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在美國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像早晨的落花一樣新鮮美麗,但很快就會枯萎消失。隻有拾起來並風幹保存它們才能留芳久遠。
個人資料
AprilMei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有點蒙人的理論

(2017-07-24 09:16:17) 下一個

地球人大概都聽說過這樣幾個貌似振振有詞的理論,不少人甚至視之為人生指南,不斷掛在嘴邊並付諸行動。本人也沒少上當。這裏隻舉例二三,希望各位看官解惑。

1. 木桶理論。木桶是由木板條粘連組成的,因而裝水的容量是由最短的木板組成的。所以引申到生活工作中就形成了一種理論:人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短板,因而可以裝更多的水,也就是盡量完善自己的弱項,使自己成為更全麵,各方麵都較強的完美之人。

先不說這木桶是由人來設計的,可長可短,但上麵一定是齊的。誰見過長短不一的木桶?所以木桶的水容量取決於桶底的半徑和桶的高度,也就是圓柱體的體積,我們初中時就學了的幾何公式。用此理論比喻人的生活,最多也就適用於中國的高考。因為一科的成績最多100分,所以提高各科的成績就能使總分提高。說白了是為了了應付隻看總分的考試。

但生活裏有多少機會是看總分或平均分的?工作中難道不是各盡其才,以長處取勝?所謂術業有專攻,世界上有各種獎項,但沒有所謂全才獎吧?幾項全能也是某一個領域,而不是誇行業吧?當然,事業也好生活也罷,改進自己的弱點是好事,隻是不要用木桶理論去給自己下個套。所謂詩人裏體育最好的,體育裏最會寫詩的人其實就是兩邊都不夠優秀的代名詞。

2. 沙子理論。這個也挺火的。把愛人視為手裏的沙子,攥得越緊,沙子漏得越快越多。引申為要給對方一定的空間,反而對兩個人的關係有好處。這個理論看似非常形象。

首先把愛人比喻為沙子就有點誤導。為什麽不是石頭?石頭怎麽攥都不會少一塊。為什麽不是水?怎麽攥都留不住。所以把每個不同的人比喻成一種物質就已經不科學了。事實上你的愛人屬於哪一種你自己最清楚。是你的人就是石頭,不是你的人就是水。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對任何人都應該留有空間,愛人之間,父母對子女,雇主對員工,甚至好朋友之間,等等。沙子比喻不錯,隻是不要硬套自己的生活。

其實我最認同的是某個名教授在課堂上演示的理論:把生活裏的事情按重要性比喻成大石塊,小石子和沙子。大石塊要先放到那個玻璃罐子裏,保證最受到重視。然後是小石子,比喻為第二重要的事情,最後是沙子,表示重要性最低,可以最後放進去,如果罐子滿了就能放多少放多少。如果把順序顛倒了,大石塊就放不進去了,引申為要分清生活裏的輕重緩急。人生就這麽多時間精力,一定要有某種排序。

這個理論的優點在於有變量,每個人生活裏的重心不同,所以你自己決定什麽是大石塊,小石子和沙子。當你做人生規劃和日常計劃時都可以套用這個理論,就是一個按重要性排序的做法。習慣了以後發現非常實用,永遠先做最重要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