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鳴

自己的經曆和自己的紀實性作品,也有社會評論。
個人資料
潘文鳴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失敗者的成功(4)

(2015-07-12 03:54:35) 下一個

6獨立創業

江偉在家幫助父母看攤做生意,幹了兩年,他覺得自己老大不小,這樣下去不行,應該自己去闖一闖,用行動證明一下自己,證明自己並不是那種一定活在父母的身邊,一定要靠父母吃飯,是個沒有出息的男孩。有了這個想法以後,他就開始用心考察,尋找機會。

有一次,他在離南苑不遠的一個叫壽寶莊的地方,看見那裏停了不少車,車上的人都在飯館吃飯。他想,如果在這裏開個飯館,估計生意會不錯,而飲食業的利潤一般都比較高。他反複想了幾天,就和父母講,說我已經20出頭的年紀,老在父母的眼皮底下求生活,一輩子也無法長進,應該自己出去鍛煉鍛煉……

父親問,你有什麽打算?江偉說,我看往壽寶莊方向那條路每天有不少人來往,過路的人都喜歡在莊子外的飯館吃飯,餐飲業的利潤比較高,我如果在那裏也開個飯館,隻要飯菜可口,價格合理,肯定有生意。

父親問,開飯館你有本錢嗎?江偉說,我想先向你們借,等我賺了錢再還你們。江偉的父母親想,江偉一直幫著家裏做生意,也沒有給他發過工資,現在借錢做生意,做父母的自然應該支持一下。

就這樣,江偉開始在壽寶莊的馬路旁租個門麵,認真裝修一番,然後再采購開飯館必備的桌椅板凳,鍋碗瓢盆,柴米油鹽……同時開始張羅請廚師,雇服務員……總之,準備工作就花了一兩個月,連門麵租金,共花去兩萬多。飯館起名叫《宏偉酒家》,很有氣魄。

新飯館剛開張,許多顧客抱著好奇的心理,來飯館品嚐一下。江偉請的廚師姓羅,四川人,有點文化,當過民辦教師,羅師傅對烹調手藝下過功夫,對四川菜更是拿手。所以,飯館開張以後,開始一段時間,生意還不錯。半年多以後,羅廚師回家探親,家裏有事來不了。新請的廚師比不上原來的羅師傅,加上那年物價上漲,雞鴨魚肉和蔬菜的價格也比過去高了一截,這樣一來,飯館的生意就漸漸清淡了。

還有,江偉慢慢了解到,附近幾家飯館都是壽寶莊的書記或鄉長開的,人家鄉政府開會,或是老百姓的紅白喜事,自然都到這些有背景的飯館來包席,江偉的飯館沒有這個背景,生意自然也比人家差。

恰在這時,江偉的父親胸部有些不舒服,到醫院檢查,發現肺部有陰影,醫生要求動手術。父親動手術,家裏的生意沒人打理,在這種情況下,江偉的飯館隻好關門。算下來,飯館開了近一年,不僅沒有賺什麽錢,反倒賠了近3萬,江偉的第一次創業夢想就這樣破滅。

這次開飯館失敗,使江偉進一步認識到,做任何生意,不僅要有本錢,而且還要有背景,有關係,有人才等等,要具備多種條件,才有可能成功。

 

7退婚和訂婚

幸好父親的肺部僅僅是囊腫,而不是肺癌。

父親手術後,按醫生囑咐,要休息一段時間。這時,江偉就不得不承擔起父親原來進貨的任務,開始半夜起床,蹬著三輪車到養魚池或者冷庫去進貨。風裏來,雨裏去,江偉有時不免也想,如果自己不是頭腦發昏,對二香一見鍾情,不能自拔,可能自己已經在大學的課堂上了……

就在自己心情一直很壞的情況下,在賣魚賣蝦的攤位上,忽然又出現了一個四川姑娘。這個姑娘身材苗條,個子不高,一雙大眼睛透著一股靈氣,人們都叫她王曉麗。從外貌來看,王曉麗比本地女孩要秀氣,但幹起活來卻很潑辣,一看就知道是個勤快能吃苦的女孩。

江偉開始注意王曉麗的一言一行,而且每天都想看見她,並且很快和她有了語言交流。在王曉麗眼裏,江偉個子高高,和一般做生意的男孩不同,江偉身上似乎有一種超凡脫俗的儒雅,一看就知道是從學校讀書出來,有一定文化教養的年輕人。兩個人幾乎天天見麵,一來二去,江偉和王曉麗都在心裏對對方有了好感。

無論是在多麽艱苦的環境裏,即使是在殘酷的戰爭年代,青年男女的愛情都給人的生存帶來陽光和希望。對於江偉和曉麗兩個苦命的孩子來說,這次雙方彼此產生的好感,則預示著一種運氣和緣分。

兩個人既然有緣分,感情發展自然就很快。江偉和王曉麗相識半年多,就提到他們的婚事。王曉麗說,我要和你結婚,你家父母必須同意。另外,我還必須回四川老家把父親給她訂的婚退了才行。

原來王曉麗生在四川宜賓地區一個農民家庭,由於父親脾氣不好,在家裏說一不二,打人罵人,甚至掀桌子,經常鬧得全家雞犬不寧,所以,王曉麗為了逃脫父親的魔掌,初中沒有讀完,就出來打工。

曉麗第一次走出四川,是到河北曲陽縣一家掛毯場打工,曉麗那年僅15歲。由於這家掛毯廠完全是一個黑工廠,老板把工人當豬狗,她幹了3個月就離開了。

她的婚約是在家鄉打第二份工訂的。她從河北曲陽回到四川家鄉,又通過熟人關係,到鎮上的糧站招待所食堂去打工。這家食堂實際上是鎮上的一個酒店飯莊,是鎮政府的幹部開會經常用餐的地方。就在這個食堂工作期間,有一個村支部書記來鎮上開會,在食堂看上王曉麗,覺得她聰明伶俐,幹活不偷懶,想讓她做自己的兒媳婦。這位村支書設法打聽到王曉麗的家庭住址,就托人到王曉麗家去提親。

王曉麗的父親一聽男方的家庭背景不錯,是村支部書記,兒子現在部隊當兵,就答應走動了解一下。王曉麗的父母帶上王曉麗到這位村支書家去了一趟,並且和支書的兒子見了一麵。支書家的房子高大寬敞,房前屋後綠樹成蔭,環境不錯,比一般農民家庭條件確實要好;隻是支書的兒子給曉麗的印象不太理想,因為王曉麗喜歡高高大大寬肩膀的男孩,覺得這種男孩可以給人一種安全感。而支書的兒子個子不高,身體也不強壯,不是曉麗心目中的那種男子漢。

不過,父親看了支書的家和他的兒子以後,也沒有征求女兒曉麗的意見,就基本定了下來。就這樣,按四川當地的風俗,支書家擺了幾桌酒席,請親朋好友和王曉麗一家吃頓飯,就算給兒子和未來的兒媳訂了婚。

王曉麗和江偉商定,曉麗先回四川老家,江偉這邊征求他父母的意見,如果江偉的父母同意他和王曉麗的婚事,江偉要馬上給王曉麗寫信,王曉麗接到信以後,再設法辦理退婚手續。

曉麗回到四川,很快接到江偉的信,說他的父母對他們的婚事沒意見。王曉麗便把她和江偉的事情如實告訴父母和兩個哥哥。父親開始覺得退婚有些丟臉,發了一頓脾氣,但看到女兒已經長大成人,在外麵打工也長了不少見識,又看見照片上的江偉一表人才,而且是北京人,再者,王曉麗的母親和兩個哥哥也支持曉麗的自主選擇,她父親也就沒有再說什麽。

就這樣,在江偉23歲那年,他和比自己小1歲的王曉麗辦了結婚登記手續,成了合法夫妻。

從此,江偉和王曉麗開始踏上同甘苦共命運的艱苦創業之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