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鳴

自己的經曆和自己的紀實性作品,也有社會評論。
個人資料
潘文鳴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移民生活(8)

(2023-05-04 05:16:38) 下一個

留不住的華裔老人

        盡管加拿大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以及文明程度等等,都相當不錯,但還是有些華裔老人呆不慣,或住不下去,其中有的甚至已經辦了移民手續,得到楓葉卡,卻依然選擇了返回國內,這是什麽原因?就我所知,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個例子是葉阿姨,她和老公來自廣東,兩老的女兒和女婿來到多倫多以後,陸續生了三個兒女,因此,女兒女婿請葉阿姨和他的老伴來多倫多探親,幫助女兒女婿搞家務帶孩子,並且給兩老辦了移民申請,兩老得到永久居民身份以後,就和女兒女婿住在一起。葉阿姨是個瘦高個子婦女,平日不愛多講話,但非常勤快能幹,帶孩子做飯搞衛生,一個人承擔;她老公是個複員軍人,在部隊每天吃了飯,除了軍訓和政治學習,什麽也不幹,所以,來到女兒女婿家,找不到什麽事情可幹,對養花種菜也不感興趣,每天除了吃飯睡覺,無所事事。時間一長,他覺得寂寞無聊,勉強住了一兩年,就決心放棄永久居民身份,隻身回國。從此葉阿姨和老公天南地北,相距遙遠,隻能夢中相見。葉阿姨幫助女兒女婿把三個孩子帶大,住滿了10年,領到了加拿大政府的養老金。她和我親家母經常相約晚飯後一起散步,閑聊中講,她說老伴對她很好,擔心他一個人在國內沒人照顧,所以,當女兒的三個孩子都長大,覺得在女兒女婿家的任務已經完成,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回國和老伴一起度晚年。所以,她也放棄了永久移民身份和相當人民幣每月七八千元的加拿大養老金,選擇了回國。
        第二個是四川來的一對老夫妻。男的姓文,老伴姓張,他們夫妻原來都在一個大型國企工作。老文是個車間工人,但長得比較帥氣;張姐在工會上班,性格活潑,多才多藝,她經常下車間,看上當時的車間工人小文。於是,廠裏的帥哥才女組建了家庭,並且生有三個女兒。三個女兒結婚後,其中兩個來到北美。當年的小文成了老文,老文夫妻退休後,也移民來到加拿大,幫助照顧兩個女兒的家,最後落腳在多倫多的三女兒家。由於老文也是對搞家務和種菜養花沒興趣,聽說他喜歡跳舞,可這裏如同鄉下一樣,既沒有舞廳,也沒有其他玩樂之處,人們常常看他在社區公園,一個人走來走去,有時沒有音樂,一個人擺出跳交誼舞的姿勢,旋轉兩圈。另外,聽說在女兒女婿家也不合群,要求一個人單獨住,他住的房間家裏人包括結發夫妻張姐,也不能隨便進他的房間。因此,呆了兩年,覺得日子寂寞難熬,住不下去,便也放棄這裏的永久居民身份,隻身回國。但張姐和葉阿姨不同,她不是賢妻良母型女性,她之所以在大型國企工會工作,是因為她是個文藝人才,她興趣廣泛,喜歡學習,擅長剪紙和寫美術字,喜歡社交活動……所以,張姐更重視人格獨立,她同樣也拿到加拿大的養老金,卻不願意回國去陪老伴度晚年。她曾經告訴我,老伴性格不好,和他在一起生活感到不開心,她說,有一次她一個人在看電視,老公來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拿過遙控器就換台。所以,張阿姨晚年寧願和女兒女婿在一起過,也不願意回國和老伴一起生活。看來,夫妻之間像上邊葉阿姨兩老那樣,互相尊重,彼此愛護,才談得上白頭偕老。
        第三個例子是一位陸姓四川中學老師,他和老伴也是三個兒女,其中一個女兒和女婿在多倫多。陸老師退休後和老伴辦了親屬團聚移民,先後來多倫多兩次。陸老師喜歡抽煙喝酒,來到多倫多感到不方便的是,抽煙一律要到室外,天氣暖和還沒問題,冬天就有些受不了;在四川喝酒非常方便,而這裏當時中國白酒比較難買,需要麻煩女兒女婿在網上搜索,找到以後開車去買。他想到四川家鄉還有一兒一女,一個是公務員,一個做生意,日子過得蠻不錯。自己和老伴的居住條件也可以,退休金也夠用,特別是回四川老家抽煙喝酒無拘無束,想來想去,最後決心不要這裏的永久居民身份,夫妻兩個毅然選擇回國度晚年。
      最後一種情況是,來到加拿大,兩代人住在一起,開始還可以享受團聚的快樂,時間一長,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就慢慢出現了,住在一起雙方都感到感到不舒服,不愉快,我認識的天津徐工程師夫妻就是這樣。那是七八年前,他們夫妻來多倫多探望獨生女兒和女婿,本來打算住到五月份回國,可是來了不久,聽說女兒女婿老吵架,鬧得徐工夫妻心煩,甚至春節徐工夫妻都是在別人家過的。過了春節,徐工夫妻懷著失望的心情匆匆回天津。說來徐工是個性格很溫和的人,他在天津一家科研單位工作,喜歡搞電腦,退休後經常幫助親朋好友維修電腦,軟件硬件上的問題一般都能解決。來到多倫多以後,我們在公園打太極拳時相識,,我也請他幫助我解決過電腦操作方麵一些問題。不僅如此,我還請他幫忙維修過華裔鄰居聶老師吳老師二老的筆記本電腦,經他檢查,發現電腦的CPU需要更換,他請人買配件,修好這部電腦。總之,徐工為人熱心,樂於助人,性格溫和,應該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至於他的妻子,退休前是一個中學教師,知書達理,看樣子也不像是一個難處之人。不知為什麽和女兒女婿鬧得很不愉快,竟然不能一起過團圓年,竟然在探親假沒有到期,便匆匆離去……
       還有一對老夫妻,男的是西南交大的退休副教授,他學的是地質專業,專門負責勘探修建鐵路的地質狀況,退休前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女的是學校的會計。在公園的涼亭裏,我曾經和這對夫妻見過麵,一起聊過天。知道他們二老已經退休十多年,女兒女婿給他們夫妻辦了移民,在多倫多和女兒女婿一起住了四五年,由於種種原因,兩代人相處越來越困難。最終二老決定放棄楓葉卡,選擇回國度晚年。臨走前,想在大超市買點加拿大的鈣片和深海魚油之類禮品,準備回去送親朋好友,二老沒有請女兒女婿辦,而是請別人幫忙,可見兩代人的關係鬧得很僵。臨走他曾經痛心疾首地說,就當我沒有養這個女兒……然而,這可是兩老的獨身女兒啊。
       人到老年,老夫老妻相隔萬裏,不能互相照顧,互相陪伴,已經令人覺得遺憾;如果老年父母與兒女不能互相和睦相處,卻割斷親情,天各一方,這就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和痛心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竹風_如火 回複 悄悄話 移居他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文化等等各方麵的差異,足以使人動搖移居的必要。尤其是中老年人,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生活,都要有自己相對獨立的居住空間,和兒女在一起住,最不可取。但這些當然也取決於經濟能力,
helloworld1000 回複 悄悄話 Thanks for sharing.
dong140 回複 悄悄話 好記錄。凡人凡事
3227 回複 悄悄話 2邊都生活過,接下來應該挑個自己喜歡的地方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老年人移民後如果不能自立生活沒有自己的圈子,想葉落歸根,歸向熟悉的故土是難免的。應該理解。
華西車城 回複 悄悄話 所有的例子皆因兒女而移民,都不是自己的選擇和期待,自然無疾而終,不算真正的移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