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最愛大自然
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 瓦特·蘭德, 楊絳譯
非常喜歡楊絳先生。一次在朋友圈裏慨歎,做女人就要做楊絳這樣的女人。一個朋友說,那是因為她遇上了錢鍾書。
真是這樣嗎?我不以為然。
錢鍾書,用今天世人的眼光,除了才學,並不是一個魅力十足,富有生活情趣的男人。他除了讀書,對其它生活瑣事一概不關心,更不擅長與人交往;他苯手拙腳,最不善於生活自理,處處需要有人照顧;他盡管腹有詩書,但從沒想過如何將知識變成“財富”,所以典型一個書呆子,不食人間煙火。
應該說,是錢鍾書有幸得了楊絳。楊絳才學出眾,又知書達禮。她仰慕錢鍾書的才華,心甘情願照顧他一生;她和錢鍾書誌趣相投,喜歡與世無爭與書為伴的生活,又不懼怕與人交流。她是錢鍾書與社會溝通的橋梁,替他擋住不必要的應酬幹擾,守住一方單純寧靜的空間。而楊絳自己通曉多種語言,翻譯著書寫劇本,樣樣做的漂亮,所以被人稱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實不為過。
盡管楊絳聰慧博學,對她最重要的,傾其一生心血的,依然是她的家庭。這可以從她的《我們仨》中感受出來。
《我們仨》,講的是一家三口相聚又分離的故事。楊絳以清新平實的筆調,娓娓講述著一家三口的普通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令人感受著溫暖的情感和離別的哀傷。
===============
三裏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為有我們仨。我們仨失散了,家就沒有了。剩下我一個人,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窮的羈旅倦客;顧望徘徊,能不感歎“人生如夢”“如夢幻泡影”?
但是,盡管這麽說,我卻覺得我這一生並不空虛;我活得很充實,也很有意思,因為有我們仨。也可說:我們仨都沒有虛度此生,因為是我們仨。
“我們仨”其實是最平凡不過的。誰家沒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二人,添上子女,就成了我們三個或四個五個不等。隻不過各家各個樣兒罷了。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隻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複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麽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
現在我們三個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隻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
因為活得單純專注,無愧無悔,楊絳的內心才能如此沉穩而堅強。
文革期間,多少人因為不堪羞辱而選擇辭世。而楊絳剃了陰陽頭,還笑說,“小時候老羨慕弟弟剃光頭,洗臉可以連帶洗頭,這回我至少也剃了半個光頭。果然,羨慕的事早晚會實現,隻是變了樣。”她自己做了個假發套,戴著照樣上街。內心強大的人,不會被外界的騷擾和評判所摧垮。
============
鍾書病房中,我隻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後”,錯了次序就糟糕了。
鍾書走時,一眼未合好,我附到他耳邊說:“你放心,有我呐!”媒體說我內心沉穩和強大。其實,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裏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一九九七年,阿媛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麽輕易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隻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的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隻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裏,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
楊絳和錢鍾書可謂相知相性。他們一生與世無求,與人無爭,淡泊名利,將讀書治學作為自己人生的追求。他們又相親相愛,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相互扶助,分享著歡樂。
楊絳說,多年前,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遇見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楊絳把它念給錢鍾書聽,錢鍾書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楊絳說,“我也一樣”。
這應該是最理想的愛情和婚姻了。
幸福的含義,不是一世平順,盡享富貴榮華。盡善盡美的人生是沒有的。幸福的真正含義,是在艱難的人生旅途,有人相知相伴,使得困苦不複困苦,而快樂更加快樂。
在《我們仨》中,楊絳沒有刻意描述世事的變遷,也沒有抱怨人生的坎坷,她隻是把這一切當成生活的背景,人世的必然。她所關注的是我們仨的世界,是我們仨如何在苦難中尋找歡樂尋求成長的故事。
有時在想,金錢的富足,外表的光鮮,未必代表人生的精彩和充實。
其實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方麵投入多了,必定會在另一方麵有所缺失。當我們忙於應對這個紛雜的世界,在意世人的評判時,往往沒有時間去靜靜地思考人生,沒有心情去細細地體會感動。
沒有好壞,沒有對錯,隻是選擇和習慣。
而我傾慕的,永遠是如楊絳一般平實單純的生活,獨立堅強的內心。
(所有引用出自《我們仨》)
撇開好惡,其實你對楊絳的分析和評價還是很中肯的。她和錢先生互補,她對錢先生的感情,以及在她的家庭世界裏隻有三個人。說到她的精明世故,我想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有些東西與生俱來,也許正因為她的精明,才能保證他們有平和安寧的生活與空間。她對林徽因的感受,我不大清楚,如果真有些許的妒忌和醋意,也是可以理解的。都是凡人,隻要沒有因此而傷害他人,就不為過。
我們讀書看文章都是憑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沉魚是研究文字的,想來總會有不同的見解和視點,一定很有意思。祝周末愉快!
我隻是憑職業習慣。我是學語言學的,在出版界工作。一個人的文字就如同一個人的麵相和眼神,是深深烙有個人心理的烙印的。我們以前做研究就是通過一個人的文字研究其中承載的信息。表情信息也在我們係研究行列。
一個人的用詞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理的,這無法遮掩。當然每個人對文字的駕馭能力不同,越低的越是容易看出個性和真實心理。而越高的,像楊絳這樣的,其實我相當佩服其對用詞的控製能力,但依然不得不留下痕跡。一個人除非不講話,這樣別人沒有機會看穿,自己可以很好的隱藏自己。一旦講話,就有線索可循。我老公常在有需要的時候讓我分析電子郵件,我可以通過分析用詞組句的方式,判斷這個人真正的想法和可能將要采取的行動。基本上沒有出錯過。因為普通人的電子郵件,不會像作家這樣腦子裏已經轉過好幾彎去想怎麽說比較好,基本上非常直觀清晰。
Great!
錢先生看起來好像不諳世事,但其實絕頂聰明,喜歡的女人和自己如此相知相性,所以帶給自己一個溫暖平和的家,幫助自己做好一生的學問。
至於十全老人的回複實在是太下三濫,沒什麽可解釋的。
錢鍾書女兒錢媛,北師大外語係教師,她首任丈夫北師大曆史係教師。兩個係在同一座樓---文史樓。倆人都是留校生,學生時代就認識,文革初期結婚。曆史係出了反林彪的標語,幾個人被懷疑,她丈夫也在內,不堪壓力跳樓自殺。幾個月後林彪死在蒙古的溫度而汗,大家都替錢媛丈夫惋惜,說他再堅持幾個月就熬出頭了。楊絳的《我們仨》中有關於女婿的描寫。
喜歡錢鍾書的犀利幽默,相比之下楊絳文筆一般。做人和做學問兩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