成江水分入內江,以保證成都平原的航運灌溉,夏季洪水到來時則利用彎道動力學的自然規律,將六成以上的江水,泄入外江主流,而後匯入長江,以免成都平原遭受洪澇之災。同時內江最終入口寶瓶口如同約束狂野江水的瓶頸,控製著多餘的江水無法進入成都平原,轉而從飛沙堰溢入外江,做到二次分洪。不僅如此,今天全世界水利工程都為之困擾的泥沙排放問題,已在都江堰工程中得到了最為精妙的處理。在魚嘴分流的地方,內江處於凹地,外江處於凸地,根據彎道的水流規律,表層水流流向凹地,底層水流流向凸地。因此,隨洪水而下的沙石大部分隨底層水流流向外江。 

分沙之後,仍然有部分泥沙流向內江。這時,河道又利用江水直衝水底崖壁而產生的旋流衝力,再度將泥沙從河道側麵的飛沙堰排走。洪水越大,沙石的排除率越高,最高竟可達到98%。都江堰工程這巧奪天工的三大部分,首尾呼應、互相配合,成功地做到了防洪排沙,它所蘊含的精湛水利原理,使都江堰工程成為世界水利史上的典範之作。 

 IMG_3220

(飛沙堰說明)

都江堰建成後,李冰還定下了每年維修河道的製度。政府組織民工,每年利用枯水季節清理河床。清淤時必須要挖夠深度,以什麽深度為標準呢?李冰當時在寶瓶口前的河床底埋下了石馬,每年掏灘隻要看見石馬,深度就夠標準了。過深,內江進水量大,灌區會受到洪水威脅;過淺,內江進水量少,灌區會遭受旱災。同時,在歲修時還要調整飛沙堰的高度,確保飛沙堰既能排沙,又能泄洪。這條“深掏灘,低作堰”的治水經驗曆經千年至今還被奉為治水經典,為人們所使用。沃野千裏的“天府之國”就是這麽來的。

兩千多年的滄海桑田之後,都江堰不僅沒有衰退成為曆史遺跡,發揮的效益還與日俱增。控灌的農田從秦漢時代的一百多萬畝,增加到了今天的一千多萬畝,“雄居全國之首”(景區官方介紹語)。也就是說受都江堰惠及的耕地麵積比國內任何一個水利工程都要大! 

2008年大地震危及了多少現代化的高湖大壩,然而,都江堰是此次地震離震中最近的地區之一,市內房屋受損嚴重,景區內不少古建築也遭受破壞,但都江堰水利工程基本無恙,堪稱奇跡。

都江堰景區裏麵很大,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級旅遊景區。有點國家公園的意思吧。除了主水利工程,還有曆朝曆代建造的古建築,園林和寺廟。好好遊下來,怎麽也得大半天。景區周圍有很多吃飯喝酒的好去處,旅遊業應該說是相當發達了。

 IMG_3344

(都江堰外圍工程)

看完都江堰,想到在川西一路上看到那麽多大山穀裏截流而建的高湖大壩,硬生生地在山清水秀的大自然裏,堵上巨大無比的鋼筋水泥的龐然大物,水麵漂浮著大量垃圾。不懂水利的我,心裏真切感到大自然被生硬地撕裂著、扭曲著的痛。“人定勝天”還是“天人合一”,“與天奮鬥”還是“因勢利導”,在古人質樸的智慧麵前,我們該作何感想?

川西,人傑地靈,美食美景。印象溜溜地好。 

2017年8月1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polebear 回複 悄悄話 這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一個工程,沒有之一。養育了幾千年的沃野千裏,造福川西平原
az4591 回複 悄悄話 technical writing, 也是高薪工作,溜溜的好喲。
fonsony 回複 悄悄話 去年底長江遊,看水質不錯無什垃圾
玲玲wh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z4591' 的評論 : 哈哈!:)))
玲玲wh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路邊的蒲公英' 的評論 : 謝謝認真閱讀,並為“彎道動力學”作注!:))
az4591 回複 悄悄話 樓主把這巧奪天工的都江堰工程三大部分描繪的活靈活現,流體力學在我腦子裏“流”起來了,看著很過癮。 可以考慮改行寫教科書哩!
路邊的蒲公英 回複 悄悄話 [[[大智慧啊! 2000多年前的李冰,麵對滾滾而下的江水,巧妙利用岷江和玉壘山的山形水勢,首先由魚嘴分水堤把江水分為內外兩江,平時六成江水分入內江,以保證成都平原的航運灌溉,夏季洪水到來時則利用彎道動力學的自然規律,將六成以上的江水,泄入外江主流,而後匯入長江,以免成都平原遭受洪澇之災。]]
-----------------------------------------
這段顯然沒有說到點子上,相信作者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在講什麽,神馬叫:彎道動力學的自然規律。顯然是文科生,不再追究了。

正確的解釋是這樣的:內河深而狹窄,外河淺而寬闊,外河比內河寬N倍,假設河水上漲一米,對於上漲的水量而言,從外河流掉的水量是內河的 N 倍的。就是說洪水大多數從外河排泄掉,內河水量變化很小,因為內河窄而深。反之,假設枯水期河水水位落了一米,那麽通過外河排掉的水將減少,減少量是內河減少量的 N 倍。就是說枯水期大量的水流入內河,洪水期大量的水流入外河。那個窄而深的內河咽喉叫 “寶瓶口”,起到了 “節製閘”作用,其結果是流入內河的水位終年保持穩定,灌溉著四川盆地的沃土良田,創造了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一切向錢看”
=========
我們最少能做的是:回國時 盡量地告訴所接觸的國人 環保的重要性,告訴的人越多越好!

大家都如此做,就有力量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