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隨走隨拍我的北京(三、市井,小吃)

(2017-11-29 06:11:39) 下一個

  小時候我一直跟父母住在屬於北京西郊的海澱區,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公交332(頤和園至動物園)沿線。一年當中,難得擠公共汽車顛簸一、兩個小時進城幾回——過了動物園,就算進城了。以至於後來他鄉遇老鄉,人家道地的北京人說起某繁華區某著名建築物,我都接不上,頗有禿子進廟堂——假冒和尚的嫌疑。所以一直以來,我對比較高端的“城裏人”的生活存有一些好奇。

  某天,我在公交站等車,有兩位天津大姐跟我打聽怎麽去南鑼鼓巷。那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地方。當時覺得有點羞愧,自己的當地口音騙了人家,其實離開多年,我對北京一點不比她們知道得多。幸虧旁邊真正的一位老北京解了圍,詳細告訴了她們。

  南鑼鼓巷是位於東城區的一條胡同。嚴格說來,老北京的東城、西城、崇文和宣武,算是城裏;朝陽、海澱和石景山是近郊區;其他更遠的則是遠郊區。其中東城和西城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城根兒。

  雖說胡同是傳統的老北京居民區,但也是分階級的。以前能住在南鑼鼓巷這一帶的,除了達官貴人就是社會名流,最差也得是滿清遺少,屬於某個顏色的旗,落魄了架子不倒。這裏保留了不少有說頭的曆史古跡,名人故居等。

  

    出了地鐵站,遠遠看見一個牌樓。現代牌樓是旅遊區的標誌,就像以前占山頭要扯大旗抖威風。到了跟前一看,果然就是胡同口。有人說,沒逛過胡同,就不算到過北京,因為真正老北京的文化都在胡同裏。往裏走走,發現這不是懷古的胡同遊,而更像趕廟會。不寬的巷子兩邊全是居民自住屋改裝或者出租的小商店,吃喝居多,也有流行服飾、手工藝品、創意小店等。除了沒有雜耍賣藝的,熱鬧得跟天橋差不多了。

    當天有點細雨,巷子裏雖不至於人山人海,走路的時候也是摩肩接踵,排隊的時候重重疊疊。  這裏以前叫蜈蚣街,從南到北八百米長,主巷兩邊有多條像蜈蚣腿一樣窄窄的分支胡同,是保留最完整的胡同區。現在商業活動都集中在主巷上,兩邊的分支還是安靜的居民區。建築雖然沒有遭到拆遷,但是大家憑借靠山吃山的精神,自由發展出數不勝數的店鋪,店租金輕易排進全北京的前五名。

  2008奧運,南鑼鼓巷開始被外人熟知;接著,2009被Time薦為亞洲必遊25處旅遊風情體驗地之一後,就徹底火了。據說南鑼鼓巷瞬時承載量上限僅為1.7萬人,但高峰時日均客流量曾一度達到10萬人次。這麽一條古色古香的曆史老街,因為過度商業化,而沒能入選“中國曆史文化街區”。

 

文化館是非盈利的,裏麵有些介紹老北京的展覽,年畫,糖人,書法之類。

 

  據說一間 200 平米的當街店鋪,一個月租金要近二十  萬。如果生意好,租金更是可以漲到幾十萬。做小工藝品的、休閑的和創意類店不可能做到小吃店的流量,所以越來越多店轉型做速食小吃。我看到的基本價錢是¥15到¥20一份,比前門和王府井還要貴。即使這樣的價位,生意旺的一天能賣一千多份。有旅遊攻略根本就是把南鑼鼓巷當成小吃街來介紹的。這裏的小吃有很多網紅產品,除了北京特產,台灣、日本和上海的也都生意興隆。

 

魔鬼薯塔, 冰淇淋雞蛋仔,糖人兒

紫米、糯米和紅豆做的連升糕;汁太多,要用吸管吃的包子

裹著山楂條,蔥絲和黃瓜的烤鴨卷,¥25

  爆肚是我最喜歡的清真小吃之一,這位大姐做的火候正合適,又脆又嫩,沒有異味兒。照片上坐在自帶推椅的八十老漢是一家從山西來旅遊的,看我站在路邊吃得香,就問我味道如何,我閑著也是閑著,就像他們大力推薦了一下。結果他們吃了一碗又要第二碗。

玉子燒和章魚小丸子是最受歡迎的兩種小吃。

   

   從胡同北口出來,就是鼓樓。這裏本來就是傳統的市集地區,現在更是店鋪林立。

看得出來這片綠蘿和草地是塑料的嗎?

 

相關博客

隨走隨拍二環

隨走隨拍北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Bounty 回複 悄悄話 我家也在那一帶。原來現在的食品一條街也在那裏啊。王府井的拆了後,除了護國寺,都不知道在哪裏有了。
qiaobiang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ladys' 的評論 : 喪葬都被各個村包了。等到現場才發現挽聯的字很糟糕。不過那時悲痛管不了那麽多了。
bjszh 回複 悄悄話 很久很久以前,那裏就是民宅,每天騎車上學經過,或南口,或北口,但從來沒有願望進去看看。公交車也非大站。下次一定拜訪。謝謝分享。
gladys 回複 悄悄話 這位老大爺字寫得這麽好,為什麽不發展一個書法的生意呢?前幾天看見一個帖子,名人追悼會上的挽聯,字寫得比狗爬的還醜,實在跟莊重的氣氛違和。
hagerty 回複 悄悄話 確實,小時候坐三幾幾的公交就是出城了,我的"市學"月票都不管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